百年家族︰盛宣懷

百年家族︰盛宣懷
定價:88
NT $ 77
  • 作者:宋路霞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3445069
  • ISBN13:9787543445062
  • 裝訂:平裝 / 33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老上海們說,盛氏家族是近代土海的第一豪門。

盛家老太爺盛宣懷(字杏蓀),是這個大家族的軸心。他從一個李鴻章鞍前馬後的“文案”(即秘書),四十年間,步步得“發”,官至尚書,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抓住了洋務運動的機遇,傳奇式地影響了中國的近代工業。他一生亦宮亦商,亦中亦洋,“一只手拿十六只夜明珠”,以其騎士般妁個性和沉浮無定的人生際遇,創造了中國洋務史上十一項“第一”(即第一家銀行,簣一家電報公司,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為朝廷和百娃立下了卓越功勛;同時,也迨就了盛氏家族的鼎基。

他前後娶了七房太太,生下了八兒八女。于是豪門苯妊,互相攀附;八兒八女又各自有著或風流倜儻,或纏綿悱惻的惠情經歷。兒女們的子女大多又是豪門聯姻,所以形成了以盛家為中心的一個上至京官大員,下至江南富豪的、典型的海派豪門的家誒網絡,其氣焰之盛,可以想見。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世界上沒有不散的筵席”,盛家也不例外。如果從盛氏的祖父盛隆算起,盛家兩百年間,共蘩衍了八代子孫,筌飭了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東南互保、辛亥革命、北吱戔爭、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年浩劫、芨草開放等劇烈的社會變革和動蕩。這期閬,他們既擁有過上干萬兩家財,也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抄家(辛亥、“文革”);興盛宵可徑直與天孑對話,衰敗時竟落了個尸骨無存;有錢時可一夜閂輸掉一整條弄堂;沒錢時竟八個人睡一閩廚房……期閬犬紅大奏,大喜大悲,旦夕禍福,聚散禹合,無不深深地打著所在時代、社會和階層的烙印,也繪生性好奇、善于捕風捉影的街頭市民,留下了咀嚼不盡的飯後話題。人們從中不難悟出,盛氏家族實乃近代中國風頭最健的亂世豪門之一。

好在蒼天在上,老天長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姑且抖落那些小報記者和街頭巷尾的“創作”,掀開那些真實的、已經發脆了的“黃頁”,叩響那些散居在海內外的、盛氏手孫的大門小窗,去品味一番那列是一番滋味的人世滄桑。

盛氏家族,難道僅僅是迓代上海灘上流社會的浮光片影?

記下送些故事,為時尚不算太晚,看看這個家族兩百年來,究竟告訴了我們些什麼……
 

目錄

第一章 龍城之望
運河邊最富傳奇的巷子
“花發如錦”與“和尚轉世”
第二章 未世才人
“武進文不進”的命
李鴻章亂世得英二
第三章 洋務巨擘
招商局萬事開頭難
上海灘快刀斬“旗昌”
“水線”之戰
糊涂世界中辦銀行
痛苦的鋼鐵工業先驅——漢冶萍
第四章 力挽中國
人在商界而鞭闢中樞
“東南互保”而隔江滅火
慈祥︰“菲非汝等,安有今日!”
盛康之死與袁世凱奪權
第五章 魂斷鐵路
買了條鐵路再拆掉
鐵路之難難于上青天
挾官以凌商,挾商以蒙官
千奇百怪的“密電碼”
“鐵路國有”引發天下大亂
辛亥大逃亡
第六章 重韓深處
大家閨秀董夫人
一封信氣死刁夫人
莊夫人的大千世界
第七章 豪門聯姻
邵府子孫兩代娶回盛家女
一等好親家孫寶琦
第八章 鄉關何處
莊夫人被困老公館
流亡日本好辛苦
爭回家產人已老
舉城爭睹大出殯
第九章 公子天下
十里南京路,一個盛老四
盛老五“牡丹”花開花又落
盛老七賠了夫人又折兵
東方奇男邵洵美
陰陽一生邵式軍
三井花羅成了大鴉片窩
第十章 小姐心事
七小姐與宋子文的恩恩怨怨
影七好自由,盛八不自由
盛名奈何“女門低”
第十一章 遺產風波
老公館方雨大亂
老太爺到底留下多少遺產?
盛愛頤遇上梁山打官員
民國政府再次撿走“皮夾子”
第十二章 野火春風
“六十年風水”如何轉?
九十初度盛毓郵
東山再起盛毓度
哥兒們窮則思變闖天下
第十三章 釣魚島之謎
釣魚說︰“釣魚島是我的!”
釣魚說︰“‘慈禧手諭’是假的!”
毓郵說︰“徐逸做假!”
第十四章 海上尋蹤
盛家的老房子
盛家的新企業
附錄一 《盛宣懷(杏蓀)行述〉
附錄二 盛宣懷家族世系簡表
附錄三 盛宣懷家族年表
附錄四 主要參考書目
 

中國是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傳統的泱泱大國,而幾千年來文明火種的傳播,正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血脈的延續而承載著。“家”是“國”的縮影,“國”是“家”的延伸,只有家庭繁衍的生生不息,才有國家命脈的延宕流長。孟子說︰“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離婁上》)因此,“家國”、“國家”在漢語文字里,一直在炎黃子孫心目中一個最莊嚴而神聖的詞匯。儒家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墨家道“治天下之國若治一家”(《尚同下》),這種傳統中國人價值取向的產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都接受了“家國同構”這一政治文化範式。

“家”、“國”雖然同構,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多年來,我國學界對于國家光亡、民族的興衰,比較偏重于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學科領域去研究,即對于“國”的歷史比較重視,相對來說,忽視了對“家”的探討和挖掘。這樣就帶來了對社會歷史發展的研究見大不見小,多宏觀而少微觀,重上層建築而輕社會根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嚴重的缺憾。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一股強勁的研究家族史的勢頭正在史學界掀起,形式新穎的“家族史”與“口述歷史”的讀物正在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本叢書正是在這種新情勢下編輯出版的。其讀者對象不只限于研究者,更主要的是想給對近百年一些重要人物家族的興盛衰亡有興趣的廣大讀者提供一點可讀的素材。

這套叢書的基本範疇是寫近現代的三代人。俗話講“人無三代富”,也就是說一個家族興衰一般會經過三代。如果一代人的主要活動按三十年計算,三代的起落大體為一百年。按三代百年來切割家族,深入解剖,無疑是比較方便和科學的。為什麼這套叢書只寫近現代的家族?因為近百年,伴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的硝煙,資本主義列強大舉入侵中國,中國傳統社會在劇烈的變動中解體,傳統文化也在困苦中再生。古今中西之爭改變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選擇,很多大家族也在這種“幾千年未有的大變局”(李鴻章語)中浮沉。選擇一些典型的家族,考察他們在近百年社會大變動中的發家與破敗,無疑對全面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傳統的農業文明向現代的工業文明的轉換,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百年家族》叢書的確定即源于這種指導思想。

這套叢書從近現代各界名人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三十個,每個家族一冊。我們希望每本書不是寫成一般的三代人物傳記,也不是對每個家族的簡單回顧,而希望寫成以人物為載體,以家族為場景,給讀者以思考的生動活潑的著作。通過家族三代主要成員的人生道路,包括理想抱負、求學問道、學術思想、藝術成就、政績戰功、子弟教育、境遇命運、悲歡離合、性格組合、喜怒哀樂、婚姻家庭等方面,全方位反映家族的興盛衰落;通過一個家族透視近百年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風俗的發展和變化。在寫作手法上盡量避免按時間順序或人物傳承做平鋪直敘,要求打破時空隔閡,每本書似一部跳動的電視劇,有情節、有畫面、有激情,從更高、更宏觀、大歷史、大文化的角度去把握家族發展的脈絡及人物命運的變遷。

家族的興旺發達,既靠天時、地利,更需人和。社會的大環境,一定的家庭基礎是十分必要的,但優秀的人才是關鍵。這也就是為什麼處于同時代的家庭,其結果則差別甚大的原因。所以,研究近百年家族的三代更替,人是中心。一般來講,這里的每本書,都以一位名人為中軸,上下擴充三代人,也有的延續四代人,左右旁及關系密切的數十人,以家寫入,以家透視社會,人是時代的人和家族的人,對人的行為和家族的走向都有哲理的解析。從這個角度講,希望每本書都寫出了做人的道理、治家的秘訣,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可以鑒往知來、開拓視野、啟迪心智。編者的這種苦心設計是否變成了現實,還是請讀者認真閱讀這套書後去評判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