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雖為「科學讀本」,卻無須公式開道、方程布陣,通識是它的起點,科學與人文的融會則是其旨歸。擷取中外賢哲的智慧結晶,涉獵廣泛,運思深刻。或從宏觀上言及宇宙的起源、生命的進程、人與世界的關系等終極命題,或從微觀上描述外星智能生物的可能性、雙螺旋的發現,展示科學的新進展。神妙奇幻、玄奧多彩的科學圖景,為大學生形成科學觀念、洞察科學歷程、開闊科學視野、培育科學精神,提供一個新鮮而有力的讀本。
吳國盛,男,1964年9月生於湖北省武穴市。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理學學士(1983)、哲學碩士(1986),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1998)。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6-1999),1997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思想史與科學技術哲學。著有《讓科學回歸人文》、《自由的科學》、《追思自然》、《現代化之憂思》、《時間的觀念》、《科學的歷程》、《希臘空間概念的發展》等。
目錄
卷首語
第一部分 科學的世界圖景
題說
1、世界圖景:簡單性與復雜性
2、宇宙
3、生命
4、人類
第二部分 科學的精神傳統
題說
5、數學
6、實驗
7、博物
8、科學與哲學
9、科學與宗教
10、科學與美
第三部分 科學的社會責任
題說
11、科學與人性
12、科學與政治
第四部分 科學的激情生活
題說
14、激情發現
15、學術紛爭
16、浪漫生活
第一部分 科學的世界圖景
題說
1、世界圖景:簡單性與復雜性
2、宇宙
3、生命
4、人類
第二部分 科學的精神傳統
題說
5、數學
6、實驗
7、博物
8、科學與哲學
9、科學與宗教
10、科學與美
第三部分 科學的社會責任
題說
11、科學與人性
12、科學與政治
第四部分 科學的激情生活
題說
14、激情發現
15、學術紛爭
16、浪漫生活
序
這是一個科學的時代,然而,我們對科學的理解往往是浮淺和支離破碎的。
由於當代科學的專業化本質,理科大學生通常會在越來越專門的學科領域學到越來越精深的專業知識,但對其他的學科所知不多,科學對他們而言往往就是那個狹窄的領域和特殊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由於我們的教育體制過早過度的分科和身份定型,文科大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和能力進一步接受自然科學方面的訓練,科學對他們而言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和流行的信念。
建立全面和完整的科學形象,是大學科學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大學之道在於弘揚統一科學的理想、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 因此,大學科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各門專業的專門人才,而且首先要培養深諳科學之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而科學之人文精神只有在對科學的全面和整體的理解中才可能被領悟到。
可是我們目前的科學教育體制恰恰在這方面十分欠缺。我們缺少一個類似」科學通論」的課程。在這個課程里,學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科學所揭示的自然界的全貌,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和哲學背景,科學家應盡的社會責任以及科學家豐富多樣的個人生活。通過這樣的課程,學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統一性、科學的統一性以及人類文化的統一性,從而領悟到科學的人文本性。
《大學科學讀本》就是想起」科學通論」的作用。 由於不是通過對某一專門學科的技術性細節的精通,來達成對科學的理解,而是通過展示科學的方方面面,來達成對滲透在科學之中的種種」統一性」的理解,因而准確地說,這是一部」科學的人文讀本」。 時下流行一種看法,以為科學與人文是兩個並列的東西,把科學與人文的分裂看成一個既成的事實,把科學共同體看成是人文精神的對立面。 實際上,在科學的發展史上、在科學家群體中,一向存在着回歸科學之人文本性的深厚力量。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反對用一種功利主義、工具主義的態度看待科學,用自由的理念抗拒科學的人性異化。他們深知科學的發現和創造決不只是單純的解決技術性問題,更是實現一種美學理想、伸張一種價值觀念;他們深知科學的目標必須受制於、服務於更高的人性的目標:科學家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科學研究者。
建立全面和完整的科學形象,是大學科學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大學之道在於弘揚統一科學的理想、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 因此,大學科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各門專業的專門人才,而且首先要培養深諳科學之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而科學之人文精神只有在對科學的全面和整體的理解中才可能被領悟到。
可是我們目前的科學教育體制恰恰在這方面十分欠缺。我們缺少一個類似」科學通論」的課程。在這個課程里,學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科學所揭示的自然界的全貌,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和哲學背景,科學家應盡的社會責任以及科學家豐富多樣的個人生活。通過這樣的課程,學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統一性、科學的統一性以及人類文化的統一性,從而領悟到科學的人文本性。
《大學科學讀本》就是想起」科學通論」的作用。 由於不是通過對某一專門學科的技術性細節的精通,來達成對科學的理解,而是通過展示科學的方方面面,來達成對滲透在科學之中的種種」統一性」的理解,因而准確地說,這是一部」科學的人文讀本」。 時下流行一種看法,以為科學與人文是兩個並列的東西,把科學與人文的分裂看成一個既成的事實,把科學共同體看成是人文精神的對立面。 實際上,在科學的發展史上、在科學家群體中,一向存在着回歸科學之人文本性的深厚力量。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反對用一種功利主義、工具主義的態度看待科學,用自由的理念抗拒科學的人性異化。他們深知科學的發現和創造決不只是單純的解決技術性問題,更是實現一種美學理想、伸張一種價值觀念;他們深知科學的目標必須受制於、服務於更高的人性的目標:科學家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科學研究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