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法國天文學家、世界著名科普作家C.弗拉馬里翁所著,初版於1880年,遂成為傳遍全球的科普經典,被譽為「法國圖書館鎮館之寶」。

作者以文學的筆墨、精美的圖片,將奇妙的宇宙世界揭示在渴求新知的讀者面前。全書共分七篇,分別介紹了地球,月亮,太陽,行星世界,彗星、流星、及隕星、恆星宇宙以及天文儀器等。

值得一提的是,譯者李珩教授又根據天文學的新近發展進行了補充修訂,使本書內容翔實而新穎。
 

目錄

《大眾天文學》在中國(新版代序)
譯者序言
原出版說明
第一篇 地球
第一章 天空中的地球
第二章 地球怎樣圍繞着地軸和太陽轉動
第三章 地球怎樣圍繞着太陽轉動
第四章 地球的第四種運動——歲差
第五章 地球的攝動的和太陽在空間的運行
第六章 地球運動在理論上和實驗上的證據
第七章 作為行星和世界的地球
第八章 地球的起源
第二篇 月亮
第九章 月亮——地球的衛星
第十章 月相
第十一章 月亮圍繞地球的運動
第十二章 月亮對於地球的影響
第十三章 月亮的表面狀況
第十四章 月食和日食
第三篇 太陽
第十五章 主宰世界的太陽
第十六章 怎樣測量太陽的距離、大小和質量
第十七章 太陽物理概況
第十八章 光球
第十九章 原子與攝譜儀
第二十章 太陽光譜的帶來的消息
第二十一章 日食
第二十二章 色球與日珥
第二十三章 日冕
第二十四章 太陽與地球
第二十五章 太陽內部
第四篇 行星世界
第五篇 彗星、流星與隕星
第六篇 恆星宇宙
第七篇 天文儀器
附錄
 

《大眾天文學》是一本世界名著,由法國天文學家、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卡米伊·弗拉馬里翁(Camille Flammarion,1842~1925)創作,1880年在法國出版,成為傳遍全國、轟動一時的科普讀物,曾譯成許多文字在國外出版。原書也一再重印。

作者是一位博學多才、口若懸河的天文科普奇才,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的天文科普演講擁有大量聽眾,每辦講座都是座無虛席,男女老少無不聽得如醉如痴。因此他的書也是令人爭相閱讀,愛不釋手。

1925年弗翁逝世,但他的著作仍然暢銷。20世紀20年代,中央觀象台首任台長高魯博士就想把《大眾天文學》譯成中文,但未能實現。高魯對弗翁的天文普及貢獻倍加贊揚,無限崇拜,言必稱弗翁,因此人們常戲稱高魯是中國的弗拉馬里翁。高魯於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第一任所長,開始籌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不久又出任中國駐法公使,因此《大眾天文學》中文翻譯的事就此擱淺。

1954年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北京天文館開始籌建,1955年正式動工,就在這個時候,《大眾天文學》的新版問世,許多位法國著名天文學家應弗拉馬里翁夫人的要求,對本書在保存原有風格的基礎上用大量天文學的新發現、新知識加以修訂。新版的《大眾天文學》又一次風行全球,英國首先於1964年出版了該項書新版的英譯本,書名為The Book of Flammarion(《弗拉馬里翁的天文學書》)。

1957年北京天文館建成開幕,中國的天文科普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后,人們對天文知識的需要和興趣空前高漲。這時,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上海天文台台長李珩教授除了對北京天文館的建成表示了極大的支持和祝賀外,還表示願意把《大眾天文學》新版譯成中文出版,用以紀念北京天文館的誕生,並把弗翁成功的天文學科普經驗傳播到中國來。新版《大眾天文學》精裝一巨冊,洋洋百萬字,圖片近千幅。把這樣一本世界名著譯介到中國來談何容易,但是李珩教授毅然挑起這副重擔於20世紀60年代初盎開始翻譯這部巨著,他告訴我說為了早日譯成,他犧牲了許多娛樂休閑,集中力量,投入全部身心於繁重而愉快的工作中,他仿佛面對弗翁聽他在演講,看他在著述。當時李珩教授就約我擔任他的助手,譯完之后由我整理、校閱,選編一些新的彩色插圖。我知道這是一項意義十分重大的工作,我只能盡力而為。全部譯稿約兩千多頁,在我家中書桌上擺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算完成。因為我在北京天文館的工作十分繁雜,時間緊迫,我往往編校《大眾天文學》譯稿到深夜。當時我謝絕了許多約稿,連《十萬個為什麼》的約稿也不敢答應,因為《大眾天文學》這本書對天文科普工作者、對天文館工作者、對廣大天文愛好者,甚至對一些天文教育和研究工作者都會是有價值的讀物,因此一定要集中精力完成這個任務。在這個流水作業中,李珩教授譯好一部分就從上海寄到北京,我編校完一部后又送給科學出版社的夏墨英責任編輯,由她最后整理發排,大約在1964年底或1965年初正式付印。全書分三個分冊出版。第一分冊為《地球·月球》,第二分冊為《太陽.行星世界.彗星-流星與隕星》,第三分冊為《恆星宇宙·天文儀器》。科學出版社為了該書的出版曾作了大量宣傳和征訂工作。第一、二兩個分冊於1965年出版問世,得到好評與歡迎。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本書像許多其他科普圖書一樣受到批判,被認為是亘揚資本主義文化的毒草。第三分冊《恆星宇宙。天文儀器》在1966年已經印好出版,但被封殺在倉庫里禁止發行。直到20世紀70年代「文革」后期才打上「限國內發行」的字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出售,致使許多讀者未能購得第三分冊而感到遺憾。「文革」之后,許多讀者要求該書重印出售,但紙型已毀,無能為力,因此《大眾天文學》的二冊一套的完整本竟成了稀有之物。

1978年舉行的科學大會為我們送來了科學的春天,在譯者李珩教授的建議下,科學出版社同意重新出版《大眾天文學》,但考慮到該書原版是1955年出版,事隔近30年,在此期間天文學有了很大的發展,決定請李珩教授全面加以補充修訂。補充資料已寫就約10萬字,新增插圖約百幅,時已進入80年代,又因種種原因,(《大眾天文學》的新版只得擱淺。在重新增補修訂並商談出版本書的過程中,我始終和李珩教授與出版社保持密切聯系,參與其事。最后,李珩教授只能將增補資料全部交我保存,以待可能的出版機會。未曾想到在21世紀來臨之際,《大眾天文學》修訂版的出版又出現了新機遇。這里還需再插入一段往事。

法文版《大眾天文學》在1985年又出版了全新的版本,書名Astronomie Flammarion(《弗拉馬里翁天文學》)。由法國的10多位天文學家協力修訂,全面刷新,全書共1 056頁,分一、二兩巨冊,插圖約1 500幅,全部彩色印刷。1987年,北京圖書館入藏這個新版本,我立即將全部目錄及序言等資料復印寄給李珩教授,但面對這個巨大的版本,已臨暮年的他只能贊嘆而無能為力,而且當時已經沒有出版該書新版的任何可能。李珩教授於1989年逝世。

2001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世界名著和精品圖書,獲得了很好的聲譽和社會效益,他們了解到《大眾天文學》的歷史情況后,並征得李珩之女李曉玉教授的同意,決定啟動重版這一科普巨著的工程。正值在2001年12月為紀念著名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1 934~1996)逝世五周年的活動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之際,中央電視台以《新世紀科學論壇》專題大型節目與全國廣大觀眾見面。我們在會場上專門提到《大眾天文學》中譯本的前前后后,並在現場高舉《大眾天文學》中譯本向觀眾宣布該書中文版的修訂本將於2002年出版,大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