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莫戴斯特·穆索爾斯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同時也可能是受到最大的誤解的藝術家。本書作者力圖將真實的穆索爾斯基從「欽定」的神話中解救出來,從那些「犧牲者」、「聖徒」以及「野蠻的天才」的沉重光環下解救出來。如果藝術家的生活是悲劇性的,那不僅是因為他不為時人所理解,而且還由於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他的貧困:農奴解放、親朋的去世、孤獨、不善營生、酗酒等。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獨特的藝術觀念的形成呢?本書作者更傾向於從經濟和心理的角度出發,解讀這位偉大作曲家輝煌的崛起和令人痛惜的早逝——一個天才的故事。

卡瑞爾·愛默生(Caryl Emerson)是A華生·阿默爾第三大學的斯拉夫語教授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文學教授。關於19~20世紀的俄羅斯音樂,她著述甚豐,曾與羅伯特・威廉・奧戴尼合著《莫戴斯特・穆索爾斯基與鮑里斯·戈都諾夫:神話、現實與反思》。同時,她還是一位精研米哈伊·巴赫金著作的專家。
 

目錄

關於資料來源及翻譯問題
題謝

第一章 童年與青年(1839~1856)
第二章 50~60年代:在聖彼得堡的學藝期
第三章 音樂學院、「小組」和處於音樂前沿的穆索爾斯基
第四章 1868~1875:穆索爾斯基和俄羅斯歷史
第五章 19世紀70年代:穆索爾斯基與死亡
第六章 超越悲劇:最后幾年
結語:過去和現在的穆索爾斯基問題
 

大多數傳記作品都會在某一時刻聲稱,傳主是難以透徹了解的。本書也是如此。傳記作者一般都愛說,主角是隱身於世外的,無法了解的。穆索爾斯基與具有同樣才干與天賦的創造性藝術家相比,倒真的屬於這種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本身就是個有意思的故事,是俄羅斯保護、重塑、美化她的文化巨人生平的復雜傳統的一部分。

穆索爾斯基(1839~1881)一生中發生的大事寥寥可數。他早年的資料很少。他終身未娶,沒有家室。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里,他都沒有自己的住址或居所。他的正式工作是極不起眼的。他從未離開過俄羅斯。事實上直到臨死的前兩年,他才在俄羅斯境內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他的幾部雄心勃勃的舞台作品中,只有一部在生前完成並演出過。對他來說,「大事」就是指與朋友、老師的關系,與思想的接觸,為穩定的生活條件而進行的奮斗,還有他的戲劇想像力和音樂想像力。

穆索爾斯基傳是最難寫的19世紀俄羅斯人物傳記之一。我們對比一下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與穆索爾斯基的生平,就會得到啟發。這兩位都是與穆索爾斯基同時代的人,是俄羅斯的史詩性、戲劇性現實主義作家,常與穆索爾斯基相提並論,因為穆索爾斯基正是在舞台上為俄羅斯撰寫編年史的「現實主義」音樂家。兩位小說家的資料浩如煙海。托爾斯泰關於自己,幾乎什麼都說過了,而且比別人還說得更好。他生活中發生過的事,並不都具有特別的新聞價值,但他的私人信件和出版的日記卻多達幾十卷。他是個擅長表白的作家,並向讀者宣稱他是完全坦誠的。他也留下了豐富的人生足跡。他出身富裕,有祖傳的基業,有一位太太和13個孩子。他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世人關注的對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資料雖是另一種情形,但同樣是公眾世界的一部分。當時的社會政治危機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一個獨裁沙皇的統治下,他被逮捕,被假判死刑,被流放。然后,他被沙皇釋放,過上專注於思想的生活(私人生活也很動盪)。在新沙皇任期內,他的榮光達到巔峰。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的時間,與穆索爾斯基相距不到幾星期。而當時,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小說家、雜文家、預言家,已經是世界名人了。

穆索爾斯基的生平更接近尼古拉·果戈理(1809~1852)。兩人都只活到40多歲。兩人的人生歷程都是早期生活缺乏資料,中期燦爛而矛盾,結局凄涼。他們的日常生活波瀾不驚,有時令人難以捉摸,依靠一小圈子的忠誠家人和朋友的支撐。這是孑然一身、居無定所的動盪生活,很長時間無人注意的生活。他們沒有回憶錄,沒有長篇自白,沒有弟子——甚至到后來越來越沒有生活保障。穆索爾斯基不管身體狀況如何,都會故作勇敢地與命運搏斗,但當朋友催他說出細節時,他卻三緘其口。與果戈理一樣,他是天才的演員和模仿家,擅長捕捉人們的說話語氣。同樣與果戈理一樣的是,他不願為自己或自己的作品辯護,即使辯護,也總是使用比喻或誇張。然而,正因為如此孤獨,他十分需要良師益友的支持。他的書信(是最高水平的書信藝術)常常像面具一樣,掩蓋着實情。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