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世界的福建圓土樓主要分布在閩南、閩西一帶,它用最古老的夯土牆建造規模龐大的四五層高樓,可謂世界奇觀。尤其是特別的圓形平面形式,在世界民居中十分罕見。
它奇異的形象吸引了眾多的中外學者、專家前來考察研究。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顧問史蒂汶斯·安德烈稱之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本計一郎把它描繪成「天上掉下來的飛碟,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古風沉郁的東方明珠如果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麽這些大大小小的土樓奏出的便是一曲氣勢恢宏、古風沉郁的旋律。
有千年以上歷史的土樓,以其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文化內涵豐富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被譽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古建築的奇葩」。今年「福建土樓」被國家文物局正式列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重點項目。福建省已成立了「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華安、南靖、永定三縣正加緊進行環境整治、文本制作等,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有序進行。「福建土樓」能否成為繼安徽的西遞、宏村之後的國家第28項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ICOMOS(國際古跡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著名文物保護專家羅哲文先生說,一個地方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不僅要對遺產本身的價值有深入的認識,還要讓保護管理水平跟上去,要與世界保護水平接軌,這本身就是一件良性互動的事。他認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有兩大優勢,其一,土樓的獨特已為世人共知,國外的有關專家也來考察過,對其體現的人文價值也有共識。其二,中國有許多地方其實都不錯,但申報的時候總是遇到環境障礙,要麽是周圍新建築太多,或者已給改造得不倫不類,而土樓的優勢在於地處山區,所以保留得相對完好一些。
土樓是屬於特殊類型,既非漢族風格,也非當地風格,但又非常符合建築美學上「實用、美觀、經濟」的三原則,冬暖夏涼,而它的成因則與西晉時的戰局有關,因此里面有民族交融,也有文化交融。民居瑰寶「二宜樓」土樓分圓形和方形兩種形態,其內部建築又分通廊式、單元式和通廊式與單元式兼而有之三種。通廊式土樓主要分布在永定縣,單元式土樓分布於南靖縣田螺坑土樓群,通廊式和單元式兼而有之的土樓為華安縣二宜樓。
1988年台灣《漢聲》雜志3位編輯和黃漢民、曾五岳等圓土樓研究專家,聯合組成「福建土樓」之旅,歷時36天,共調查70余座土樓,調查結果一致認為:福建土樓是中國民居建築的瑰寶。圓樓是土樓世界中的奇葩,而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二宜樓「獨占鰲頭」、「總分第一」,是中國圓樓中的「寶中之寶」。
1992年7月,中央電視台《中國民居》攝制組把二宜樓作為福建土樓的優秀模式進行全面、重點的拍攝。1996年11月,二宜樓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引起了建築界的注意,同時也吸引了歷史學、地理學、人類學、民俗學等中外學者專家的濃厚興趣,他們紛紛撰文研究,題詞賦詩,給二宜樓增添精彩的一筆。
土樓研究專家黃漢民在文章中寫道,二宜樓是福建圓樓中形式獨特的一個實例,其建築平面與空間布局獨具特色,它的防衛系統構思獨創,構造處理與眾不同,建築裝飾精巧華麗,而且山水環境宜人,人文景觀豐富,可謂福建土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它所體現的平面特色,空間特色,防衛特色,構造特色,裝飾特色,人文特色,是其他土樓無法比擬的。「土樓之王」的文化內涵。
二宜樓的壁畫彩繪、楹聯,展現其豐厚的文化內涵。鑲嵌在二宜樓正門上的石刻橫匾「二宜樓」以「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內宜外」之寓意和凝重秀麗的字體收入《中華名匾》。正大廳「倚杯石而為屏,四峰拱峙集邃閣;對龜山以作案,二水瀠洄萃高樓。」「派承三徑裕後光前開大地;瑞獻九龍山明水秀慶二宜」的兩副對聯形象地描述了圓樓與周圍環境的和諧之美。中國文物研究所壁畫彩繪保護專家鄭軍,對二宜樓的壁畫彩繪進行了詳細普查,計有壁畫彩繪952處,壁畫593平方米、226幅,彩繪99平方米、214幅,彩繪木雕349件,壁畫楹聯100條。里面藏有1932年的《紐約時報》等英文報紙及部分西洋壁畫,說明了土樓里的人當時已開始接受西方文化藝術。
所有這些文化氣息的渲染,反映了土樓主人具有十分高雅的文化素養。今年,中國文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楊玉柱率領古建築專業維修人員,進駐華安縣二宜樓,開始對其進行大規模維修,拉開了福建省拯救土樓文化遺產的序幕。「福建土樓」是繼武夷山之後我省第二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二宜樓作為福建土樓的傑出代表、古民居建築之林中的瑰寶,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