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始自史前、直至當前整個世界歷史上的性別提供了一幅概貌,其內容按主題而不是按照地理區域組織編排。在許多章節你們將發現有關傳統中國以及現代中國的內容。例如,論述家庭的第二章討論了漢朝時期的婚姻模式及儒教的影響,並將其與古典時期歐亞文化進行比較。同時該章也提到了20世紀中國政府在限制家庭規模上所作的努力,並將其與印度和拉丁美洲相似的措施進行比較。論述思想、理想、規范和法律的第四章對那些為裹腳習俗所作的解釋進行了分析,同時還討論了20世紀中國用於指稱女性的名詞如何具有了政治含義。論述宗教的第五章包括了很長篇幅論及中國的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出這三種宗教既限制婦女又賦予婦女以力量的種種方式。論述教育和文化的第七章審視了傳統中國的博學女性,特別是身為漢朝宮廷史書編寫者的班昭(公元50年—公元115年)以及相對較高的當代中國婦女的教育狀況。論述政治生活的第六章探討了漢朝開國皇帝之妻、次任皇帝之母呂後的統治;呂後在兒子幼時統治有方,可後來則被宮廷史學家們描述成「暴戾的呂後」,這些史學家們視任何一個女性的統治皆為不合適。該章還討論了婦女在中國共產主義革命中所起的作用,還討論了共產黨的性別意識形態。
通覽所有這些內容,你將發現證據表明中國的性別模式特別與眾不同,既有別於其他東亞文化,也有別於世界其他地方的模式;你還將發現證據表明中國的性別模式如何符合更為普遍的模式,同時你還將發現許多例子說明,中國關於性別和男女關系的模式如何影響確定了其他地方的此類模式:儒教關於婦女「三從」的思想如何傳播到東南亞;中國佛教的尼姑如何在朝鮮、日本、越南及美國建立了尼庵修院;毛澤東關於對束縛婦女的傳統勢力應該加以限制的論斷如何影響決定了其他共產黨國家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