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學•第一輯

新文學•第一輯
定價:203
NT $ 61
  • 作者:陳飛 張甯/主/編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4731518
  • ISBN13:9787534731518
  • 裝訂:平裝 / 32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站在新世紀的這邊,回首對岸,一切雖相去未遠,竟顯得有些朦朧模糊和虛無——這黽當然說的是“文學”,更具體地說是“文學研究”。

就連已經習慣了自我鑒定、老練于自我表彰的今人,在檢點剛剛過去的世紀的文學研究時,也不能不感到些許汗顏,可數的“家珍”確乎有限,儲寶囊未免有點羞澀,多乎哉小多也!但紙做的和字面的“成果”卻是堆積得越來越如山。

說起來近乎“危言”:我們甚至對”文學”尤其是中國的“文學”是什麼,都沒能審視清楚,梳理明白,把握準確。在大多數場合,人們談論的其實不足文學,不是中國的文學,甚至不是自己內心真實理解的文學,而是人雲亦雲,將錯就錯,生米已然熟飯,日子久了渾然不覺。

幾乎與此同時,我們對中國文學的本質、原則、精神、權力或陣地,也在節節放棄。當舶來的貨色堆積市面圍者蜂擁人頭攢動時,有誰願意關注中國文學的“本義”?當電閃雷鳴風暴驟至雨雹交加草木摧折時,有誰能夠堅守中國文學的“使命”?當盛宴一字兒排開絲竹盈耳佳人滿抱“日理萬機”時,誰還有暇去深思中國文學的“實質”,探求中國文學的“精神”?于是在文學里看不到“天”,看不到“道”,看不到“憂患”與“發憤”,看不到“寂寞”與“清高”,直至看不到“自己”。

直到如今,文學研究甚至還沒有自己的“科學”和“學科”——這里當然不是指官方的“目錄”和“數據”。連一些早已“江湖”上如雷貫耳的成名“專家”,一旦涉及自己研究的學科定義、界限、內涵、目的、理論、方法、評價、標準等一系列“基本功”時,往往語焉而不詳,王顧左右;言及本學科之所以成為“學科”的條件和要素.更是未及留心,姑待後人。至于大眾,無論是口耳之間,還是廣播電視,還是報紙網絡,很少有關于這一學科的清楚意識、明確分類和專門主題。一門差不多已有近百年“現代”研究的學問,竟到了這一步田地!不是沒有,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須要自覺艱苦的創造和建立。

甚至連長期“約定俗成”的“規矩”都不講了:從只言片段的抄襲剽竊,到整篇整本的制似作偽;從名報名刊的“無奈”補償,到名家名流的“痛苦”笑納;從“學術批評”的嬉笑怒罵,到“科學研究”的圈地佔山;還有那摩肩接踵的“跑點”、“跑職”、“跑項目”……相比之下,對一般常識性錯誤和失實的“拒不承認”,例成為不必“認真”的事情了。

熱熱鬧鬧渾然不覺之中就“跨”過了世紀,像老婆婆搬家,大包小包又都帶了過來,加上一路的撿拾,抖落開來,也可謂五色雜陳,光怪陸離,令人大殲眼界,有些早已家喻戶曉、耳熟能詳了。說起來有時渾作笑談,想下去簡直可比“SARS”。

然而情形並不完全都是這樣。“舊”世紀畢竟是在走向“新”世紀,新世紀畢竟是年輕的世紀,畢竟年輕的人搬家更為普遍和經常:該帶過來的一般也不會落下,加上新的置辦,便成為新生活建立的“家底”,新的希望和夢想的溫床。

《新文學》或許就是我們帶過來呈給新世紀新生活新希望新夢想的獻禮。

為了籌備這份獻禮,早在上世紀末人們忙于“眺望”或苦于“無望”之際,我們就在上下求索,反復商量了,並且與一向在人文事業上懷抱甚高、投入甚力的大象出版社不謀而合。“合謀”的結果,大象出版社決定為新世紀奉上一份“大禮”:同時編輯出版《新文學》、《新哲學》和《新史學》。《新文學》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姊妹和同道,並且可以平靜于自己的“微薄”。

與姊妹和同道站在一起時,“文學”的本義才更加彰顯:她與“哲學”、“史學”一樣,原本是一門學問。只是由于長期地被幾乎無限地隨處使用,才逐漸模糊和轉移了她本來的面貌與涵義。也就是說,《新文學》只是一個學術性出版物,這里只有學術文章,而沒有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之類人們通常所說的“文學”作品。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新文學》在關注傳統的古代文學傳承的同時,還將關注20世紀以及新世紀的文學現象、文學團體和文學理論等。

在漢語里,“新”有兩個重要義項:一是“吐故納新”之“新”,張開懷抱,吸納新鮮,吐棄廢舊,就像呼吸——這是生命存在的必要形式;二是“推陳出新”之“新”,即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維新,實現更新——這是生命發展的必要形式。我們的文學研究,要保持和增強自身的學術生命力,舍此似無他途。

“新”並不僅僅是時間順序上的晚出,也不僅僅足空間意義上的初現。這些只是形式,而在實質上,“新”是合理和更加合理。從學術上說,就是科學和更加科學。在這個意義上,“新”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不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只要合理;不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只要科學,均在“新”之列,皆可取而“新”之。

至于究竟怎樣才是合理,如何能夠科學,不是編輯出版者所能包攬的問題,需要由學者、作者以及讀者的共同努力,學術的不斷進展來給出和完善答案。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自身從眼前從具體事情上一點點地做起。我們將努力呈現的是:一種謙虛嚴謹的學術態度,一種堅忍扎實的治學精神,一種無征不信的研究方法,一種精益求精的為學作風,一種活潑自由的學者心靈,一種平和服善的交流姿態……從而,不僅可以了解到問題的解決,科學的進展,還可以感受到學者的真誠,領悟到學術的神聖和安詳。這些看上去仿佛老生常談,但“常談”未必沒有新意。

古雲:白頭如新,傾蓋如舊。“新”與“舊”不在形式,不必對立,相互涵容,以時轉換。交友如此,處事如此,治學亦如此,人間事物何不如此?

以友以仁,共之勉之,常在常新。
 

目錄

名家述學
我怎樣學習古典文學 曹道衡
從《雪賦》、《月賦》看南朝文風之流變 曹道衡
試論北朝河朔地區的學術和文藝 曹道衡
專題評介
唐肅宗朝翰林學士傳 傅璇琮
求實與創新——傅璇琮先生的學術精神 胡可先
海外學壇
生老病死之戲耍——啟功 木山英雄
性別與經典——男性文人眼中的明清女詩人 孫康宜
古典新義
依違于婦德與才性之間——《世說新語‧賢媛篇》的女性風貌 梅家玲
欲望塵世/境內蓬萊——《拾遺記》的中國圖像 劉苑如
韓(�屋)(八月六日作四首》詩箋證 鄧小軍
文學沉思
夢的編年史——《哈扎爾辭典》呈現的一種小說可能性 耿佔春
對文學的認識和文學式的認識——關于胡風創作論的思考 黃悅
《浮士德》的辯證思想——文學與思想史研究片論 葉舒憲
從張說的天人觀、禮樂觀看其文學思想的時代意義 臧清
源流考察
“文史”與“詩文評”——論文學批評的分類
論漢語古典詩學形式理論的系統結構——兼論古代文論系統性與民族性的關系 劉方喜
唐詞、唐曲子及其相關問題——一段敦煌學公案的學術史觀照 徐俊
別樣眼光
椅子和樹——詩人鐘鳴論 敬文東
那些z不見得透明的——嘗試談論三篇有關斗牛的散文 樊善標
尋找真實接觸——致韓國讀者 孫歌
新的“文化圍剿”——略說當下流行文化語境中的魯迅 李繼凱
印刷品、文學史和詩歌義和團 王曉漁
駱駝草
談“混合的游戲”(外兩篇) 張寧
書前書後
《中國文學傳播史》論綱 陳桐生
《中國文學專史書目提要》序 董乃斌
《中國文學專史書目提要》後記 陳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