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是上個世紀誕生於美國和歐洲的一門新興學科,引進中國只有二三十年之久。五年前國家教育部才將它列入正式學科目錄。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媒體產業的大改革、大發展,傳播學就成了順應時代潮流的熱門學科。
然而由於這是一門年輕的「舶來」學科,按照一些學者的說法,尚處在從「譯介」到「本土化」的初級階段。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常感到對一些術語、概念、理論難以把握,往往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時在激烈爭論之后才發覺問題出現在翻譯上。例如將communication譯為「傳播」,有人就方便地將傳播誤解為「宣傳十廣播」。有人將新聞與傳播混為一談,用「新聞傳播學」(news
communlcatlon)來涵容傳播學。有人說,新聞學研究新聞媒體,新聞媒體就是大眾媒體,所以新聞學與傳播學沒有多大區別,因為新聞學研究的就是大眾傳播。於是出現了將傳播學視為新聞學之分支的怪現狀。究其原因,一些模糊或錯誤概念的產生,根子還在對原義的理解。例如英文communication在中文里沒有對等詞,譯為「傳播」是很勉強的。communlcatlon含有雙向的意思,如:to
share or exchange oplnlons(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而中文的「傳播」有明顯的從一方傳往另一方的傾向。如果直接閱讀英文詞典或原著中對communication的界定和解釋,就很容易把握原義,在討論中也可以避免因譯文歧義而白費口舌。
以本人閱讀譯文的親身體驗為例。在讀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時我查看了幾種英文譯本,其中最令我受益的是1926年的譯本,它采用希臘文原文與英譯文逐頁對照的版式。其他英譯本多將書名譯為「Rhetoric」(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最新中文譯本也譯為《修辭學》),而1926年英譯本卻譯為「Aristotle’’s 『Art』of
Rtetoric」。這是按照希臘文原版本直譯出來的,中文對應譯文為《亞里士多德的講演「讀本」》。希一英對照譯本傳達了其他譯本中「損失」掉的一個重要的意義:「art」在希臘文中是多義詞,此處的art意為handbook(讀本、手冊),也就是講演手冊。亞氏寫此書的背景是,他不滿於當時「智者派」(Sophists)們撰寫的多種讀本(art),於是自己寫一部讀本來正本清源,因而書名為《亞里士多德的講演「讀本」》。如果不是讀到1926年的希一英對照譯本,筆者就無法了解原著書名所含有的如此重要而豐富的信息。
我們當然不能一概否定和取消翻譯,因為沒有翻譯,不同文化之間就無法交流,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的智慧就不可能為全世界共享,人類文明也不可能像今天這樣燦爛。然而目前我們的翻譯作品,尤其是學術著作的翻譯中,存在着浮躁、不負責任的風氣。我們需要大力提倡認真、嚴謹的譯風,像嚴復那樣,「一名之立,旬月躊躇」。對於學術譯作,如果有條件,我們還應當盡量提供方便,讓讀者在遇到疑問時能夠查對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