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畫家凱瑟琳·卡爾(1858——1938)20世紀初曾創了兩項空前絕後的世界性紀錄:她是惟一在中國官廷之內一連呆了很長時間的外國人,又是惟一替尚健在的中國後妃畫過肖像的人。
她1903年來華,是當時中國海關稅務司柯爾樂(Francis Augusta Carl)的姐姐,1903年經美國公使夫人蘇珊·康格(Susan Conger)的推薦倒頤和園為西太後畫像。原定畫兩次的,結果一發而不可收,一直畫了9個月。這期間她大多數時間都在宮里。9個月的宮廷生活不僅使卡爾完成了四幅西太後的肖像,更重要的是為她兩年之後出版的此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卡爾的這部書與其他同類作品比較起來,有其鮮明的特色。一是對主要人物西太後、光緒皇帝和皇後,以及種種小事的記載之詳,而且完全是親眼目睹;二是作者由於職業的訓練,觀察非常細致,又善於捕捉人物的內心世界,所以她筆下的這幾個主要人物都給人以形神畢肖的感覺;三是由於作者是應邀到宮里去作畫的外國人,並非清朝臣民,所以無須過於拘束甚至戰戰兢兢,而正是這種輕松的氛圍和賓主交流的平等導致了使此書內容得以生動的種種小事件、小沖突。
「柯姑娘」——當時宮廷內外對卡爾的一致稱呼——一個美國人給西太後畫像,這在當時聽起來似乎是異想天開的一件事,所以得以實現,不能不歸功於康格夫人。
康格夫人是位富有正義感的女權主義者,她的正義感使她對當時外國人在中國為所欲為的傲慢行為順理成章地產生了強烈的反感,而西太後作為一位掌握全中國生殺大權的女性,其在社會上產生的作用之大顯然是女權運動所歆羨的,由此也就成了她的崇拜對象。
庚子年義和團圍攻北京外國公使館,得到西太後的全力支持,甚至還派軍隊去助戰,所以此後她在外國人的心目中形象大壞,西方有許多人都將她恨之入骨,而一些漫畫更是將她的面目肆意歪曲。康格夫人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想出了為西太後畫像、然後送往聖路易斯博覽會展出的主意。關於這個,她在給女兒的信中是這麽說的:「好幾個月以來,我對報上那些有關皇太後陛下的可怕的、不公平的漫畫一直很氣憤,同時越來越希望能讓全世界看到她較為真實的形象。我想到了請求皇太後陛下准許與她討論關於為她畫肖像的事。」
她起初向西太後推薦這一計划時,西太後也並不怎麽領情,但後來在她的多方努力之下也就勉強同意了。所謂勉強,就是限定只准畫兩次,而對於一幅這麽大尺寸的肖像畫,兩次當然遠遠不夠。幸好親自看畫家畫了一回之後,西太後來了興趣,結果兩次變成了9個月。這樣不但畫像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也使卡爾有了寫成這本書的可能。
此書對西太後的評價並不客觀,有過於吹捧之嫌,卡爾對西太後的個人崇拜顯然是其中的一大原因。不過能對西太後作較全面的描述的文獻不多,而且大多並非信史,真正能像卡爾這樣,通過直接接觸而來的,可說是鳳毛麟角,所以就顯得可貴了。再說無論如何,卡爾是外國人,吹捧也罷,個人崇拜也罷,都超不出小巫的范圍。
翻譯方面,本用不著說什麽,但因作者所處的時代關系,書中有幾個名詞如今看來用得並不適宜,如「拳民」(Boxer)和「滿州」(Manchuria)等。為尊重原文件,硬改譯為「義和團」和「東三省」顯然不妥,故一仍其舊,特向讀者作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