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就是最早的實體而言,不過是人們根據某些物質表面光潔度的特性和不自覺地利用光子運動規律而制成的照容器物,但是,自人它產生之后,就緊密地融入人類社會生活,成為人類文化創造的「道具」和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本書限於篇幅,只着重考察和論述了鏡文化與民俗、鏡文化與宗教、鏡文化與小說三個領域,卻已體現了作者對文學研究到文化研究的認識體會與實踐把握。從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中,尋覓那些散見各處的鏡文化資料並對之逐一進行文化解讀,探索與思考其內部關聯,從而達到現有的系統認識,是一種需要艱苦努力的繁難工作。作為導師,我所能給予的指導是十分有限的,而在關注她的研究進展過程中卻常常獲得有益的啟示。這本書的問世,對於宏偉的中國文化史研究中屬於物質文化層面的器用文化系列中的一個特類——鏡文化,提供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填補了一點空缺。
劉藝,江蘇省南京市人,1966年生,先后獲新疆大學文學學士、四川大學文學碩士、四川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在高校工作的十四年間,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宗教、文學、文化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已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三十余篇。現任廣東商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目錄
引論
一、研究鏡文化的必要性
二、鏡文化的研究現狀
三、本文研究的角度、方法及指導思想
第一章 鏡文化與民俗
第一節 鏡與生命及其永恆
一、以鏡祈求及其永恆
二、以鏡祈求長壽
第二節 鏡與婚嫁
一、婚禮過程中對鏡的廣泛運用
二、婚戀關系中用鏡
三、鏡與婚戀發生關系的原因
四、鏡與婚戀關系的擴展
五、婚戀用鏡對鏡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鏡與喪葬
一、葬習中對鏡的廣泛運用
二、葬習用鏡的特點
三、葬習用鏡的原因
四、葬習用鏡體現出的思想本質
第四章 鏡與醫療
一、鏡與醫療的密切關系
二、鏡涉及醫療之原因分析
三、鏡之實際醫療功能
第五章 鏡與古卜
一、極為普通的佩鏡習俗
二、歷史久遠的佩鏡習俗
三、鏡的佩飾功能的延伸
四、佩飾用鏡的精神實質
五、佩飾用鏡對鏡文化的影響
第七節 結論
結論之一:民俗用鏡的普通性
結論之二:民俗用鏡歷史久、傳承強
結論之三:民俗用鏡的思想根源
結論之四:民俗用鏡與鏡文化的積極互動
第二章 鏡文化與宗教(上)
第一節 鏡文化與原始宗教
一、薩滿教用鏡考察
1.薩滿教對鏡的多方面運用
2.薩滿教用鏡的特點
二、苯教用鏡考察
三、對原始宗教用鏡的認識
……
第三章 鏡文化與宗教(下)
第四章 鏡文化與小說
結語
附論:鏡喻與中外文論
主要參考文獻
一、研究鏡文化的必要性
二、鏡文化的研究現狀
三、本文研究的角度、方法及指導思想
第一章 鏡文化與民俗
第一節 鏡與生命及其永恆
一、以鏡祈求及其永恆
二、以鏡祈求長壽
第二節 鏡與婚嫁
一、婚禮過程中對鏡的廣泛運用
二、婚戀關系中用鏡
三、鏡與婚戀發生關系的原因
四、鏡與婚戀關系的擴展
五、婚戀用鏡對鏡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鏡與喪葬
一、葬習中對鏡的廣泛運用
二、葬習用鏡的特點
三、葬習用鏡的原因
四、葬習用鏡體現出的思想本質
第四章 鏡與醫療
一、鏡與醫療的密切關系
二、鏡涉及醫療之原因分析
三、鏡之實際醫療功能
第五章 鏡與古卜
一、極為普通的佩鏡習俗
二、歷史久遠的佩鏡習俗
三、鏡的佩飾功能的延伸
四、佩飾用鏡的精神實質
五、佩飾用鏡對鏡文化的影響
第七節 結論
結論之一:民俗用鏡的普通性
結論之二:民俗用鏡歷史久、傳承強
結論之三:民俗用鏡的思想根源
結論之四:民俗用鏡與鏡文化的積極互動
第二章 鏡文化與宗教(上)
第一節 鏡文化與原始宗教
一、薩滿教用鏡考察
1.薩滿教對鏡的多方面運用
2.薩滿教用鏡的特點
二、苯教用鏡考察
三、對原始宗教用鏡的認識
……
第三章 鏡文化與宗教(下)
第四章 鏡文化與小說
結語
附論:鏡喻與中外文論
主要參考文獻
序
這本書,是劉藝女士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鏡文化問題的研究專著。
「文化」一詞,人們在生活中用得慣熟,也不見得一定會發生多少歧義,但是一到學術領域就不同了,迄今為止,專家學者們對「文化」概念的解說,竟有數百種之多,而且似乎還沒有一個為多數人所接受的定義。這一現象本身就足以說明「文化」界定范圍之寬廣與涵攝內容之深邃了。黑格爾曾說,沒有一種哲學是消滅得了的。人類認知旅途上的一切收獲,都是對這個世界本來面目的逐步接近。前賢時彥的各種說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都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同一問題的照射。對於「什麼是文化」的理解,有幾個重要方面應當說是相對穩定的。這里只就手邊的書籍,掛一漏萬地舉幾個例子。
其一,是成分列舉式的定義,如說:
文化是一種復合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余從社會上學得的能力與習慣。(泰勒《原始文化》)
類似的說法還甚多。有的學者認為他漏掉了「實物」一項,便補充進去。與這個定義屬於同一思考方向的,還有: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哲學、科學、教育、文學、藝術等。
這是20世紀50年代我們從前蘇聯學術界接受的說法。此外,我國有學者也先先后后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如:
文化是人生發展的狀況。(蔡元培《何謂文化》)
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梁啟超《什麼是文化》)
文化是人類生活的樣法。(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以上這類成分描述式的定義,當然都有其局限,但是它提示「文化」這一范疇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東西,卻是正確的。
其二,是從功能與來源的視角進行界定,如康德給文化的定義就是:
有理性的實體為了一定的目的而進行的能力之創造。
(《判斷力的批判》)
第一,文明是一個民族應付他的環境的總成績;第二,文化是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胡適《我們對於西洋文明的態度》)
從活生生的個人積極地、創造性地參加社會過程的觀點來看,文化是社會及社會沿着進步道路發展的質的特征。……文化也是社會和人的創造力量在一定文化財富中的體現。《鮑戈留博娃《文化和文明》》
……
「文化」一詞,人們在生活中用得慣熟,也不見得一定會發生多少歧義,但是一到學術領域就不同了,迄今為止,專家學者們對「文化」概念的解說,竟有數百種之多,而且似乎還沒有一個為多數人所接受的定義。這一現象本身就足以說明「文化」界定范圍之寬廣與涵攝內容之深邃了。黑格爾曾說,沒有一種哲學是消滅得了的。人類認知旅途上的一切收獲,都是對這個世界本來面目的逐步接近。前賢時彥的各種說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都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同一問題的照射。對於「什麼是文化」的理解,有幾個重要方面應當說是相對穩定的。這里只就手邊的書籍,掛一漏萬地舉幾個例子。
其一,是成分列舉式的定義,如說:
文化是一種復合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余從社會上學得的能力與習慣。(泰勒《原始文化》)
類似的說法還甚多。有的學者認為他漏掉了「實物」一項,便補充進去。與這個定義屬於同一思考方向的,還有: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哲學、科學、教育、文學、藝術等。
這是20世紀50年代我們從前蘇聯學術界接受的說法。此外,我國有學者也先先后后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如:
文化是人生發展的狀況。(蔡元培《何謂文化》)
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梁啟超《什麼是文化》)
文化是人類生活的樣法。(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以上這類成分描述式的定義,當然都有其局限,但是它提示「文化」這一范疇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東西,卻是正確的。
其二,是從功能與來源的視角進行界定,如康德給文化的定義就是:
有理性的實體為了一定的目的而進行的能力之創造。
(《判斷力的批判》)
第一,文明是一個民族應付他的環境的總成績;第二,文化是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胡適《我們對於西洋文明的態度》)
從活生生的個人積極地、創造性地參加社會過程的觀點來看,文化是社會及社會沿着進步道路發展的質的特征。……文化也是社會和人的創造力量在一定文化財富中的體現。《鮑戈留博娃《文化和文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