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15卷,每卷分為譯文和原文兩部分,譯文用現代簡化字,原文用繁體字,譯文前有一篇較長的研究性述評,文中各篇均有題解。
墨家學派著作的總匯是《墨子》。《墨子》原本一共七十一篇,但留傳至今的只有五十三篇,其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等四篇合起來稱為《墨經》。這四篇加上《大取》和《小取》兩篇,稱為《墨辯》。也有人把這六篇叫做《墨經》。
《墨經》是《墨子》一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是一部內容豐富、結構嚴謹的科學著作。書中不僅涉及到認識論、邏輯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范疇的廣闊內容,還包含有時間、空間、物質結構、力學、光學和幾何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多種知識,其中有些問題闡述嚴密,說理透徹,立論准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墨經》在古典哲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墨經》是墨子本人所著,還是他的后學門人所編撰的,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據《晉書》記載,晉朝魯勝曾著《墨辯注》,認為《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等四篇是墨子自著。后人也有持這種見解的。但是從清朝后期孫詒讓開始,不少研究者通過考證,懷疑這四篇不是墨子自己的著作。近來,一些學者認為,這些著作是墨子的后學集體編著的,不是一個時代、一個人的作品,而是經過長期積累,逐漸形成的。有人還進一步推測,墨子的二代和三代弟子,不少人可能先后參與編著,最后成書時間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的戰國后期。
無論《墨經》是否墨子本人親自編著,墨經中記錄總結的春秋戰國時期關於手工業方面的許多重要知識,提出了古代物理學和書的許多概念的見解,顯然是師承、發展了墨子注重實踐知識和唯物主義的思想傳統。墨子對我國古代早期自然科學的重大貢獻是不能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