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送給孩子一生受用的心靈珍寶──自信心
讓他們越挫越勇,成為內心強大的王者
楊俐容(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 創會理事長)
有一群孩子──碰到困難不退縮、遇到失敗不氣餒。他們既具有面對挑戰的勇氣,更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因此,他們能夠越挫越勇,隨著克服挫敗的經驗累積,最終成為內心強大的不敗王者──以上這些特質,都是「有自信孩子」的寫照,也是全球最熱門的SEL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緒學習)教育理念所描繪的「高EQ孩子」形象。
深愛孩子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即使給孩子最好的資源,也無法保證孩子一生順遂、無風無浪。唯有培養孩子成為有自信的人,讓孩子能夠迎向挑戰、乘風破浪,才是我們能給孩子最棒的心靈珍寶。
成功的經驗的確可以滋養孩子的自信,但更多歷久彌堅的信心,卻來自孩子遭逢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敗時,父母如何陪伴他們學會接受挫敗、調節情緒。甚至進而能夠積極尋求資源,設法改善處境、解決問題,最終克服困難,達成卓越。
除了生活的真實磨練,從閱讀中吸取自信的概念與行動,學習正向的語言和哲思,是另外一條容易且美好,但家長卻相對陌生的道路。因此,由彼得.雷諾茲與蘇珊.維爾德聯手創作的《我可以帶來改變》和《我可以很勇敢》也就顯得特別難得。這也是我之所以要推薦這兩本繪本,給關心孩子自信發展的爸爸和媽媽們,最主要的原因。
增強「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的微小行動也能帶來巨大影響
《我可以帶來改變》以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為主軸。插畫家具體的圖像、明亮的色彩,以及作家充滿詩意的文字、漸層有序的構思,交織成一股巨大的內在力量。陪伴孩子慢慢吟誦、細細觀看,孩子將能感受到,即使小小年紀,也可以「運用自身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些事情、達到某些目標」。這些正是自我效能感的定義,也是自信的基礎。
作者在文末提到,創作本書的靈感來自達賴喇嘛所說的:「就像一顆小石頭落入水中,會激起一圈圈漣漪一樣,個人的行動也能帶來深遠的影響。」我自己特別喜歡漣漪的意象,如此平常卻又無比撼動人心,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觀察體驗。
勇敢往前──不是因為有「勇氣」,而是因為有「耐挫力」
《我可以很勇敢》環繞著「勇氣」這個主題開展。從挑戰、困難、失敗,到面對、克服、跨越;從想要退縮、想要放棄,到鼓起勇氣、勇往直前;從「我辦不到」的喃喃自語,到「可以,我做得到!」的信心喊話。隨著書頁往下翻,畫面從陰沉、灰暗,逐漸變得明亮、有光,孩子的情緒,也將從恐懼和害怕蛻變為希望與力量。
能從「我」到「我們」的孩子,將更能展現行動力
《我可以帶來改變》和《我可以很勇敢》都以「我們」做為結尾,也是我非常喜歡這兩本繪本的原因之一。在這個「人人都是孤島」的時代,能夠擁有「從我到我們」胸懷的孩子,將更願意採取行動、更能夠帶來改變,也將更勇敢、更能贏得勝利。
自信不只是一個概念,更是一種內在的思考習慣與外在的行動能力。除了經由閱讀深刻體會,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運用,才能內化為人格的一部份,茁壯為一生受用的能力。
為此,我特別為大家創作了一套《信心遊戲卡》。此套牌卡有四款遊戲供大家參考運用,您也可以發揮創意,自行設計延伸活動。其中三類牌卡包括:「挑戰卡」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碰到的挑戰類型,「加油卡」讓我們建立自我激勵的內在語言,「行動卡」則提供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期待您充分運用牌卡遊戲,讓信心成為家人交流的話題,讓信心深植在家庭文化中!
勇於面對挑戰,學習自我鼓舞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勇氣並非沒有恐懼,而是能夠戰勝恐懼;勇敢的人並非不害怕,而是能夠克服恐懼。」——尼爾森.曼德拉
2018年8月20日,年僅15歲的瑞典少女葛莉塔.通貝里,手持「為氣候罷課」的標語,獨自蹲坐在瑞典議會外,抗議瑞典政府沒有依據「巴黎協議」減少碳排放量,她以這樣的罷課行動控訴「成年人正在糟蹋我的未來」。同年12月,她受邀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會議(COP24)發表演說,參與了布魯塞爾的氣候抗議遊行,2019年更走進紐約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議進行演說,並被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短短不到一年,全球便有超過140萬名學生參與和響應由她發起的罷課抗議活動。
這兩本書的插畫家彼得.雷諾茲,特別將他的作品獻給這位以孤身之力倡議氣候問題,並且帶來全球影響力的勇敢女孩。
葛莉塔.通貝里的「成就」或許令所有人望塵莫及,然而就像作者蘇珊.維爾德所言: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從一個小東西或舉動開始,只要願意「開始」,即便再微小,每個人都有能力如漣漪般,從一個小點漸漸擴散影響力。
重點在於,我們是不是能覺察潛藏在內心、也許微小到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善良動機與行動力,然後將它喚醒,實踐出來?因為許多時候,我們常常將注意力投注在客觀環境與條件的限制或難處,認為自己的身分太卑微,力量太渺小,面對的問題太龐大,想要改變太困難……於是裹足不前或刻意忽略。
《我可以帶來改變》正是幫助我們覺察自己內在良善動機與行動力的作品,讓我們清楚看見一個小小的起點可以帶來多大的影響力。哪怕只是一顆小小的種子、一撇簡單的筆畫、一句善意的問候,都能像書中小女孩手裡握著的蠟燭所滴落在水中的那一小滴蠟,形成漣漪,擴散成波濤,將我們帶向遠方,看見行動所帶來的美好改變。
只是,正如同當初拎著抗議標語紙板,孤零零坐在瑞典議會大門口罷課靜坐的葛莉塔.通貝里一樣,要邁出那一步,需要有十足的勇氣。《我可以很勇敢》則為我們摘掉恐懼猙獰的面具,褪去怯懦欺人的外衣,讓我們直視內在可以建立和壯大我們勇氣的基礎,然後自我鼓舞和激勵,勇敢面對所有的恐懼、不安、困難和挑戰,並且明白真正的勇氣不是不懼怕,而是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就算必須求助或坦承自己的軟弱,也都能幫助我們更清楚的覺察自己,找到恐懼的根源,並勇敢的跨越過去。
延續前兩本作品《我們都是人》和《我可以很平靜》,創作者也藉由實際的方式來幫助我們自我覺察。不管是簡單的調整呼吸,讓心平靜下來,或是透過肢體伸展和動作的挑戰,都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唯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自己,我們才能勇敢跨出行動的第一步,為自己也為周遭帶來美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