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從慢跑到教學與研究
關於慢跑。
其實,從小到大,運動一直與我無關。小學時從沒參加過大隊接力,全班41個同學要選出32個參加比賽,一定不會有我。國中時唸音樂班,對體育課幾乎沒有印象。高中的體育畢業考是跑完3200公尺,記得跑到終點那一剎那,我簡直要虛脫了。大學的體育課,我總是選桌球、扯鈴之類不必風吹日晒雨打的課。畢業之後就不運動了,現在能夠好好的,簡直是上天保佑。後來因為上了年紀,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我在2019年參加了人生中第一場路跑,雖然只有5K,但是抵達終點時的狼狽樣子,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慢跑計畫。由自己決定計畫時間,每次的計畫大概是三個月;由自己決定目標,我訂的目標是比上次快10分鐘或是快0.5分速(「分速」指的是跑一公里要花幾分鐘,快0.5分速的意思是跑一公里的時間比之前快0.5分鐘);由自己來決定練習次數,我訂的是每週三次。手機APP裡的教練會安排好課表,在每次訓練結束後根據體能狀況給予回饋,讓我知道自己的表現如何,比如今天的表現是「一英里最快」、「五公里最快」這樣的鼓勵,跟自己比就好,不需要跟別人比。然後按表操課,不知不覺就達到目標了。
這不正是教學目標、教學評量、教學設計三者的關係嗎?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既有形成性評量也有總結性評量,而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是指向教學目標的。有了這樣的體驗再來思考教學,我覺得自己的教學變得跟以前很不一樣。一方面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教學設計上,另一方面是花了很多力氣在給學生的回饋上。我的學生很喜歡分析老師的教學,以及分析自己的教學這樣的作業,表示可以很清楚知道每個教學環節;學生也非常喜歡我給他們的回饋,表示可以具體知道自己的學習情況,而且更喜歡寫作業了。慢跑與教學還有一些共同點,那就是在達成目標的那一瞬間,都是很有成就感的,也都可以從中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關於教學。
我記得那天到某所大學演講,在場的學生問我:「老師,您教書教了25年了,您是怎麼保持教學的熱情的呢?」我說,第一是老師總是有新事物要學,第二是老師要愛上教學。這兩點我都是用慢跑來比喻。首先是在學習新知方面,我在慢跑之前其實沒有很多相關知識,所以剛開始跑的時候膝蓋會痛,但在查找資料、詢問專家之後我才知道那叫做髕骨疼痛症候群、髂脛束症候群,那是因為肌肉張力不平均所導致的痛。要用核心肌群的力量,要讓平常不太使用的臀大肌出力,所以慢跑的姿勢很重要,慢跑前後的拉伸與舒展也很重要。教學也是一樣,如果只是一直把自己所知所學往外倒,時間久了就會有種被掏空的感覺。所以我想吸收新知,像是利用參加研討會了解最新的研究結果,或是參加教學研習、到各地演講,跟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師們交流,學習最新的教學趨勢與發展狀況,再回過頭來運用在課堂上。我認為教學也是可以充滿新鮮與需要刺激的,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麼一回事。
第二是在愛上教學這個方面,在慢跑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不要有壓力,跑不完、做不到也沒有關係,下次再跑就好了。因為慢跑是用來抒壓的,不是用來製造壓力的。更重要的是,慢跑讓我看見自己,看見快樂的自己。教學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能夠樂在其中,老師要真心喜歡自己教的內容,而且要用最快樂的方法教給學生。喜歡教學的老師在講課時眼睛裡有光,那種喜歡與熱情是擋不住的。在踏進教室前我時時想著,「如果我是學生,我想要在課堂上學到什麼?我能在課堂上學到什麼?什麼樣的課會引起我的興趣?我走出教室時會不會變得不一樣?」還要捫心自問,「身為老師的我,喜不喜歡自己上的課?喜不喜歡自己上課的樣子?上課的自己是不是快樂的?我希不希望我的學生在上課時眼神閃爍著求知若渴的光芒?」還要不斷思考怎麼樣讓自己教得更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得更好。而在這樣的循環中,我發現了教學的樂趣,也漸漸地愛上了教學。
關於慢跑、教學與研究。
我覺得慢跑是一種門檻很低的運動,只要有一雙跑鞋跟一點點時間就好了,換上運動服的那一剎那,彷彿是某種儀式,一種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儀式。在慢跑的過程中,無論是一個人跑或是跟朋友一起跑,其實只有自己可以跟自己對話。這就如同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研究是教學的養分,而教學則是研究的實踐,這樣的追尋讓我有著源源不絕的動力。研究自己的教學正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不但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優點與缺點,也記錄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軌跡。
由於我開的課大部分都是實務類、教學類的課,如果只是讓學生學到知識,稱不上真正學會,重要的是必須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付諸行動。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讓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在生活中解決問題,並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所以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好?其實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只要能達到教學目標就是最好的方法,這樣都是腦力活與體力活交織而成的。回首這些日子,原來我們一直都這麼努力。透過研究自己的教學,可以讓自己更了解自己。新老師可以嘗試找到自己的定位,資深老師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價值。我認為教研如果可以合一,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一箭雙鵰,因為只要有開課,就會有源源不絕的研究題目,無論是新課或是舊課,都會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可以研究,而且是取之於課堂、用之於課堂,師生都會有所成長的。
開始慢跑之前,我從沒想過慢跑可以教我這麼多。每次慢跑都會有個檻,就是令人感到身心俱疲的檻,讓人很想放棄的檻。之前跑5K的檻在4K,跑10K的檻在8K,跑15K、20K的呢?我著實忘了。突破檻的方法就是放鬆再放鬆,這跟面對人生問題的時候一樣,過了檻之後會覺得無比舒暢。開始慢跑之後,不只是體力變好、精神變好,也加深了我相信我可以做到的信念。開始慢跑之後,心率從80降到60,讓我的毛毛躁躁變得從容平靜;開始慢跑之後,原本規律的作息變得更加規律,每天晚上11:00就寢、隔天5:30起床。在夏天的清晨慢跑,掙扎著起床後把身心的開關打開,全身的感官也跟著敏銳起來了。慢跑時是隻身一人,也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忘卻一切雜念,讓思慮變得清明,尤其是慢跑的時候身上帶的東西越少越好,所以必須考慮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還會有一種超脫的感覺,會有某個瞬間覺得身心其實是分離的,可以很清楚看見自己慢跑的樣子,最後再來評量自己的表現。
然而,把自己抽離出來研究自己的教學,並且學習如何教學,這樣的角色轉換非常有趣,跟慢跑一樣。我覺得這樣的方法不只是方法,也是一種信念、一種態度。慢跑這件事,只要練習就會有進步,教學跟研究也是一樣,讓我覺得又快樂又有成就感。在心理上,我對自己說只要設定好目標一定能完成,這種以對自己的了解做為前提,然後按表操課達成目標的堅定信念,讓我在這兩年有了一些小小的成果。我相信自己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無論是慢跑、教學或是研究。我相信自己可能會遇到挫折,可能會被挫折打擊,但是不會被打敗;我相信努力必成,未來必定會美好。我也更愛自己了,每天都會告訴自己「我好棒」,開心地面對生活,正向地迎接工作。
回首這一路「跑」來,從400公尺到30公里,我靠的不是奇蹟,而是一步一步的累積。慢跑這件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堅持與累積,堅持的是心志,累積的是努力。教學、研究和慢跑之道相通,都是在過程中與自己對話、不斷地傾聽自己的聲音,包括生理的與心理的。不論是慢跑或是教學與研究,練好了就是你的,別人拿不走。「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雖然這本小書出版了,但是我依然會帶著慢跑的精神在教學與研究上繼續努力的。
最後,我要感謝審查專書出版計畫的兩位委員,以及審查本書全文的三位委員,謝謝您們的寶貴意見,謝謝您們對於後輩的諄諄教誨與提攜之情,讓我可以順利出版這本小書。感謝我的家人,你們是我最豐厚的羽翼,讓我可以飛往那片夢想的天空;感謝我的師長,您們是我最閃亮的北極星,讓我有著大步向前的無比勇氣;感謝我的學生,你們是我最強大的動力,讓我努力成為一位更好的老師;感謝我的朋友,你們是我最柔軟的依靠,陪著我度過寫作途中的喜怒哀樂。愛你們,也謝謝你們,讓我知道自己真的做得到。我們曾經一起努力、一起進步,才會變成現在的我們。讓我們繼續帶著愛與勇氣,迎向未來的柳暗花明。最後,我要用一杯咖啡謝謝自己,謝謝一直以來那麼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