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撕下標籤與人設,人生原來真的有捷徑

破圈:撕下標籤與人設,人生原來真的有捷徑
定價:360
NT $ 284
  • 作者:顧及
  • 出版社:先覺
  • 出版日期:2022-03-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4408X
  • ISBN13:9789861344089
  • 裝訂:平裝 / 400頁 / 14.8 x 20.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一生,不想只是這樣?──你需要「破圈」!

美國著名科技雜誌《連線》萬字專文報導!
顧及與她推廣的「自我認知突破體系」,
以三個步驟,幫助你奪回人生定義權,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以及唯有你能做的事!

  ★職涯升級必讀!史丹佛大學「人際動力學」北大課程主任代表作!
  ★上千名企業中高層、職業新人跨領域實證,超過1900小時諮詢提煉出的實戰工具!

  ◤破除你原來的認知圈層,看到更多元的世界,活出更豐富的人生!◢

  讓「破圈」3步驟╳3大法則,帶你奪回人生定義權!
  45個精彩案例,帶你撰寫自己的人生腳本!

  自我定位錯亂、受困於慣性行為模式、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找不到真正的內心熱情、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面臨這些困擾的你,需要「破圈」思維!

  本書作者顧及為史丹佛大學「人際動力學」課程北大精華版專案主任、真格學院創始院長。本書結合她自身「破圈」轉換5個行業並均有建樹的經歷、超過1900小時的諮詢、幫助1000多名企業中高層與職業新人打破盲點的經驗,總結成一套「自我認知突破體系」,曾獲美國著名科技雜誌《連線》萬字專文報導。

  決定我們成功上限的不是金錢、學歷,而是我們的認知。運用這套方法,透過梳理自己的情緒、經驗、認知,擺脫慣性模式對自我的操控,排除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心理創傷和自我限定的暗示,你可以專心致志做好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踏上人生的捷徑。

各界好評

  Zoey/「佐編茶水間」創辦人
  羅振宇/「得到」創始人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
  韋瑋/麥肯錫商學院前院長 ──熱情推薦!

  人往往都渴求成功,卻懼怕失敗,殊不知每次失敗其實是一次重新認知自己、打破成長邊界的機會。顧及的《破圈》算是「反其道而行之」,已失敗為原點不斷深入,探詢了限制我們成功背後的錯誤情緒體、記憶體和信念體,並給出重塑認知的有效方法論。想知道如何打破失敗的魔咒,並實現終身成長,不妨從這本書開始讀起。 ──羅振宇 「得到」創始人

  嚮往成功的人太多,研究失敗的人太少。因此我邀請顧及做了一個專注研究失敗的真格學院。顧及在主持真格學院期間,研究了超過兩百件、總共虧空了二十多億人民幣的失敗案例。這本書集結了顧及對失敗背後原因的深刻洞察。值得大家一讀。 ──徐小平 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

  認知破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種改變除了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更需要真誠面對自我、打破舊模式的勇氣。因為對於變化本身,我們並不抗拒,只是對於即將要失去或結束的事物,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的時候,這些不確定因素會讓我們產生害怕及抗拒改變的心理。而顧老師的這本書,用非常接地氣的語句和發人深省的案例,歸納了她過去幾年教學的所思所想,揭祕了什麼是認知破圈和如何讓認知破圈的方法,應該能為大家指點迷津。──韋瑋 麥肯錫商學院前院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顧及


  自我認知領域專家。真格學院創始院長,北京大學史丹佛中心「人際動力學」精華版課程特聘主任。具備超過1900小時的高階管理人員諮詢經驗。

  美國史丹佛商學院MBA,康乃爾大學運籌資訊工程學士,在兩年半內完成學業,以全校前1%成績畢業,並獲得梅瑞爾總統獎。

  擁有多年矽谷產品營運經驗,製作的遊戲分別被評為Facebook前50和App Store分類前十名,管理中、美、加三個國家的跨國團隊,並聯合創立了估值數億的人工智慧公司「來也科技」,帶領團隊在幾個月內完成從0到百萬用戶的成長。也曾在紐約擔任瑞銀投資銀行和BlackRock資產分析師,經手交易過400億美金,負責1600億資產的量化分析。她所創建的「自我認知突破體系」曾被美國著名科技雜誌《連線》萬字專文報導。

  曾擔任《金融時報》《富比世》和領英的中英文專欄作家。社群平台「顧老師看世界」擁有近300萬追蹤者,曾連續5個月獲選為職場排名第一KOL。2019、2020連續兩年被領英評為「年度行家」。為今日頭條、招商銀行、海爾大學、青藤匯、領英等機構提供認知和創新領導力的培訓,也為多名CEO和職場人士提供人生關鍵節點的認知諮詢服務。

 
 

目錄

台灣版序 透過破圈,活出夢想,擁抱自由
前言 從失敗走向成功,關鍵在於看清這三種阻礙
 
第1章 什麼是認知破圈
人生原來真的有捷徑
從認知菜鳥到認知高手的四個境界
為什麼有些人始終無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你以為的自我其實是被操縱的傀儡
 
第2章 認知破圈三步驟
要擺脫渾渾噩噩,你需要深刻的體驗
如何做到透徹的思考,直擊問題本質?
把認知內化為能力的高手會做這樣的實踐
【應用1】如何找到自己終身的職業方向?
【應用2】如何做到隔行不隔山?
 
第3章 破圈法則1:擺脫你的情緒體
掌控不了情緒,是因為你不懂覺察
理性解決不了的問題,共情的技巧可以
「壞」情緒是認識自我的好機會
價值觀的自我更新
【深度案例1】二十八歲就升到大企業總監,他為何不快樂?
按部就班教你深度剖析情緒
 
第4章 破圈法則2:扭轉你的記憶體
過去無法改變,但記憶可以
【深度案例2】當下生活中的問題,可能源於記憶的限制
【深度案例3】如何透過被遺忘的記憶,打開過去的心結
按部就班教你爬梳過去的記憶
 
第5章 破圈法則3:擊穿你的信念體
從外界的眼光裡奪回人生的定義權
【深度案例4】不要讓過去的標籤困住當下的自我
你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人設而活?
【深度案例5】做自己人生腳本的編劇
負面暗示的最大危害,是變成一個藉口
按部就班教你重建自我價值體系
 
總結 升級心智,終身成長
認知邊界突破後的維護
你可以做被人羡慕的「少數人」
「量身定製」三觀,就能重塑自我
善用情緒驅動改變
什麼才是生而為人的真正自由
 
附錄 提升思考能力書單
 
 

台灣版序

透過破圈,活出夢想,擁抱自由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一本講認知的書會取《破圈》這個名字?其實有三重含義:

  1 我們很多人的固定慣性思維和舊有行為模式讓我們畫地為牢,所以打破這些模式,就是破除慣性之圈。

  2 一家公司的天花板是執行長的認知圈層,一個人的天花板是他的認知圈層,所以破除你原來的認知圈層,你才能看到更多元的世界,活出更豐富的人生。

  3 我的職場生涯五次轉行,五次破圈,終於才活出了如今精神自由,隱居北五環的生活。

  前兩點大家讀完這本書,自然會有相關的感受,在這篇序言裡,我就聊聊第三重含義,我如何透過五次破圈經歷,活出一個「當軍師」的夢想。

  我雖然是個女孩,但小時候非常喜歡科幻、玄幻和歷史小說,對裡面戰爭戰術的描述尤其癡迷。一直覺得自己如果早生個一千年,在古代必定能成為一個很好的軍師,給君王大將出謀畫策,這也成為了我小時候的職業夢想。

  遺憾的是,我出生的年代不對,在沒有金戈鐵馬、烽煙戰火的現代社會,顯然我的「軍師夢」很難達成。怎麼辦?

  方法1 參考他人路徑

  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找到一些模範榜樣,學習別人走的路是一個好的起點。在新加坡高中公費留學時,我讀了李光耀的自傳。他在艱難時刻力挽狂瀾,把新加坡從第三世界變為第一世界成員的故事讓我折服。他也讓我明白現代生活中即便不需要軍師,許多時候會需要睿智的戰略家,於是李光耀成為了我的第一個榜樣。

  我雖然是女兒身,但中國也有像吳怡這樣傑出的女政治家,性別並不是問題。於是我決定向同是萊佛士學院畢業的李光耀學習,做頂尖的學生,去最好的大學,加入熱門的公司,最後從政。

  但事情往往不能如人所願。高中時,儘管我功課全優,課外滿分,但申請牛津、耶魯和哈佛都未能如願,同時父親又診斷出晚期肺癌。於是我只得修改了原先的打算,把獎學金和高收入的工作設定為生活的重心。用兩年半從康乃爾大學運籌資訊工

  程學院畢業後,我進入了當時大學畢業生起薪最高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工作。以理工科背景進入金融界,是我第一次破圈。

  很遺憾,父親在我畢業那年就去世了,但家裡還欠了不少借款。那些年裡,我經歷金融危機爆發的黑暗時期,從賣方轉到買方公司,每天從九點忙到淩晨,三百六十五天裡只休息過兩天。但是為了家裡,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經過幾年的努力,當我還清借款的那一刻,心頭的大石終於落地。與此同時,我清晰地意識到,一份高收入但並不感興趣的工作並非我的歸宿。那麼,我該做什麼呢?

  方法2 挖掘自我閃光點

  只有清楚認識自己有哪些長處和短處,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才有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藉由準備史丹佛商學院的經典面試題「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為什麼?」(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and why?),我認識到自己在職業上的喜好和特長:解決專案執行相關問題,喜歡幫助別人,擅長戰略性地看待並分析問題。

  於是,我在進史丹佛大學之前先去一家留學仲介實習,希望幫助青少年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樣的戰略性問題,之後在MBA的暑期實習中也選擇了戰略顧問。現在回頭看來,其實這兩個選擇分別從個人和公司角度圓了一把軍師的夢想,從戰略的角度幫助他人。

  然而,不論留學仲介還是戰略顧問的經驗都讓我意識到,只有對一件事物了解並形成自我判斷後,我才能胸有成竹地談論它。在沒有打下深度基礎的情況下,這兩次看似進入新行業的所謂破圈經歷都只是紙上談兵。於是從MBA畢業後我成為了遊戲公司的產品經理,想要在一個產業深耕一番。

  當產品經理期間,我在一個月內讓一個人心不穩、產品表現不佳的團隊士氣大振,營收增長四○%。我發現這次成功,得益於自己戰略性地分析出核心問題,以及專案管理和協調溝通方面的長處,才能快速達成目標。這讓我對於藉由認識自我,走出符合自己的道路這一思路有了更多的信心。我後續又接手了兩次類似的專案並取得不錯的成績,也因為如此,在短短三年內就從產品經理升級為兩個遊戲工作室的負責人,並兼任加拿大分公司的主管。

  在遊戲產業幾年後,我的內心又開始掙扎了─我一直以來的愛好:教書和寫作,和遊戲的作用是相反的。一個是幫人打發時間,另外兩者則是助人成長,不浪費有限的時間。我似乎在做著互相矛盾的事情。是否需要再次改變職業軌跡呢?

  方法3 梳理內在愛好

  當職業道路和內心愛好出現衝突的時候,梳理過去的經歷和做出相關選擇的原因,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就變得尤為重要。

  我的寫作愛好源於高中畢業後在新加坡報業控股當記者的實習經歷。當時發表了一百五十多篇文章,也採訪了包括倫敦申奧等重要事件,後來陸續在《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富比世》和領英上開設專欄,樂此不倦。

  教書的實踐經歷則比較曲折,經歷了從歪打誤撞到四處開花的育人生涯。高一寒假在一家公司的人事部實習時撰寫的一份四十多頁的培訓資料,成為我輔導、培訓別人的起點。在大學裡,我和幾個同學創立了一個給世界各國青少年提供留學和職業輔導的免費培訓機構。進入投資銀行工作後,我也經常利用週末時間在美國一個非盈利教育機構當導師。

  即便MBA畢業後,我也沒有停下,透過在國內網站上發布關於面試和申請的心得,我獲得了給想申請商學院的學生遠端授課的機會。我當時身在非洲,交通和網路的不便都沒能阻擋我。從二○一三年起,無論多忙,我都會抽出週末時間為大家上課。班級雖小,但過去四年裡,有四個學生成功進入史丹佛商學研究所和哈佛商學院,也讓我頗有成就感。

  回國後,我教書的內容又有了拓展。我參加史丹佛商學院最著名的「人際動力學」課程講師的培訓,成為該學科在國內的第一個導師,擔任北京大學史丹佛中心「人際動力學」專案的主任。同時,我也在線上開設專欄,幫助大家解答是否要去留學,或者如何轉入網路產業的問題,獲得了不錯的評價。

  當我把過去這些都寫下來後,我意識到,當一個人的興趣愛好與職業發展重疊時,你取得的成績會像滾雪球一樣,帶來其他機遇。而我內心的矛盾源自於刻意把工作和愛好切分開來的執念。那麼我能否找到一個能夠滿足兩方面的工作呢?

  其實,無論是寫作、諮詢,還是當老師,都只是形式,背後是有共同點的:依然是樂意幫助他人解決問題。而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王強老師的一席話幫助我做出下一步的決定。他說:無論是對讀書、教書,還是寫作的熱愛,都說明你是一個喜歡智力挑戰的人,那麼你就應該去做有思維難度的事情。

  於是,我選擇了一個當時發展前景未明、很有智力挑戰的方向:人工智慧的私人助理,加入來也科技,當了聯合創始人和營運長。這讓我既能幫助他人節約時間,也能在創業中接觸不同挑戰,解決各種問題。我也由此完成了職涯的第四次破圈,從遊戲產業進入人工智慧產業。

  我充滿熱情地投入新的歷程,直到突然經歷了一連串生活上的打擊,陷入了中重度抑鬱。當時的我在外人看來事業成功、經歷光鮮,但我自己卻覺得在生活上走了不少彎路,陷入低谷。

  我不願意接受自己受了這麼多教育,有過這麼多經驗和經歷,卻還不知道對自己重要的是什麼,人生的終極追求又是什麼?過去這些不同國家的經歷、不同產業的歷練、不同生活的選擇,似乎都在把我往不同方向拉扯,沒有一個聚焦點。我的人生到底希望達到什麼呢?有很長時間我是沒有任何結論的。

  方法4 看到不完美中的完美

  我在短短兩年內從中重度抑鬱中走了出來,關鍵點在於我開始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走過的捷徑和彎路、正確和錯誤的決定。最後你會發現,自己是一個整體,自己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有其特殊含義。

  無論事物表面看上去多麼不相關,它們都是在一條主線上。

  我和史丹佛商學院教授喬爾.彼得森(也是美國第六大航空公司捷藍航空董事長)的一席談話點醒了我,他說:你應該是一個很好的turn around expert(解決棘手問題的專家)。

  我突然想到自己過去無論是做投資銀行、顧問、遊戲還是創業,甚至是教「人際動力學」或認知突破,最讓自己自豪的是臨危受命,解決一個又一個危機或棘手問題。同樣的,我的生活也是解決一個又一個棘手問題的過程,包括自己的、家人的、朋友的。

  我就是幫人解決人生重大問題的人,如果對方的人生重大問題是他的公司,那麼我就解決他公司的問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戰略顧問、產品營運等經歷均在此類;如果對方的人生重大問題是個人的,那麼我就解決他個人的問題,留學諮詢、職涯規畫、人際互動、認知提升等經歷都在此類。

  而我當下深耕的自我認知領域,幫助他人挖掘並打破慣性思維模式、錯誤信念和假設,以及認知盲點對其人生的局限和束縛,其實就是以一個軍師的角度,幫助人們戰略性地提升認知。

  仔細想想,古代的軍師如果放到現實社會中,能做的也不過如此。突然,過去的一切都有了意義─職業的選擇、生活的經歷、興趣和愛好,很多看似不相關的事情被這一條主線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人生中第一次,我可以平靜地說,原來我一直活在我童年的夢想裡,人生並沒有遺憾。心裡突然有種久違的平靜和喜悅。我終於與自己和解。

  和解之後,放下很多和夢想無關的事情,但也更重視另一些事情,於是有了《破圈》這本書。書裡面的案例涵蓋職場、情感、公司管理、創業等各個方面,但這些都只是認知顯化出來的表面事件,背後主線體現出來的個人認知的問題,才是我們需要去參悟的。

  祝願大家都能獲得最終的自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