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後記
一九年五月十七日,我從立法院外帶回一身雨水和感動,之後開始想將這段過程記錄下來,遂而變成這篇故事。「絮絮」它是廣播裡DJ的絮絮、父母的絮絮叨叨、戀人的絮絮低語,更是社會中如棉絮擾人的話語。很謝謝朋友們接受訪問,使當中的許多情侶、人物成為真實存在。他們的可愛與受過的傷不及故事裡的千分之一,和我們一樣平凡,和我們一樣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
至於子芃、章立、刈恩、溫與晶晶,他們並不像訪問對象是特定的誰,可能是我們遇過的某個人、又或許是也和他們碰過一樣的事。
這篇故事跟先前創作的其他故事比,相對紀實,事件帶著人物跑。一開始想寫我所看到關於爭取平權在街頭上的樣貌,期間一度擔心自己寫不下去,中間也因為挹注太多自我情緒讓劇情失控,但慶幸整體上沒有背離初衷,最後也完成了它,感謝一路有人陪伴!
因為記憶亡佚,寫作過程常去翻新聞、熱線粉專、平權起義、甚至是風向新聞與下福盟粉專,很窩心有他們五位角色陪我回看這些事,也在反送中最痛苦的期間給予我一點點安慰,香港加油。
謝謝友人在寫作時的陪伴與建議,也謝謝連載期間閱讀《絮絮》的你們,謝謝陪著他們五人走到這裡!感謝Earp的校對,讓我在實體出版前能重新審視這部作品,謝謝一木工作室,謝謝阿本的美好設計。另外,我想感謝噢水,因為你溫柔及細心的漫畫改編,讓我有機會跟主角們以另一種形式見面。
最後,雖然故事結束了,但關於平權與台灣主權,他們還是會繼續努力。
Lii 二〇二〇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