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壺說:慢、捨、讓 心寬 人生路更寬
定價:350
NT $ 277
  • 作者:呂志強
  • 出版社:大大創意
  • 出版日期:2021-06-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949304
  • ISBN13:9789869949309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捏陶製壺中,重拾親情、自我與愛之間的關係
年輕時追求完美,將功成名就當成唯一目標;
捏壺後,明白順勢而為、先捨再得方能圓滿。
人生,一定要活得用力才精彩嗎?讓壺說給你聽。

  年輕求學時期,為了未來要成長茁壯,努力學習累積經驗;
  成年創業時期,初生牛犢不畏虎,勇敢迎向錯綜複雜的生命碰撞;
  中年時期,飽經風霜的生命歲月,不再光彩奪目卻變得熠熠生輝。
  看岩礦壺名家呂志強,如何在做陶捏陶的創作過程體驗生命起伏,拋卻浮華認清自己想要的,靜心打磨自己,讓自己活得真實真誠簡單!

  不爭
  在生活中,我時常觀察別人,卻很少觀察自己。其實捏陶也看得出一個人的個性,過去在商場上,我是一個凡事帶頭衝的人,直接站上前與公司團隊一起拚戰,因為做陶,才懂得放慢腳步。做陶的時候必須一心一靜,絕對的專注,每道工序都是功力、耐心與巧思的結合,任何過程都必須拿捏得宜,不慌不忙,直到完成。

  做陶如修行,每次創作都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不斷探討自我與他人之間、自我與環境之間甚至自我與自我之間的狀態,同時,開啟了個人的心靈成長,在每次創作告一段落之際,便可將長期以來有關於自身的事物、情緒,好好沉澱並重新整理。

  階段  
  藝術創作需要廣泛吸收,才有東西投射到作品裡。我常對學生說要「養眼」,意思是打開感官多接觸,看多聽多摸多,逐漸培養「區辨」的能力,例如顏色不一定鮮豔花彩就是美,有時候厚實深沉更耐人尋味;或者眼睛看起來還不錯,可是手一摸發現有點刺,沒做好「逢角必倒」,將稜角尖銳的小地方打磨均勻,影響了觸感;再不就是單一作品很好,開展一個系列有沒有辦法做到水準一致又各具風采?凡此種種,就像好廚師首先要有好味覺,越能區辨細微差異、越能見小又見大,越有助於做出超越自己的作品。

  超越自己不是為了展示給別人看我多厲害,而是拾級而上,一步步走向自我實現的登高旅途。

  離形
  「假設你這輩子可以創作3000把壺,可是真正滿意的可能只有500把。」你們一個也不要想拿哦,要有捨得的心,留下來的作品才會是件件精品、把把高貴,我跟學生們分享「捨得」的觀念。

  「捨」跟「得」就在一念之間。台語有句古早俗諺「燒瓷的吃破缺」,說做陶瓷的,他自己所用的都是有殘缺的,因為好的都是要拿去賣錢,好,那沒關係,我們留一些夠用就好了。什麼都留下來並不是珍惜,一旦拋開了「這還能用」、「丟了好可惜喔」的執著,自然而然就會明白捨得的道理,對於取捨不會迷惘,才能將自己的作品去蕪存菁,留下來的每件都是精品。

  苦樂  
  不知苦,怎知樂?痛苦裡面包藏的是智慧,痛苦的背後隱藏了一股能量,所有的智慧和能力都是要在你吃過苦、受過難之後才會衍生出來,例如有歷練的人碰到事情,一看就知、一聽就懂,這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經歷過了。想要有智慧和能力就必須要吃過苦,台語裡有句話叫「吃苦當吃補」即是這個道理,正因為很能吃苦,所以很辛苦,但正因為很辛苦,才得以成功,感受快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呂志強


  師承台灣岩礦壺創始人 - 古川子師傅
  台灣桃園百年茶葉家族 – 呂家第六代茶葉後人

  自小跟著父執輩製茶、烘焙、品茶,心中充滿對茶的熱情,胸懷恪承祖業的理想,成年後從建築業跨足回到家族茶業事業,在製茶品茶中歷經世事淬鍊,更在投入岩礦壺的創作中,感受一茶一世界,一壺一人生真諦,二O二年第一本著作,將透過文字分享他自身窯燒出世入世本一家的獨到哲學。


 
 

目錄

推薦序
人有人格 壺有壺格 / 古川子老師 4
從自身土地出發 向世界敬一杯茶 / 許耿修博士 7
見山又是山的茶陶之樂 / 陳國任博士 10
 
自序
不斷的學習精進 人生才能擁有無盡喜悅 / 呂志強 12
 
PART I:緣與原
1. 因緣  15
2. 覺察  30
3. 見山  40
4. 命旅  52
5. 自然  64
 
PART II:物與悟
6. 經歷  81
7. 階段  92
8. 離型  110
9. 苦樂  122
10. 一念  132
11. 選擇  146
12. 慢快  156
13. 當下  166
 
PART III:教與交
14. 教學  179
15. 心齋  190
16. 意境  200
 
後記  208
 
夥伴的話:
遇見帶我品味人生的伯樂 / 陳志忠 209
態度是最大的力量 / 葉卜誠 213
 
附錄:
找茶 找碴  216
岩礦壺的製作工法  224
岩礦壺的製作媒材  230
感謝  238
 

推薦序

人有人格 壺有壺格


  這個標題來自我的創作與教學理念,再延伸一點,也就是常說的:「做壺如同做人,壺是內心的映照,有真善美的心才能做出真善美的壺。」特別是工序繁複的台灣岩礦陶藝,由於牽涉技術範圍廣、呈現的形貌變化大,很容易讓人迷於「術」而忘了「心」。看到壽山出這本書,術德雙線並進,令人欣慰。

  如同壽山在第一章〈因緣〉說到,我從青年時期開始探索這門技藝至中壯年,提早經歷了一些磨難,幾番進退之後,方才確立近乎嚴格的信念:要踏進台灣岩礦陶藝的門,首先要清楚修身先於做陶。一如壽山提到我曾和他有過一段時間沒聯繫,原因即在觀察到當時的他被台灣岩礦壺外在迷惑了,幾經思量,決定讓時間來提點。也幸好有這段「留白」,他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為爾後再次相會鋪了底,見他用不同的手法做出好作品,我也獲益不少,人說教學相長正是如此;再擴而大之,人間關係又何嘗不是?潮來潮往、人去人留之間,都是殊勝因緣。

  過往,壽山在事業上有一定成績,加上年紀稍長,一般這樣的人會帶著原有歷練養成的定見來學東西,在藝術修練上卻偶爾是阻力,壽山難得之處在於願意放下,歸零學習,大多數時間聽話照做,再慢慢形塑自有風格。我知道在現今十倍速、百倍速的網路環境下講聽話照做,彷彿跟不上時代的老派,不過任何藝術涵養、創作修為都沒有捷徑,看似呆板的練習放下,其中成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今,壽山不但有自己的「格」,也開始教學生,同樣秉持做壺如做人的原則,讓台灣岩礦陶藝傳承下去。

  回溯二〇一八年,和壽山與幾位師兄師姐在西安參加台灣精品展,某晚聊起應該出本書記錄這個獨步全球的特殊工藝,行動力強的壽山即知即行,隔天就給我看了徹夜擬定的大綱。從概念到落實歷經兩年多,至二〇二一年方成書付梓,猶如將泥土揉捏、燒製成壺,感知壽山付出的時間、耐心與毅力,也相信他在修為上又進一階。

  台灣岩礦陶藝脫胎於傳統紫砂陶,內樸外麗,且因絞泥、礦石、釉藥、溫度、複燒等物理化學的豐富變化,表現可沉靜低吟也可昂揚奔放,開闔之間妙趣無窮,於實用、於賞玩、於典藏,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期待透過壽山這本書,讓愛陶、愛茶的朋友多瞭解台灣岩礦陶藝,藉陶養心、以心修藝,讓生活更美好。
 
台灣岩礦壺創始人古川子

作者序

不斷的學習精進 人生才能擁有無盡喜悅


  台灣岩礦壺的創作方式以手捏成形,結合岩礦陶土泥漿的處理、顏料的沾染,而產生隨機、豐富的變化效果。創作中,會因為不同工具、設備、材料的選擇,而產生不同的創作過程與成果。

  開始接觸陶藝創作後,便深深著迷且樂在其中。原來捏陶就是修身養性,陶土很有個性,偏偏人也很喜歡掌控泥土,每每將之握在手中,不僅能夠感受大地的溫度,心中踏實真切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也從「泥土乾到哪,做到那」原則中,放下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好好地了解泥土的個性,泥土就會和您一起完成作品。待人處事之道亦如是,每一件陶藝作品的產生,都必須經過一連串的「試煉」才能完成, 這樣的過程彷彿「人生歷練」,唯有一一通過試煉,才能永久的存在。

  我出這本書,其一原因是為了感謝我的陶藝啟蒙老師,「台灣岩礦壺之父」—古川子老師,他開啟我陶藝之路,讓我為此著迷,從此過著彩色豐富的人生;其二是分享我一生重大的經歷:童年無父、少年叛逆、成年失去自由、中年創業、老年喪子,直到退休進入藝術領域,審視過往,原來生活中所發生一切的人、 事、物都是生命中的考驗,能順利度過每個階段,方能嘗到人生的真滋味,圓滿一生。我希望藉由我自身的人生故事,讓人生意涵更真切地融入我的作品中。

  期待透過台灣岩礦壺的創作能將壺藝文化做一個傳承,然後給我的家人們,甚至我公司的工作夥伴們,及認識的朋友們及讀者能了解,人生如果要活得精彩,要活得有意義,必須終身學習。

  因為生命與靈魂要不斷的學習精進,人生才能擁有無盡的喜悅與快樂。

台灣岩礦壺創作者 呂志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