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藥」,自古以來即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自三千年前的神農氏嚐百草,人類就不斷的在與疾病對抗著,試圖找到各種具有「治療」效果的物質,以解決小至輕微的感冒腹瀉、嚴重至癌症等等病痛的解方。處在21世紀的當下,尤其是醫療便利、就醫可近性高的台灣,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地把生病、就醫、拿藥畫上等號。更別說滿街林立的藥房,讓台灣人和藥的距離,比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國家的人民都近上許多。但與藥物的距離越近,也代表我們要更小心謹慎地了解這些市面上所謂的「藥」,到底來自於何處?作用於哪裡?為何又有「藥即是毒」這種說法的存在?
其實所有的藥物皆是兩面刃,既會產生我們所謂的「療效」、又有一定機率會產生令人卻步的「副作用」。本書在第一章即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簡述藥物的作用機轉以及對藥物的正確觀念,配合大量豐富的圖片,讓艱澀的藥理學機制躍然紙上,引領讀者從根本認識「藥」的本質。即便沒有醫學背景,也應該可以清楚掌握。在了解「藥」之外,本書第二章及第三章更深入探討研發藥物的脈絡,特別是經由日本研發的相關藥品。雖然乍看之下,不一定與每一位讀者都切身相關。但透過簡短扼要的文字介紹、幾位學者的訪談分享,除了能更了解這些貌似唾手可得的藥物,背後其實是經過了多少努力的成果。同時也讓我們體會,不論從事何種工作,保持精益求精與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很重要的事情。
最後一章介紹了讀者可能有機會使用到之藥品。雖然日本與台灣的醫療體制及藥品供應狀況略有出入,但透過本章,應該仍可以用按圖索驥的方式快速了解自己或是家人的用藥。期待大家在閱讀本書後,能夠擁有對於「藥」的更多認識,以及對於「用藥」的更正確態度。進而更能夠與醫事人員配合,來更完善地維護與增進自己以及親友家人的健康。
國立台灣大學特聘教授,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郭鐘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