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對我而言,神一直都是「活著的神」(the living God)。孩提時期,我便知道祂是天父和好友;青少年時,我將生命獻予這位救贖主和拯救者;成為主耶穌基督福音的傳揚者,我便一直經歷、目睹聖靈為聖經中神話語所作之見證。因此對我而言,寫這本書就是一個持續的敬拜;我期待讀者也能透過閱讀本書來一同敬拜。神學最終的目的,就是引領我們來到永生神的腳前。
筆者先前撰寫一本談論耶穌基督位格與事工的書(The Glory of Christ , Hoder and Stoughton, London 1992, 2nd ed. 1997 [Moody Press, Chicago
1997]),之後便熱切期盼履行與校園基督徒團契出版社(IVP)的約定,另寫一本書談論有關神的教義。不過兩本書寫法不同。本書循序處理聖經主題的相關經文,比一般系統神學更具解經性,而不是在預先擬定的架構下,把相關經文和神學觀點放在一起。
著手寫作後,有兩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神一開始便用「道成肉身」的方式展示神學真理,這令我十分耳目一新。我們乃是在人的生命裡看見神的啟示,而不是在抽象的神學中。祂是一位說話、行事都很「接地氣」的神。這啟示具有相當人性化的色彩、步調和戲劇張力,與那位向人說話、呵護萬有、充滿活力與公義之神相互交織。這說明祂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祂的自我啟示與人間子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也是解經式的講道(只要不被系統神學所淹沒)較具吸引力,並與生活密切相關。聖經絕不沉悶,即使有時我們這些傳道人讓它變得沉悶⋯⋯。
其次,我發現自己所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前五卷經文,而不是瀏覽整本舊約。顯然,這五卷書就是聖經中有關神的教義的重要基石,其教導形塑了日後眾先知的觀念。這些觀念一開始就全部備齊。摩西可說是舊約中的「保羅」!身為傳道人,我也清楚知道,福音派信徒需要再度發現舊約是他們信仰的根源;傳道人則需要在講台上,好好掌握以色列舊約歷史中的精采大戲與神聖意義。
我也認為教會需要清楚明白,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新約中有關神為聖父、聖子、聖靈的啟示。這是最高的啟示,使各宗各派大同小異的基督信仰趨於一致。若失去這明確三位一體的根源,教會很快就會崩解。
然而,除因篇幅所限,也因聖經信息主題系列叢書已計畫了其他主題之故,我必須視狀況選擇經文。本書(視討論需要)大量引用了許多傑出的聖經註釋及神學研究。其中絕大多數是出自福音派的同道, 但部分不是。例如, 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的著作被稱為是第一部後現代「舊約神學」。這部巨著的書寫方式既具學術內涵又充滿爭議,但也帶來具挑戰性的睿見。
本書承蒙約翰.巴爾欽(John Balchin)、莫德(Alec Motyer)、提伯(Derek Tidball)三位先進審訂並惠賜寶貴建議,謹此致謝,所餘任何疏漏,自當由筆者負責—真希望能全書改寫!在此也要特別向兩位同工致謝:我的編輯柯林.杜瑞茲(Colin Duriez)不間歇的鼓勵和關照;艾莉森.林奈爾(Alison
Linnell)無可挑剔的審校。特別要感謝依娃.錢伯斯(Eva Chambers)為本書精心撰寫的研讀指引。
謹將本書獻給房角石福音教會的弟兄姊妹。我何其榮幸,在此服事已進入第三十年。我們在基督裡一同追求信心和愛心的成長,並同因著神的恩典,還要繼續前進。「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同在。」(林後十三14)
二○○○年夏
路比特
房角石福音教會
諾丁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