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法釋義學是一門許多人自認瞭解、但卻充滿誤解的學問。近年來,法釋義學更經常背上保守甚至落伍的負面形象,進而一再受到批評;國內許多法學者也因此往往強調自己的研究不屬於法釋義學,或者超越了法釋義學的格局,把法釋義學視為必須極力撇清的對象。這樣的背景,刺激我不斷反覆思考:自己長期以來所認識、學習,進而投注心力研究的法釋義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知識領域?為什麼明明是一個致力於解決現實問題、而且講究與時俱進的學科,法釋義學在台灣卻越來越常成為落後的代名詞?經由這段反思的過程,我深刻體會到:澄清法釋義學的本質、任務與目標,對於破解當前關於法釋義學的諸多迷思與誤會、進而協助真正理解法律在社會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來說,有其正本清源而且刻不容緩的意義。正是這個體會,促成了本書的寫作。
本書得以順利完成,並由臺大出版中心出版,首先要感謝「科際整合法學叢書」主編王泰升老師的鼓勵與支持。寫作專書不比寫作單篇論文,更難與將單篇論文加以改寫後集結成書相提並論。要在繁忙的研究與行政日常中,專注產出一本學術專論,需要在時間安排上格外用心,更需要恆心與毅力,一鼓作氣地將作品完成。王老師不但積極督促我訂下「專心寫出一本中文專書」的工作目標,在寫作過程中,更對主要論點的發想和內容的形成,提供了具體的建議。也正因為與王老師的約定,使得我儘管經歷寫作初期的躊躇與掙扎,但總算能夠突破各種關卡,甚至越寫越順,越寫越有樂趣與成就感,終於如期完成了初稿。此外,要感謝兩位匿名審查人對本書進行了細心的審閱,並提供寶貴的建議,本書內容也因此而有所增補。本書從通過臺大出版中心的學術審查到正式出版這段期間,經歷不少繁瑣的編輯與校對作業。在此要感謝臺大出版中心的編輯游紫玲小姐,以及我的研究助理梁振瑋先生與張德志先生,對諸多相關事務的協助。
如果沒有許多人在寫作過程中給予各種精神上的支援,本書這段從無到有的經歷,想必是更加艱辛。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長年來的討論夥伴鍾芳樺老師,在百忙中仍不吝仔細閱讀我的各章初稿,和我逐章討論,而且提出了很多讓我受益無窮的修改及補充意見。此外,在寫作過程中,中研院法律所的多位同仁不時幫我加油打氣,並且不吝以他們的肯定與期待,促使我堅持下去,這些都成為幫助我心情穩定的力量,讓我心懷感激。最後,我也想藉著出版本書的機會,對我在學習法律這門學科的過程中,所有曾經在他們的課堂上,或者透過他們的作品,教導過我的師長,由衷地說一聲感謝。他們的引導與啟發,成就了我對法學知識的理解,也讓我更清楚確信法釋義學的意義與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