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記得有一位在美國唸舞蹈的朋友跟我說,在大二他們就要讀《編舞筆記》,接著她說了一個很有趣的理由,她說這本書的句子都簡單,很適合舞蹈人閱讀。不論如何,《編舞筆記》自2010年出版以來,已有德語、法語、斯洛維尼亞語與保加利亞語等四種語言的譯本,是在國際上非常受到歡迎的當代舞蹈著作。
雖然強納森‧布洛斯沒有來過台灣,大家沒有機會看過他的作品,但他的確當代非常重要的一位編舞家,至少在魏淑美於2010年出版的《當代歐洲新舞蹈表演:反舞蹈、非身體》中,有一節是在討論他的創作。另外知名學術出版社羅特里奇(Routledge),近年有一個新世界編舞(New World
Choreographies)的書系,當中收錄了四位當代編舞家的研究著作,其中三本是關於阿喀郎(Akram Khan)、傑宏‧貝爾(Jérôme Bel)與西迪‧拉比(Sidi Larbi Cherkaoui),而第四本則是討論布洛斯,書名為《強納森‧布洛斯:邁向一種弱勢舞蹈》(Jonathan Burrows: Towards a Minor Dance,
2019)。由此可見,布洛斯在當代舞蹈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本書能出版是基於兩個契機,一是2020桃園鐵玫瑰藝術節還是由我策展,按照過去兩年的慣例,我都會搭配與節目相關的出版品,而今年藝術節有一半以上都是舞蹈節目,搭配一本舞蹈著作是理所當然的選擇。第二是我老早就有希望促成此書出版的想法,只是之前苦無機會與資源。
還記得前幾年,若有出版社問我有什麼表演藝術的書值得出版,我都會推薦《編舞筆記》。後來發現鴻鴻的黑眼睛出版社也曾有興趣出版此書。但不論鴻鴻或其他出版社,都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國外出版社回應作者要求把版權收回去,拿不到版權。
幸好在倫敦從事藝術經紀的黃琇瑜(Cherie
Huang),還有認識布洛斯的編舞家盧映竹,在這兩位貴人的積極奔走下,我終於聯繫上他。在討論翻譯授權的過程中,布洛斯非常細心,讓我印象深刻。一開始他就表達希望能有台灣編舞家與他一起工作,協助審稿。另外是他也強調,句子雖然讀起來簡單,卻不是在傳達甚麼定律,而是要注意到作者原來書寫的腔調,比較像是一種提問的口氣,是在向自己與讀者提出思考的邀請。
英國舞蹈學者伯特(Ramsay
Burt)認為,《編舞筆記》提供了創作者在編舞上面對特定問題時,能有多樣的思考角度,協助讀者體認到他們自己創作的出發點與優先順序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只是單純討論編舞技巧,更多是在討論創作過程中如何摸索,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與觀眾溝通――這不只是對舞蹈而言,甚至在劇場或馬戲等領域,不管是創作者或評論家,只要對動作編排有興趣,都能從閱讀此書得到收穫。
最後,要特別感謝譯者白斐嵐的用心付出,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主任王啟仲與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承辦人董宥彣的細心協助,還有書林出版公司發行人蘇正隆與編輯劉純瑀的長期支持。有了這些人的幫忙,《編舞筆記》才得以順利出版。
耿一偉(2020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