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如今公認為法文世界漫畫巨擘的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1966),當年一出道就出手不凡。處女作《假聲男高音FOLIGATTO》(1991)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聲譽鵲起不墜至今。盼了卅年,這部叫好又叫座的經典之作,終於在台灣問世。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說:「瘋狂不是自然的現象,而是文明的產物。」我們身處狂飆的當代文化,不能不正視人類瘋癲的歷史。掩抑在濃郁華麗的風格之下的《假聲男高音》,無非正是這樣一部現代啟示錄般的醒世寓言。
處於世紀末(fin-de-siecle)的情境下,德魁西以奇幻寓言為假託,透過圖象思考引領讀者穿越時空,反思宗教、政治、經濟、家庭、性別、藝術的狂熱偏執演進,曾幾何時早已令人類社會充滿假面。從而領略到千禧年交替之際是生死存亡的轉捩點,唯有大徹大悟決定何去何從,才能免於崩毀腐朽,獲得自我救贖的新生。
深陷新冠肺炎這場世紀大瘟疫方興未艾的當下,展讀《假聲男高音》尤其發人深省。
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
自序
《FOLIGATTO》對我而言是一部年少時期的作品,開始創作時我21歲,那是1987年,我剛從藝術學院畢業;整個過程斷斷續續(我先是進入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後來又當了幾個月的兵,在那個年代法國仍是強制兵役),總共花了三年的時間。當時因為想全心投入場景調度與繪畫構圖,於是找了與我世界觀相近的亞利修•提歐亞來寫腳本;簡單地說,這故事談的是虛有斯城這個虛構城市裡,一位閹人歌手的命運。
我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所有創造能量投注在這第一部作品裡,並希望它會是我的某種宣言:我將漫畫視為藝術史裡的一種延續,並打算把至今為止所有影響我的藝術家整合融入其中:隨著故事的進展,讀者因此可以辨識出對席勒(Egon Schiele)、克林姆(Gustav Klimt)、恩索爾(James Ensor)致敬的蛛絲馬跡,或甚至是較早期的畫家,比如烏切洛(Paolo
Uccello)。
所以這部作品之於我是個起點,也是個契機,讓我一邊實驗各種繪畫技巧,一邊盡力保持圖像布局的可讀性。我希望你們在這本書中找到的獨特世界,之於你們會是種啟發;而知道如今自己的創作能讓台灣與香港的讀者看見,令我感到非常高興與自豪。
尼古拉‧德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