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渺間往事如夢:粵劇教與學

飄渺間往事如夢:粵劇教與學
定價:650
NT $ 443 ~ 585
  • 作者:楊慧思
  • 出版社:新銳文創
  • 出版日期:2020-05-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924917
  • ISBN13:9789578924918
  • 裝訂:平裝 / 424頁 / 17 x 23 x 2.1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粵劇」是香港一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通過粵劇教育深化語文學習,推動價值教育及傳承中華文化。


  粵劇教學不但能拓闊學生的創意思維,打破傳統語文的學習空間,對於情意教育也有裨益。通過豐富的戲曲文詞,體驗粵劇的藝術造詣,在香港的中國語文學習範疇引入粵劇元素,能更有系統地學習獨特的本土文化。本書通過粵劇跨學科課程的實踐及評估,提升學生對粵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並且針對學習差異,完成多個層面的語文學習教程。

  本書以劇本教學(〈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為經,其中包括語文能力,人物性格,文化學習;並以粵劇教習為緯,通過「唱」、「做」、「唸」、「打」及各項舞台技巧,訓練學生多元智能,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從而明白粵劇演出的困難和局限。

  此外,本書另一重點是「劇場觀戲」的延展,劇場觀戲將平面的劇本故事立體化、形象化。「西九戲棚考察」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戲棚建築及演出過程,認識及了解傳統粵劇文化。除了知識培養、能力訓練、問題探討、總結學習成果外,教學模式也由課堂走到戲棚,最終培養學生的品德情意及正確價值觀。

  粵劇教學內容廣泛,兼顧知識、能力和情意等,有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以應付生活和社會的要求,達成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的目標;同時啟發學生關注和欣賞傳統藝術。本書通過多元的教學活動,切合學生不同的興趣和能力,示範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將粵劇融入課程,提升語文教學的質與量。

本書特色

  一、圖文並茂、內容生動、引例深刻;知識性與學術性兼具,彰顯粵劇教育與語文學習的相互關係。
  二、在粵劇的傳承、粵劇藝人的專業發展、粵劇觀眾的美育培養等,本書極具參考價值。

名人推薦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吳鳳平教授
  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高級講師 洪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慧思


  中學教師。香港大學教育碩士,研究「香港中學新詩跨學科課程」。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研究「粵劇在香港中國語文的跨學科課程與評估」。

  出版詩集《詩@情》、《四葉詩箋》、《失落的季節》、《思影》,主編詩畫集《詩情畫意》及《藍色翅膀》,微型小說集《藍色季節》,新詩教材《新詩創作教與學》。
 
 

目錄

序一/吳鳳平
序二/洪海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粵劇概述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一、跨學科理論
二、多元智能理論
三、 榮格(Carl Jung)「心理類型理論」
(Model of Psychological Type)
四、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五、故事圖式法(Story Schema)
六、話語分析法(Discourse Analysis)

第三章 理論架構
一、研究架構
二、粵劇教學融入中國語文科的發展模式
三、粵劇劇本教學的課堂學習研究流程
四、粵劇劇本教學理念

第四章 研究設計
一、研究性質與方法
二、研究設計
三、研究設定
四、研究對象
五、研究發展

第五章 粵劇劇本教學
一、研究背景
二、唐滌生粵劇劇本的特色
三、粵劇劇本的教與學
四、粵劇劇本的教學設計
五、粵劇劇本的學習重點
六、粵劇劇本學習架構
七、粵劇劇本與文學創作
八、跨學科學習成果
九、多元智能學習成果
十、本章總結

第六章 粵劇演出教習
一、研究背景
二、粵劇的表演形式
三、中學中國語文學習課程
四、粵劇演出教習與跨學科課程的連繫
五、粵劇演出教習與多元智能的關係
六、粵劇演出教習總結
七、粵劇教習的活動展示
八、本章總結

第七章 劇場觀戲及文化探索
一、研究背景
二、中學中國語文學習課程
三、〈帝女花〉觀戲
四、〈再世紅梅記〉觀戲
五、西九大戲棚文化考察
六、粵劇學習感受及反思
七、粵劇學習追蹤訪談
八、本章總結

第八章 研究總結和意義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意義
三、粵劇學習建議
四、未來研究方向
五、教育政策建議
六、研究貢獻

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帝女花〉學生白欖創作
附錄2:〈紫釵記〉教學設計
附錄3:〈紫釵記〉情節賞析工作紙
附錄4:粵劇學習課後反思
附錄5:傳媒報導
附錄6:「西九戲棚文化考察」報告
附錄7:粵劇學習總結及反思
附錄8:粵劇問卷調查─學習前後結果比較
附錄9:楊慧思新詩兩首

 
 



  《飄渺間往事如夢―粵劇教與學》以本人的博士論文「粵劇在香港中國語文的跨學科課程與評估」(Th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of Cantonese Opera in Interdisciplinary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Hong Kong) 為藍本,展示粵劇課程在香港中學的實踐與成果。

  粵劇是香港第一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旨在讓讀者認識粵劇,通過粵劇教育深化語文學習,推動價值教育及傳承中華文化。粵劇教學不但拓闊學生的創意思維,打破傳統語文的學習空間,對於培養情意教育也有裨益。通過豐富的戲曲文詞,讓學生體驗粵劇的藝術精粹;在中國語文學習範疇引入粵劇元素,學生能更有系統地學習獨特的本土文化。本書通過粵劇跨學科課程的實踐及評估,提升學生對粵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針對學習差異,完成多個層面的語文學習教程。

  本書以劇本教學(〈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為經,課程包括語文能力培養,人物性格分析及文化學習探討;同時以粵劇教習為緯,通過「唱」、「做」、「唸」、「打」及各項舞台技巧,配合多元智能發展,使學生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從而明白粵劇演出的難度和局限,加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此外,本書另一重點是「劇場觀戲」,走進劇場令平面的劇本故事立體化、形象化。「西九戲棚考察」提供近距離接觸戲棚的機會,能深入認識傳統粵劇文化。除了知識培養、能力訓練、問題探討、總結學習成果外,教學模式也由課堂走到戲棚,藉此擴闊學生視野,讓他們學習關注和欣賞傳統藝術,培養高尚的情操及正確的價值觀。

  粵劇教學內容廣泛,兼顧知識、能力和情意等,有助發展多元智能,應付生活及社會的需要,達致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的目標。本書通過多元的教學活動,切合不同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示範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將粵劇融入中國語文課程,提升語文教學的質與量。

  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最深感觸的是遇上了「雨傘運動」,我的心潮隨著運動的開始至結束而起伏不定。我個人並沒有任何政治立場,但對於我們的年青一代,那份對理想的追求、執著和勇氣,不禁由衷佩服。粵劇是香港非物質文化瑰寶,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確實有責任捍衛我們的本土文化,讓下一代繼續傳承下去。而我的論文正是在這般洶湧澎湃的思緒推動下完成的。

  意想不到的是,在準備出版論文的時候,香港剛巧碰上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的社會運動,心情複雜得非筆墨可以形容。眼看年青人對政治以及社會的訴求一浪接一浪,新一代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令我感觸良多。是的,時代的步伐每時每刻在湧動和更替,許多固有的思維、價值觀早已隨時間的洪流而改變或消亡,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漸漸追不上新的浪潮,內心感到無比矛盾和掙扎。或許這正是我們必須保育傳統文化的理由,只有珍惜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將其發揚光大,才能達到薪火相傳的境界。藉著香港這片土壤,讓粵劇在優越的基礎下植根,孕育本土文化的種子,實在刻不容緩。文化培育必須從教育入手,令年輕學子深入接觸這般可貴的文化寶藏,可謂任重而道遠。

  本書順利付梓出版,實在感謝秀威出版社的蔡登山先生、林世玲小姐,香港大學單周堯教授、吳鳳平教授,香港演藝學院洪海老師,莊穎欣小姐,以及所有支持粵劇的朋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8
    $443
  2. 新書
    79
    $514
  3. 新書
    79
    $514
  4. 新書
    9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