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一本只需國中程度的英文
就能達成驚人實力的語言學習書!
本書只用「80個單字」將各位讀者的思考模式轉變為「英語腦」,算是有些挑戰性的語言學習書。
這裡指的「英語腦」,直接解釋就是「母語等級的語感」,是一種徹底理解英文的思考模式。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透過簡短的80個國中程度英文單字,來讓讀者徹底轉變成母語程度的思考模式。
每個日本人都花費數年的時間在學習英文,為什麼卻一直無法實際「應用英文進行實戰」呢?
這是一個常見的疑問,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單字的記憶方法」。
比方說run這個單字。
我想大部分的人看到之後,腦中浮現的意思往往就是「跑」。對我們而言,和英文單字相同意思對應的字,不過就是我們語言的字詞1至2個,只要記下這1至2個字詞解釋,這個英文單字就背起來了。
但假設「run=跑」,這個解釋成立,那麼我們可以理解下面這個例句的意思嗎?
I'll run your plan.
「我會跑你的計劃」──這到底是要做什麼呢?如果硬照字面上的解釋解讀,真的難以理解這是什麼意思。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會執行你的計劃」。
run的意思並不是只有「跑」,當你試著去查字典,會發現這個單字有著數量龐大、各種不同的「意思」,其中當然也有「執行」這種解釋。
但是要將這些不同的解釋全部背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其實很簡單。
只要稍微改善一下「記憶英文單字的方式」就可以了。
拋棄掉過去那種「單字」與「意思」連結的背誦方法吧。
相對地,面對「單字」時,我們只要記得單字「大致上的形象」即可。
比方說,run就是「筆直地快速移動」的感覺。
這個單字的形象,就像冰上溜石的石壺一樣,請各位在腦中浮現和下圖一般的形象吧。
那麼我們再看一次例句。
I have a run in my stocking.
如何?看到襪子上出現「快速筆直移動」的事物,就是「絲襪抽絲了」。
本書全部的內容都會採用類似上述「單字的形象+圖片」的手法,對單字進行解說。
首先先記下單字形象,把圖片映入腦海。
之後再閱讀單字解說。
對我而言,語言並不是透過語言說明,而是透過感受的內容來理解語言的感覺--因此,只要輕鬆閱讀本書、用點到為止的方式學習就好。
這本書裡面,完全沒有任何看似麻煩的文法說明。這是將「國中英文」轉變成「實戰英文」的真正捷徑。
為什麼只靠「80個單字」就能對話了?
我在兒童英文研究所從事雙語教育的工作,因此常常思考關於人「學習語言」的原理構造。
下面描述的內容,是前段時間我去美國所發生的事。
我和大學時代照顧我的寄宿家庭重逢,這一家人的長男現在已經有了一名4歲大的女兒,她名叫卡珊德拉。
我已經很久沒有遇到美國土生土長的小孩了,因此我在跟卡珊德拉對話的過程中,擅自觀察了一下,因為我想仔細看看「美國小孩的英文能力」究竟是怎麼樣的感覺。
小孩子大概會在2~3歲左右開始學習母語,在這個階段幼兒能夠學到的數量--2歲兒童約為250字、3歲兒童約為900字,而4歲--也就是卡珊德拉的年齡平均大概是1500字。
1500字--這個水準對我們日本人來說,不過就是國中3年學習的單字數量。面對僅知這些字彙的卡珊德拉,我很想見識一下她的英文對話能力,因此我抱著深厚的興趣仔細觀察了一番。
卡珊德拉使用的單字是:
have,come,go,get,take,on,in,out,dog…
大部分都是我們在國中就學過的單字。
可是,在日本受過英文教育的日本人,能像卡珊德拉一樣理解英文,用英文對話的人幾乎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
先跟各位提及一下「頻度別英文單字清單」。
這個清單是透過報紙、雜誌、書籍、廣告等等,將裡面隨處可見的單字,按照出現頻率整理,排在清單前面的1000個單字,就可以應對日常生活的九成了。
實際檢視這個清單就可以發現……
the, of, a, to, in, is, you, that, it……
幾乎都是國中程度的詞彙。
我們在看好萊塢電影時,可以試著去檢視一下英文字幕,看完之後或許你會嚇一跳,因為幾乎都是已知的單字。明明單字都認識,為什麼常常會無法理解對白的意思呢?
答案就在本書裡面。
※「刺激右腦」--因此立刻就能應用!立刻就說得出口!※
實際在字典查詢了前面提到的單字run,就會看到有像是「跑、奔跑、旅行、進行比試、提名、開帆船、交際、逆流而上、流動」等等……將近有100個左右的「解釋」。
4歲的卡珊德拉,真的已經記好了這麼多的「解釋」嗎?
當然不是。
將英文作為母語的他們,對於run這個單字,已經理解裡面的「定義」了。▲這種母語型的學習方式,只需透過1000個不到的單字,就足以應付日常對話。▲
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不論是掌管邏輯的「左腦」,還是掌管感性的「右腦」,兩者都是必要的。
但是日本人的英文教育多半只偏重使用「左腦」--這就是記下的單字數量雖多,卻沒有融會貫通,甚至不敢開口的原因。
本書將透過「感覺」、「意象」這種▲「刺激右腦」的方式,來培養讀者「母語程度的語感」。▲
因此我打從心底希望能透過這種挑戰,幫助許多閱讀本書的讀者。
船津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