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投入產出分析對經濟學理論與應用的重要性
總統府資政、前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榮義
投入產出分析(input – output analysis) 是研究產業關聯的重要分析工具。1936年由美國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李昂鐵夫(Wassily Leontief)首次提出的獨特分析方法。1973年李昂鐵夫因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1960年代,蘇聯經濟學家及數學家坎托羅維奇(L.V.
Kantorovich)創立了與投入產出相關的線性規劃分析法,也在1975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英國經濟學家理查史東爵士(Sir Richard Stone)對投入產出體系加以改良,發展出「社會會計矩陣」(Social Accounting
Matrix),因而在1984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奬。這三位對投入產出相關理論有研究成果的經濟學家都獲得諾貝爾奬,顯見投入產出分析對經濟學理論的重要貢獻。
在實務上,投入產出分析也逐漸被各國政府用來做為釐訂經濟政策的工具。由於透過產業關聯表的編製,政府可以了解各產業之間的關聯性,據以釐訂經濟政策,所以不僅是採中央計劃經濟的共產國家,如蘇聯用來做為計劃經濟的重要分析依據,其他市場經濟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法國等也都編製投入產出表,做為政策釐訂的參考。
台灣產業關聯表的編製,自1959年台大邢慕寰教授引進產業關聯統計的概念與架構後,在美援會的支持下,於1954年試編台灣產業關聯表。之後,陸續由農復會等機構編製不同需要的產業關聯表;自1981年開始由行政院主計處接手編製,做為政府釐訂經濟政策的參考。由此可見,我國政府也很重視產業關聯表的重要性。為因應產業關聯表編製及運用的需要,許多大學也都紛紛開設投入產出分析的相關課程。但,可惜的是,各大學授課至今尚缺乏一本完整有關投入產出分析的中文教材。
王塗發教授自1984年應聘到台北法商學院經濟系擔任教職,就開課講授投入產出分析相關課程,同時運用投入產出理論從事相關議題的研究,並指導學生撰寫有關產業關聯論文。王教授長期對投入產出分析的教學研究,累積豐富的教學經驗及研究成果,並培養不少年青學者追隨王教授的腳步,從事投入產出的教學及研究,其中不少有傑出的表現。本書的三位年青學者,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書是王教授及三位年青學者把他們教學及研究的成果整理成冊,可供國內大專院校教學研究,以及政府各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及有興趣人士參考。
王教授雖已退休,但仍不斷研究發表文章,並率三位年青學者把他們的研究成果共同編撰成書,令人敬佩。本書內容豐富,兼顧理論與實務,相信對於國內有興趣的教授、研究人員及學生是一本很有參考價值的著作,故樂予推薦。
投入產出分析是經濟實證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張建一
發現一本好書,真的會令人心曠神怡,愛不釋手! 特別是對長期從事經濟相關研究工作者而言,一本好的經濟分析參考用書,真的可以減少很多前置準備工作。
三年前,欣聞恩師王塗發老師與個人博士班學長學姊們有意共同撰寫一本完整介紹投入產出分析的參考用書,甚是高興。個人在台經院從事經濟研究工作二十餘載,幾乎每年都會使用投入產出分析做為研究工具。比較遺憾的是,除了參考主計總處歷年編製的產業關聯表試編報告,國內坊間卻找不到一本可以完整介紹投入產出相關應用的參考用書。
投入產出分析法自從發展出來以後,就已成為經濟分析的重要工具。它不只應用在產業分析,後續相當多的學者以它為基礎,創立與延伸出相當多的分析工具。例如與投入產出相關的線性規劃分析法、將投入產出與國民經濟會計體系結合而成的社會會計矩陣(此為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重要分析基礎)等。當然,這些內容都會在本書呈現。
王老師與學長學姊這本大作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分析、第二部分是進階分析,第三部分則是延伸應用課題。第一部分除了簡單說明投入產出分析方法的源起、發展沿革外,大部分的篇幅則是一步一步詳細地向讀者介紹投入產出分析法的所有基本理論基礎。第二部分的進階分析是以第一部分為基礎,除了介紹一些投入產出分析法的應用架構外,主要則是說明在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法進行分析時,可能遭遇到的資料處理與相關技術性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第三部分則是詳細說明投入產出分析法的一些延伸性應用。包括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將國民經濟會計體系結合而成的社會會計矩陣,並進一步說明其如何應用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上。此外,投入產出與線性規劃結合的投入產出/線性規劃模型與投入產出/多目標規劃模型的問題與求解亦在此一部分完整介紹,並以幾個台灣的實證應用案例進一步說明。總之,本書確實是一本相當完整介紹投入產出分析的好書。
二十幾年前,個人上過王老師所開授的經濟發展課程,但無緣師承其投入產出分析的深厚功力。本書的問世,乃是造福眾多有意於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法進行經濟分析的學子與研究工作者。相信本書不僅能引領讀者入門投入產出分析領域,更能為日後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自序
投入產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自1936年李昂鐵夫(Wassily Leontief)發展出來之後,已成為經濟學中一種重要的分析工具。李昂鐵夫就因為發展出此一獨特的分析方法,對經濟學的發展作了巨大的貢獻,而於1973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在1960年代,蘇聯經濟學家、數學家坎托羅維奇(L. V.
Kantorovich)創立了與投入產出相關的線性規劃分析法,也在1975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同樣在1960年代,聯合國國民經濟會計體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簡稱 SNA)的主要締造者理查史東爵士(Sir Richard
Stone),將投入產出(IO)體系加以改良,且與SNA相結合,並擴展SNA/IO架構,而發展出所謂的「社會會計矩陣」(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經濟分析架構,便於探討總體經濟和多部門的(multisectoral)相關問題,而且可作為更複雜模型(例如,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的一個很有用的分析基礎。史東爵士也因此項卓越的貢獻於1984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
投入產出架構可以代表整個經濟體系內產業間相互關聯的縮影;而投入產出分析則著重於各個產業或部門間的相互依存性(interdependence)。因此,投入產出分析又被稱為產業關聯分析。投入產出分析雖是源自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體系(非計畫經濟)的美國,但其應用卻不限於非計畫經濟體系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可以應用在部分計畫經濟的國家,以及中央計畫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換句話說,投入產出分析可以應用於任何經濟體系。投入產出模型本質上是沒有政治意識型態的(free
of political ideology),是獨立於政治、社會、經濟制度的;就如同數學、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一樣,不會受到不同政治意識型態或社會、經濟制度的限制。投入產出分析的應用不限於先進工業化國家;它在開發中國家的經濟計畫裡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世界各國大多有編製投入產出表,作為政府擬定經建計畫之依據,並供學者專家研究分析及廠商擬定投資計畫之參考。
吾等從事於投入產出分析研究與教學,積三、四十年之經驗,時感國內尚缺少一本完整介紹投入產出分析(或產業關聯分析)的大學與研究所參考用書。2016年12月台灣產業關聯學會正式成立後,吾等更感有必要編寫本書以彌補此一缺憾。2017年3月,我們乃決意重新整理過去教學的講義,研究發表過的論文,並參考李昂鐵夫原著(Leontief,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Output Relation in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 Leontief, W. (1951), 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Economy, 1919-39, 2nd ed.)、梅爾尼科原著(Miernyk W. H. (1965), The Elements of
Input-Output Analysis)、米勒和布萊爾原著(Miller, R. E. and P. D. Blair (1985;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 (1st ed.; 2rd
ed.))、以及其他相關文獻,而彙集成書。希望這是台灣第一本完整介紹投入產出分析(或產業關聯分析)的大學與研究所參考用書,除了供教學研究參考之用,亦可供政府、學術或產業研究機構在執行專案研究計畫或委託計畫以及企業經營計畫之參考。本書費時將近三年始克完成,惟疏漏或有不盡周延之處,仍在所難免;此等缺失自當由我們自負全責。尚祈先進專家不吝指正!
本書的完成必須感謝我們的另一半(王太太楊碧芬、楊太太葉黛萲)。近三年來她們總是默默地付出與支持,讓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專心編寫此書。同時也要感謝研究助理蘇育慧、鍾佳宜、江慧庭和楊子儀等人,對本書約有一半章節的初稿與圖表之費心繕打與製作。最後,在本書定稿之後,總統府資政、前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吳榮義,以及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於百忙中仍願撥冗為本書寫序,我們在此一併致謝!
王塗發、楊浩彥、林幸君、賴金端 謹識 2019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