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勝利者的工具
歷史的解釋權不在掌權者的政客手中
歷史更不是報復的工具,當然歷史更不可以用來騙選票
如果違反上述原則的歷史,都是穢史
歷史的可貴在於能夠傳承一種精神價值,這種精神價值往往是人類珍貴遺產,這種價值不因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標準,也不因政治上一時的勝負而改變其標準。
我從商資格甚老,經歷過蔣介石時代、蔣經國時代,一直到馬英九執政後期退休。我目睹台灣從貧窮到富裕,到衰敗。其中轉變從歷史的角度去觀察、解釋,許多史學問題得到.發,許多歷史因果得到印證。
累積史學方法及對台灣社會的觀察,我提出一些對於歷史研究的心得,跟讀者分享。
歷史不是勝利者的戰利品。非但不是勝利者的戰利品,而且史學者往往對失敗者予以更多的關照與同情。不以成敗論英雄,不打落水狗,是中國史學的一個好傳統。
我們應該拋卻心中的怨恨,以中國傳統修前朝史的心態,冷靜的、公平的來檢視國民黨的功過是非。研究歷史如不先消除心中的積怨,不但違背中國修前朝史的傳統精神,而且有慚史德。
中國的史家不是每一個都那麼胸襟開闊、度量寬宏,也有小裡小氣的史學家。為討好他們的新主子而醜化失敗的對手,所以唐朝史學家劉知幾就說:「苟欲取悅當代遂乃輕侮前朝。」這種小裡小氣的心態寫出的歷史,被史學家視為不入流的「穢史」,這種不入流的穢史逃不過讀者的批評,更逃不過史家的法眼。
歷史的發展是一回事,歷史的解讀又是一回事。所以漢朝人看春秋,重點在治亂、忠奸,清朝以前的中國人看史記,跟漢朝人看史記一樣,重點也在治亂、忠奸。司馬遷寫春秋戰國紛亂不已的原因是「禮崩樂壞」,周天子無法有效統治,而諸侯叛亂引起的天下大亂。但是我們用今天社會進化的現象看,西周的覆滅主要是人口大量增加,科技進步,生活方式改變,社會漸漸複雜化,出現大量商業人口、工業生產人口、民間知識分子,周朝簡單的統治制度已不能應付現實的需要,所以發生諸侯割據、戰亂不已的情況,也就是說周的覆亡是社會進化的結果,與禮樂無關。
科技讓世界縮小了,中國無可避免與西方接觸,傳教士、商人、冒險家,各種來自西方的衝擊,撼動了古老的中國,中國從明末的四五千萬人口到了清末民初,據西方人估計當時中國人口約四億三千多萬,人口成長率約百分之八。如此龐大的人口,再加上西方社會的影響,中國社會也漸漸複雜化了,中國行之數千年的政治制度,已漸漸地不能控制社會秩序,更不論富國強兵應付列強入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武之璋
民國三十一年生。從商多年,主以紡織、營造為其本業,業餘史學研究者,尤對台灣近現代史及二二八事件之真相鑽研甚深,終決定奮筆著書,揭穿政學界諸多人士以學術詐欺來牟取政治利益的景況,企圖以最公正持平的觀點還原歷史真相,使世人能放下仇恨,重建社會安寧秩序。主要經歷為台北市貿中心發起人、台北世貿中心常務董事及行政院經革會顧問等。
武之璋
民國三十一年生。從商多年,主以紡織、營造為其本業,業餘史學研究者,尤對台灣近現代史及二二八事件之真相鑽研甚深,終決定奮筆著書,揭穿政學界諸多人士以學術詐欺來牟取政治利益的景況,企圖以最公正持平的觀點還原歷史真相,使世人能放下仇恨,重建社會安寧秩序。主要經歷為台北市貿中心發起人、台北世貿中心常務董事及行政院經革會顧問等。
目錄
自序
◎華夏篇
歷史不是勝利者的報復工具──兼論中國修前朝史的傳統
從「法」的角度評唐太宗李世民
英雄中的英雄──揚威印度的王玄策
中國的御史制度與御史精神
◎革命篇
論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變化及其影響
辛亥革命的階級性新解
北伐前歐洲文明的質變與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
讀史記趣──中原大戰的成敗關鍵
從蔣介石在一二八戰役的處境,看蔣的人格特質
◎抗戰篇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一)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二)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三)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血染吳淞江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碧血灑長空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攻克宜昌
緬甸戰爭時期的蔣介石
中英關係
中美關係
經濟入不敷出
待美以誠
開羅會議
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事件平議
蔣介石受到的汙衊
美國對蔣的誤判
結語
記抗戰中國海軍的奮鬥
一門忠烈──「色戒」背後的真實故事
到底誰殺了鄭蘋如?
蔣介石戰時外交與收復失土
解讀史料──以龔德柏《中日戰爭史》為例
評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一)
評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二)
評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三)
評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四)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一)──堅強不屈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二)──婦人之仁
由日記暸解蔣介石(三)──辱罵胡適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四)──他山之石攻不了錯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五)──湯恩伯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六)──企圖自殺殉國
◎國共篇
蒙古獨立真相及蔣介石的責任
蔣介石與魏德邁
蔣經國打老虎
重新認識蔣介石──從用人說起
從大歷史看國共關係
評李敖《大江大海騙了你》──兼論國共戰爭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抓兵」真相
歷史的因果──以蔣作賓、蔣碩傑父子為例
孫殿英盜寶真相
孫殿英寶物去向
大盜孫殿英──中國麻將第一高手
父親口中的孫殿英
◎民主篇
《自由中國》雜誌的起落及影響
《雷震日記》中有關胡適之死
兩蔣時代的思想自由
李登輝接班、宋美齡奪權考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域外篇
從歷史的角度看美伊戰爭
日本現代化的歧途──從「望鄉」說起
從法國密特朗執政初期的局勢,談民進黨的意識型態治國
◎華夏篇
歷史不是勝利者的報復工具──兼論中國修前朝史的傳統
從「法」的角度評唐太宗李世民
英雄中的英雄──揚威印度的王玄策
中國的御史制度與御史精神
◎革命篇
論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變化及其影響
辛亥革命的階級性新解
北伐前歐洲文明的質變與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
讀史記趣──中原大戰的成敗關鍵
從蔣介石在一二八戰役的處境,看蔣的人格特質
◎抗戰篇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一)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二)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三)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血染吳淞江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碧血灑長空
我們是這樣抗戰的──攻克宜昌
緬甸戰爭時期的蔣介石
中英關係
中美關係
經濟入不敷出
待美以誠
開羅會議
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事件平議
蔣介石受到的汙衊
美國對蔣的誤判
結語
記抗戰中國海軍的奮鬥
一門忠烈──「色戒」背後的真實故事
到底誰殺了鄭蘋如?
蔣介石戰時外交與收復失土
解讀史料──以龔德柏《中日戰爭史》為例
評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一)
評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二)
評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三)
評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四)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一)──堅強不屈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二)──婦人之仁
由日記暸解蔣介石(三)──辱罵胡適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四)──他山之石攻不了錯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五)──湯恩伯
由日記瞭解蔣介石(六)──企圖自殺殉國
◎國共篇
蒙古獨立真相及蔣介石的責任
蔣介石與魏德邁
蔣經國打老虎
重新認識蔣介石──從用人說起
從大歷史看國共關係
評李敖《大江大海騙了你》──兼論國共戰爭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抓兵」真相
歷史的因果──以蔣作賓、蔣碩傑父子為例
孫殿英盜寶真相
孫殿英寶物去向
大盜孫殿英──中國麻將第一高手
父親口中的孫殿英
◎民主篇
《自由中國》雜誌的起落及影響
《雷震日記》中有關胡適之死
兩蔣時代的思想自由
李登輝接班、宋美齡奪權考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域外篇
從歷史的角度看美伊戰爭
日本現代化的歧途──從「望鄉」說起
從法國密特朗執政初期的局勢,談民進黨的意識型態治國
序
作者序
自從我從事歷史研究以來:
西方學者認為,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
英國史學家克林伍德說歷史是百分之百的科學。
克羅齊說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
中國學者如唐朝劉知幾的歷史研究方法提出的史學、史才、史識。清章學誠的觀點「整輯排比謂之史篡,參互搜討謂之史考,皆非史學。」
這些觀念一直在我心中糾結不休。時而感到融會貫通,時而覺得其中尚有矛盾。在研究的過程之中,漸漸感覺到幾十年的商場經驗對研究史學而言,非常有參考價值。
我從商資格甚老,經歷過蔣介石時代、蔣經國時代,一直到馬英九執政後期退休。我目睹台灣從貧窮到富裕,到衰敗。其中轉變從歷史的角度去觀察、解釋,許多史學問題得到?發,許多歷史因果得到印證。
累積史學方法及對台灣社會的觀察,我提出一些對於歷史研究的心得,跟讀者分享。
一、歷史當然是一門科學
在過去,歷史不是科學或歷史不是純科學是其一,很難掌握正確的史料是其二,歷史的評論沒有一個標準。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兩個問題都會解決。因為科技的進步,政府檔案制度的健全等原因,掌握正確的史料已經不是問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地球村的逐漸成形,普世價值的建立,許多標準逐漸一致。
歷史成為一門純科學或許還有一段遙遠的路程,但是追求歷史走向科學,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歷史研究者的信念與責任。
二、歷史絕不是勝利者寫的
中國是全世界古文明中最喜歡歷史的民族。中國早期宮廷即設有史官,中國一直有優良的史官傳統。所謂在齊太史簡,在晉董孤筆。
中國史官的主要任務是保存史料,而且在唐朝李世民以前有「天子不看起居註」的傳統,原因是怕史官不敢稟筆直書。許多史書是亡國以後,前朝遺老配合新朝史官編修的,此時前朝帝王早就灰飛煙滅,對修史者已經毫無影響力了。修史者沒有隱惡的理由。
即使當朝撰寫的史書,如司馬遷的史記,陳壽的三國誌,對於本朝君王的批評,往往也不留情面。
何況漢朝以後修史因為有大量官方檔案可稽查證,所以帝王左右史官或篡改資料或偽造史料都很困難。即使篡改史料也逃不過史家法眼。如宋高宗、明成祖都有篡改歷史或偽造史料的記?,但是這偽史經過檔案比對、追索,都會還原真相,因為相關的檔案及當朝的史料數量龐大,不可能銷毀或篡改所有的檔案。
現代人修史多根據官方檔案,今日之檔案皆當年之公文也,公文之保留與否或解密時間多根據檔案法。當年批公文者不會想到今日之公文有朝一日成為史家檔案資料,故沒有作偽之動機。今日檔案相關人物可能都已經不在人世。所以史家可以完全公正客觀地修史。
由以上分析,歷史從古迄今都不是勝利者寫的。勝利者的威權是一時的,史家的褒貶是史家行使的獨立特權。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的傳統,知識份子相信歷史之?責嚴如斧鉞。在大量的資料面前史家是檢查官,史家可以對人犯(歷史人物)做缺席審判。
三、我也認為真歷史是永遠的現代史
因為文明永遠在進步,許多是非的標準也常變動,審視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以及視野角度的?度也迭有變化。也就是說回顧、檢討歷史的標準也不斷在變。
如唐朝以前學者評秦始皇幾乎都是負面的,嚴刑竣罰、焚書坑儒、修萬里長城等,幾乎沒有一句好評。但是到了唐朝以後,大家漸漸注意到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以及郡縣制度對中國政治的影響。又如宋朝,歷來中國人談到宋朝,一定會批評宋朝重文輕武,積弱不振。但是史學家跳脫富國強兵不是唯一的標準以後,赫然發現,宋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無論文化、經濟、科技甚至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都是全球之冠。即使以軍事而論,宋朝都不是弱國。蒙古大軍橫掃中亞,所向披靡。只有宋朝堅決扺抗到底。蒙哥汗戰死四川釣魚城下。宋人堅守釣魚城達三十六年之久。
蒙古人征服中國整整花了四十多年,可見宋朝在軍事上並非弱國。而史學家一直到近代才對宋朝有不同以往的評價。所以換句話說,所有的真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是成立的。清朝學者趙翼詩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最能闡明這個觀點。
一個史學工作者必須具備法官大公無私的品德,以及毋縱毋枉的求真精神,這種精神中國人謂之史德。唐史學理論家就提出史德的概念,研究歷史要「心正氣平」,否則會寫出一堆穢史。
劉知幾史學、史才、史識,以及章學誠史德的概念,與西方史學家的觀點其精神實有貫通之處,其中也有互補之處的空間。
台灣的史學界不是正有一大批「苟欲取悅當代,遂乃輕侮前朝」(唐劉知幾史通)的「教授」,正在誤導我們的下一代嗎?
這本書的出版希望能讓歷史回歸學術,教授們也不要再做政客的打手,因為你們的作為也是歷史,將來也逃不過史家的有罪判決。
自從我從事歷史研究以來:
西方學者認為,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
英國史學家克林伍德說歷史是百分之百的科學。
克羅齊說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
中國學者如唐朝劉知幾的歷史研究方法提出的史學、史才、史識。清章學誠的觀點「整輯排比謂之史篡,參互搜討謂之史考,皆非史學。」
這些觀念一直在我心中糾結不休。時而感到融會貫通,時而覺得其中尚有矛盾。在研究的過程之中,漸漸感覺到幾十年的商場經驗對研究史學而言,非常有參考價值。
我從商資格甚老,經歷過蔣介石時代、蔣經國時代,一直到馬英九執政後期退休。我目睹台灣從貧窮到富裕,到衰敗。其中轉變從歷史的角度去觀察、解釋,許多史學問題得到?發,許多歷史因果得到印證。
累積史學方法及對台灣社會的觀察,我提出一些對於歷史研究的心得,跟讀者分享。
一、歷史當然是一門科學
在過去,歷史不是科學或歷史不是純科學是其一,很難掌握正確的史料是其二,歷史的評論沒有一個標準。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兩個問題都會解決。因為科技的進步,政府檔案制度的健全等原因,掌握正確的史料已經不是問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地球村的逐漸成形,普世價值的建立,許多標準逐漸一致。
歷史成為一門純科學或許還有一段遙遠的路程,但是追求歷史走向科學,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歷史研究者的信念與責任。
二、歷史絕不是勝利者寫的
中國是全世界古文明中最喜歡歷史的民族。中國早期宮廷即設有史官,中國一直有優良的史官傳統。所謂在齊太史簡,在晉董孤筆。
中國史官的主要任務是保存史料,而且在唐朝李世民以前有「天子不看起居註」的傳統,原因是怕史官不敢稟筆直書。許多史書是亡國以後,前朝遺老配合新朝史官編修的,此時前朝帝王早就灰飛煙滅,對修史者已經毫無影響力了。修史者沒有隱惡的理由。
即使當朝撰寫的史書,如司馬遷的史記,陳壽的三國誌,對於本朝君王的批評,往往也不留情面。
何況漢朝以後修史因為有大量官方檔案可稽查證,所以帝王左右史官或篡改資料或偽造史料都很困難。即使篡改史料也逃不過史家法眼。如宋高宗、明成祖都有篡改歷史或偽造史料的記?,但是這偽史經過檔案比對、追索,都會還原真相,因為相關的檔案及當朝的史料數量龐大,不可能銷毀或篡改所有的檔案。
現代人修史多根據官方檔案,今日之檔案皆當年之公文也,公文之保留與否或解密時間多根據檔案法。當年批公文者不會想到今日之公文有朝一日成為史家檔案資料,故沒有作偽之動機。今日檔案相關人物可能都已經不在人世。所以史家可以完全公正客觀地修史。
由以上分析,歷史從古迄今都不是勝利者寫的。勝利者的威權是一時的,史家的褒貶是史家行使的獨立特權。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的傳統,知識份子相信歷史之?責嚴如斧鉞。在大量的資料面前史家是檢查官,史家可以對人犯(歷史人物)做缺席審判。
三、我也認為真歷史是永遠的現代史
因為文明永遠在進步,許多是非的標準也常變動,審視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以及視野角度的?度也迭有變化。也就是說回顧、檢討歷史的標準也不斷在變。
如唐朝以前學者評秦始皇幾乎都是負面的,嚴刑竣罰、焚書坑儒、修萬里長城等,幾乎沒有一句好評。但是到了唐朝以後,大家漸漸注意到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以及郡縣制度對中國政治的影響。又如宋朝,歷來中國人談到宋朝,一定會批評宋朝重文輕武,積弱不振。但是史學家跳脫富國強兵不是唯一的標準以後,赫然發現,宋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無論文化、經濟、科技甚至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都是全球之冠。即使以軍事而論,宋朝都不是弱國。蒙古大軍橫掃中亞,所向披靡。只有宋朝堅決扺抗到底。蒙哥汗戰死四川釣魚城下。宋人堅守釣魚城達三十六年之久。
蒙古人征服中國整整花了四十多年,可見宋朝在軍事上並非弱國。而史學家一直到近代才對宋朝有不同以往的評價。所以換句話說,所有的真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是成立的。清朝學者趙翼詩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最能闡明這個觀點。
一個史學工作者必須具備法官大公無私的品德,以及毋縱毋枉的求真精神,這種精神中國人謂之史德。唐史學理論家就提出史德的概念,研究歷史要「心正氣平」,否則會寫出一堆穢史。
劉知幾史學、史才、史識,以及章學誠史德的概念,與西方史學家的觀點其精神實有貫通之處,其中也有互補之處的空間。
台灣的史學界不是正有一大批「苟欲取悅當代,遂乃輕侮前朝」(唐劉知幾史通)的「教授」,正在誤導我們的下一代嗎?
這本書的出版希望能讓歷史回歸學術,教授們也不要再做政客的打手,因為你們的作為也是歷史,將來也逃不過史家的有罪判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00
-
新書85折$323
-
新書9折$342
-
新書9折$342
-
新書95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