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套書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套書
定價:1460
NT $ 234 ~ 1,314
  • 作者:郭松棻//等
  • 出版社:春山出版
  • 出版日期:2020-01-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866220
  • ISBN13:9789869866224
  • 裝訂:平裝 / 1412頁 / 14.8 x 21 x 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 合作出版
胡淑雯.童偉格 主編
以文學靠近記憶的現場

  研究轉型正義的吳乃德教授曾提及記憶的社會化過程,以二二八事件來說,面臨兩個階段,一個是解嚴前後要求恢復記憶、挖掘真相,第二個階段則是歷史的闡釋競爭,也就是歷史的政治作用以及責任。至今,轉型正義仍處在第二階段的不斷分歧中,其工作往往經歷再一次的政治與族群衝突。因此文學與藝術將是追求記憶第三階段的路徑,也就是在文藝創作的昇華與對話中,解除政治僵硬的歷史詮釋,讓當代與未來世代以文學靠近記憶的現場,對歷史與人性擁有寬廣與複雜的認識。這些傑出的文學作品源自臺灣獨特的歷史經驗,所透顯的美學與政治、歷史命題,將使我們理解,記憶不僅是政治、歷史的資源,也是美學與創作的資源。

  史學家蘭克曾說,歷史要寫得像過去發生之事一樣真實。「那過去發生之事如何像『歷史』一樣真實?」有時是來自虛構。在過去被壓抑如同真空的時代,虛構作品以其最大可能性與豐富的意象,在一片空無中傳出回聲。所以虛構在記憶的現場,重要性等同史料。主編胡淑雯與童偉格不局限於白色恐怖的定義,選出三十位作者,發表時間自一九四八年(吳濁流〈波茨坦科長〉)橫跨到二○一七年(黃崇凱〈狄克森片語〉),而從卷一起首之作郭松棻〈月印〉,到卷四壓卷之作賴香吟〈暮色將至〉,這些作品使我們得見在戒嚴體制逐步生成、強化與轉變的漫長過程中,臺灣跨越數個世代的小說家如何連綴創造力。

  █卷一 血的預感 沒有日夜的日夜
  郭松棻 月印
  吳濁流 波茨坦科長
  葉石濤 臺灣男子簡阿淘[節選]
  邱永漢 香港
  李渝 夜琴

  本卷以〈月印〉「終戰後」開場,以〈夜琴〉「黑暗的水源路……原是槍斃人的地方」落幕。一九四五年的政權交替震盪,有人逃來臺灣,有人逃出臺灣,逃不走的處於逃亡、監禁或落難餘生,白色恐怖牽涉的時代肌理,前情後事都在這五篇作品當中。

  █卷二 眾聲歸來 許多年後,我們才知曉
  朱天心 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
  李昂 虎姑婆
  楊照 一九八九.圳上的血凍
  藍博洲 臺北戀人[節選]
  陳垣三 浦尾的春天
  黃凡 賴索
  東年 去年冬天[節選]
  黃崇凱 狄克森片語

  本卷有諸多回憶者,當世界轟然而來又飄然遠去,回憶者沿足跡探訪,卻只能如浦島太郎嚎啕大哭,或者追問此處到底為何處,不論殘存為傳說、照片或者信件,當歷史被拋過肩頭,這些回憶者仍奮力重新啟動時間。

  █卷三 國家從來不請問 那隻看不見的黑手
  舞鶴 逃兵二哥
  施明正 渴死者、喝尿者
  李喬 告密者
  林央敏 男女關係正常化
  瓦歷斯諾幹 城市殘酷[節選]
  林雙不 臺灣人五誡
  苦苓 黑衣先生傳
  吳錦發 消失的男性
  楊青矗 李秋乾覆C.T.情書
  平路 玉米田之死
  劉大任 浮游群落[節選]

  本卷將國家機器運作衍化於各層面。人為什麼要當兵?為什麼要對銅像敬禮?又為何要彼此告密?從身體實質的痛楚、心靈的恐懼到精神分裂自我的消弭,大寫的國家之下,是連串的地獄變。

  █卷四 白色的賦格 風聲過後的空白
  宋澤萊 糶穀日記
  黃春明 蘋果的滋味
  拓拔斯‧塔瑪匹瑪(漢名田雅各) 尋找名字
  陳若曦 老人
  蔣曉雲 回家
  賴香吟 暮色將至

  本卷使歷史的餘響不絕。農民遭欺詐的噤聲、鄉間流入城市的勞動者遭撞殘廢、原住民到中山樓找國民大會要求正名,或投共的臺灣人入獄、到臺灣的外省人被抓到火燒島,以及黨外運動只是青春記憶的時代剩餘者,提醒世人,時代並不總是正確。

本書特色

  一、    白色恐怖小說選終於問世。《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為國家人權館與春山合作出版選集,由胡淑雯、童偉格兩位小說家主編,從近兩百本作品中,選出三十位作者。這套作品包含四卷不同主題,在閱讀傑出文學作品的同時,將深入瞭解白色恐怖與戒嚴體制如何深深影響臺灣的各個層面。

  二、    各卷的安排順序有其意義,不只是文選的並置,在各卷的主題下,這些作品彼此呼應,產生關聯,如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描述從中國大陸來臺的科長做了許多貪汙的事情後,想逃去香港。下一篇邱永漢的〈香港〉則描述逃亡者們拋家棄子從臺灣出逃到香港如何靠招搖撞騙改變人生。

  三、    製作作品大事記。每一個作品均寫出首次發表時間,因為這呈現作家如何回應當下與歷史的狀態,因此各卷雖然以主題分類,但會另外製作所有作品的編年時間,看出歷史與文學的對位關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三十位作者
  卷一 郭松棻/吳濁流/葉石濤/邱永漢/李渝
  卷二 朱天心/李昂/楊照/藍博洲/陳垣三/黃凡/東年/黃崇凱
  卷三 舞鶴/施明正/李喬/林央敏/瓦歷斯.諾幹/林雙不/苦苓/吳錦發/楊青矗/平路/劉大任
  卷四 宋澤萊/黃春明/拓拔斯‧塔瑪匹瑪(漢名田雅各)/陳若曦/蔣曉雲/賴香吟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多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二○一九年,人權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Asia-Pacific),與國際人權思潮接軌,促進民主與人權理念的推廣及深化。

主編者簡介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目錄

█卷一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序
寫在《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出版前

胡淑雯 編序 倒退著走入未來
童偉格 編序 空白及其景深

卷一導讀 血的預感 胡淑雯
郭松棻 月印
吳濁流 波茨坦科長
葉石濤 臺灣男子簡阿淘[節選]
邱永漢 香港
李渝 夜琴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大事記

█卷二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序
寫在《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出版前

胡淑雯 編序 倒退著走入未來
童偉格 編序 空白及其景深

卷二導讀 眾聲歸來 胡淑雯
朱天心 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
李昂 虎姑婆
楊照 一九八九.圳上的血凍
藍博洲 臺北戀人[節選]
陳垣三 浦尾的春天
黃凡 賴索
東年 去年冬天[節選]
黃崇凱 狄克森片語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大事記

█卷三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序
寫在《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出版前

胡淑雯 編序 倒退著走入未來
童偉格 編序 空白及其景深

卷三導讀 國家從來不請問 童偉格
舞鶴 逃兵二哥
施明正 渴死者、喝尿者
李喬 告密者
林央敏 男女關係正常化
瓦歷斯•諾幹 城市殘酷[節選]
林雙不 臺灣人五誡
苦苓 黑衣先生傳
吳錦發 消失的男性
楊青矗 李秋乾覆C.T.情書
平路 玉米田之死
劉大任 浮游群落[節選]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大事記

█卷四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序
寫在《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出版前

胡淑雯 編序 倒退著走入未來
童偉格 編序 空白及其景深

卷四導讀 白色的賦格 童偉格
宋澤萊 糶穀日記
黃春明 蘋果的滋味
拓拔斯‧塔瑪匹瑪(漢名田雅各) 尋找名字
陳若曦 老人
蔣曉雲 回家
賴香吟 暮色將至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大事記
 



寫在《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出版前


  在臺灣邁向民主的道路上,滿布著人們的受苦、抵抗與勝利的故事,這些故事曾經被忽略,甚至已被遺忘;如今,為了確保這些故事能被我們的後代與世界聆聽、記憶並流傳,歷經多年的籌備,國家人權博物館終於在二○一八年正式成立,下轄白色恐怖綠島、景美紀念園區,將歷史傷痕遺址轉化為紀念的地景。做為亞洲第一座結合歷史遺址,闡述威權統治斲傷人權歷史的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與任務。我們期許人權館能成為面向臺灣歷史與民主人權的「觀景窗」,從博物館這個小窗望出去的風景,既能像顯微鏡頭一般,瞥見歷史最微小陰霾的角落,又能轉場成為廣角鏡頭,以啟發性與多元思考,拓展民主、人權的開闊視野。在此,我們將得以讓一代又一代的臺灣人持續追問、辯論與創造,去思考自己想打造什麼樣的社會、想成為什麼樣的公民。

  轉型正義做為文化反省運動

  如何克服過去的歷史傷痛,將過去的負債轉化為未來的共同資產,是轉型正義的重要目標,也是人權館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讓白色恐怖斲傷人權的歷史成為社會的集體記憶,讓過去所發生的「永遠不再」發生,我們除了體認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對人性尊嚴的侵害,同情受難者的遭遇之外,更需反省體制性暴力的本質,時時提醒著我們,民主不能走回頭路,不能再重蹈覆轍。因此,轉型正義的工作不只是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有關究責與賠償的問題,也不只是法律與制度的改革,而是臺灣社會必須互相對話學習、共同嚴肅面對的一場文化反省運動,藉助對過去的反省來建立民主文化。唯有對過去錯誤加以理解、以及基於理解而來的反省,才是防止暴政在未來再度發生的重要機制。

  在這樣的信念驅使下,人權館持續嘗試透過文化介入的方式,邀請社會各界透過藝術媒介共同參與對話,藉由直視過去,尋找未來的道路。南非憲法法院前大法官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曾經在參訪人權館後,分享南非透過藝術媒介打開對話空間的經驗,他甚至認為藝術是南非「後種族隔離時代」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藝術可以打開思辨與對話的空間,和厚厚的總結報告書一樣有力量。近年來人權館除了邀請藝術家以「不義遺址」主題進行視覺藝術創作之外,也規劃人權繪本、人權戲劇、人權音樂等各類創作,擴大社會連結,探索藝術創作在記憶工程中的各式可能性。而白色恐怖文學書系的規畫,正是藝術介入途徑的另一個嘗試。這些文學作品蘊藏深層真實,反映人的視域、感知與關懷,我們期待透過這些跨越不同年代的文學作品,「讓過去成為此刻」,讓讀者感同身受小說隱藏的歷史,深觸時代的樣態與記憶。新文化史學巨擘林.亨特(Lynn Hunt)在探討「人權」這個概念究竟如何被發明的書(《人權的發明》(Inventing Human Rights: A History))曾經指出,人權觀念的興起,與十八世紀書信體小說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這種全新體驗類型的小說閱讀形式,藉由小說中對平民主角飽受不平等之苦的內心情感細膩的呈現,讓讀者得以超越性別、階級、信仰的界限,意識到「他者」和自己一樣,擁有共同的內在情感,促進了平等觀念在廣大讀者中的傳播。換言之,同理(empathy),讓「在差異中想像平等」成為可能。我相信讀者們,特別是未曾經歷過這段歷史的年輕讀者,在閱讀本書系的作品之後,必能理解壓迫年代的社會氛圍與個人處境,探詢體制性壓迫的本質,思索人權的核心價值。

  本書系的出版,對人權館而言,意義非凡,這是臺灣社會首次以「白色恐怖」為主題所進行的文學選集。特別感謝胡淑雯與童偉格兩位主編,以人權館所建置的「白色恐怖文學目錄資料庫」為基礎,從眾多作品當中挑選三十位作家的作品,並搭配他們的深入導讀,讓讀者們得以藉由小說體認戰後威權統治下,臺灣社會的特殊樣貌與歷史傷痕,感受在那些苦難的年代裡,人們的現實處境與生命經歷。其次,為了突破以往政府出版品的通路與行銷的種種限制,讓此書系能夠打開更大的社會對話空間,我們很榮幸能與春山出版社一起合作,藉由莊瑞琳總編輯所帶領的專業團隊,讓本書未上市即已獲得高度的重視。而在編輯過程中必須分別聯繫出版社與作家,取得作品出版的同意授權,想必相當繁複,實屬不易,由衷感謝。唯有擦亮歷史的鏡子,才能照見現實與未來,我們期待此書系的出版,能開啟更多的社會對話,創造和解的可能性,我相信只有透過記憶、理解、超越的過程,我們才能真正從歷史當中獲得反省。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陳俊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234
  2. 新書
    19
    $282
  3. 新書
    36
    $522
  4. 電子書
    7
    $1022
  5. 新書
    79
    $1153
  6. 新書
    79
    $1153
  7. 新書
    85
    $1241
  8. 新書
    9
    $1314
  9. 新書
    9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