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鮮有職業投資者配得上「投資大師」的美譽。瀏覽報紙和專業的投資雜誌時,我們不難發現,文章和廣告頁面充斥著出色績效的承諾,這些很容易使我們對基金業產生與現實不同的印象。實際上,基金管理仍然是競爭激烈、以銷售為導向的行業。正如傳奇的投資者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冷靜觀察後指出的,基金管理的成功,「25%靠能力,75%靠市場行銷」。
在過去的30年裡,有數百項學術研究總結出了許多投資者從自身經歷中吸取的教訓:即使是才華橫溢的專業基金經理,也很難長期持續的擊敗市場,這也是所謂的「被動投資」不斷增加,並成為現代投資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被動投資」指的是,投資者購買機械式參考主要股票市場指數的基金。
然而,基金業確實存在長期持續的超越基準指數的優秀人才,他們靠卓越的服務獲得巨額溢價,引起了獵頭的關注和同行的讚譽。近來,一些最優秀、最聰明的人加入了對沖基金這一當前的投資新寵(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而另一些人則選擇建立自己的專業投資公司,這樣他們就不必承受在大公司裡面臨的壓力,可自如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單位信託基金公司和開放式投資公司(OEICs)是數百萬私人投資者的主要投資目標,在這些領域,優秀的基金經理鮮有能抵擋住誘惑,一直堅守一家企業。而在堅守的人中,有一人是公認的佼佼者,他以其一貫出色的績效從同行中脫穎而出。在針對專業投資者的調查中,這個人經常被同行視為最受尊敬的基金經理。在過去的27年裡,他掌管著富達國際基金管理集團的旗艦基金,而且該基金的績效在單位信託基金中名列榜首。
此人就是本書的主角安東尼.波頓。倘若在1979年富達特殊情況基金(Fidelity Special Situations
Fund)剛發行時,你明智的投資了1000英鎊,那麼你現在擁有的投資基金已經是原來的120多倍。如果你當初把這筆資金投入了英國股市,那麼你現在擁有的基金價值僅為初始價值的4倍(這段時期是英國歷史上股市最繁榮的時期之一)。當時有25萬多人投資了該基金。到了2006年,即波頓宣布其退休計畫前不久,該基金的規模已經超過了60億英鎊,是最初規模的2000倍。
在超過25年的時間裡,該基金的年化報酬率均略高於20%,這樣的卓越績效可與華倫.巴菲特、彼得.林區(Peter Lynch)和約翰.坦伯頓(John Templeton)等美國基金管理業的佼佼者相媲美。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該基金的規模急劇擴大,但其績效表現一直很亮眼。1985年至2002
年的這17年裡,波頓還執掌了第二檔基金。這檔基金專門投資於歐洲債券,其收益也一直高於同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沒有其他專業人士能同時在英國和歐洲市場上,取得像波頓這樣如此持久而出色的績效。那麼,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出現了:他是如何做到的?本書初版於2004年12月,正值特殊情況基金成立25週年之際,它深入探討了助力波頓取得成功的各方面,暢銷十多年不衰。目前的版本已經過徹底的修訂和更新,增加了波頓最新的職業生涯故事。
最新版包含以下四個部分:
• 在第一章,波頓講述了自己執掌富達特殊情況基金的經歷,包括他如何開始管理、為實現理想的結果採用了什麼方法、從多年的職業投資經歷中吸取了什麼經驗教訓等。儘管記述波頓經歷的作品有很多,但這是他首次深入講述他管理的基金和投資哲學。
• 第二章更為詳盡的介紹了讓安東尼.波頓聲名鵲起,成為傑出股市投資者所使用的方法。這些內容是在我之前出版的《賺錢大師》(1998)一書基礎上的拓展。在過去的10年裡,因為要撰寫報紙專欄、時事評論和書籍,我有幸與波頓進行過多次交流。本章內容以這些交流為基礎,詳細介紹了這位最專注的專業投資者運用的投資方法。
• 第三章深入探討了富達特殊情況基金創立27年來的績效表現,並提出了這一問題:其績效到底有多出色、有多穩定?眾所周知,解釋基金績效統計資料是危險之舉,對於粗心大意之人而言,可謂陷阱重重。本章內容旨在引導讀者理清這些資料,分析其獲得出色績效的原因。除了我自己的觀察之外,本章借鑒了許多瞭解波頓的專業人士的觀點。
• 最後一章內容雖然簡短,卻彙集了貫穿全書的各種主題。首先,波頓介紹了自己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汲取的經驗教訓;其次,我為基金投資者們尋找「下一個波頓」這一艱巨的任務,提供了一些明智的方法。儘管金融市場與季節一樣變幻無常,但還是存在一些永恆的原則可使投資者從中受益。投資領域鮮有新思想問世,即使有,也不意味著舊思想會失效。
• 在附錄中,讀者可找到有關富達特殊情況基金績效的更多資料;專業基金分析師對基金風格和風險狀況的詳盡評估;早期基金報告的摘錄;對波頓有關富達公司治理問題的專訪;富達研究團隊完成的典型企業分析案例報告。一些讀者對波頓的工作細節頗感興趣,這些材料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
美國最受尊敬的投資顧問查爾斯.艾利斯(Charlie
Ellis)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專業的投資者並與他們開展合作。幾年前,我詢問他,他從研究和合作中得到的最重要的結論是什麼。他的回答是,人們花了太多的時間查看績效資料,但這些資料往往具有誤導性。談到自己的投資決策時,他說:「我不找與眾不同的人,而是找正直、有個性和有頭腦的人。智力固然重要,但遠不及正直誠信重要。」自那以後,我逐漸領悟到他的看法是何等明智了。
如果一位基金經理正直誠信,從未遭受過人品方面的質疑,而且幾乎不會讓資金委託人失望,那麼,分析這位基金經理取得的成就就是一項令人愉悅的任務。安東尼.波頓可能是你見過的最親切、最友善的人,但這與他的成功並無什麼關聯。在倫敦金融城,冷酷無情、令人厭惡之人與和藹可親、彬彬有禮之人一樣,只要績效突出,就會得到褒獎。
但安東尼.波頓的人品和性格確實讓人覺得與他合作是愜意和有益的美事!
喬納森.戴維斯
半月出版社董事長│出版人、作者、專欄作家
www.independent-invest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