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手札
「你不吃完,就別想玩遊戲!」、「我們幹嘛浪費錢給你買好書桌,反正你會把它變成垃圾堆!」、「你還不洗澡!那麼臭的小孩很討人厭!」、「你給我過來!看看你做的好事!」很多父母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多半會抓狂,大聲的說出這樣的話。殊不知,孩子表面上頑固不靈,其實每一句威脅和批評的話語都在傷害孩子,不具教育效益。孩子不會聽到教導的內容,只會注意到爸媽生氣了,知道自己被討厭了,甚至只學到爸媽表達不滿的行為模式。
我們為了孩子好,要教導他們基本的生活準則。當孩子不聽話,而且故意唱反調,我們自然會不高興。但是我們若冷靜想一下,或許可以自豪,因為這意味著孩子長大了,開始建立自我;有了主見,即有了意見;有自己想做的事,也有更多不想做的事。雖說如此,我們還是會煩惱,因為他們還小,還有很多事還沒學會,卻又把你所有的話都當做耳邊風,真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孩子,怎麼回應孩子的每一句「不要」。這就是令天下父母都很頭疼的兒童叛逆期。
故事中寶拉的媽媽耐著性子,一次又一次的「請」寶拉好好吃飯、刷牙、洗澡、保持整潔,但是寶拉全都回答「不要」。寶拉覺得自己長大了,爸媽真嘮叨,根本懶得聽他們說的話。但是不知不覺中,寶拉還是聽進去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有一天媽媽忍不住,說寶拉的房間快要變成叢林,後來寶拉夢到自己生活在叢林中,從動物的行為上,發現自己無法像動物那般生活。然後她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了為什麼要刷牙、為什麼要物歸原位、為什麼要按時吃飯等。她知道不想要變成野生動物,就要按照爸媽教導的方法去做。
這本書潛移默化,除了讓孩子學習寶拉的榜樣,不要變成野生動物;也同時告訴孩子的父母,孩子不管多「皮」,父母的話能決定孩子對自己的認同。當寶拉的媽媽說房間會變成叢林,寶拉心中就開始懷疑它會不會真的變成叢林、自己會不會真的變成動物。還好平常媽媽很尊重她,讓她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所以她能慢慢收拾心境,最後知道自己若不願意成為動物,就應該怎麼做。
心理學家蘇珊娜˙伊賽恩與童書插畫家羅西奧˙伯尼拉首度一起創作,寫出《這才不是叢林!》,蘇珊娜的女兒天性倔強,羅西奧的女兒的房間像叢林。作繪者跟許多父母一樣,都希望孩子能夠一直乖乖聽話。遇到孩子叛逆的時候,也都曾經不知所措。她們提供自己的專業知識,在此向讀者們分享做母親的心得。
此書主張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要尊重孩子,才能幫助孩子全面性的成長,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有主見、在尊重別人的時候也會尊重自己的人。
文/李家蘭
編輯手札
房間裡面亂七八糟,不想好好收拾,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吧 (笑)!書中的寶拉也一樣,覺得亂亂的沒什麼不好啊,直到她夢到家裡變成叢林、自己變成動物,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本書讓孩子知道應該要保持整潔,卻不強迫,而是用充滿趣味想像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自動養成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