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後記
有些事注定會發生,就像是這本書,它本來可能早被弄丟了。以下是這本書最初如何誕生,以及它怎麼被找到的故事。
首先,我和莫里斯是認識超過四十年的好朋友,有時候我們也是工作夥伴。我們合作過的案子,其中之一是舞台劇《廚房之夜狂想曲》。這本書的圖畫構想,可以說是和我們正要合作發展的舞台劇同時成形的。
1990年,倫敦交響樂團演出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的作品《Rikadla》,莫里斯受邀為其舞台繪製圖畫。《Rikadla》是創作於1927年的曲子,裡面包含一系列由樂器和人聲合奏的童謠。這些無厘頭的童謠,最初刊登在捷克一家頗受歡迎的報紙上,搭配約瑟夫.拉達(Josef Lada)的圖畫。
莫里斯參考了拉達的原畫,為這系列的童謠創作了十張圖畫,非常具有他的風格。我清楚記得第一次看到這些圖畫時,角色傻里傻氣的特質躍然紙上──他們既勇敢又好笑,富含色彩與張力。如果這些圖畫只亮相一次,多可惜啊!
果然,莫里斯又再度讓它們亮相,同樣也是當作舞台投影。這是為了1997年音樂教育基金會「Midori and Friends」的音樂會。不過,就像莫里斯說的,這樣就足夠了。那些圖畫之後就一直放在抽屜裡。
但是,我無法忘記那些畫。你能忘得了嗎?我想你也不能。大約三年後,我和莫里斯在吃午餐時,討論接下來的工作,我提到「甜菜根的圖畫」(我們都這樣稱呼它們)。這些畫可以做成一本書,不是嗎?我們都同意,但故事是什麼呢?
我們把畫拿出來,在莫里斯的工作桌上排列順序。突然間,就在工作室,我們像興奮過頭的歌舞雜耍團,開始表演故事,試著把不相干的圖畫變成一本完整的繪本。
為了向我們的友誼致敬,我們開始編織關於兩個朋友的故事,並把他們取名為佩斯托和札斯托,這是我們為彼此取的搞笑綽號。哦,真希望當時腦力激盪的過程,有被記錄下來。我尤其記得那天下午,在莫里斯的工作室,我們笑得多瘋狂。兩個說故事的人,像是爵士樂手,為彼此即興創作。
我在紙上寫下筆記。幾個月後──沒錯,在吃了很多蛋糕和走了許多路後──我們編出了故事。根據當時我們的筆記(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我打了一份完整的初稿給莫里斯看。他讀了,給了建議,我也給了建議。我們都覺得它可以做成繪本。然後,其他的事情插進來,他忙著做別的事,我也是。最後,我們都遺忘了這份稿子。這段期間,我們的立體書《Mommy?》率先出版。時光飛逝,莫里斯走了。
友誼無聲的逝去太令人震驚。然後,突然間,在我們一起創作這個故事的十五年之後,我收到林恩˙卡彭內拉(Lynn
Caponera)的訊息。林恩是莫里斯的好友兼助理,打理他所有的事情。她在整理資料時,發現一份奇怪的打字稿,上面有奇怪的標題:「佩斯托與札斯托的林波島冒險」。她立刻想起來,這是我和莫里斯一起創作的故事。這份稿子之前不知道被放到哪,現在又重新被找到。她把稿子寄給麥可˙狄卡普阿(Michael di
Capua),他是我和莫里斯長期合作的編輯。之後他們一起來找我討論要出版這本書。我們一致同意,雖然圖畫的完成度很高,但故事還需要一些修改。我願不願意?這還需要問嗎!
我拿起鉛筆,而莫里斯就在我的腦子和心裡。想著他的聲音,想著我們的友情,我把稿子修得更好,變成現在的樣子。
四十七年前,我和莫里斯的友情,從蘇特糕點店(Sutter’s Bakery)的傳奇巧克力蛋糕開始。我們對於音樂、文字和圖畫有共同的喜好。這樣的甜蜜,現在融入到我們的新作品。這一切都是命運已經安排好了。
亞瑟約林克斯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