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衍樑(唐獎創辦人、潤泰集團總裁):年輕人應勇往直前,在「擇你所愛,愛你所擇」的過程中有許多艱困,但最終可收穫甜美的果實。
2012年成立的唐獎,針對「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領域的研究,不分種族與國籍,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實質貢獻與影響力的研究者,舉辦盛典,頒獎表彰。
唐獎的四大獎助領域,考究的是21世紀人類需要的智慧,並勉勵時代的先驅者「以學易天下,以天下為己任」,共同為世界文明而努力。其中,「永續發展獎」表彰對人類在地球上永續生存與發展,具開創性及卓越貢獻的研究成果;「生技醫藥獎」著重生物醫學或藥物研發,有效解決人類疾病,提升健康與生活品質;「漢學獎」指其廣義領域,重點在彰顯中華文化,促進人類內在的精神自覺;「法治獎」基於人生而平等的信念,期待建立更普及、更完善的制度,以實踐人類及自然的共同福址為目標。
《持志以恆:唐獎第三屆得主的故事》介紹唐獎第三屆八位獲獎者,對人類社會的重大貢獻,分別是:
永續發展獎得主 詹姆士‧漢森、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
他們在氣候變遷及對地球環境永續性衝擊的議題上,具有開創性的傑出硏究,為之後國際間相關氣候協定及2030永續發展議程之提出,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生技醫藥獎得主 東尼‧杭特、布萊恩‧德魯克爾、約翰‧曼德森
東尼‧杭特研究發現蛋白質酪胺酸磷酸化與酪胺酸激酶,揭開了致癌基因與訊息傳導的路徑,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布萊恩‧德魯克爾及約翰‧曼德森深入探索標靶藥物治療領域,開啟了癌症治療研究的新紀元。
漢學獎得主 宇文所安、斯波義信
宇文所安對中國古典詩文的理解廣泛而精湛,尤其對唐詩的研究與翻譯十分稱道;斯波義信對中國社會經濟史見解彪炳,尤長宋代經濟史,每能冶中國、日本與西方之長於一爐。
法治獎得主 約瑟夫‧拉茲
專長法律、道德與政治哲學,是當代法律哲學家之翹楚、知識界一代巨擘,不論在道德哲學或政治理論領域,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好評推薦
得獎人共同的特點就是在選定志趣之後,不怕艱難,努力堅持,最後獲得成功。──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工程及醫學總校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唐獎評選委員會總召集人╱錢煦
要勇敢地嘗試、去找自己的熱情所在,那樣才會快樂、才會長久。──唐獎教育基金會董事、律師╱陳長文
本書的出版讓更多人了解唐獎得獎人的學術成就,也透過大師訪談,一窺得獎人的心路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陳秋蘭
本書的出版,見證第三屆唐獎得獎人對理念的堅持,勇於追求理想的勇氣,面對挫折的無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淑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梁玉芳
由寫程式到寫新聞的歧路者。現任職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總監。
關懷守備範圍隨著臺灣一同變遷,包括性別、移民、宗教現象、社會福利、動物權益,近年關注年老與長照議題。觀察銳利,在人文關懷中傳達進步觀點。曾獲得五次卓越新聞獎、兩次吳舜文新聞獎、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等,得獎類別廣泛,由專題寫作到兩岸報導、國際新聞,近年及於評論獎項。
曾出版書籍《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美麗相伴》、《我現在要出診!》,以及《記得月亮活下來》。
梁玉芳
由寫程式到寫新聞的歧路者。現任職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總監。
關懷守備範圍隨著臺灣一同變遷,包括性別、移民、宗教現象、社會福利、動物權益,近年關注年老與長照議題。觀察銳利,在人文關懷中傳達進步觀點。曾獲得五次卓越新聞獎、兩次吳舜文新聞獎、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等,得獎類別廣泛,由專題寫作到兩岸報導、國際新聞,近年及於評論獎項。
曾出版書籍《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美麗相伴》、《我現在要出診!》,以及《記得月亮活下來》。
目錄
典麗唐獎
獎章與證書
唐獎光華
推薦序
唐獎精神,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成就下一代╱陳長文
聽見唐獎的迴響╱陳秋蘭
雖千萬人,吾往矣╱王淑麗
薪傳
持志以恆 造福人類╱錢煦
擇你所愛 愛你所擇╱尹衍樑
第三屆唐獎的追尋
永續發展獎
地球氣候變遷的看守人──詹姆士‧漢森
從研究者到倡議家──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
生技醫藥獎
跟著感覺走的科學家──東尼‧杭特
相信自己的治癌英雄──布萊恩‧德魯克爾
國際公認的癌症研究領導者──約翰‧曼德森
漢學獎
追尋內在熱情的漢學家──宇文所安
選擇一條人煙稀少的治學道路──斯波義信
法治獎
不折不扣的哲學家──約瑟夫‧拉茲
附錄 唐獎歷屆得獎者
獎章與證書
唐獎光華
推薦序
唐獎精神,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成就下一代╱陳長文
聽見唐獎的迴響╱陳秋蘭
雖千萬人,吾往矣╱王淑麗
薪傳
持志以恆 造福人類╱錢煦
擇你所愛 愛你所擇╱尹衍樑
第三屆唐獎的追尋
永續發展獎
地球氣候變遷的看守人──詹姆士‧漢森
從研究者到倡議家──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
生技醫藥獎
跟著感覺走的科學家──東尼‧杭特
相信自己的治癌英雄──布萊恩‧德魯克爾
國際公認的癌症研究領導者──約翰‧曼德森
漢學獎
追尋內在熱情的漢學家──宇文所安
選擇一條人煙稀少的治學道路──斯波義信
法治獎
不折不扣的哲學家──約瑟夫‧拉茲
附錄 唐獎歷屆得獎者
序
推薦序(節錄)
唐獎精神,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成就下一代
陳長文╱唐獎基金會董事、律師
給我親愛的孩孫,與下一代人們:
小P、關關、樂樂,當外公讀到唐獎第三屆永續發展獎得獎人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en)因思及孫女蘇菲長大後的處境,而寫下《蘇菲的星球》(Sophie’s Planet)一書,這讓我想到了你們,和下一代人所期待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而我們這一代人,又能預先做些什麼,能帶給你們什麼祝福?
2012年,外公的好朋友尹衍樑博士創立唐獎,也應該有為孩孫輩多做些什麼的情懷。因此,有別於其他學術獎項,唐獎的存在更體現當代社會所面臨的現實面挑戰,並規劃了以「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領域的貢獻,創造嶄新的價值觀。唐獎期許鑽研學問並不只是專注於研究本身,更要擴及實踐與其對人類的影響,外公以為這就是唐獎的意義。
永續發展獎,是要改善地球的環境。外公很擔心,等到你們像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en)與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他們不僅發現、證明溫室效應的存在與原因,更呼籲全世界的人民關注,共同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從時間來看,應該是你們的地球)。
生技醫藥獎,是要改善人類的健康。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Druker)、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三位科學家,發現了蛋白質酪胺酸磷酸化與酪胺酸激酶,及對癌症研究有卓著的貢獻。希望等到你們長大以後,癌症不再是個無解的難題。
而漢學獎,則是我們有幸身為漢文化後裔,負有承先啟後的使命。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先生說:「很多東西到了40歲才有用、80歲才有感悟。」而斯波義信(しば よしのぶ Yoshinobu Shiba )先生,他既專注草根民間發展,像是臺南的「境」文化、角頭文化,又以研究宋代商業史成名。漢文化中承載的是一種「心境」,是一個人的內在根本追尋。孩子們,科技的確瞬息萬變,但那只是載具,真正寶貴的是文化本身。
作為法律人,外公除關心正義的實踐,亦關注「實踐正義的過程」。第三屆法治獎得主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長年專注於法理學領域,他曾談到對轉型正義的感悟:「兩方打仗時往往會想著如何獲得勝利,但卻往往忽略『戰爭的勝利可能是災難的開始』。」令外公印象極為深刻。轉型正義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即是看似由新政權填補過去的傷痛,重新開始,但新政權可能因在不夠「自覺」的情況下,因「重建」正義而再次造成撕裂對立。因此,追求和平且永續共榮的前提是,政府必須謹記「掌權」萬萬不能凌駕於法律,務必讓「法律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law)──而非「有力量人的法律」(the law of the powerful)──成為推進法治的舵手。在當前政府大力推動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於2017年立法,其任務亦已然開展,但願現在及未來的政府皆能在民主憲政下,以拉茲的建言為鑑,戒之慎之。
最後,法治是要改善我們的社會。在學校,我們會說「要聽老師的話」,那麼等到長大,變成「大人」之後,要聽誰的話呢?其實,無論任何政府體制,往往都是由相對少數的一群人,去決定「法律」的面貌;如果這一群人有了私心怎麼辦?如果法律不利於一般人民怎麼辦?壞的、不好的法律,也應該要遵守嗎?拉茲教授長年探討「法」存在的價值與法的本性的問題。他認為,法治、政府的正當性,「必須以被統治者的利益為基礎」。這短短的一句話,可以說永遠都思考不完。
外公期盼你們,不僅能從這本書中,了解唐獎的四大獎項研究的前沿,更能從諸位歷屆得主的治學歷程中,得到自己的啟發。時時對世界充滿好奇,「不管結果如何」,都以埋首研究的開闊心胸,或者即使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也相信自己,堅持下去……。
這過去三屆眾多唐獎得獎者們的故事,告訴年輕人的是,要勇敢地嘗試、去找自己的熱情所在,那樣才會快樂、才會長久。一路上也許會遭遇挫折,但就如唐獎的永續精神般,「堅持」才真正有機會為人類謀幸福,為時代創價值!
唐獎精神,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成就下一代
陳長文╱唐獎基金會董事、律師
給我親愛的孩孫,與下一代人們:
小P、關關、樂樂,當外公讀到唐獎第三屆永續發展獎得獎人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en)因思及孫女蘇菲長大後的處境,而寫下《蘇菲的星球》(Sophie’s Planet)一書,這讓我想到了你們,和下一代人所期待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而我們這一代人,又能預先做些什麼,能帶給你們什麼祝福?
2012年,外公的好朋友尹衍樑博士創立唐獎,也應該有為孩孫輩多做些什麼的情懷。因此,有別於其他學術獎項,唐獎的存在更體現當代社會所面臨的現實面挑戰,並規劃了以「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領域的貢獻,創造嶄新的價值觀。唐獎期許鑽研學問並不只是專注於研究本身,更要擴及實踐與其對人類的影響,外公以為這就是唐獎的意義。
永續發展獎,是要改善地球的環境。外公很擔心,等到你們像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en)與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他們不僅發現、證明溫室效應的存在與原因,更呼籲全世界的人民關注,共同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從時間來看,應該是你們的地球)。
生技醫藥獎,是要改善人類的健康。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Druker)、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三位科學家,發現了蛋白質酪胺酸磷酸化與酪胺酸激酶,及對癌症研究有卓著的貢獻。希望等到你們長大以後,癌症不再是個無解的難題。
而漢學獎,則是我們有幸身為漢文化後裔,負有承先啟後的使命。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先生說:「很多東西到了40歲才有用、80歲才有感悟。」而斯波義信(しば よしのぶ Yoshinobu Shiba )先生,他既專注草根民間發展,像是臺南的「境」文化、角頭文化,又以研究宋代商業史成名。漢文化中承載的是一種「心境」,是一個人的內在根本追尋。孩子們,科技的確瞬息萬變,但那只是載具,真正寶貴的是文化本身。
作為法律人,外公除關心正義的實踐,亦關注「實踐正義的過程」。第三屆法治獎得主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長年專注於法理學領域,他曾談到對轉型正義的感悟:「兩方打仗時往往會想著如何獲得勝利,但卻往往忽略『戰爭的勝利可能是災難的開始』。」令外公印象極為深刻。轉型正義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即是看似由新政權填補過去的傷痛,重新開始,但新政權可能因在不夠「自覺」的情況下,因「重建」正義而再次造成撕裂對立。因此,追求和平且永續共榮的前提是,政府必須謹記「掌權」萬萬不能凌駕於法律,務必讓「法律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law)──而非「有力量人的法律」(the law of the powerful)──成為推進法治的舵手。在當前政府大力推動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於2017年立法,其任務亦已然開展,但願現在及未來的政府皆能在民主憲政下,以拉茲的建言為鑑,戒之慎之。
最後,法治是要改善我們的社會。在學校,我們會說「要聽老師的話」,那麼等到長大,變成「大人」之後,要聽誰的話呢?其實,無論任何政府體制,往往都是由相對少數的一群人,去決定「法律」的面貌;如果這一群人有了私心怎麼辦?如果法律不利於一般人民怎麼辦?壞的、不好的法律,也應該要遵守嗎?拉茲教授長年探討「法」存在的價值與法的本性的問題。他認為,法治、政府的正當性,「必須以被統治者的利益為基礎」。這短短的一句話,可以說永遠都思考不完。
外公期盼你們,不僅能從這本書中,了解唐獎的四大獎項研究的前沿,更能從諸位歷屆得主的治學歷程中,得到自己的啟發。時時對世界充滿好奇,「不管結果如何」,都以埋首研究的開闊心胸,或者即使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也相信自己,堅持下去……。
這過去三屆眾多唐獎得獎者們的故事,告訴年輕人的是,要勇敢地嘗試、去找自己的熱情所在,那樣才會快樂、才會長久。一路上也許會遭遇挫折,但就如唐獎的永續精神般,「堅持」才真正有機會為人類謀幸福,為時代創價值!
內容連載
不折不扣的哲學家──約瑟夫‧拉茲
法律是什麼?
人為何要守法?
當法律不具道德性時,也一定要遵守嗎?
這些看似簡單的大哉問,是當代法哲學巨擘約瑟夫‧拉茲皓首窮經,不斷思索的問題。
「嗄!你還想著當年學校裡思考的那些問題啊?」這是近日與中學時代老友聚會時,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得到的評語。
鬚髮俱白、八旬的拉茲在轉述時,忍不住笑了起來。對老友的形容,他覺得非常貼切。
他的一生都在思考,找問題,求答案。同學沒說錯,他內心的確仍舊是中學時代有著熾熱好奇心的小男孩,但他的識見早已攀上法哲學領域的高峰。實際上,最簡單的問題,可能是最基本的,也會是最深奧的問題。拉茲試著解決當代問題的謎團,他的成就即是在看似死胡同的辯論中,拉開了思想的新天地。
「他是哲學家的典範,他的容貌真的就像古希臘雅典的哲學家,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拉茲學生、牛津大學萬靈學院資深研究員約翰‧嘉德納(John Gardner)兩手比畫著形容:「先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接下來是拉茲。白色大鬍子上的眼鏡,大概是他與古哲學家最大的不同。」
「但當你真正了解約瑟夫(拉茲),他絕不會在公共廣場中侃侃而談,熱切地尋找眾人擁戴的眼光。」嘉德納說,恩師拉茲熱愛思考解析問題,窮盡一生,不斷在同樣的問題上找尋答案,「因為他從不滿足現有的答案。」
偏好哲學的幸運兒
1939年,拉茲誕生於中東的巴勒斯坦託管地,即現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領土,但中東戰火並沒有在他的童年留下深刻的烙痕。14歲時,他就對哲學產生濃厚興趣。他大量閱讀從古希臘時期到近代的哲學家作品,包括柏拉圖、笛卡兒、史賓諾莎等哲學家的著作。
「我從孩童時期,就對哲學有興趣,到現在都沒改變。」拉茲說:「我家旁邊有個成人教育中心,我想我也來上課吧。那些都是給大人上的課程,是給年紀非常大的退休人士、無事可做的人上的課,哈哈哈。」拉茲邊說邊笑出聲來:「我熱愛哲學,可能是當年全國唯一訂閱哲學專業期刊的學童。」
回顧年少求學歷程,他很感謝父親,因為父親對少年拉茲的求知欲望,盡全力滿足。「他並沒有要求我一定要成為學者或做任何事,他只是鼓勵我大量閱讀。有時我們一起到書店去,他自己一本書都沒有買,全是買我的書。」
法律是什麼?
人為何要守法?
當法律不具道德性時,也一定要遵守嗎?
這些看似簡單的大哉問,是當代法哲學巨擘約瑟夫‧拉茲皓首窮經,不斷思索的問題。
「嗄!你還想著當年學校裡思考的那些問題啊?」這是近日與中學時代老友聚會時,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得到的評語。
鬚髮俱白、八旬的拉茲在轉述時,忍不住笑了起來。對老友的形容,他覺得非常貼切。
他的一生都在思考,找問題,求答案。同學沒說錯,他內心的確仍舊是中學時代有著熾熱好奇心的小男孩,但他的識見早已攀上法哲學領域的高峰。實際上,最簡單的問題,可能是最基本的,也會是最深奧的問題。拉茲試著解決當代問題的謎團,他的成就即是在看似死胡同的辯論中,拉開了思想的新天地。
「他是哲學家的典範,他的容貌真的就像古希臘雅典的哲學家,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拉茲學生、牛津大學萬靈學院資深研究員約翰‧嘉德納(John Gardner)兩手比畫著形容:「先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接下來是拉茲。白色大鬍子上的眼鏡,大概是他與古哲學家最大的不同。」
「但當你真正了解約瑟夫(拉茲),他絕不會在公共廣場中侃侃而談,熱切地尋找眾人擁戴的眼光。」嘉德納說,恩師拉茲熱愛思考解析問題,窮盡一生,不斷在同樣的問題上找尋答案,「因為他從不滿足現有的答案。」
偏好哲學的幸運兒
1939年,拉茲誕生於中東的巴勒斯坦託管地,即現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領土,但中東戰火並沒有在他的童年留下深刻的烙痕。14歲時,他就對哲學產生濃厚興趣。他大量閱讀從古希臘時期到近代的哲學家作品,包括柏拉圖、笛卡兒、史賓諾莎等哲學家的著作。
「我從孩童時期,就對哲學有興趣,到現在都沒改變。」拉茲說:「我家旁邊有個成人教育中心,我想我也來上課吧。那些都是給大人上的課程,是給年紀非常大的退休人士、無事可做的人上的課,哈哈哈。」拉茲邊說邊笑出聲來:「我熱愛哲學,可能是當年全國唯一訂閱哲學專業期刊的學童。」
回顧年少求學歷程,他很感謝父親,因為父親對少年拉茲的求知欲望,盡全力滿足。「他並沒有要求我一定要成為學者或做任何事,他只是鼓勵我大量閱讀。有時我們一起到書店去,他自己一本書都沒有買,全是買我的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電子書65折$254
-
二手書71折$276
-
二手書73折$283
-
二手書73折$283
-
新書74折$288
-
新書79折$308
-
新書79折$308
-
新書79折$309
-
新書85折$332
-
新書88折$343
-
新書9折$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