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自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要

觀心自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要
定價:320
NT $ 224 ~ 332
  • 作者:陳琴富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9-07-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78674
  • ISBN13:9789571378671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般若,讓你更自在
「一個人最切身緊要的一部經,要認識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經》。」
――星雲大師推薦

  *二百六十字智慧箴言,一探以甚深空義航向解脫彼岸的法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僅有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佛陀講述《大般若經》的要義,是探討甚深般若最重要的精華,飽含了開啟空性智慧的次第與方法。而《心經》流布範圍遍及亞洲各國,中國、日本、韓國都有誦讀《心經》的文化傳統,使用語文雖然不同,卻帶給眾人無盡啟發,是佛學弟子修習佛法的重要典籍。《心經》有許多傳說與感應事蹟,而《心經》是誰所說呢?心咒又代表了什麼意涵呢?了解《心經》,能為人生帶來何等的啟發與改變呢?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經》的傳說,說明有關《心經》的歷史傳承、版本與譯者,架構與次第,深入淺出地說明了背景;第二部分是《心經》法要,逐句解說經文,透過古賢大德的註疏,在精要處補充相關法義,讓讀者了解整個佛法的修行架構,並體解空義;第三部分是介紹重要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從淨土持名、大智行門、大悲行門到陀羅尼持咒法門,讓讀者了解各宗派不同的修行方法;第四部分是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從解脫「動靜根覺空滅」六結的過程,深入介紹《楞嚴經》耳根圓通章有關觀音菩薩透過耳根修行的方法,一窺觀音法門殊勝的堂奧。

  本書聞思修三慧並俱,讓佛學弟子藉由《心經》開啟智慧,逐步探究航向解脫彼岸的甚深空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琴富


  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文學碩士,從事新聞工作三十餘年,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人間福報主筆。
  學佛近三十年,曾經跟隨一行禪師學習四念處,從隆波通學習動中禪,與帕奧禪師請法習禪定,請益星雲大師、聖嚴法師禪宗法要。
  涉獵南傳、漢傳、藏傳佛教,對禪宗尤有因緣,曾翻譯並著述佛教典籍十餘冊,現任水月蘭若主持人。
 

目錄

推薦序 般若讓你更自在――星雲大師
作者序 以甚深空義航向解脫的彼岸


第一章  《心經》傳說
《心經》為何風行
《心經》的版本
《心經》是誰說的
《心經》開示的對象
《心經》的譯者
《心經》架構――觀空次第

第二章  《心經》法要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第三章 觀音菩薩修行法門
觀音菩薩應化人間
――顯教的觀世音
――藏傳佛教的觀世音
如何修持觀音法門
――一、大悲行解脫法門
――二、大智行般若法門
――三、陀羅尼總持法門
――四、淨土法門

第四章 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陳德富

附錄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鳩摩羅什譯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施護譯

 

推薦序

般若讓你更自在/星雲大師


  我們經常聽人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仔細想來,一點也不錯;所以,我們能夠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其實是非常幸運的。佛經浩瀚似海,我們一般最常聽聞到的正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簡稱為《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佛法裡究竟占有什麼樣的地位呢?

  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裡,《華嚴經》有「經中之王」的稱譽,共有八十卷。其實,比《華嚴經》更長的一部經稱為《大般若經》,有六百卷。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不容易一一深入研究,所幸有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裡面經文最短的一部,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可是它卻代表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是《般若經》的中心、宗要。

  「般若」二字,在佛法裡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聽到,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他「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在這四十九年的說法當中,有二十二年,接近一半的時間都在講說《般若經》。可見「般若」的重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阿彌陀經》是一部描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殊勝莊嚴的經典;《維摩詰經》是藉由維摩詰居士證得的境界,來闡揚大乘菩薩道;《般若心經》講的則是每一個人最切身緊要的一部經,要認識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經》。我們聽過很多道理,擁有很多常識,但是曾深入了解「講自己的經」嗎?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嗎?

  我們看到世間上的眾生,貓、狗要吃飯,雞、鴨要吃米,牛、馬要吃草,人當然也要吃。可是不同的是,牛和馬除了吃草之外,就沒有別的要求了,而人除了吃以外,還有思想和見解。

  所以,人在吃飯,可是各人吃出的味道都不一樣。拿喝茶來說,不會喝茶的人,感覺到茶好苦;會喝茶的人,卻是早晚非來點茶不可。人間之中,譬如飲茶,有人好苦,有人甘醇;有人恓惶,有人卻無比自在!

  「般若」就是讓我們在這個人間更自在的法門!吃飯有了般若,飯的味道就不一樣;睡覺有了般若,睡覺的味道就不一樣。大家都在求功名富貴,但是有了般若,即使是求功名富貴,境界、看法卻會不一樣﹔有了般若,人的生活、思想、境界都會跟著改觀﹔有了般若,不要說證悟到般若可以成佛作祖,哪怕有一點般若的氣息,人生的情況就會改變。

  我不講深奧的妙理,我只想傳達般若如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般若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思想,淨化我們的人生境界。有一首詩說:「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平常時,我們每天看月亮,看慣了,就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但是有了梅花點綴,意境就不一樣了。所以說,一樣的生活,有了般若就有不同的體會。佛法應該和我們的生活、人生結合在一起,我想要讓人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理解之後,吃飯、睡覺、穿衣、教育兒女、到社會工作,都能用得著、很好用,那麼,這個佛法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佛法對現世人生的幫助,屬「入世法」的範疇。這世間終不免三塗八難,遇到挫折與風浪時,如果沒有般若作舟航,沉浮其中焉能自在?因此以《般若心經》為智慧之母,時時以心念護持,反身觀照自我,自然在行住坐臥之間,身心自在輕安,處處結得善緣、佛緣,得到修行的大方便、大利益。

  除此之外,般若同時也是解脫之法,常樂之法,包含在佛法的「出世法」中。在世間沒有永恆不變的快樂,沒有永遠盛開的花朵,人的生老病死無可避免,事物的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都無法逃避,只有覓得生命永恆的歸宿,出離短暫變異的世間,才能真正離苦得樂,到達極樂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解脫之法是究竟的佛法。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之時,也曾得觀世音菩薩化身指點,在遭遇險阻時誦念《般若心經》,得到諸佛菩薩的護持,屢屢化險為夷,絕處逢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有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意思就是證道之後,他終於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麼了。而惠能大師能證得自性本不生滅、圓滿具足的存在,般若的指引功不可沒,所以說「般若是諸佛之母」。

  《般若心經》是為觀世音菩薩所述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有了它做為修行般若波羅蜜的總綱要,或者「去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或者「直指本心,見性成佛」,或漸或頓,依此真修實證。人生在苦海中的航行,就有了般若做為燈塔的指引,終能解脫成佛,遠離輪迴之苦,到達極樂的彼岸。

  因此在現代社會,能有一卷《般若心經》,深解其義,不管在世間或出世間,信受活用,真是勝過一切法寶!

  陳琴富居士從事新聞工作多年,也是《人間福報》的主筆,對於佛法深有興趣,經常把佛理帶入他的新聞寫作之中,對於安定社會、教化人心有相當的作用。他在工作之餘,寫了不少有關佛理的書,同時也以他個人的體悟解說經典。《心經》是國人喜愛的經典之一,很多信眾都能朗朗上口,陳居士能在工作之餘,花時間寫下他對於《心經》的詮釋,相信對於讀者在信解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星雲
二○一九年四月
於佛光山開山寮

作者自序

  大乘佛法中,《心經》是一部最重要的寶典,尤其在台灣,只要是初學佛者,幾乎都是以《心經》作為接觸佛法的入門。因為《心經》文短,易於記誦,而它的義理深奧也是廣受傳統文人喜好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因為特殊的因緣接觸到《心經》之後開始深入經藏,因此《心經》可以說是進入浩瀚佛法的敲門磚,畢竟短短的二百六十字,含有甚強的攝受力和加持力,這正是佛法不可思議之處。

   《心經》進入中土的因緣可以說是源起於玄奘法師,雖然在符秦時代,鳩摩羅什大師就已經翻譯過《心經》,但是中土流傳的《心經》版本是以玄奘法師翻譯的為主,《心經》的受到重視是在玄奘法師翻譯之後。玄奘法師的弟子窺基在他所寫的《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中有述及一段玄奘法師與《心經》的因緣。

窺基在序言中說,玄奘法師有志西行印度取經,路過益州時,住宿在空惠寺,碰到一個生病的和尚,問及玄奘法師的行止,玄奘告以將西行印度,這位和尚告知前往印度非常艱辛,不但環境險惡,還有山鬼啼哭,魑魅飄遊,序中寫道:「道涉流沙,波深弱水。胡風起處,動塞草以愁人;山鬼啼時,對荒兵之落葉。朝行雪獻,暮宿冰崖,樹掛猿猱,境多魑魅。」

  這位和尚接著傳授他三世諸佛心要法門,也就是《心經》,並說:「師若受持,可保來往。」只要法師能依照經文受持,可保往來印度平安。天亮之後,就不見和尚身影。於是三藏法師結束囊裝,慢慢離開大唐的國境。途中如果遇到厄難,就憶念四十九遍,迷路的時候就會有人來指引,肚子餓的時候就會出現珍蔬,讓他能夠逢凶化吉。一路到了中天竺磨竭陀國的那爛陀寺,在繞經藏的時候,忽然看到這位傳法和尚。

  和尚說:「逮涉艱嶮,喜達此方。賴我昔在支那國所傳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由斯經歷,保爾行途。取經早遂,滿爾心願。我是觀音菩薩。」說完之後,騰空而起,原來這位和尚就是觀世音菩薩。從這裡可以知道,《心經》是觀世音菩薩所親傳,而且感應至靈。窺基大師也讚嘆《心經》:「如說而行,必超覺際。究如來旨,巨曆三祇。諷如來經,能銷三障。若人虔誠受持者,體理斯而勤焉。」如果能夠依法而行,虔誠受持,必然能夠超越三大阿僧祇劫,早成佛道。

  因為這樣殊勝的因緣,而且是玄奘法師所親身經歷,當然就更受到佛門的重視。然而時至今日,儘管能背誦的人多,但是真正願意探究其深奧義理的人減其半矣,知道其義理又能起而行者再減其半矣。所以《心經》就成為一部易誦難解的佛經。我初學佛法時,也是從接觸《心經》開始。因為佛門早晚課誦必然會念到《心經》,於是很自然地念誦,也會聽一些唱誦的錄音帶,用唱誦的方式很快就可以記起來。背誦久了,自然會想要了解《心經》到底在說什麼。

  一行禪師在一九九五年到台灣來訪問,我參與了他主持的一場禪七,看到他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發覺原來《心經》的義理這麼深奧,他透過一張紙說明空性的道理。在一張紙中你看到了「非紙」的元素,陽光、雲彩、泥土、雨水、樹木等等,抽掉「非紙」的部分也就不成為一張紙了。所謂的空就是這張紙不可能獨立而存在,透過觀世音菩薩的這種深觀,讓我們理解五蘊中也沒有一個獨立的自我。從一行禪師的解說中才慢慢理解《心經》是在講解空性。

  同時透過一行禪師傳授四念處的修法,開始對於佛法的「覺」與「觀」有初淺的了解,觀自在的「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法門,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觀照,從觀照中慢慢看清楚自己的五蘊色身,查覺到自己的身心感受,接著深一層看到自己的念頭,念頭的起落,看到心所,最後看清楚萬法的本質,這是四念處「觀身、觀受、觀心、觀法」的過程。所以《心經》必須透過對於經義的理解之後,如法實修。

  之後,有機緣看到斌宗法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以及印順法師的《般若經講記》,才了解到《心經》的架構涵蓋了三乘的修行過程,也就是佛陀三轉法輪敘述的精要,可以說,《心經》就是整個佛法修證的架構。佛陀從初轉法輪,講說蘊界處、四諦、十二因緣法門,是聲聞緣覺悟道的方法,集結為《阿含經》;二轉法輪講說般若空性的義理,也就是後來集結而成的《大般若經》,《心經》則是般若部的精華,是菩薩悟道的方法;三轉法輪是講說瑜伽行教了義經法輪,也就如來藏和自性,是菩薩成佛的修證方法。《究竟一乘寶性論》也指出,佛陀先說「無常、苦、不淨、無我」等聲聞法,次說「空、無相、無願」等大乘空相應教,再說「不退轉輪語」,令眾生依自性清淨如來藏進入佛境界。

  《心經》「從度一切苦厄」開始,至「能除一切苦」終結,可知佛法就是要滅除一切世出世間的煩惱,中間則涵蓋了三轉法輪的內容,也就是滅苦的修證過程。小乘著重在希求解脫自己的痛苦煩惱,大乘著重在推己及人,解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煩惱。不論是滅自己的苦或是滅眾生苦,需要依靠的就是波羅蜜,在大乘佛法中行菩薩道需要修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而「五度如盲,般若為導」,般若則是六度之首。

  般若簡單說就是智慧,但這種智慧不是一般世間人所說的智慧,而是勝義智,也就是通達真理的智慧。真理也不是世間人認為太陽從東邊出來的道理,即使科學家認知的物質組成是最小粒子、宇宙弦或光波,乃至宇宙形成於大爆炸的理論都無法涵蓋佛法中所說的真理。從凡夫、聲聞、緣覺、菩薩到佛的境界都不一樣,人類的知識可以通透四度空間,卻無法理解六度、七度空間,正如佛法說「初地不知二地事」一樣,初地菩薩不會知道二地菩薩的境界,所以要通達般若波羅蜜就必須經過聲聞、緣覺、菩薩、佛的覺悟過程。

  《心經》是《大般若經》的心要,是理解空性的入門,《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甚深四句義用世間的角度就很難理解,這說明色和空是一體兩面,如一枚銅板的兩面,互不相離,單說一面並不完全。而這正是佛法中的「緣起性空」和「性空緣起」的中道義理;所以煩惱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無二無別。

  出版這本書也是一個很特殊的因緣,在二○一六年和中廣新聞的節目主持人尹乃菁小姐對談《心經》,引起聽眾廣大的迴響,次年中廣公司出了六張CD,製成有聲書《觀心自在:心經十二講》,也廣受聽眾歡迎,有些聽眾反應,希望能夠出書,方便對照著看。但是說和寫畢竟不太一樣,所以花了一些時間重新整理。

  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經》的傳說,說明有關《心經》的傳聞、譯者、版本;第二部分是《心經》法要,也就是解說《心經》的內容;第三部分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這部分是介紹坊間許多觀音法門的修行方法。其中有關《楞嚴經》中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是由舍弟陳德富所執筆,因他對唯識法門有深入的鑽研與實修經驗,他的解說更為深刻。

  理解《心經》需要實修的程度配合,證量到哪裡,理解到哪裡。對於浩瀚如海的佛法,出版這本書是不揣淺陋,承蒙水月蘭若的學長們鞭策,更要感謝星雲大師在法體欠安之中為本書作序。星雲大師對我始終鼓勵有加,每次出版新書,大師總是毫不遲疑的允諾,並很快賜下寶序,讓我感動莫名,心想何德何能,大師在佛學上的見地和造詣如此之深,竟也不吝替一個後生晚輩,初出茅廬的佛學者提攜,鼓勵後輩之心如此殷切,如非菩薩何有此等心腸?我只能說自己很有福份,在感謝之餘,祝福大師法體康泰,佛光普照,法水長流。也願與本書有緣者,能體解空義,離苦得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7
    $224
  2. 新書
    75
    $240
  3. 新書
    79
    $253
  4. 新書
    79
    $253
  5. 新書
    79
    $253
  6. 新書
    79
    $253
  7. 新書
    79
    $253
  8. 新書
    $320
  9. 新書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