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我自己的博物館:人人都有一座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不覺就會降低音量、放輕腳步,相較於其他空間,人們在博物館內顯得更拘謹。不過,艾瑪.路易斯在此書中,卻讓博物館變得親切,在繪本有限的篇幅中,領著讀者一一走訪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像一本超越地域界線的博物館指南。
古文物博物館是書中女孩參訪的首站,接著又前往自然史博物館、美術館,甚至植物園也在參訪之列,接著是收藏許多新知與未知的太空博物館。雖然女孩在每一處只停留二至三頁,卻不會給讀者走馬看花之感。我多次翻閱這本文字極為精簡的作品,每每都是靜靜緩緩的讀,絲毫不覺得女孩在趕行程。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我認為原因在於作者透過主角的思考或想像,為不同博物館下了精妙的註腳,讀者閱讀時會再三尋思、品味,步調便緩了下來。例如在古文物博物館,女孩看著遠古的動物陶偶,想像那曾經也是某個孩子的玩具;又如她在植物園,心想這裡的「收藏」會不斷生長……
這本書言簡意賅介紹各種博物館,對尚無或少有機會參觀此類場所的兒童,稱得上是絕佳的導遊。作者在她憑藉此書獲得波隆納插畫展新人獎之前,曾於某次採訪中表示繪本最好要簡潔,同時還要蘊含機智、有力的訊息,但內容必須平易近人。看來,這不是理想空言,她都實踐在作品中了。
此書不僅文字簡潔又富含訊息,圖也是如此。作者以樸拙不羈的拼貼作畫,恰好表現出館內形形色色的眾生相和包羅萬象的館藏。另外,包含主角女孩的橘紅色上衣,各種層次的紅貫穿全書。在視覺上,這些熱血的「色彩游擊隊」也突襲了博物館、美術館以冷色調為主的印象;讀者或許也能在圖畫中收到某種邀請或暗示--博物館看起來冷靜、嚴肅、貌似有些無聊,但只要探索的心和眼是熱切的,應該會有什麼有趣的發現吧。
至於書名為何是「我自己的博物館」?這又是另一個作者給讀者的重要訊息,請務必在故事最後多多逗留,即使是成人讀者,一定也會有所獲得,說不定,你也會得到「一座博物館」呢!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本書譯者)
推薦序二
你在想什麼?:腦中有個小宇宙
第一次看到《你在想什麼?》這本繪本是法文版,雖然看不懂法文,但是深深地被插圖所吸引,每個形象鮮明的角色,看起來都很有戲,當我好奇地翻頁看看每個角色的腦袋瓜裡在想什麼時,會不禁的讚嘆「啊!原來每個人腦中都有個小小的宇宙啊!」
記得小時候,當我坐在爸爸的車上,盯著走在路上的行人時,我總是在想,他們在想什麼呢?當我開始自己搭公車時,我會盯著車上的乘客想,這些人要到哪一站下車做什麼事呢?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我的腦海中的小宇宙可是比現在豐富許多呢!
看到中譯本的時候我笑了,原來,說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隻貓!讓我在路上看到街貓的時候,都會肅然起敬,原來街頭的貓是個哲學家,靜靜地觀察每個路人,透析大家的心理狀態…… 而看完這本書的你,是不是也可以暫時放下一切,看看周遭路過的人,猜猜看,大家腦海裡在想什麼呢?
作者樓弘‧莫侯透過細膩的觀察力,用其獨特的筆觸,勾勒出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那一剎那的心情寫照,時而幽默,時而沉重,時而抽象,時而寫實,一本小巧的繪本,竟也雲淡風輕的勾勒出了人生百態,讓不同年紀的讀者讀出不同風味。
文/吳敏蘭(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推薦序三
從「我自己的博物館」到「收藏自己的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項人類對機構建置的了不起發明,它儲存了某一群人的日常生活、社會制度、物質文化,也收集了另一些人各式各樣的想像、發明與慾望。從帝王貴族到市井小民,從兒童到成年,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收藏,而每個事務都可以成為收藏的對象。17世紀以降,知識成為分類的對象,以至於逐漸發展出歷史、科學、藝術三大類的博物館,各自在當代社會和公共體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時候它會告訴我們一些真實的事情,有些時候它會顯現科技的進步,更有些時候它只是讓我們鑑賞最美的物件。但是,是誰決定什麼是真?什麼是美?或什麼值得被保存?什麼樣的發明是對誰有利呢?博物館本身是如此複雜的知識與權力的結構,它不只是知識殿堂,更是認知學習、反省檢視、批判思考的重要場所。「恐怕直到有一天長大了,才適合找機會去逛逛吧?」
其實不然,《我自己的博物館》這本書給了我們不一樣的契機。從它的第一頁開始,繪本藝術家艾瑪.路易斯從多彩的手感圖繪痕跡帶我們進入博物館的世界,同時從腳程的拓展引領大家涉獵了博物館的多樣性。進到每一種不一樣的博物館中,我們以為看到了各式各樣被收藏的「物件」,其實更吸引人的反而是艾瑪用各種各樣的手法創造出來的形狀和物件的符號。這時候我發現,我們不只可以告訴孩子哪一種博物館收藏哪一種東西,同時當我們進入這本書,我們可以和孩子數數看艾瑪發明了多少種表達的方式,讓我們可以收藏在這本書裡。
或許,我們針對學齡前的兒童,透過這本書的翻閱(其實這本書的文字是寫給和兒童一起閱讀的大人看的),可以從事許多層次和方向的活動。從認識博物館,辨別物件被蒐集和分類的形式,到欣賞物件如何被表達、色彩如何被安排。原來,它也是一本讓我們認識藝術自由表達的書。這是年輕艾瑪的第一本創作,拙樸單純卻充滿創意和童趣的表現方式,對年幼讀者產生深深的吸引力。同樣是第一頁「這本書的收藏家是?」,作者讓兒童將自己的名字填寫上去,聲明了孩子的擁有權,更確立了他/她收藏家的身分。他們收藏了這本書、書中的博物館、博物館中的寶物,他們也收藏了艾瑪的第一本創作、充滿多樣與差異的表現方式。最終他們來到一個未被填滿的壁紙牆面前,面對一扇關著的房門,當它開啟,來到孩子的獨有天地,自己的房間。原來,博物館的建構是由自己的房間開始的;而英文原著書名「The
Museum of Me」,其實指的是收藏自我的博物館!在我們認識博物館之前,我們得要認識自己!
林平(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
推薦序四
你在想什麼?:讓想像力與創造力,帶領我們感受生命的豐沛
歐洲繪本對於「人與人性」的小小討論,一向帶給我無比的驚喜、豐富的享受,來自法國的這本《你在想什麼?》,更是讓我愛不釋手。它以翻翻書的形式,讓理解人之所思所感成為一件充滿趣味、令人莞爾的探索,同時又帶給我們自我覺察與理解他人的嚴肅收穫。從表情、肢體與情境線索開始,作者以19幅人像畫引領讀者一窺腦中乾坤。法式的優雅色彩、簡潔文字,展現了同一時空下每個人的不同知覺、思考、期待、想像,還有情緒,帶給我們無限寬廣的閱讀空間。
特別是關於情緒的部分,這本書也可以成為非常豐富的情緒教養素材。以研究情緒和臉部表情著名的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將人的基本情緒歸為六大類:開心、難過、生氣、討厭、害怕、驚訝,這本書即涵蓋了最常見的前面三種。而簡單卻饒富深意的翻翻書設計,讓讀者可以輕易仿效延展,因此既可以做為親子之間的情緒教養工具。父母親可以善用本書讓孩子以幽默的方式進入自己和別人的內心世界。除此之外,這本書也可以當成朋友間閒談、了解彼此的橋梁,更可以是獨處時與自己對話的操作手冊。
除了表達不同情緒的腦內小劇場,這本書也著墨了不同人物的想像、期望與思考等活動。其中描繪魯西昂爺爺一臉柔情,腦中浮現的是童年回憶,對於家有年老長輩的人來說,這一個畫面就是理解他們為何會反覆懷想、一再提及年少的最佳入口。
另外還有一張特別引起我關注的,是一位正在喝氣泡飲料的男孩,綠色的背景刻畫出一種平靜的氛圍;當我翻開時,你們猜猜我看到什麼了?在這裡先賣個關子,鼓勵大家去買書來看看,親自體驗這本佳作所帶來的豐富感受。姑且不管這個男孩的腦中想的是什麼,這張圖透露出現代都會人非常需要的安靜與悠閒,那怕只有一時半刻的平靜、一時半刻的離開手機、離開電腦,讓身心靈回歸到這種空無,真的非常難得而重要的。
最有趣的是,當我們翻閱過這一頁頁畫面,理解了那一個個心思之後,書的後扉頁所呈現的街景。你會發現,原來前面出現的那些人物都在這裡—沉湎在回憶裡的老爺爺、不知為何生著氣的人、掛念著工作的中年人等等,還有那隻全心看著主人、愛撒嬌的小黃貓。再仔細觀察,會發現有更多線索可以了解書中人物的想法和情緒表現,這最的神來一筆確實太令人驚艷了!
這真是一本具有高度藝術原創性、豐富認知與情感元素的精彩作品,書中所呈現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將帶領我們感受生命的豐沛!
文/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