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策展藝術及實踐:身體、性別、科技(2版)

當代策展藝術及實踐:身體、性別、科技(2版)
定價:520
NT $ 468 ~ 520
  • 作者:陳明惠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8-12-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99672
  • ISBN13:9789571199672
  • 裝訂:平裝 / 34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2版
 

內容簡介

當代策展藝術及實踐:身體、性別、科技

  這本專書集結陳明惠從2010年到2017年所策畫的8個國際藝術展覽,包含超過60位藝術家精湛的當代藝術創作。本書所收錄的展覽探討藉著科技之急速發展,科技藝術在視覺藝術界漸成為一重要創作形式,而藝術家作品涉及性別意識者,亦不同於過去早期女性主義者的創作思維,當代藝術家藉著科技與新媒體之運用,以一種不同於過去藝術家之創作手法,來審視並呈現性別議題。透過當代展覽策畫,陳明惠呈現在數位化時代的新美學中,身體、性別議題已不同於過去的角度被策展人與藝術家解讀與探討。

  The Art of Contemporary Curation and Its Realisation: Body,Gender and Technology

  This book features eight exhibitions curated by Ming Turner between 2010 and 2017.They cover inspiring artworks created by more than 60 arti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In line with the ongoing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the exhibition introduced in this book explore the fact that technological art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artistic style in the field of visual art.Artworks dealing with the ideology of gender,have been re-examinig the discourses of gender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rough contemporary curation,Ming Turner explores how both curator and artists have re-f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明惠


  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成大藝術中心展覽組組長。英國羅芙堡大學藝術史及理論哲學博士(英國政府ORS海外學人獎學金)。

  曾任教於英國德蒙特福德大學,教授「批判與文本」,並受聘為美國紐約跨藝術機構之訪問教師。以中、英文出版多篇文章於國際重要期刊與學術專書,包含:《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2016)、《Else Art Journal》(2014)、《Triennial City》(曼特斯特:角落屋出版社,2014)、《n.paradoxa》(2010、2012)、《西方女性研究》(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Gender and Women’s Leadership》(Sage,2010),主編《跨界:當代藝術中的游轉與鄉愁》(典藏,2015)。同時是國際策展人,已完成多個策展計劃。

  Ming Turner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Design and Techono Art Program a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NCKU),and is also the Head of Exhibition at NCKU Art Centre. She was awarded her PhD in Art History and Theory at Loughborough University,UK.She lectured Critical and Contextual Studies at De Montfort University,UK,and was a visiting faculty at Transart Institute in New York.She has published widely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ncluding 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2016),Else Art Journal(2014),Triennial City(Manchester:Cornerhouse,2014),n.paradoxa(2010,2012),Women’s Studies in the West(Beijing:People’s University Press,2011),Gender   and Women’s Leadership(Sage,2010).She is also the main editor of Crossing Borders:Transition and Nostalgia in Contemporary Art (with Dr.Outi Remes,2015).As a curator,she has completed several international projects.
 
 

目錄

自序 Preface
導論:策展作為一種當代藝術實踐的學門
Introduction:Curation as a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策展理念:當代藝術中的身體、性別與科技
Curatorial Concepts:Body,Gender and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Art
1.後人類慾望
  Post-humanist Desire
2.身體風景:派翠西亞‧匹斯尼尼
  Bodyscape:Patricia Piccinini
3.表相皮膚:英國藝術家費爾‧賽耶
  Surface Epidermis:Phill Sayers
4.林佩淳個展《夏娃克隆創造計劃》
  Pey-Chwen Lin:Making of Eve Clone Series
5.0&1:數位空間與性別神話
  0&1:Cyberspace and the Myth of Gender
6.可蘭經‧頌:挪威當代藝術家安‧蘭
  Qu’Ran Chorus:Ane Lan
7.台灣數位藝術派流計劃-脈波壹「身體‧性別‧科技」數位藝術展
  Taiwan Digital Art Pulse Stream Plan:The First    Phase"Body,Gender,Techonology’Digital Art Exhibition
8.台灣數位藝術脈流計劃-脈波貳「未來之身」數位藝術展
  Taiwan Digital Art Pulse Stream Plan:The Second Phase Next Body’Digital Art Exhibition

後記 Final Remarks
作者簡歷 About the Author
策展年表 Curatorial Timeline

 
 



  展覽已經成為大多數藝術被認知之管道。

  本書含括筆者於2010 年至2017 年所策劃且精心挑選過的8個國際展覽,此特定的8 個展覽展出筆者過去8 年曾合作6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本專書所收錄的展覽策劃探討藉著科技之急速發展,科技藝術在視覺藝術界漸成為一重要創作形式,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呈現這種不同於過去的藝術創作形式,更呈現藉由科技之發展而創作出特殊之藝術美感。這本書亦是記錄與整理筆者自己過去8年來策劃過關於身體、性別與科技議題的展覽,且呈現筆者對於當代藝術展覽策劃的研究議題之興趣。這本書的出版同時符合當前台灣及全球當代藝術界對於「策展」日益濃厚的興趣,並回應對此專業領域之日益漸增的需求與重視。

  本書「導論」介紹當代展覽策劃的發展、策展人與藝術家交集的思維與創作特質,並介紹國際重要策展教育機構及分析策劃展覽的步驟與細節。「策展理念」一文介紹筆者過去多年來在身體、性別與科技領域上的學術研究,進而以此作為展覽策劃實務的理論基礎。本書所涵括的8個展覽,以其規模及其在媒體的影響力為排序安排,而非以展覽進行時間為章節規劃,惟第7章、第8章因為是同系列展覽,因此置於章節最末。每個展覽以中英文摘要為起頭,並包含展覽畫冊或其他相關出版品的中英文論述,更配以展場規劃圖及展出作品圖檔,期望能讓讀者對於這些展覽有更深層的了解。

  本書以筆者在2012 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所策劃的《後人類慾望》為起始。《後人類慾望》共邀請25 組國際藝術家,來鋪陳和詮釋「後人類」這個目前不斷發展並值得關注的新興藝術課題,並回應科技數位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及對於有機體和機械物之生命體的想像和論述。這個展覽因很幸運地受到館方支持,在經費、人力資源上皆受到館方極大的幫助,進而能在兩年籌備後順利將本展覽成功展出。接著第2章是關於筆者2016 年完成的策展計畫《身體風景:派翠西亞.匹斯尼尼》,這是筆者策劃澳洲藝術家匹斯尼尼在台灣第一次個展,展於南投的一座美麗私人美術館:毓繡美術館。此展覽展出自本世紀開始,匹斯尼尼過去十五年來的精選作品,作品除了以女性觀點借鏡當代生物科學研究議題外,也期待透過喚起對於瀕臨絕種生物的關懷,提出人們為了慾望而創造的技科生物之質疑。

  2015 年筆者策劃了英國藝術家費爾.賽耶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個展,此展覽(第3章)涉及敏感且關於藝術家私密的議題。這個展覽在籌備上需要以謹慎的方式,結合館內、館外資源與人力,以適當的方式將展出作品規劃、展示於展場中。費爾.賽耶的許多作品取材自十八、十九世紀由男性藝術家所作、以年輕女性為主角的傳統繪畫或雕塑,再進一步批判並顛覆長久以來女性在藝術上以及社會中對年輕嫵媚、甚且豐腴肉慾的刻版形象,他的作品省思社會與文化規範對性別認同與性別表現的偏見。塞耶的創作風格往往呼應展出空間之收藏品,並以其特殊之藝術語彙呈現,因此透露出一股結合古典與當代之氣質。第4章是關於筆者於2017年在台北新苑藝術畫廊所策劃的林珮淳個展《夏娃克隆創造計畫》,此展覽是林珮淳結合夏娃克隆及達文西手繪的男性人體素描及手稿,創造出一種結合數位感及手繪稿之特殊質感,並且透過夏娃克隆與達文西的男體素描稿不斷地交互自轉,作品亦呼應雌雄同體的概念。

  接著本書第5章介紹筆者第一檔以性別與科技做為策展議題,且是筆者首次正式策劃的國際展覽:《0&1: 數位空間與性別神話》。這展覽於2010 年在中國重慶展出,此展覽的策劃極具企圖心,並歷經許多挑戰,而這些經驗讓筆者更熟識實踐國際當代展覽策劃所需之技巧,並更清楚策展實踐裡的眾多繁瑣行政工作與冗長的工作程序。此展覽將性別議題與科技藝術結合,但是著力點不僅是歌頌當代科技藝術之多面貌,而是將論點觸及到數位藝術與當代跨文化論述之面向之中,包含:性別政治、移民理論、少數族群等課題,展出作品包含錄像、聲音裝置、數位輸出、多媒體表演等。

  筆者於2015年接任成大藝術中心展覽組組長,且於2016年在成大藝坊策劃了較小規模但同等重要的展覽《可蘭經.頌》,這展覽(第6章)是挪威重要藝術家安.蘭在台灣的首次個展。此展覽的策劃是非常具政治性及爭議性的,因為它涉及當今極具話題性的敏感議題:回教文化與性別批判。藝術家以一個白人男性但身穿傳統回教頭紗而裝扮成一回教女人,並喬裝成庫爾德的爭取自由女戰士,以試著理解生活在不同伊斯蘭教地區的回教女人之內在衝突與弔詭。本展覽亦強烈批評當今媒體正嚴重分化西方(歐美)與伊斯蘭世界之現象。本展覽透過錄影裝置、繪畫、攝影、纖維雕塑及現場表演,重新解讀回教可蘭經。

  本書以2010-2011 年筆者與數位策展人在台北華山1914 文創園區與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一起策劃兩個關於科技藝術的展覽為結尾,分別是第7章與第8章。這兩個展覽的策劃讓當時尚居住在英國的筆者有機會對台灣當代藝術環境有進一步認識。本書介紹的展覽之展出空間具有許多不同特質,包含具國家或城市代表性的公部門空間,及較小規模的私空間,而展出的藝術家來自世界不同國度,創作媒材也十分多元。

  本書以「身體」、「性別」、「科技」為主要策展議題,而儘管只有第2、7、8章展覽名稱採用「身體」或「身」作為展覽標題,其餘本書所納入之展覽皆有直接觸及身體的議題,例如超越男女二元對立的身體(第1、3、5、6章)、變形的身體(第1、2、7、8章)、數位化的身體(第1、4章)、變裝的身體(第1、3、5、6章)、同志的身體(第1、6章)等。本書展覽關於「性別」之論述更不僅包含對於女性的討論,更涉及對於性別認同迷惑之變裝,及以歐洲同志藝術家藉著男扮女裝,進而探討回教女性在政治、文化上的局限與包袱。本書內由筆者策劃的展覽及所介紹的藝術家作品,皆以不同文化、性別、社會面相探討當今極敏銳的性別議題。

  當代藝術家作品涉及性別意識者,亦以不同於過去台灣八十年代末解嚴以來,或是西方1960年代末以來,所秉持以一種早期女性主義者對於父權之二元論對抗的創作思維,換言之,當代藝術家藉著科技與新媒體之運用,逐漸以一種不同於過去藝術家之手法,來審視並呈現性別議題。性別議題,在數位化時代的新美學中,更以不同之角度被解析與探討。本書所包含的展覽,呈現並論述當代藝術家如何結合科技與藝術不同學門領域,並解構及重新審視性別議題,本書含括筆者過去8年在台灣及國外所策劃的展覽,在不同層面皆涉及身體、性別、科技與藝術領域,本書不僅將帶給台灣社會對於性別議題更多元之觀感,且提供科技領域一種感性的創意與美學之激盪,並以學術之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結合筆者當代策展實務經驗,將此台灣當前重要的藝術課題供藝術界、學術界、產業界一個重要的研究參考與指標。

  最後,筆者非常感謝過去多年所有曾合作過的畫廊及美術館總監、策展人、藝術家、館方行政專員等,在作為國際策展人這充滿挑戰但又樂在其中的工作,給於筆者許多各方面協助。本書的介紹所策劃的展覽所有中英文文字皆已經在展覽畫冊、藝術雜誌或學術期刊出版,這些出版細節皆標記於每篇中英文文章末以供讀者參考。
 
 

內容連載

導論:策展作為一種當代藝術實踐的學門

我不斷地告訴自己,事實上,展覽可以被視為是消失的所指(signified)之一個符號(sign)。
讓-弗朗索瓦.李歐塔

「策展」目前正面臨一種認同危機,因這個詞目前也被許多藝術文化行政之外的領域所引用。策展是個當代藝術重要學門,策展的歷史也正在被書寫中,且因為當代策展目前正以極多樣的面貌進行,關於策展的論述與脈絡整理更有其迫切性。

本書不僅介紹由筆者所策劃的 8 個展覽,更分析策展執行實務面。本導論將介紹策展過去發展歷史,並且分析「策展人即藝術家」觀點,亦即策展人的策展行動本身即相當於是一種藝術創作,策展人與藝術家身分之間的曖昧性與相互重疊性,以呼應本書標題所採用的「當代策展藝術」一詞。另外,基於當代展覽策劃在過去二十多年逐漸在當代藝術界形塑出一股重要的影響力,本導論亦會介紹國際上具代表性的策展教育機構,並且依本書所介紹的展覽為例,依筆者自身的實務經驗,分析展覽策劃的實務執行面向與細節,期望本書能呈現筆者在策展的理論研究及實質執行技術面上的介紹與分析,進而對於台灣當代策展研究有所貢獻。

一、歷史脈絡
  
已故重要瑞士策展人、藝術史學者及藝術家哈拉德.西門(Harald Szeemann)於2001年由紐約的國際獨立策展人組織(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所出版的《智慧的話語:策展人的當代藝術手冊》(Words of Wisdom: A Curator’s Vade Mecum on Contemporary Art)一書中指出,要了解策展,必須先從它(curator)的字根探討起,而其字根是curare或是cura,代表「照顧」(to take care of),因此策展人這個字,一直存在著照顧、照料的意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468
  2. 新書
    9
    $468
  3. 新書
    9
    $468
  4. 新書
    95
    $494
  5. 新書
    95
    $494
  6. 新書
    $520
  7. 新書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