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滬港通和深港通為兩地市場都帶來了新的投資機遇,大家是否思考過,為什麼中央政府會同意開通滬港通、深港通? 而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後,大家該如何抓住當中的投資機會,同時避開未知的風險呢? 繼滬港通、深港通之後,未來金融領域是否還會有別的互聯互通? 若有,中央政府開通這些互聯互通背後的考慮是什麼,大家該怎樣提前準備,以把握住機遇呢?
若讀者沒有上述問題的答案,或者答案不是那麼清晰,那麼這應該是一本值得您擁有的書。
本書邀請了國務院部委的官員、相關政策的制定者、權威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和投資銀行經濟學家,嘗試給讀者解答疑問,並探討金融領域互聯互通的未來前景。
更為重要的是,本書是兩地市場第一本系統地分析滬港通、深港通以及未來金融領域更多互聯互通的書籍,深具市場前瞻性,值得仔細閱讀。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剖析中國開通滬港通、深港通的玄機,並會告訴讀者,「通」只是一個過程和手段,「通」是為了「融」,更是為了「新」。讀者可在本書的第一部分,透過兩地市場的「通」,進一步窺視到未來兩地及海外如何「融」,如何「新」。
相對於第一部分的「虛」和「離地」,本書的第二部分則會比較「實」和「落地」,由資深的、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的著名金融業界人士和投行經濟學家們,從經濟形勢、宏觀政策、技術分析等不同角度告訴讀者如何緊緊抓住滬港通、深港通的投資機會。讀者可在本書的第二部分,瞭解如何繞開投資的「雷區」,踏上「坦途」。
在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則重點分析、預測了金融領域互聯互通的未來趨勢,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之下,除了滬港通、深港通之外,未來還有什麼「通」,以及這些「通」,將給中國香港、中國內地乃至世界帶來什麼變化。讀者在本書的這個部分,將不僅僅只看到「樹林」,還能一睹金融世界的「整座森林」。
不僅僅是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市場走向共融,事實上全球各國金融市場都已經趨於互聯互通,「金融語言」也逐漸成為國際共同的語言,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人對企業上市,股價、股市的波動等共同的體驗,都產生了具有廣泛認同性的「通感」。在這種「通感」面前,不同的語言、風俗、民族和國籍都不再是界限。
因此,希望這本書給讀者們帶來「通感」的同時,能夠促使讀者站在一個更高的、更與眾不同的角度,既可審視正在進行當中的金融互聯互通,又能做好準備,迎接更廣闊領域中的互聯互通。
最後,讀者若讀完這本書,對書的內容有疑問,或者希望和本書作者交流、探討,請通過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與作者聯絡。作者也非常期待讀者們的寶貴意見和反饋,謝謝!
梁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