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定價:380
NT $ 300 ~ 361
  • 作者:小野田泰明
  • 譯者:蔣美喬林與欣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8-10-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98951
  • ISBN13:9789571198958
  • 裝訂:平裝 / 21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建築計畫者」是鮮少耳聞的職業,工作內容是為建築設計的前提條件進行設計整理的前置作業:和業主詳細地協調溝通,製作設施的面積表與機能圖解(diagram),有時會從設計者的選定開始、到空間設計及營運條件的設定一路負責到底。若拿與建築設計有許多共同點的電影製作作為類比,就容易理解這個工作性質吧,也就是建築師=電影導演;建築計畫者=編劇。

  電影導演需要統合攝影、音響、照明、服裝等各方面專家,這和建築師管理其他專業領域而做出一個建築的過程相當接近。兩者都具有連結作品與社會之間的pre-designer的特質,但也存在幾點相異之處,例如建築計畫者是將使用者(登場人物)設定在可自在活動的空間中,用想像時間來確定空間。

  因此對建築計畫者的主要課題是建構人與空間的關係。但決定建築品質的並不只是建築師或施工者,還有使用者、營運者及業主。建築計畫者有機地參與其中,成為這些人之間的節點,這裡顯現了另一個問題,空間不像建築物般輪廓清晰,無法直接進行操作,而且空間不具有形狀,也不能以感覺判斷優劣,因此建築和空間相關的研究是建築計畫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建築計畫者存在的必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野田泰明


  1963年生於日本金澤市。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都市・建築學専攻専攻長・教授、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兼任教授・工學博士、一級建築士。

  以建築計畫者的身分聯繫了建築的軟體與硬體,作品包括仙台媒體中心(設計:伊東豊雄)、橫須賀市美術館(設計:山本理顯)、流山おおたかの森小中學校(設計:小嶋一浩、赤松佳珠子+CAt)等。

  建築設計作品包括苓北町民中心、東北大學百週年紀念萩會館(阿部仁史共同設計)等。 著有《集合住宅的新文法-復興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害公營住宅(集合住宅の新しい文法-東日本大震災復興における災害公営住宅)》(共著,新建築社,2016)、《Pre-design的思想(プレ・デザインの思想)》(個人著作,TOTO出版,2013)、《近代性空間物語(モダニティと空間の物語)》(共著,東信堂,2011)、《空間管理社会》(共著,2006,新曜社)、《Project Book(プロジェクト・ブック)》(共著,2005,彰国社)等。《Pre-design的思想》是台灣發行的第一本書。

  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後,擔任岩手縣釜石市復興計畫主持人、宮城縣石卷市復興推進會議會長、宮城縣七濱町(七ヶ浜町)復興顧問等,盡心奉獻於各地的復興計劃。主要獲獎為日本建築學會著作賞(Pre-design的思想,2016)、公共建築賞(萩會館,2016,共同受獎)、日本建築學會教育賞(2008,共同受獎)、東北大學總長教育賞(2006)、日本建築學會作品賞(苓北町民會館,2003,共同受獎)。

譯者簡介

蔣美喬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小學至高中在日本生活,活躍於台日建築交流的口譯工作。

林與欣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累積數年建築實務界工作經驗後,赴日本東北大學研修建築計畫碩士。

  兩人都曾為IEAGD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與大評圖活動的工作人員,因而認識每年擔任評圖老師的小野田老師。此次翻譯是以研討學習的合作方式完成,與小野田老師多次討論書中深意,愈加期盼此書能引領更多人進入建築計畫的世界。
 
 

目錄

推薦序
給台灣讀者的話
前言
第一章 空間是以人的行動來開展
第二章 人的行動和空間狀況是互相滲透的
第三章 機能是讓空間縮減到可操作狀態的發明
第四章 圖解與面積表讓機能得以固著在建築上,對建築計畫是有效的工具
第五章 圖解很方便,但只是個工具,不能被工具利用
第六章 空間無法自由操作人的行動
第七章 良好的空間可以將人與人連結,作為社群的基礎
第八章 良好的空間背後存在著好的運作及管理
第九章 良好的空間是藉由良好的計畫過程才得以成就
第十章 良好的計畫過程是以社會上垂直及水平的信任關係作為支撐
第十一章 良好的計畫過程需具備穩固的專業能力,及其在社會機制中的定位
後記
參考文獻
 



給台灣讀者的話


  對即將升大四21歲的我來說,建築,是一個無從掌握的恐怖。正煩惱著未來時,我突然出現起一個念頭,如果去紐約,會不會有些什麼可能性?於是我找尋了各種方法,以實習身分潛入紐約的設計事務所。早起上班,下班後就在紐約圖書館裡拼命地讀書。但大多時候不如人意,體會到要在不同文化裡生存何其困難。不過卻也因為建築工作本身的豐富性開拓了我的視野,恐懼感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之後,我回到畢業的大學任教,正如在書裡所提到的,參與了幾項建築案。其中,仙台多媒體中心(smt)是一個艱鉅的案子,不只單純地蓋出建築物,還需要顯示出它的使用方法。為此,我與建築師阿部仁史先生一起構想了一個將建築系學生的畢業設計齊聚一堂並進行討論的活動,即為「卒業設計日本一決定戰—Sendai Design League」(2003年~)。這活動的新穎性使其不只在日本國內,也吸引了海外的關注。2012年,臺灣宜蘭舉辦了大評圖,集聚了中華系海洋亞洲地區的畢業設計,王俊雄老師是這個活動的策劃人。王老師與我同一世代,和他相遇之時令我非常驚訝,我們不僅工作類似,也幾乎同時期在美國東岸修習建築,並且都因這個相似的經歷,成為立定要以建築人而生的契機。

  在建築裡迷惘,又在紐約周邊嘗盡辛酸,重頭再學建築;都在亞洲季風地區出生的這兩人,如今終於透過建築教育相遇了。仍記得我們初次深入談話時湧現的那不可思議的感覺,彷彿遇見了25年前在同一地方擦肩而過的另一個自己。

  因為這樣的緣分,當王俊雄老師提出希望在臺灣出版「Pre-design的思想」一書的想法時,我沒有第二句話立即贊成。覺得這本書經由王老師的手,以中文得到另一個生命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本書的日文版由伊東豊雄先生幫忙寫了推薦文,也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著作賞,在日本國內得到了正面評價。或許因為本書的內容是關於少見的「建築計畫者」,而使翻譯具有難度。但儘管面臨如此難題,在兼具設計及思考才華,且富好奇心的兩位臺灣女性——蔣美喬和林與欣的貢獻之下,克服了這個挑戰。

  決定建築品質的並不只建築師或施工者,還有使用者、營運者及業主。建築計畫者有機地參與其中,成為這些人之間的節點,而建築和空間相關的研究是建築計畫者最有力的武器。本書若能讓大家對這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建築計畫的世界有所了解,透過建築而豐富社會,將是非常榮幸之佳事。
  
小野田泰明
  2017. 8. 6
 

內容連載

前言
 
「建築計畫者」——這個鮮少耳聞的職業是我的工作,內容是為建築設計的前提條件進行設計。我的角色是整理設計的前置作業:和業主詳細地協調溝通,製作設施的面積表與機能圖解(diagram)(圖0-1),有時會從設計者的選定開始、到空間設計及營運條件的設定一路負責到底。然而,因為大家都相當不熟悉這樣的工作,所以即使經過多次說明也不太能了解。不過我發現,若拿與建築設計有許多共同點的電影製作作為類比,就容易理解這個工作性質吧,也就是建築師=電影導演、建築計畫者=編劇。
 
電影導演需要統合攝影、音響、照明、服裝等各方面專家,是一份將整體航向一個目標的職業。這和建築師管理其他專業領域而做出一個建築的過程相當接近。另一方面,電影編劇的任務是在混沌的社會之中覺察,並抽取出值得作為作品的題材,轉換成情節,以時間軸進行整理再焠煉成故事(劇本)。換言之,以上這些是確保成果品質基本條件的行為。編劇的工作為①作為媒介者,聯繫社會與作品,並從中產出情節、②整理設計的各項前提條件、③在設計裡植入時間元素。由此可見其和建築計畫者的共同面向。
 
這兩者都具有連結作品與社會之間的pre-designer的特質,但也存在幾點相異之處,例如編劇是把登場人物置入在故事中的時間裡;建築計畫者是將使用者(登場人物)設定在可自在活動的空間中。前者是想像空間來確定時間,後者是想像時間來確定空間。
 
因此對建築計畫者的主要課題是建構人與空間的關係。但這裡顯現了另一個問題,空間不像建築物般輪廓清晰,無法直接進行操作,而且空間不具有形狀,也不能以感覺判斷優劣,是很困難又麻煩的存在。
 
若很難以直覺判斷,我們該如何追求pre-design的根據呢?也許是土法煉鋼地直接調查空間的實際使用狀況,再作回饋,這是現今準確度最高的方法。也就是說,因為建築計畫者的專業職能並未完整建立,於是產生了建築計畫者傾向於必須兼任建築實務計畫者及研究者,也就不得不在教育研究機關領取薪俸,除了這令人感到無奈的理由之外,事實上在判斷pre-design時,對空間實際的使用方式與對它的理論有所了解是有用的,而這兩者確實具有密切的關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00
  2. 新書
    85
    $323
  3. 新書
    9
    $342
  4. 新書
    9
    $342
  5. 新書
    9
    $342
  6. 新書
    95
    $361
  7. 新書
    95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