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國立臺灣大學創校九十週年選輯」總序
國立臺灣大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的臺北帝國大學,今年(2018)適逢台大創校九十週年。九十年,於個人而言,是高壽;但對一所大學來說,應屬「年輕」。回顧台大過往的九十年,校園外大環境的政治、社會變遷極為鉅大;校園內的建制、組織、空間也隨著時空變化,有延續也有更替。台大從初始的文政與理農兩個學部、第一屆學生59人,在數個世代、全校師生的共同耕耘之下,逐步茁壯發展。一代代的莘莘學子,在傅鐘聲裡入學,於椰林樹影中畢業,如今的台大已成為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的綜合型研究大學,學生3萬3千多人,不僅是台灣第一學府、高等教育的代表,也是國際知名大學,更是引領台灣社會發展的動力源頭。
作為台大一級行政單位的出版中心,要如何慶祝本校創校九十週年?
很自然地,我們會從出版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我們認為,大學存在的兩大目標,一是追求真理,一是作育英才;反映在出版品上,前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學術著作,後者是教學必備工具――教科書。因而,我們特別從這兩個角度,精選自1928年迄今具有代表性、屬經典之作的學術著作與具創新、影響力的教科書共10種,以「慶祝國立臺灣大學創校九十週年選輯」為套書名稱(以下簡稱「選輯」),予以出版,以資慶祝。選輯的作者,限於現任或曾任台大的教師或畢業之校友。
九十年來的台大,曾醞釀出無數優秀的學者、名師,也為國家社會培養出眾多傑出人才。他們的著作,在各自的學術領域中稱得上是重要者,多不勝數。要從中選出具「代表性」、「影響力」的作品,並不容易。為慎重起見,出版中心敦請校內各領域的學者,成立一專責的編輯委員會。編輯委員會成員有:高涌泉(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張育森(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郭瑞祥(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系教授、管理學院院長)、陳光華(文學院圖書資訊學系教授、圖書館館長)、陳為堅(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陳弱水(文學院歷史學系教授)、謝尚賢(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系主任)、蘇國賢(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社會科學院院長),以及擔任出版中心主任的本人(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教授)。
選書的程序,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確定推薦書單,主要是透過三種方式蒐集:一、請本校各學院推薦其學院所屬領域符合上揭期待的學術著作或教科書,至多三本;二、出版中心就各重要學術領域,從歷年出版及代銷的書目中,羅列出符合前述要求者;三、編委會的編委,亦可補充推薦。有了推薦書單之後,進入第二階段,由編委們從推薦書單中挑選出最終的10種書。第一階段產生出的推薦書單共計43種,其中各學院及出版中心推薦者39種,編委補充推薦者4種。接著,由出版中心召開編委會議,委員們共聚一堂,選出最終書單。因選輯著重在作者與著作本身對台大及該學術領域的「經典之作」,編委們第一步就先排除了圖鑑、工具書、事典等形式的著作,再就所剩書單逐一討論,最終選出10種書,依各書之初版日期可排列如下:
•《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磯永吉著,日文)
•《沒有顏色的思想:殷海光與自由主義讀本》(殷海光著)
•《管理學》(許士軍著)
•《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著)
•《公共衛生學》(王榮德、江東亮、陳為堅、詹長權編)
•《程序制度機能論》(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 第一卷)(邱聯恭著)
•Semiconductor Devices: Physics and Technology (2nd Edition)(施敏著)
•《華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楊國樞著)
•《中國文學史》(臺靜農著)
•《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藍佩嘉著)
上述10種書,皆在各自的學術領域有其重要性與深遠影響力。書單中,學術著作5種,文集1種,教科書4種;部分教科書因有分冊,故選輯總數是10種13冊。在編輯上,選輯皆保留各書的原有內容,重新裝幀設計出版,有幾種因授權緣故為限量發行。要特別說明的是:磯永吉的《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是作為台北帝大時期的代表作收入選輯,以日文複刻方式出版,為選輯中唯一的直排書。臺靜農的《中國文學史》,之前曾收入「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選輯」,這次編委們一致認為臺老師的著作不應在這個重要的選輯中缺席,出版中心在編輯上特別把它上下冊合而為一,且配合晚近學界的習慣採取橫排的方式,內容雖同但版本有異,提供讀者另一選擇。殷海光的著作,原本列在推薦書單上是他的《中國文化的展望》,但經討論,決議選錄殷海光關於自由主義的重要文章輯為一冊,以彰顯這位1950、1960年代台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藍佩嘉的《跨國灰姑娘》是編委們討論的另一熱點,主因它是最近的出版品(2008),最後仍決定收入選輯以彰顯學術傳承之意義。
這套選輯中,有的是作者自行出版的書,有的則是其他出版社擁有出版權。對出版中心而言,最大的困難處是取得作者或出版社的同意,讓我們收入選輯。出乎意料的是,洽談過程極為順利,不論是作者或是出版社,都非常願意並隨即同意授權給出版中心,讓我們得以出版發行。在此,我要代表出版中心向選輯的作者及同意授權的出版社(單位),致上最誠摯的謝意。他們是:磯永吉學會;臺益公先生;邱聯恭教授;楊國樞及居中聯絡的瞿海源兩位教授,以及桂冠出版社;藍佩嘉教授及行人出版社;殷海光基金會;施敏教授及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許士軍教授及東華出版社;張清溪、許嘉棟、吳惠林(劉鶯釧著作財產權繼承人)、吳聰敏等四位教授;陳拱北基金會。沒有他們的熱心幫忙與慨允,這套選輯不可能在台大九十週年校慶時順利出版。
透過這套書的出版,我們期盼:它能呈現九十年來台大在學術研究及教學上,對人類知識及社會國家的貢獻。同時,它也是對獻身於研究、教學的作者個人成就的最佳禮讚。當然,對出版中心本身而言,這套書的出版另具有「標竿出版品」的意義。它不只是我們的出版目標,也展現了努力與堅持的方向!
王泰升(臺大出版中心主任)
序一
我國公共衛生從日治時代起即十分受到重視,二戰後政府亦刻意規劃扶植,待醫療人力及機構逐漸充實後,於1995年3月起推動全民健保,納保率自2002年起已超過99%以上,2014年更達99.9%,已達成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的第一階段「全民有醫療照護」(Healthcare for all),台灣人民不再因病而貧。
進入21世紀,當人民經濟上已不愁日常的吃穿,就更加重視健康與生活品質。逐漸發現政府在各方面的政策均會影響到人民的健康:近年來地球暖化、日本福島核能電廠因海嘯爆炸、台灣人民幾乎都吃到摻加工業油與回收地溝油的食用油、高雄市多條街道發生油氣輸送管線爆炸、含石綿的建材與隔熱絕緣製品繼續由中國輸入台灣、伊波拉(Ebola)病毒肆虐西非也造成歐美國際傳染之威脅等等;各種層出不窮的危害人民健康事件,使得我們不得不反思應該在政府制定所有政策時,就要考慮到它對全民健康的可能影響。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也宣示了一個重要文件──「國家所有政策內均要考慮到健康」(Health
in all
policies),其中格外強調國家在進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所有政策制定與執行時,應以不危害到全民健康為先決條件。因此所有的醫藥衛生從業者與官員,均應探求政府每一項政策的健康蘊涵;主動整合不同部會與非政府組織,促進全民的健康與消除健康不平等;並聯合各國政府之相關部會密切合作,以阻隔跨國傳染、毒物運輸與環境惡化。這個趨勢其實也是全世界在此新世紀公共衛生之重大發展。因此本會重新邀請本國公衛界領導者,參考最新知識與本國實證研究來小幅改寫全書;感謝本書作者群的熱烈響應,共約有八成的章數進行改寫以加入新內容。同時也增加「公共衛生倫理」與「高齡化社會的健康照護」兩章全新的內容,呼應現代公民凡事講求倫理的作法,與思考台灣人口急速老化之健康對策。
故陳拱北教授是本國公共衛生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於1978年逝世後,親友與學生們為紀念他效法耶穌基督捨己為人全力推展公共衛生的精神,籌款成立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繼續造福台灣人民,特別致力於出版公衛教科書,並不惜成本不定期予以更新。當本書經修訂即將重新出版之際,特藉此贅言幾句以為序。
陳維昭(前台灣大學校長)
序二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的目標就是要達成全民健康,它的第一步就是先讓人民生病時,不論貧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都能得到好的醫療照護。台灣近30年來,在公衛及醫界前輩長時間積極的努力下,於1995年成功開辦全民健康保險,約在2006年後達到99%納保,使得全民醫療照護機會趨近均等。為使人民不必再因病而貧,台灣健保讓重大傷病患者免部分負擔,其醫療花費完全由全民健保支付。截至2013年中期,共有92萬的重大傷病的病患,占投保人口之3.94%,其中癌症領證數最高約48萬張,約占全部之半;次之為慢性精神病約21萬張,全身性自體免疫症候群約9萬張,定期透析治療者73,867張,長期插管呼吸治療11,575張;總共全年花費健保1,625億,占全國總醫療費用28%,亦即近4%之重大傷病患者使用28%之醫療費用。國人的平均餘命由1982~1984年的69.6歲,增為1992~1994年的71.8歲,再增至全民健保後2002~2004年的74.2歲;健保開辦前,台灣城鄉之間的平均壽命約相差10.65年,在全民健保開辦10年後已經降為10.03年,國際稱羡。
隨著族群的老年化,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愈來愈貴,環境與食品污染的惡化;使得台灣健保系統,也跟世界各國的全民健保同樣面臨財務困難的壓力;似乎只能靠總額預算的槓桿勉強支撐。其實從公共衛生的觀點上來看,未來促進全民更長壽、生活品質更佳的作法,一方面需要提升全民預防保健、防疫以及改善職業、環境與食品衛生,使人民少病多快樂、降低健康不平等;另一方面又儘快淘汰沒有實證醫學證據或不安全的醫療,加上全面促進診療的成本效果(cost-effectiveness),包括盡量開非專利藥、使用有效又低成本的手術、護理、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中醫藥療法。兩方面均需作效果評估:最近我們已有普遍性計量方法,可算出得了各種重大傷病預期將損失多少人年與健康人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之壽命,把它乘以發生率之變化,即可量化預防醫學之貢獻,可直接與診療成果相比而易於被全民接受。其實本國在2003年發生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縮寫SARS),2014年西非數國又發生伊波拉(Ebola)病毒大流行,國人已普遍認知到新型感染症及既有感染症(如肺結核、登革熱、腸病毒、流感等)防疫的重要;加以近年來全球化競爭下,東亞推動「精實管理」及「工作儘量外包」,使得工作壓力與加班及輪班增加,產生了許多「過勞死」與「過勞自殺」;也間接惡化了飲食習慣而造成所謂的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及其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台灣同時又面臨21世紀擴大健康產業服務範圍與國際化之挑戰。以上這些需要,使得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董事會,在第四版刊出後6年,再度邀請本書編者及作者群,更新「公共衛生學」各章內容,以回應世界衛生組織「Health
in all
policies」之呼籲。期望把全民健康的核心價值,健康照護工作非營利的倫理,與實證醫學及公共衛生學的基礎,融入各種健康相關制度與體系的建構發展,及跨科技整合的健康產業經營管理中。因此本書的編著,不但提供給醫藥、護理、職治、物治、健康管理及公衛學界作教科書使用,也希望能成為所有關懷全民健康者,以及21世紀健康產業投資經營者一本重要的參考書。我們的作者群雖已盡全力來撰寫,但是否能達成此目標,唯有敬請每一位讀者來下判斷與不吝指教。
本書的出版,除了要感謝每一位作者精心的著作、校稿與編輯外,特別要感謝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陳董事長維昭的鼓勵,陳拱北教授長子陳科成董事鍥而不捨的敦促,及邱春桃小姐加班排版,台大出版中心的全力支援,方能如期順利出版。
王榮德(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