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之城:奧立佛‧薩克斯與我的紐約歲月

不眠之城:奧立佛‧薩克斯與我的紐約歲月
定價:550
NT $ 435 ~ 900
  • 作者:比爾‧海耶斯
  • 原文作者:Bill Hayes
  • 譯者:鄧伯宸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18-10-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571326
  • ISBN13:9789863571322
  • 裝訂: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x 1.9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生致力於大腦解密,並以《睡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等著作聞名於世的神經內科醫師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曾在2015年出版的自傳首度公開自己的同志身分,並談及他的摯愛——作家比爾.海耶斯。數月後,薩克斯辭世,2017年,海耶斯透過這本《不眠之城》訴說從頭,緬懷與薩克斯相伴的紐約歲月。

  2009年,海耶斯因伴侶驟逝、傷痛欲絕,搬到紐約重建人生。這城市夜不停歇的節奏撫慰了長期失眠的他,街角眾生的百態賦予他重生的活水。然後,意想不到地,他和75歲的薩克斯相遇、相知、相惜,一路相伴到生命的盡頭。

  海耶斯用如詩如歌的文字、照片與日記,描寫紐約街頭巷尾的人情溫暖,並回憶與薩克斯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善感而富於同理的書寫,見證了兩人超越藩籬的愛,是獻給薩克斯的情書,是獻給紐約的詩歌,也是獻給平凡眾生的禮讚!

本書特色

  ●伴侶驟逝,長期失眠,身為同志的作者以獨具的善感與同理心,刻劃紐約街頭巷尾不為人知的故事。

  ●身為以《睡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聞名於世的科學作家奧立佛‧薩克斯的伴侶,作者透過本書紀念這段生死祕愛。

  ●四十餘幅攝影作品,三十餘篇優美散文,以及最真實的隨筆日記,圖文並茂,不僅看見科學大師生活日常,也挑動現代人內心渴望的生活情味。

感動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呂嘉惠/心理師、性諮商師、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執行長
  吳佳璇/作家、精神科醫師
  林克明/精神醫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
  洪裕宏/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莊慧秋/文字工作者、心靈寫作帶領人
  張亦絢/作家
  楊 照/作家、文學評論人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賴杞豐(二哥)/家族治療師、Funky酒吧創辦人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瞿欣怡/作家

四方佳評

  淒美動人!讀者會發現自己希望這兩個人擁有更多的時間,但正如海耶斯所說的那樣,他們沒有浪費時間。──《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比爾‧海耶斯能力不凡……他是既是科學作家,也是傳記作者,還是文化解讀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海耶斯的書將看似不同的記憶線編織成一個庇護所──一個祕密的地方,人們可以擺脫過往執著的遺留,並準備再次重生。──《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海耶斯捕捉到了紐約市狂熱、令人振奮的節奏,以及他與薩克斯度過的奇思妙想,既有趣又浪漫。──《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

  買一盒紙巾,為雪祈禱,這是二月份完美的週末閱讀。你將因這對戀人擁有的時間不夠長,卻已盡力美好,而落淚和拍手。──《新聞周刊》(Newsweek)

  這本書在沉默和視覺上雄辯,因為它在講述內心的祕密…… 《不眠之城》的成就在於一種近乎托爾斯泰的直接和具體觀察,既腳踏實地,又有著徹底的遠見卓識。──《灣區報導》(Bay Area Reporter)

  對生活和愛情的獨特而充滿活力的慶祝。── 《Kirkus評論》(Kirkus Reviews)

  這是本幫忙我們更深入了解奧立佛‧薩克斯的好書,而作者以攝影捕捉不少薩克斯彌足珍貴的鏡頭、紐約市人物風景,都帶給讀者意外的驚喜。──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作者與薩克斯的戀情,無妨說是他對這個城市的愛的極致表現。他們的愛情,儘管短暫,已然豐富了各自的生命。──林克明/精神醫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

  生活裡的點滴,真實、犀利的浮現在每一幀照片裡。坦誠如實的字句,淡淡的,卻又緊扣心弦,他們是那樣勇敢,面對不容易的人生。──賴杞豐(二哥)/家族治療師、Funky酒吧創辦人

  如果你曾被奧立佛‧薩克斯筆下的案例深深吸引、曾對他臨終前的出櫃感到訝異,那麼,我們終於有機會看到他最貼身、最親近、也最藝術的人物側記。──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兩個優秀靈魂之間的愛情,近景是日常生活的細微瑣事、私密對話,背景是紐約這個複雜城市的眾生百態、吉光片羽。深情、哀傷且動人。──莊慧秋/文字工作者、心靈寫作帶領人

  不論因為何種機緣,當你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並翻開了其中某一頁時,別懷疑,此刻,幸福已然降臨。──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比爾.海耶斯,屬於那種兼擅圖像與文字的創作者,他傾吐、他捕捉、他紀錄——絕不含糊,絕不霸道——這種甜蜜神氣的書寫,真是我們所說的「戀人的志業」。──張亦絢/作家

  書中所描述的細節,完全突破我們對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刻板印象,以為老人無法談戀愛,但事實恰恰相反。──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作者的文筆,一如他的攝影作品,題材是平凡的生活日常,然而取景的美、手法的細膩,卻像是高明的紀錄片導演,沒有任何刻意造作,就在平淡的紀錄中流洩出愛。──呂嘉惠/心理師、性諮商師、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執行長

  《不眠之城》是一本極好的回憶錄,書中的奧立佛‧薩克斯活生生如在眼前──一幅生動的雙人畫像,紐約市的街坊與人盡現於筆端。結尾尤見細膩,讓人心痛又愉悅。──Joyce Carol Oates/美國知名作家,普立茲獎提名人
 
  一本難得一見的好書,寫愛,寫生活,寫心靈,寫奧立佛‧薩克斯的愛心與才華,寫紐約,寫歡笑與創作。──Anne Lamott/美國知名作家
 
  一如紐約這個城市,比爾‧海耶斯的筆下有讚美有酸楚,這本書結合了「回憶與慾望」,寫下了一個令人心碎而又華美的故事,其間有愛,有喪失,有重生。──Azar NafisiA/伊朗裔美國知名作家
 
  銳利的眼光,加上一台對街頭生活敏感的相機,海耶斯寫下了一部動人的回憶錄,道盡了地方於人類心靈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本書屬於靜夜,令人動情而又引人遐思,書中的每一句我無不喜愛。──Terry Tempest Williams/美國知名作家
 
  貼身的描述,一個科學巨人躍然紙上。一本罕見的好書。──Jad  Abumrad/黎巴嫩裔美國知名電台主持人、製作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比爾‧海耶斯 Bill Hayes


  196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作家、攝影家。著作包括《解剖學家》(Anatomist)、《五夸脫》(Five Quarts)及《睡魔》(Sleep Demons)。他是古根漢獎(Guggenheim Fellowship)非小說類得獎人(2013-14),也是羅馬美國學院駐院作家。作品屢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同時也刊載於《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沙龍》(Salon)及其他刊物。攝影作品見於《浮華世界》(Vanity Fair)、《紐約時報》及《紐約客》(The New Yorker),第一本攝影集《傷心紐約》(How New York Breaks Yor Heart)於2018年問世。現居紐約。網站網址:billhayes.com

  海耶斯長期受失眠所苦,第一本著作《睡魔》即以此為主題而生。他長年服務於愛滋病基金會,接觸患者的病、死歷程。居住在舊金山期間曾有過一位交往十六年的同性伴侶,伴侶死於心臟病突發後,海耶斯轉往紐約展開新生活,並遇見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兩人相伴至薩克斯過世。種種經歷,讓海耶斯形容自己的生命彷彿是「被死亡染色」(Colored by death)。

譯者簡介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譯有《影子大地》、《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哭泣的橄欖樹》(立緒)、《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一日浮生》、《寫,在燦爛的春天》、《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心靈工坊)等作品。

 
 

目錄

【推薦序1】幫忙我們更深入了解奧立佛‧薩克斯的好書/賴其萬
【推薦序2】同是畸零人:奧立佛‧薩克斯其人其事/林克明
【推薦序3】雖然哀傷,卻是一份帶來重生的禮物/畢恆達
【推薦序4】戀人的志業,同志的贈禮/張亦絢                                                                  
【推薦序5】在愛中滿全:見證老年同志的愛情故事/王增勇
【推薦序6】凝視中的寧靜:品嘗海耶斯全然同在的愛/呂嘉惠
 
PART 1:不眠之城
不眠之城
睡覺:失去
烏鴉
奧立佛與我
成為紐約人
地鐵中身犯
麥可‧傑克森去世的夏天
地鐵釣客
寫在星星上的詩
搬家的男人
滑板大軍

PART2:不死
謝謝先生
同一輛計程車搭兩次
哭泣的男人
不死
打字機
滑板公園
認得路的女子
搭載超級名模
阿里的菸草店
與樹共度一年
父親節

PART3:紐約叫人心碎
與伊蘿娜共度的午後
他的名字叫拉希姆
每個人自己的莫內
但是......
凡我所沒有的
削鉛筆機


後記
致謝
附錄:延伸閱讀
 
 

推薦序

同是畸零人:奧立佛‧薩克斯其人其事

林克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美國精神醫學會傑出終生資深會員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其實是蠻震驚的。我雖然對薩克斯這樣的神奇人物景仰已久,直至最近,對他的生平幾乎一無瞭解。攬書才知道傳聞上說薩克斯的同志傾向,果然是真的。由此再回頭細讀兩年前他剛過世時出版的《薩克斯自傳》(On the Move: A Life,原書名:《勇往直前》),在感佩他的活力、生機、才氣、毅力及他對世人──尤其是罹病之人──的關懷與接納之餘,更爲他坎坷崎嶇的一生而悲憐、動容。他的生涯看似平順,其實充滿了驚濤駭浪。他終能克服重重難關,成就一番事業,更是讓人欽佩。

  薩克斯於一九三三年生於英國,為家中四兄弟裡的老么,雙親及兩位長兄皆為名醫,家族中人才輩出,包括劇作家、政治家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身名門,自然有許多優勢與方便,但也可以是沉重的負擔。同時,薩克斯童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下成長,生為少數族裔的猶太人,面對納粹黨徒滅族大屠殺的威脅,應該又是一個心理負擔的來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薩克斯另一個重大的影響是,為躲避長期英倫大轟炸,薩克斯與他的三哥麥克被送到鄉間一所住宿學校,一住四年。校長苛刻嚴厲,動不動就拳腳相向,學童伙食粗劣,個個面有菜色。戰後回到父母身邊不久,一直照顧他的「患難兄弟」麥克開始出現精神分裂症(現名思覺失調症),病情反反覆覆,「重型鎮靜劑」雖能控制幻覺、妄想,卻也帶來「類巴金森症」之類的嚴重副作用。由於家族裡已有多人罹患類似病症,薩克斯成長於恐懼中,擔心有朝一日也步三哥的後塵,迷失自己。

  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戰,應該還是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中學時他發現讓他心動的,從來不是女性。當他終於鼓起勇氣向父母表白時,最令他傷心的是一向寵愛他的母親對此全然排斥。他從此諱言自己的性傾向,只有在異國旅遊時有過幾次用情或深或淺的短暫關係。到了四十出頭,他乾脆把自己包藏起來,沉浸於工作與無需伴侶的活動之中。他完全沒想到的是,三十多年後,到了七十五歲的高齡,他居然戀愛了,而且愛得轟轟烈烈,行動舉止,宛如情竇初開的處男。他戀愛的對象,本書的作者海耶思,小他將近三十歲,是位新近喪偶,為逃避哀傷與失眠,由舊金山搬到紐約重建人生的作家。

  薩克斯在這奇蹟也似的「黃昏之戀」發生之前,早已是功成名就的醫學大師與暢銷作家。他四十歲時出版的成名作《睡人》及由之改編的電影,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後幾乎每年一書,生動探討腦功能受損時出現的許多離奇症狀及患者的種種因應之道,也由此彰顯大腦的神奇與人之所以為人的可貴。然而,相較於後半生的成就,薩克斯的前半生是過得很辛苦的。高中、大學時立志要成為化學家,實驗室卻屢屢爆炸;學醫期間努力做神經科學實驗,紀錄了半年的數據資料卻意外自機車上掉落,隨風飄散。最後老闆說他最好去做臨床工作,「比較不會造成傷害」,只好放棄成為大科學家的夢想。

  不久他決定離家遠走北美,騎著越來越大(也越危險)的機車闖天下,最後終於落腳於舊金山,完成神經科臨床訓練,又在洛杉磯取得次專科資格後,遷往紐約就職。或因孤僻及恃才傲物,他的工作起初並不順利,與同事、上司常有磨擦,終被解職,又被趕出免費的醫院宿舍,一時頗有走頭無路之感。但他也因此而四處打工,得以接觸各色各樣的病人,成為日後許多文章的素材。

  在這尋找方向的漫長路途上,他也許因為種種壓力,加上本身好奇衝動的個性,酗酒、飆車之外,也經常大量使用海洛因之外的幾乎任何成癮藥物,包括LSD迷幻藥、安非他命及種種安眠藥,嚴重影響健康,多次戒斷的嘗試均告失敗,最後接受精神分析治療,才終於戒了癮。不過這究竟是精神分析的療效,還是因為已經跌到谷底,再不振作就是死路一條,就很難說了。

  薩克斯因為放棄「純」學術研究,走出象牙塔,才有可能開展他的寫作事業,可以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他的成功,固然首先要感謝他的才華與毅力,但是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始終把「病人」當「人」看,堅持不論如何嚴重,疾病也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疾病之外,患者還有他們的過去、他們的特質、他們的因應之道。他們不是單純受疾病擺佈的被動者,而是在受疾病限制的範圍內,還可以努力尋求意義、積極生活的人。這樣的生活,自然是孤寂、辛苦的,他們在這意義上都可說是「畸零人」。薩克斯能貼近他們、以他們為師,因為他自己也是個「畸零人」。

  而這本書的作者海耶斯,也是個「畸零人」。從小為同性戀傾向所困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固定的伴侶,相處十六年,竟一夕暴斃。紐約之於他,是為了療癒。在這本書進展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擺脫哀傷,因為他漸漸愛上了這個城市以及城裡老老少少、形形色色的人。他與薩克斯的戀情,無妨說是他對這個城市的愛的極致表現。他們的愛情,儘管短暫,已然豐富了各自的生命。薩克斯的離去,是海耶斯另一輪哀悼的開始。但是因為他對城市裡各色人等的愛、對四季景象的愛,他這一次的適應,應該會比較沒有那麼艱難吧!


雖然哀傷,卻是一份帶來重生的禮物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不論因為何種機緣,當你從書架上拿起這本《不眠之城:奧立佛與我的紐約歲月》並翻開了其中某一頁時,別懷疑,此刻,幸福已然降臨。即使是翻譯的作品,仍然可以感受到如此美麗而充滿詩意的文字背後所蘊涵的深情愛意,讓人不忍釋手。

  《不眠之城》是奧立佛‧薩克斯的伴侶比爾‧海耶斯緬懷他而寫的書。曾經出版《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睡人》等書,以及回憶錄《薩克斯自傳》的神經科學家奧立佛‧薩克斯,在台灣已經擁有眾多的讀者。長期受其睿智博學的書寫所吸引的讀者,絕對不希望錯過得以親炙其私密生活的機會,而我們也非常幸運,可以透過這本書近距離看到兩個極為高貴的心靈如何相知相惜,豐富了彼此的生命。幾乎是孤孓一人度過一生的薩克斯,七十歲後能遇見如此懂得相互欣賞的伴侶,夫復何求。

  這也不只是一本關於薩克斯的書籍,因為讀者即使對於薩克斯一無所知,它仍然是一本雋永、溫暖,讓人回味再三的好書。如果你到網上觀看作者海耶斯優雅地朗讀這本書,很難不沉醉其中。

  《不眠之城》更是一本寫給紐約的情書。海耶斯痛失相處十六年的伴侶後,從舊金山搬到紐約公寓來調適心情。公寓樓下正好是一間法國餐廳。凌晨兩點鐘傳來的嘈雜談話聲、酒杯碰撞聲,當然不會治癒他長期的失眠,但是歡樂的笑聲可以修補他破碎的心靈,也讓他得以體會這座不眠城市的美好。喜歡紐約的人,不要錯過此書;讀了這本書,想必也會愛上紐約。立基於細緻的觀察,海耶斯說紐約的生活就像是約翰‧凱吉(John Cage)的音樂,因為不和諧反而熱情動人,而他就是在紐約地鐵裡發現這個本質。

  這不是一本講同志的書,因為它遠超越於此。二個質地甚為高雅的心靈交會在一起,有充滿哲理的交談、有情感撫慰、有身體溫度,任何人看了都會羨慕不已。海耶斯把在中央公園拍攝的樹木禿枝照片寄給薩克斯,他回:「那讓我想起納博科夫把冬天的樹比作巨人的神經系統。」兩人在屋頂,一起欣賞人行道上的路人,分析他們不同的走法:「有跨大步的,有小跑步的,有疾走的,有蹣跚的,有緩步慢行的……」,海耶斯探索薩克斯的嘴和唇,薩克斯把耳朵貼在海耶斯胸口,聽其心跳,數其節奏。薩克斯感嘆:「我喜歡那種朦朧的碰觸,你的手放我手上,忘我身之所止、忘你身之所始……」海耶斯幫薩克斯搔背,一面聽著音樂,薩克斯說:「如果有個行星,落雨,聲音有如巴哈,那該有多好?」

  然而,這也是一本很同志的書籍。海耶斯一方面做為生理男性得以成為紐約的漫遊者,與街頭陌生的遊民、攤販、計程車司機、滑板族邂逅,帶領我們看見紐約底層的迷人之處。另一方面,從小在污名的社會中成長,磨練出同志異常細膩敏感的心。八0年代愛滋的災難痛襲美國男同志社群,但也因此發展出關懷型男子氣概(caring masculinity)。男同志藉著彼此關懷照顧,來抵抗這個異常冷酷的世界。海耶斯的文筆與攝影作品,都傳達了這種極為迷人的、觸動人心的細膩質地。

   《不眠之城》雖然哀傷,但是同時充滿了重生的喜悅與愛。它是一份禮物。

戀人的志業,同志的贈禮

張亦絢/作家

                                                                                                                       
  我們有太多理由翻開《不眠之城:奧立佛‧薩克斯與我的紐約歲月》,也有太多理由愛上這本書,更棒的是,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能夠不感到又更愛自己與世界了。

  書中主角之一,神經科學家奧立佛‧薩克斯,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某種象徵,提到他,我們幾乎就會感覺到溫暖、信賴與寬容,他是上乘愉悅與處世智慧的化身——我已經不記得上次在美國公共電台中聽到他分享了哪些科學新知,可是我記得當時我笑得樂不可支。如今將要展開在讀者面前的,就是某人為這個「幸福且令人幸福」的奧立佛所作的特殊傳記。

  凡是牽涉到以眾愛之人為對象的傳記,有時會出現某些症候,比如在奧斯華戮力為鋼琴家顧爾德作傳時,儘管奧斯華對顧爾德珍愛有加,偶爾還是有「揭密以自諂,莽撞充客觀」的衝動,而出現「近廟欺神」的風格。這種缺乏自制的筆法,有時只有三、兩行,就足以使人扼腕敗興,不是因為所寫人物不完美,而是因為不夠平衡的作者,會減弱作品的緻密度。

  因此,我摯愛《不眠之城:奧立佛‧薩克斯與我的紐約歲月》的一個重大原因,就在於全書找不到這類型書寫有可能出現的小弱點與壞毛病。奧立佛被置於「我」與「紐約」之中,甚至一開頭就是從「我是誰?」的故事開始。然而因為某種藝術的準確性與高度專注,我們只會覺得一切安排恰如其份,所有即興化龍點睛——我深深為本書的文學才情所打動。在這裡,距離是為了更好的分享,靠近可以豐富溫柔的動機。本身也是攝影師的作者比爾.海耶斯(本書收錄的攝影作品也極為可觀),屬於那種兼擅圖像與文字的創作者,他傾吐、他捕捉、他紀錄——絕不含糊,絕不霸道——這種甜蜜神氣的書寫,真是我們所說的「戀人的志業」。

  讓我換一個角度談這本書。

  你是否好奇一個四十八歲之人,再度找到愛侶的故事?嗯,我知道這很勵志,但不太勁爆,那麼,相距三十歲的戀愛呢?過了七十歲才開始的初戀呢?

  這本書會完整地顛覆我們對長者或銀髮閃光的刻板印象——老來伴並不是無語對坐夕陽中,我簡直無法細數書中有多少妙語如珠,有多少如膠似漆……。我記得有次看到小學生在網路上留言,說因為失戀而想自殺,我忍不住抱頭大叫:天啊,你還有的是時間啊!就算花十走出失戀之痛,你也才二十歲而已!繼而又想,究竟我們可以對哪個年紀的人說,你沒有時間了?坦白說,我是一個對「戀愛與年紀」觀念很開放,但實踐時有點糟糕的人:與比自己大一歲的人戀愛,就擔心自己智慧不足以匹配;與比自己小一歲的人戀愛,就糾結自己是否在拐帶人家——因此,讀到這本書中,忘年忘到十萬八千里的戀愛紀事時,真是上了太寶貴的一課:簡直太有啟發、太釋放了。

  是的,不只薩克斯在八十二歲癌末之前,快馬加鞭地留給我們他的出櫃自傳《薩克斯自傳》,伴他多年的愛侶比爾.海耶斯,正是這本《不眠之城》的作者。這令我想到在凱蒂.洛芙(Katie Roiphe)的《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其中最後一章也告訴我們,伴隨許多人成長或是繪畫啟蒙的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除了是個藝術巨匠,也過著同志相伴的家庭生活。

  也許有人會認為,在無論政治界或企業界,處處都有同志出櫃的今日,多知道一對同志存在或是有人「是」同志,已不如往日震撼與重大。然而,我有點不同的看法。那就是,我認為在這多樣化的現身書寫中,如今既不是單單為了對抗「異性戀中心歷史對同志的抹煞」,也不是純粹鼓勵同志社群「如此命運既有過去也有未來」,它不再是一個「是」或「不是」(同志)的問題,而是更無懼標籤無畏分類的「如何是」,這個「如何是」展現了所有人可以如何共享文化——誰都想知道愛的祕方吧?誰不想習得愛的藝術呢?當社會越來越支持同志權益,同志也就越來越能報之以禮:《不眠之城:奧立佛‧薩克斯與我的紐約歲月》既是同志美妙的惜愛之作,也成為任何讀者都能從中汲取靈感與力量的獻禮——像科學、像美——我們越不設限,我們越為打開——這無非就是人類真摯的生存之道以及,芬芳神聖的:每日生活。

  多麼漂亮的愛,多麼漂亮的一本書。我還是忍不住讚嘆。
 
 

內容連載

成為紐約人
 
一如之前與之後來到紐約的無數人,我來這裡也是一張單程票,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心裡也只有模糊的概念。沒有儲蓄,所有的家當幾個手提箱就塞滿了。甘迺迪機場落地,我買了自己的第一張地鐵儲值卡(MetroCard),儲值十美元。要是我知道有無限計次卡,鐵定花大錢買他一張,儘管如此,無限云云,給我的感覺是:往者已矣,來者不慮。
 
從甘迺迪機場,搭上前往法洛克威(Far Rockaway)的A線班車。紐約人都知道,要去曼哈頓,這根本就是錯誤的方向,而我是到了後來才弄清楚。人生任何值得走的路,總難免會搭錯車、受到意外耽誤,偶爾還會碰上機械故障。重要的是,要懂得掉頭,自會走上對的路。
 
紐約的第一晚,待在上東區一個朋友的朋友處。第二天早晨,外出買了一張床墊,吩咐當天送到我在西村找好的一間公寓。我記得,坐在空蕩蕩的臥室裡等貨車過來,手機響了,一個不認識的號碼,是我舊金山公寓樓下鄰居的妹妹打來的,通知我她的姊姊過世了。
 
傑菲,一個有著小男生名字的頑強老鳥,罹患了肺癌。搬來紐約之前,我蠻花了一些時間陪伴她,不時幫著她進進出出,或就只是聊聊天。她有一雙明亮的藍眼,害怕自己會死。她很高興我要搬來紐約,不希望我和她一樣,在那棟樓裡孤單一人老去。
 
下樓和傑菲道別時,她堅持要我拿一樣她的東西帶走。任何我想要的東西,都可以。我十分喜歡她的一盞沾滿灰塵的舊桌燈──世紀中葉的款式,也確實是購於世紀中葉。「拿去吧!」她說。就這樣,如今燈在我桌上,陪我寫這篇文章。燈罩散發柔和溫暖的琥珀光澤,彷彿她就在那光裡;的確是,那是她吸菸多年燻出來的。
 
獲悉有關傑菲的消息後,我衝下六道階梯,直接進了對街的德國餐廳,點一杯啤酒,站到窗邊,以便能看到貨車過來。在那裡,和一名男子聊起來。他名叫賴瑞;是個大塊頭,穿一件破舊的灰色套裝。他在等他的妻子。我告訴他,我剛搬來這裡,他二話不說,向吧檯招手。
 
「培恩龍舌蘭(Patrón)。」他說。
 
我們互碰小酒杯。
 
「歡迎。」賴瑞說。「歡迎來紐約。」龍舌蘭酒入口澄澈爽朗有如金屬,一種我叫不出名字的元素。
 
半杯啤酒還沒喝完,貨車來了。
 
「我的床來了。」
 
「現在你正式有個家了。酒算我的,加油。」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35
  2. 新書
    79
    $435
  3. 新書
    79
    $435
  4. 新書
    79
    $435
  5. 新書
    79
    $435
  6. 新書
    85
    $468
  7. 新書
    9
    $495
  8. 新書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