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從達文西、費曼等天才身上尋找好奇心的運作機制,其實你我都擁有無限潛能

好奇心:從達文西、費曼等天才身上尋找好奇心的運作機制,其實你我都擁有無限潛能
定價:460
NT $ 181 ~ 414
  • 作者:馬里歐.李維歐
  • 原文作者:Mario Livio
  • 譯者:顧曉哲
  • 出版社:馬可孛羅
  • 出版日期:2018-09-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759258
  • ISBN13:9789578759251
  • 裝訂:平裝 / 336頁 / 21 x 15 x 2.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結合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最新研究,
揭開人類探索這個世界最強大的驅動力!

因為好奇心,人類踏上月球、發明網路、在科學與藝術領域不斷推出新的創見,
也因為好奇心,你會不斷滑手機、想多瞄一眼交通事故現場、豎起耳朵聽八卦。
但是,好奇心到底是什麼?人類真的是唯一會問「為什麼」的物種嗎?

 

人類為了探索和理解周遭世界所做的各種努力,早已遠遠超過維繫自身生存所需。我們是好奇心幾乎無窮盡的物種,有些人的好奇甚至到達痴迷的地步。好奇心是組成人類的一大要素,是我們與其他物種最大的差別之一,也是將人類帶到今日這一步的推動力。愛因斯坦更曾說過:「我沒有什麼特殊天賦,只是擁有熱切的好奇心。」那麼,好奇心究竟是什麼?人類為何如此好奇?

馬里歐.李維歐很早就想知道「是什麼引發了好奇?」、「好奇心的運作機制是什麼?」,於是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訪眾多心理學家與神經科學家,更與不同學門領域的科學家請益討論,甚至為本書訪問了許多好奇心特別旺盛的傑出人士──包括取得六個跨領域學位的太空人、從音樂轉向物理學研究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主任、擁有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的「皇后合唱團」首席吉他手等等。

本書先從心理學領域著手,一步步探索好奇心的類型與本質,再從神經科學領域的角度挖掘好奇心埋在我們大腦的哪些區塊、影響好奇心的物質與機制為何。從中世紀到現代、自達文西到費曼、再由孩子到成人,李維歐介紹了不同時代與年齡層的好奇心,再引領我們深入數個極具指標的研究實驗,一窺科學界研究好奇心的初衷與最新進展。


書系共同策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專文延伸閱讀──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鄭國威


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高涌泉(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許毓仁(立法委員/TEDxTaipei 創辦人)
翟本喬(和沛科技執行長)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 創辦人)
──同聲推薦


▍好評推薦

★ 這本深具說服力的書籍用大眾讀得懂的口吻揭示了「好奇心」的科學研究,沒有太多艱澀的專業術語,回答了許多(儘管不是全部)關於好奇心的各種問題──包括「好奇心殺死一隻貓」這句諺語。 ──《科學》雜誌

★ 李奧納多.達文西被稱為「史上最具好奇心的人」。在《好奇心》這本迷人著作中,馬里歐.李維歐探索了達文西的好奇心,藉以在更廣闊的領域中找尋人類的好奇心本質以及驅動思維的大腦機制。這是一場讓人如痴如醉的旅程,帶領我們穿過好奇心在心理學與神經科學上的最新發現。任何對好奇心好奇的人都會想拜讀這本書。 ──弗朗西斯卡.菲奥羅尼(Francesca Fiorani),維吉尼亞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院副院長

★ 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我們會想知道「為什麼」?馬里歐.李維歐就會,而且他還帶領你展開一趟迷人的探索旅程,為的是要了解我們人類好奇心的起源與作用機制。我極力推薦這本書。 ──亞當.黎斯(Adam Riess),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充滿了迷人的故事、幕後花絮和心理學的洞見,《好奇心》就像一場愉快的遊戲,帶領你穿過每一個人類好奇心的面向──讓你感到驚訝、讓你變得更聰明,而且閱讀起來輕鬆自在、毫無沉重感。 ──史蒂芬.斯托蓋茨(Steven Strogatz),康乃爾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

★ 實在很難想像在缺乏好奇心的狀態下展現創造力與發明力,也很難找到比馬里歐.李維歐這本《好奇心》所提供有關人類好奇心探索更豐富的內容了。這本書是任何一個好奇人士的知識盛宴。 ──傑佛瑞.M.施瓦茨(Jeffery M. Schwartz)醫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理學家

★ 無論在科學或是藝術領域中,好奇心都是必須的要素,可是「好奇心」到底是什麼?李維歐的《好奇心》這本書裡沒有假裝通曉所有的答案,但它確實激發了你自己的好奇心。 ──大衛.林德利(David Lindle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與《怪點子都去哪裡了?》(Where Does the Weirdness Go?)作者

★ 生動、專業又扎實地解釋人類為何如此好奇。 ──《科克斯書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里歐.李維歐Mario Livio
馬里歐.李維歐是一位知名天體物理學家、科普書作家,深受大眾喜愛,曾上過電視節目《每日秀》(The Daily Show)、《60分鐘》(60 Minutes)及《新星》(NOVA)。所著暢銷書籍眾多,包括《從達爾文到愛因斯坦》(Brilliant Blunders)、《上帝是數學家嗎?》(Is God a Mathematician?)、《無解方程式》(The Equation That Couldn’t Be Solved)、《黃金比例》(The Golden Ratio)與《不斷加速的宇宙》(The Accelerating Universe)。目前住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

譯者簡介

顧曉哲
英國愛丁堡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大學時主修動物科學。曾旅居英國與芬蘭有十載,遊歷過二十幾個國家。目前本業為學術研究工作,業餘興趣為科普寫作與翻譯,偶爾受邀科普演講。

 

目錄

導讀   對好奇心感到好奇的好奇心/黃貞祥
前言   
第一章  好奇
第二章  更好奇
第三章  還要更好奇
第四章  對好奇心的好奇:資訊差距
第五章  對好奇心的好奇:對知識的熱愛
第六章  對好奇心的好奇:神經科學
第七章  人類好奇心的興起
第八章  好奇的心智
第九章  為什麼是好奇心?
結語   
註解   
參考書目 
繪圖致謝 
延伸閱讀 從好奇自己為何不再好奇開始/鄭國威
 

【導讀】對好奇心感到好奇的好奇心
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成長必然會伴隨許多酸楚,對我而言,其中一個就是大人開始不斷提醒,不要再鬼打牆地問「為什麼」了,課本上的東西別管三七二十一,背下去就對了!

我小時候就是個喜歡不斷問大人「為什麼」的小孩,在學校當然也是,只是在僵化的教育體制下受盡苦頭,從小學到初中常被老師當成干擾教學的問題學生,於是被丟到放牛班視為報廢品,到了高中變得比較自暴自棄了,緊張的師生關係才趨緩下來。

直到進入大學執教,發現原本在高中課業優異的學生,上了大學卻有不少人開始擺爛,問題可能大多出在對學問和知識甚至是這個世界的運作都沒了好奇心。當家長不再為升學而逼迫孩子讀書,就失去努力學習的動機,即使天資聰穎、學業有成,如果沒有足夠的好奇心,就沒想到要稍微從所學的知識中再深入思考一下,更甭提培養出批判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了。然而,只要有了好奇心,加上肯努力不懈地學習,即使天資稍不如人或一開始輸在起跑點上,後來的成就也都不容小覷。

科學史上幾乎所有偉大的發現,都是為了滿足科學家的好奇心而已,而不是資助的政府機關要求績效或者為升等拚論文點數的產物。此外,我們也聽過「好奇心殺死貓」的說法,八卦媒體總是寄生在人們嗜好窺探他人隱私的病態好奇心(morbid curiosity)為生。歷史上對好奇心並不總是讚揚的,就連誕生了許多滿懷好奇的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古希臘,在其神話故事中也包含許多對人類太過好奇造成的致命懲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好奇心恐怕也是一把雙面刃,要怎麼運用才能讓好奇心發揮滿滿的正能量呢?

天文物理學家兼暢銷科普作家馬里歐.李維歐就是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他甚至對偉大科學家的好奇心感到好奇,探索了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費曼(Richard P. Feynman,1918-1988)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好奇心。達文西是位多才多藝的鬼才,他的發明有許多仍讓見多識廣的現代人嘖嘖稱奇;愛因斯坦顛覆了我們的時空觀,匪夷所思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更讓世人對他充滿好奇;費曼所寫的《別鬧了,費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和《你管別人怎麼想?》(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是我年輕時最愛的好書,書中充滿頑童科學家怪誕不經的想法。

李維歐也對好奇心本身充滿好奇,雖然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非他本行專業,但長期對好奇心的好奇讓他來蹚了渾水,閱讀大量文獻並走訪各地專家,深入探討好奇心在學習和記憶中的作用。其實對好奇心進行的嚴謹科學研究,嚴格來說並不算多,李維歐做了功課後發現好奇心並不簡單,例如因資訊鴻溝或熱愛知識而產生的好奇心就很不相同──前者是要減輕厭惡感,後者則是要獲得獎勵。

認識到了好奇心對學習和記憶的影響,還是難以說明好奇心如何造就傑出的創造力,因此除了爬梳歷史文獻和學術論文外,李維歐也想知道好奇心對成功人士的作用。他只有好奇心而沒有觀落陰的能力,所以無法造訪達文西、費曼和愛因斯坦,但是他訪問了他認為充滿好奇心的傑出人物。

雖然我沒有正式做過類似的訪問,就個人經驗而言,我也發現到許多公認優異活躍的科學家和博學多聞的學者作家,大多真的是好奇心特別旺盛。儘管我自認是好奇心強的,但是遇到這些了不起的人士,言談舉止間我都能充分感受到自己不如他們好奇,常常沒能去提問他們簡單動念就想要問的問題,看來好奇心真的是驅使他們努力不懈地研究的最主要動力。

背多分式的教育可能扼殺了許多潛在的人才,或者箝制了他們更好的發展。在教育界的努力下,這十幾廿年來也不是完全沒有進步,至少大學多元入學方式允許了一些學生可以不必完全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也讓學校有機會主動篩選對想主修的學科有好奇心、學習動機更強的學生。然而,只要對新事物失去了好奇心,即使是過去在學界或輿論上呼風喚雨的領袖人物,也都會常常說出與時代完全脫節的幹話。

我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不是在校園度過的,出了社會後,保持好奇心,對我們的事業或生活又會有何正面影響呢?再談個自己的實例吧。我從前是個視金錢為糞土、自命清高的人,完全不關心任何財經議題和理財資訊,到手的錢往往以最快的速度花光,是標準的月光族。一直到二○○八年發生金融海嘯才打開我的好奇心:為何整個經濟學界對危機的來臨幾乎完全無感?也同樣好奇為何聰明人會打造出一個作繭自縛的風暴?

難以忍受好奇心無法得到滿足的痛苦加上對風暴全貌的熱切求知,讓我找來一堆經濟學和理財相關書籍來讀,才發現原來這世界的經濟運作真是妙趣橫生,許多事件和道理都是環環相扣的。除了享受探索世界新知識的樂趣,更大的收穫就是開始懂得理財規畫。要不是有那場危機讓我無比好奇世界經濟的運作,我今天恐怕仍是賺一塊、花一塊二的窮光蛋吧!除了經濟學,好奇心也是推動我探究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等領域的最主要動力!

世界瞬息萬變,學校裡學到的永遠很快就會過時。離開校園後,好奇心恐怕就是支撐人們繼續學習向上、當個終身學習者的強大動力──只有唯一、沒有之一了吧。有些人可能會視出了社會仍像莘莘學子一樣孜孜不倦、找資料學習業餘知識的人是傻子吧?可是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加上人工智慧迅速發展,未來許多工作機會恐怕只會留給有終身跨領域學習熱情的人,到時候誰才是真正的傻子呢?

如果對任何知識懷有好奇,何必在乎別人眼光?自己的好奇心自己滿足。現在「斜槓青年」正夯,正是因為對業餘知識和技能持續感到好奇,有熱情不畏閒言閒語、鍥而不捨地努力,而非先想要當斜槓才去培養第二才能,千萬別本末倒置了。像達文西和費曼那樣對多種事物好奇的鬼才,在不久將來的人才庫中,可能會是通例而非特例了。

想要滿足我們在生活中對事物的各種好奇,也是推動我們培養業餘興趣的動力。人們屆齡退休後仍有好幾十年要活,沒有好奇心推動人生繼續前進是可怕的,猶如一進入中老年就死了,只是幾十年後才入土為安。何不現在就放縱一下好奇心、投身興趣愛好,讓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充實快樂呢?

讀完這本書,我們也許還無法用好奇心來成就一番大業,但至少我們可以了解好奇心旺盛、對知識有渴求的欲望、花費時間精力去自我探索,並不是浪費時間的舉動。我們對「好奇心」本身所知仍有限,可是只要我們對好奇心有足夠的好奇,未來肯定能夠知道更多!

你,又是對什麼感到好奇了呢?讓我們先一起來滿足對好奇心的好奇心。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好奇

不論篇幅是長是短,有些故事總能讓人印象深刻。十九世紀作家凱特.蕭邦(Kate Chopin)曾寫過一篇名為〈一個小時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Hour)的極短故事,以驚人的句子作為開頭:「鑑於瑪拉德夫人罹患心臟病,得要非常小心且盡可能溫和地告訴她丈夫的死訊。」失去性命以及身而為人的脆弱全都納入了故事的第一個句子裡。隨後,讀者得知是瑪拉德夫人她丈夫的好友理查茲帶來這個壞消息,他透過電報證實了布倫特利.瑪拉德的名字出現在鐵路事故的罹難者名單中。

在蕭邦的故事情節裡,瑪拉德夫人第一時間的反應相當自然。從姊姊約瑟芬那裡得知這個令人悲傷的消息後,她開始哭泣,然後回到自己的房間,希望大家不要打擾她。然而,房間裡卻發生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在靜靜坐著啜泣了一會兒後,瑪拉德夫人抬起頭,目光望向遠方的藍天,開始喃喃自語,說出令人驚訝的話:「自由、自由、自由!」然後又更加激動地說:「自由!身體和靈魂都自由了!」

心急如焚的約瑟芬在門外一直央求瑪拉德夫人開門,最後她終於回應了約瑟芬,打開房門。走出房門的瑪拉德夫人「眼神帶著勝利的激情」,摟著姊姊的腰,平靜地走下樓梯。她丈夫的好友理查茲則站在樓梯下等著她們。就在這個時候,聽到有人正用鑰匙打開前門。

到這裡,蕭邦的故事距離結束只剩八行字。我們有可能在這裡喊停,不再往下閱讀嗎?毋庸置疑,就算我們想停大概也辦不到─至少要知道誰正在開門吧?正如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曾寫道:「我敢說,不分身處城市或是鄉村,敲門聲總能引起人們的興趣。」這就是故事的力量,它吸引你的注意力,你甚至根本不想擺脫這股力量。

就跟你猜想的一樣,正要走進屋子的正是布倫特利.瑪拉德。實情是,瑪拉德先生離事故現場很遠,甚至不知道發生了鐵路意外。蕭邦生動地描述了神經質的瑪拉德夫人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情緒上不得不經歷雲霄飛車般的起伏。蕭邦的故事鋪陳引領讀者經歷了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

〈一個小時的故事〉的最後一句甚至比第一句更令人不安。「醫師到診後,聲稱她死於心臟病─因為過度喜悅所引發的。」到底瑪拉德夫人內心真正的想法是什麼,這仍是個謎,只能留待讀者自己去玩味。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9
    $181
  2. 二手書
    5
    $230
  3. 二手書
    54
    $250
  4. 新書
    6
    $277
  5. 新書
    67
    $310
  6. 新書
    7
    $322
  7. 新書
    79
    $363
  8. 新書
    79
    $363
  9. 新書
    79
    $363
  10. 新書
    79
    $363
  11. 新書
    79
    $364
  12. 新書
    85
    $391
  13. 新書
    88
    $405
  14. 新書
    9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