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邊疆研究與蒙藏委員會之歷史緣由,由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的作者詳盡其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由多民族所共建而成,基此,邊疆地區各少數民族的歷史、語文、地理、習俗、宗教信仰、傳統政治制度……無一不是中國歷史、政治的一部分。
2017年末蒙藏委員會組織法廢除,至此蒙藏委員會正式走入歷史,然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播來臺近七十年,有關臺灣的邊政研究及蒙藏委員會之重要措施與裁撤始末,卻極有必要加以「盤點」。
作者將此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敘述近七十年來臺灣的邊政研究,包括研究人員及新疆維吾爾、哈薩克民族、蒙古族、藏族來臺同胞,政府及民間研究機構以及研究成果;下卷則專述蒙藏委員會,包括設立意義與沿革、遷播來臺初期措施、歷任委員長任內重要措施,及裁撤之經過,以及鮮為人知之事件,供後人瞭解七十年來,臺灣在邊政研究與邊政措施並未缺席。
◎ 書中收有作者歷年蒐集的相關資料剪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學銚
政治大學法學士
1964年全國高等考試優等及格
曾任:
蒙藏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
中原大學、輔仁大學兼任教授、清雲大學中亞研究所兼任教授
現任: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邊政協會秘書長、《中國邊政》季刊主編
著作:
《匈奴史論》、《鮮卑史論》、《五胡史論》、《外蒙古問題新論》、《北亞游牧民族雙軌政制》、《蒙古論叢》、《從古籍看中亞與中國關係》、《中亞與中國關係史》、《藏族源流蠡測》、《文化外史》、《胡馬渡陰山》、《五胡興華》、《清季民初中蒙之分合關係》、《從法律政治層面看外蒙古問題》、《十三輩達賴喇嘛圓寂與熱振呼圖克圖》、《少數民族史新論:平心靜氣看新疆西藏事件》、《蒼狼與白鹿蒙古帝國》、《狼的子孫突厥汗國》、《行國的始祖匈奴帝國》、《大與嶺的傳奇鮮卑王朝》、《旮旯裏的國史》、《國史裏的旮旯》、《新疆史論》、《歷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從歷史看清西藏問題-揭開達賴真實面貌》等。
劉學銚
政治大學法學士
1964年全國高等考試優等及格
曾任:
蒙藏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
中原大學、輔仁大學兼任教授、清雲大學中亞研究所兼任教授
現任: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邊政協會秘書長、《中國邊政》季刊主編
著作:
《匈奴史論》、《鮮卑史論》、《五胡史論》、《外蒙古問題新論》、《北亞游牧民族雙軌政制》、《蒙古論叢》、《從古籍看中亞與中國關係》、《中亞與中國關係史》、《藏族源流蠡測》、《文化外史》、《胡馬渡陰山》、《五胡興華》、《清季民初中蒙之分合關係》、《從法律政治層面看外蒙古問題》、《十三輩達賴喇嘛圓寂與熱振呼圖克圖》、《少數民族史新論:平心靜氣看新疆西藏事件》、《蒼狼與白鹿蒙古帝國》、《狼的子孫突厥汗國》、《行國的始祖匈奴帝國》、《大與嶺的傳奇鮮卑王朝》、《旮旯裏的國史》、《國史裏的旮旯》、《新疆史論》、《歷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從歷史看清西藏問題-揭開達賴真實面貌》等。
目錄
提要
上卷
臺灣的邊政研究
第一章 邊政研究人員及邊族來臺
第二章 邊政研究機構
一、政府機關
二、學術機構
三、民間社團
第三章 邊政研究成果
一、政府機關
二、學術機構
三、學者、專家著作
下卷
蒙藏委員會重要措施及其裁撤
第一章 蒙藏委員會設置的意義
一、蒙藏關係的歷史淵源
二、蒙藏委員會抗戰後十年之重要措施
第二章 隨同政府播遷來臺
第三章 來臺初期措施
一、加強對大陸蒙藏地區反共宣傳工作
二、輔導邊疆學術社團出版刊物、專書
三、促成政治大學設立「邊政學系」
四、擴大對西藏宣傳及聯絡流亡藏胞
五、舉辦邊疆文物展
六、開始聯絡旅美喀爾瑪克蒙古族人
七、辦理章嘉呼圖克圖圓寂大典
八、接待海外藏人領導人士及活佛喇嘛
第四章 郭寄嶠任內重要措施
一、聯絡旅美喀爾瑪克蒙古族人
二、維護在臺蒙藏學生升學
三、興建辦公廳舍
四、擬興建西藏村
五、接待塔克拉‧彭措札西來臺
六、提倡邊疆之重要
第五章 崔垂言任內重要措施
一、堅持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國族團結為蒙藏邊疆政策之核心意義
二、摘錄《十二朝東華錄》有關蒙藏部分
三、首度派蒙藏委員會官員赴尼泊爾聯絡藏胞
四、尼、印地區活佛、喇嘛來臺
五、舉辦世界蒙胞反共愛國會議
六、出刊《蒙古通訊》
第六章 薛仁仰任內重要措施
一、接運海外藏籍青年來臺接受職業技術訓練
二、強化對「西藏兒童之家」管理
三、出版《蒙藏概況》一書
第七章 董樹藩任內重要措施
一、召開蒙藏現況研討會
二、創辦蒙藏學術叢書
三、籌劃興建西藏喇嘛廟
四、輔導海外藏籍喇嘛來臺弘法
第八章 吳化鵬任內重要措施
一、舉辦中學教師蒙藏研習會
二、召開國際性蒙藏學術研討會
三、補助學術機構或社團從事邊疆學術活動
四、設立蒙古文化協會、西藏文化協會
五、與大陸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接觸
六、在南印度擬設立藏胞子弟學校
七、設立「蒙藏文化中心」
八、與外蒙古之接觸
九、爭取蒙藏委員會繼續存在
第九章 張駿逸、李厚高、高孔廉任內重要措施
第十章 政黨輪替後之蒙藏措施
第十一章 政黨再輪替後之蒙藏措施
第十二章 蒙藏委員會終遭裁撤
第十三章 結語
上卷
臺灣的邊政研究
第一章 邊政研究人員及邊族來臺
第二章 邊政研究機構
一、政府機關
二、學術機構
三、民間社團
第三章 邊政研究成果
一、政府機關
二、學術機構
三、學者、專家著作
下卷
蒙藏委員會重要措施及其裁撤
第一章 蒙藏委員會設置的意義
一、蒙藏關係的歷史淵源
二、蒙藏委員會抗戰後十年之重要措施
第二章 隨同政府播遷來臺
第三章 來臺初期措施
一、加強對大陸蒙藏地區反共宣傳工作
二、輔導邊疆學術社團出版刊物、專書
三、促成政治大學設立「邊政學系」
四、擴大對西藏宣傳及聯絡流亡藏胞
五、舉辦邊疆文物展
六、開始聯絡旅美喀爾瑪克蒙古族人
七、辦理章嘉呼圖克圖圓寂大典
八、接待海外藏人領導人士及活佛喇嘛
第四章 郭寄嶠任內重要措施
一、聯絡旅美喀爾瑪克蒙古族人
二、維護在臺蒙藏學生升學
三、興建辦公廳舍
四、擬興建西藏村
五、接待塔克拉‧彭措札西來臺
六、提倡邊疆之重要
第五章 崔垂言任內重要措施
一、堅持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國族團結為蒙藏邊疆政策之核心意義
二、摘錄《十二朝東華錄》有關蒙藏部分
三、首度派蒙藏委員會官員赴尼泊爾聯絡藏胞
四、尼、印地區活佛、喇嘛來臺
五、舉辦世界蒙胞反共愛國會議
六、出刊《蒙古通訊》
第六章 薛仁仰任內重要措施
一、接運海外藏籍青年來臺接受職業技術訓練
二、強化對「西藏兒童之家」管理
三、出版《蒙藏概況》一書
第七章 董樹藩任內重要措施
一、召開蒙藏現況研討會
二、創辦蒙藏學術叢書
三、籌劃興建西藏喇嘛廟
四、輔導海外藏籍喇嘛來臺弘法
第八章 吳化鵬任內重要措施
一、舉辦中學教師蒙藏研習會
二、召開國際性蒙藏學術研討會
三、補助學術機構或社團從事邊疆學術活動
四、設立蒙古文化協會、西藏文化協會
五、與大陸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接觸
六、在南印度擬設立藏胞子弟學校
七、設立「蒙藏文化中心」
八、與外蒙古之接觸
九、爭取蒙藏委員會繼續存在
第九章 張駿逸、李厚高、高孔廉任內重要措施
第十章 政黨輪替後之蒙藏措施
第十一章 政黨再輪替後之蒙藏措施
第十二章 蒙藏委員會終遭裁撤
第十三章 結語
序
前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由多民族所共同建構而成,由以華夏系為主幹,融合東夷、百越、荊吳諸系民族,形成早期的漢人,並成為中國民族之主體,之後不停與四周各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互相混融,使漢人的內含隨不同時代而擴增,越至近代其內含越多元,同樣的,也有許多漢人在不同時代融入四周邊疆地區各少數民族之中,因此,在中國大地上五十幾個民族(含漢人)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混融情勢,這是史實,無需諱言,也不容否定。
基此,邊疆地區各少數民族的歷史、語文、地理、習俗、宗教信仰、傳統政治制度⋯⋯,無一不是中國歷史、政治的一部分,總以「邊政」或「邊事」名,清初國力尚強,及至乾嘉之後,歐西諸國拜工業革命之賜,工商業突飛猛進,以其船堅炮利,在非、亞、南北美各洲廣掠殖民地,形成帝國主義。而中國在乾嘉之後,工商業停滯不前,遂成為歐西帝國主義者侵掠之目標,侵城掠地莫不起於海陸兩疆。中國在被凌虐之餘,始覺知邊疆關乎國家之盛衰與興亡,遂有魏源、張穆、何秋濤⋯⋯起而研究邊疆,迨至晚清民初,邊疆問題更形嚴峻,上世紀三十年代諸多諸識之士奔走呼喚成立研究邊疆社團、出版有關邊政刊物,惜未幾,國共內爭,國民政府敗逃臺灣,有頗多邊族政教領導人士與邊政學者以及曾在邊疆工作之漢人,隨政府播遷來臺。而政府遷臺之初雖大幅縮減編制,但行政院仍保留蒙藏委員會,未幾政治大學在臺復校,即設有邊政學系,用示政府對蒙藏邊疆之重視。而隨政府來臺之邊政學者及曾在新疆等邊地工作者,也不忘初衷,繼續籌組有關邊疆社團,或出版專書、或發行刊物,意在喚起國人重視邊疆,其中頗有可觀者。
民國政府遷臺後,失去對蒙藏地區之統治權,由是若干短視之士,認為既無法有效統治蒙藏地區,蒙藏委員會已無存在必要,尤以在野黨(當時國民黨執政)最為反對蒙藏委員會之存在,但經當時蒙藏會吳化鵬委員長之極力主張蒙藏會有其存在之意義,並派該會人員到行政院作補充說明,該會乃得保留,及至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為顧及兩岸關係,也未敢貿然裁撤蒙藏委員會,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贏得政權,在討論組織改造以期精簡政府機構,不思將蒙藏委員會、原住民委員會及客家委員會合併成民族(或族群)事務委員會(或部),反而裁撤具有象徵中華民國形像之蒙藏委員會,馬氏之缺乏國家觀念於焉可知。及至三度政黨輪替,蔡氏之民進黨政府遂在馬英九毀滅中華民國形象之基礎,正式裁撤蒙藏委員會,從2018年起,蒙藏委員會正式走進歷史。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播遷臺灣近七十年,有關臺灣的邊政研究及蒙藏委員會之重要措施,有必要加以「盤點」,未來臺灣容或還有民間社團或個別的學者從事邊政研究,但政府機構乃至公立大學想必不會關注邊政,際茲歲末蒙藏會即將「謝幕」之時,將臺灣邊政研究及蒙藏會之重要措施加以記述,彙為一書供後人瞭解七十年來,臺灣在邊政研究與邊政措施並未缺席,就此面向看,或許有其意義。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敘述近七十年來臺灣的邊政研究,包括研究人員及新疆維吾爾、哈薩克民族、蒙古族、藏族來臺同胞,政府及民間研究機構以及研究成果;下卷則專述蒙藏委員會,包括其設立之意義與沿革、隨同政府播遷來臺及初期措施,之後以歷任委員長任內重要措施加以整理敘述,最後敘述裁撤蒙藏委員會之經過及不智。另書中敘及若干不見於文書、鮮為人知之事件,如不將之寫出,未來恐將永無人知,際茲蒙藏委員會已遭裁撤,此書之撰著別具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由多民族所共同建構而成,由以華夏系為主幹,融合東夷、百越、荊吳諸系民族,形成早期的漢人,並成為中國民族之主體,之後不停與四周各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互相混融,使漢人的內含隨不同時代而擴增,越至近代其內含越多元,同樣的,也有許多漢人在不同時代融入四周邊疆地區各少數民族之中,因此,在中國大地上五十幾個民族(含漢人)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混融情勢,這是史實,無需諱言,也不容否定。
基此,邊疆地區各少數民族的歷史、語文、地理、習俗、宗教信仰、傳統政治制度⋯⋯,無一不是中國歷史、政治的一部分,總以「邊政」或「邊事」名,清初國力尚強,及至乾嘉之後,歐西諸國拜工業革命之賜,工商業突飛猛進,以其船堅炮利,在非、亞、南北美各洲廣掠殖民地,形成帝國主義。而中國在乾嘉之後,工商業停滯不前,遂成為歐西帝國主義者侵掠之目標,侵城掠地莫不起於海陸兩疆。中國在被凌虐之餘,始覺知邊疆關乎國家之盛衰與興亡,遂有魏源、張穆、何秋濤⋯⋯起而研究邊疆,迨至晚清民初,邊疆問題更形嚴峻,上世紀三十年代諸多諸識之士奔走呼喚成立研究邊疆社團、出版有關邊政刊物,惜未幾,國共內爭,國民政府敗逃臺灣,有頗多邊族政教領導人士與邊政學者以及曾在邊疆工作之漢人,隨政府播遷來臺。而政府遷臺之初雖大幅縮減編制,但行政院仍保留蒙藏委員會,未幾政治大學在臺復校,即設有邊政學系,用示政府對蒙藏邊疆之重視。而隨政府來臺之邊政學者及曾在新疆等邊地工作者,也不忘初衷,繼續籌組有關邊疆社團,或出版專書、或發行刊物,意在喚起國人重視邊疆,其中頗有可觀者。
民國政府遷臺後,失去對蒙藏地區之統治權,由是若干短視之士,認為既無法有效統治蒙藏地區,蒙藏委員會已無存在必要,尤以在野黨(當時國民黨執政)最為反對蒙藏委員會之存在,但經當時蒙藏會吳化鵬委員長之極力主張蒙藏會有其存在之意義,並派該會人員到行政院作補充說明,該會乃得保留,及至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為顧及兩岸關係,也未敢貿然裁撤蒙藏委員會,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贏得政權,在討論組織改造以期精簡政府機構,不思將蒙藏委員會、原住民委員會及客家委員會合併成民族(或族群)事務委員會(或部),反而裁撤具有象徵中華民國形像之蒙藏委員會,馬氏之缺乏國家觀念於焉可知。及至三度政黨輪替,蔡氏之民進黨政府遂在馬英九毀滅中華民國形象之基礎,正式裁撤蒙藏委員會,從2018年起,蒙藏委員會正式走進歷史。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播遷臺灣近七十年,有關臺灣的邊政研究及蒙藏委員會之重要措施,有必要加以「盤點」,未來臺灣容或還有民間社團或個別的學者從事邊政研究,但政府機構乃至公立大學想必不會關注邊政,際茲歲末蒙藏會即將「謝幕」之時,將臺灣邊政研究及蒙藏會之重要措施加以記述,彙為一書供後人瞭解七十年來,臺灣在邊政研究與邊政措施並未缺席,就此面向看,或許有其意義。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敘述近七十年來臺灣的邊政研究,包括研究人員及新疆維吾爾、哈薩克民族、蒙古族、藏族來臺同胞,政府及民間研究機構以及研究成果;下卷則專述蒙藏委員會,包括其設立之意義與沿革、隨同政府播遷來臺及初期措施,之後以歷任委員長任內重要措施加以整理敘述,最後敘述裁撤蒙藏委員會之經過及不智。另書中敘及若干不見於文書、鮮為人知之事件,如不將之寫出,未來恐將永無人知,際茲蒙藏委員會已遭裁撤,此書之撰著別具意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67折$320
-
新書75折$360
-
新書79折$379
-
新書79折$379
-
新書79折$379
-
新書85折$408
-
新書9折$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