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軍夫婦二十多年來,從塞北到江南採訪了四十餘婚姻案例,訪問過百餘位當事人,諸如:歷經封建式婚姻的蒙古格格、環跑全中國的「第一人」、舉國聞名的京劇名伶、為毛澤東拍過四百多幅照片的女攝影師等等,透過作者紀實的報導文學筆法,從新聞學的視角審視中國近百年來婚姻模式的變遷。
作者所採訪的婚情報告中,內容皆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和新聞性,例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以愛情為主宰的婚姻、離婚、外遇,甚至是借種懷胎、年年結年年離的特殊案例等,真實地揭示了婚姻與情感在現實社會中所歷經的矛盾、衝突等現象。讀者可藉由這些或溫暖,或大悲大喜,或引人深思的婚情案例作一借鏡及體悟。
本書特色
★魯迅文學獎得主朱曉軍、中國圖書獎得主梁春芳 聯袂創作
★作者從塞北到江南,採訪超過40起真實婚姻案例,100多位當事人,以第一手資料與生動的紀實筆法,記錄了在滿清王朝、民國時期、滿洲國、文化大革命等動盪的年代下,婚姻制度翻天覆地的變遷過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曉軍
魯迅文學獎得主,中國國家一級作家。已出版長篇作品十六部。現為浙江理工大學史量才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臺灣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為中國重要報導文學作家之一。獲獎記錄: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新中國六十年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中國改革開放優秀報告文學獎。
梁春芳
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閱讀學會副會長,曾任北方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編輯出版系主任,先後榮獲中國圖書獎、外國文學優秀圖書編輯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出版有《中國百年婚姻檔案》、《天地良心》、《高地》、《浙江近代圖書出版史研究》等著作,主持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重點項目若干,在《中國出版》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朱曉軍
魯迅文學獎得主,中國國家一級作家。已出版長篇作品十六部。現為浙江理工大學史量才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臺灣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為中國重要報導文學作家之一。獲獎記錄: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新中國六十年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中國改革開放優秀報告文學獎。
梁春芳
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閱讀學會副會長,曾任北方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編輯出版系主任,先後榮獲中國圖書獎、外國文學優秀圖書編輯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出版有《中國百年婚姻檔案》、《天地良心》、《高地》、《浙江近代圖書出版史研究》等著作,主持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重點項目若干,在《中國出版》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第一章 古老的繩索斷了……
後府的悲抑歌聲
顛沛流離的鑽石婚
荒唐年代的尷尬抉擇
第二章 婚船之上的桅杆
紅色夫妻的人生之「路」
姓「油」人家的背景材料
悲情老總的濃濃愛情
第三章 「圍城」之外那棵樹
「第一人」的婚姻走合
一對夫婦的極點情緣
走過失婚的困厄地
為子孫而戰的農民夫婦
第四章 大荒深處的婚姻報告
「波狀低雲」下的婚姻
特等功臣的親情
公家的老兵別樣的情
第五章 婚姻枝頭那片葉子
沒有愛情婚姻的船老大
換心後找回的生機
第六章 潮起潮落留下的情
「北京盲流」與「坐地炮」
嫁給赫哲族人的知青
哈爾濱知青和「啞伴」
對大嫂岳母的承諾
第七章 遺落在他人地裡的麥子
艱困的「鑽石婚外情」
「五一」勞動獎章得主的全敗
第八章 遺落在他人地裡的麥子(二)
「第三者」最終言悔
一道讖語兩段婚外情
沒有摔碎的婚姻瓷器
那猝不及防的失守
第九章 婚姻廢墟的失敗者
二十七年的離婚戰役
「小上海」的「無妻徒刑」
畫在版圖上的婚姻句號
婚姻的「習慣性流產」
第十章 背著愛情走婚旅
金婚時牽不到你的手
荒原上一條無帆的船
現代版的「麥琪禮物」
「生死鏈」下的浪漫婚戀
第十一章 寄以希望的婚姻換乘
十幾年才讀懂的「二手妻」
換顆心和你再婚
「地產英雄」的再度柔情
第十二章 來自婚姻第三邊的報導
渴望父親牽手走過紅地毯的女孩
有媽的知青孤兒
單親母親的臨終托孤
女犯背後的淒哀情節
第十三章 金錢惹的禍
負妻不負恩的悲欣情節
為何將活妻送進火葬場
天堂的門外是地獄
後記
後府的悲抑歌聲
顛沛流離的鑽石婚
荒唐年代的尷尬抉擇
第二章 婚船之上的桅杆
紅色夫妻的人生之「路」
姓「油」人家的背景材料
悲情老總的濃濃愛情
第三章 「圍城」之外那棵樹
「第一人」的婚姻走合
一對夫婦的極點情緣
走過失婚的困厄地
為子孫而戰的農民夫婦
第四章 大荒深處的婚姻報告
「波狀低雲」下的婚姻
特等功臣的親情
公家的老兵別樣的情
第五章 婚姻枝頭那片葉子
沒有愛情婚姻的船老大
換心後找回的生機
第六章 潮起潮落留下的情
「北京盲流」與「坐地炮」
嫁給赫哲族人的知青
哈爾濱知青和「啞伴」
對大嫂岳母的承諾
第七章 遺落在他人地裡的麥子
艱困的「鑽石婚外情」
「五一」勞動獎章得主的全敗
第八章 遺落在他人地裡的麥子(二)
「第三者」最終言悔
一道讖語兩段婚外情
沒有摔碎的婚姻瓷器
那猝不及防的失守
第九章 婚姻廢墟的失敗者
二十七年的離婚戰役
「小上海」的「無妻徒刑」
畫在版圖上的婚姻句號
婚姻的「習慣性流產」
第十章 背著愛情走婚旅
金婚時牽不到你的手
荒原上一條無帆的船
現代版的「麥琪禮物」
「生死鏈」下的浪漫婚戀
第十一章 寄以希望的婚姻換乘
十幾年才讀懂的「二手妻」
換顆心和你再婚
「地產英雄」的再度柔情
第十二章 來自婚姻第三邊的報導
渴望父親牽手走過紅地毯的女孩
有媽的知青孤兒
單親母親的臨終托孤
女犯背後的淒哀情節
第十三章 金錢惹的禍
負妻不負恩的悲欣情節
為何將活妻送進火葬場
天堂的門外是地獄
後記
序
後記
人生有無數夢想,能圓的無幾。有的夢想似流星一閃而過,而有的耿耿於懷數十年,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一九九九年,我在東北一家期刊社當編輯,採訪了趙君揚和孫力。新世紀到來之前,我策劃一個選題―百年婚姻,長春的一位朋友說《吉林日報》刊發一幅老照片,引起較大反響。於是,我通過朋友的朋友聯繫上趙君揚夫妻。我採訪了好幾天,不僅去過趙君揚的家,還去過趙文加的酒店。
當我寫完《百年婚姻》時,一個夢想在心底升起―寫一部反映中國百年婚姻變遷的書。記者猶如一輛公交車,總有下一站等在那裡,在之後的四年裡不停地採訪與寫作,難以完成這部書稿,這期間寫過留守在北大荒的知青、雞西「六•二○礦難」第一責任人趙文林等,這一夢想似乎要像公車轉一圈後才能拾起。偶爾想起,我甚至有點絕望,覺得它像一個既放不下,又拾不起的夢,也許永遠也圓不了。
二○○三年,女兒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我被浙江理工大學引進,由編輯變成傳播學專業的教師。這個夢似乎連想的勇氣都沒有了,我從此要「改弦易轍」,告別文學寫作和婚姻研究,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學與科研之中。沒想到,二○○七年看到浙江省社科聯科普課題的通知,我的夢想像逢春的枯木長出新芽,將填寫的申報表遞交上去。幾個月後,《婚姻的震盪―百年婚姻回眸》獲得立項。原以為這一項目起碼要用兩年時間完成,結果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看來有些夢想並非像想像的那麼遙遠,只要翹翹腳,伸伸手就可以夠到,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沒有為之努力。這一項目之所以順暢完成,得益於這二十多年的積累,百分之九十的故事都是過去調查與採訪的。我們整理一下,調查與採訪過的人有百位之多,每一個人和每一樁婚姻都像樹葉,看上去似乎相似,仔細觀察卻截然不同,看來托爾斯泰在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開卷語中說的:「幸福的家庭絕不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僅說對一半,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我們從一百多個婚姻故事中選取了三十多個,力求每個故事都有典型意義,能呈現百年來婚姻的變化。二○○八年年初,專案順利結題。當年,《中國百年婚姻檔案》在鳳凰出版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社會反響不錯,二○○九年獲得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九年前的種子就這樣抽芽、開花、結果。遺憾的是蘇里、常青、于治國、芮嫣、徐曉微等人沒有讀到自己的 故事就已經辭世。《中國百年婚姻檔案》出版後,徐肖冰、侯波、童舉、楊玉民等人也過世了。細細想來,世上最殘酷的莫過於歲月。我的危機感與緊迫感與日俱增,時常想起趙君揚夫婦,我採訪時他們已是耄耋之年。十八年過去了,他們如若健在已是百歲老人,真心希望他們能夠讀到這本書,讀到自己的故事。
二○一六年上半年,在臺灣東華大學作駐校作家期間,將《中國百年婚姻檔案》更名為《中國婚情報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增刪部分故事。《中國婚情報告》得到秀威資訊編輯部經理鄭伊庭小姐的厚愛與鼎力相助,劉亦宸小姐為之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勞作,在此深表謝意。
人生有無數夢想,能圓的無幾。有的夢想似流星一閃而過,而有的耿耿於懷數十年,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一九九九年,我在東北一家期刊社當編輯,採訪了趙君揚和孫力。新世紀到來之前,我策劃一個選題―百年婚姻,長春的一位朋友說《吉林日報》刊發一幅老照片,引起較大反響。於是,我通過朋友的朋友聯繫上趙君揚夫妻。我採訪了好幾天,不僅去過趙君揚的家,還去過趙文加的酒店。
當我寫完《百年婚姻》時,一個夢想在心底升起―寫一部反映中國百年婚姻變遷的書。記者猶如一輛公交車,總有下一站等在那裡,在之後的四年裡不停地採訪與寫作,難以完成這部書稿,這期間寫過留守在北大荒的知青、雞西「六•二○礦難」第一責任人趙文林等,這一夢想似乎要像公車轉一圈後才能拾起。偶爾想起,我甚至有點絕望,覺得它像一個既放不下,又拾不起的夢,也許永遠也圓不了。
二○○三年,女兒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我被浙江理工大學引進,由編輯變成傳播學專業的教師。這個夢似乎連想的勇氣都沒有了,我從此要「改弦易轍」,告別文學寫作和婚姻研究,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學與科研之中。沒想到,二○○七年看到浙江省社科聯科普課題的通知,我的夢想像逢春的枯木長出新芽,將填寫的申報表遞交上去。幾個月後,《婚姻的震盪―百年婚姻回眸》獲得立項。原以為這一項目起碼要用兩年時間完成,結果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看來有些夢想並非像想像的那麼遙遠,只要翹翹腳,伸伸手就可以夠到,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沒有為之努力。這一項目之所以順暢完成,得益於這二十多年的積累,百分之九十的故事都是過去調查與採訪的。我們整理一下,調查與採訪過的人有百位之多,每一個人和每一樁婚姻都像樹葉,看上去似乎相似,仔細觀察卻截然不同,看來托爾斯泰在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開卷語中說的:「幸福的家庭絕不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僅說對一半,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我們從一百多個婚姻故事中選取了三十多個,力求每個故事都有典型意義,能呈現百年來婚姻的變化。二○○八年年初,專案順利結題。當年,《中國百年婚姻檔案》在鳳凰出版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社會反響不錯,二○○九年獲得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九年前的種子就這樣抽芽、開花、結果。遺憾的是蘇里、常青、于治國、芮嫣、徐曉微等人沒有讀到自己的 故事就已經辭世。《中國百年婚姻檔案》出版後,徐肖冰、侯波、童舉、楊玉民等人也過世了。細細想來,世上最殘酷的莫過於歲月。我的危機感與緊迫感與日俱增,時常想起趙君揚夫婦,我採訪時他們已是耄耋之年。十八年過去了,他們如若健在已是百歲老人,真心希望他們能夠讀到這本書,讀到自己的故事。
二○一六年上半年,在臺灣東華大學作駐校作家期間,將《中國百年婚姻檔案》更名為《中國婚情報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增刪部分故事。《中國婚情報告》得到秀威資訊編輯部經理鄭伊庭小姐的厚愛與鼎力相助,劉亦宸小姐為之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勞作,在此深表謝意。
朱曉軍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於杭州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於杭州
內容連載
【第三章「圍城」之外那棵樹】
西方人說,家庭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為之可以放棄工作、愛好、興趣。可是,西方的離婚率仍然節節攀升,拒絕結婚的人數不斷增加。
在中國人看來,婚姻重要,不過當家庭婚姻成為人的全部時,人就庸俗了,人總需要在家庭婚姻之外有點追求,尤其是男人,儘管他們已經失卻了「主外」的優勢,可是他們仍然夢想在家庭之外栽棵樹。當樹上的果子成熟後,他可能把果子摘下來拎回家,也可能自己享受了,還可能乾脆就讓它掛在樹上。男人的思維和女人不同。有人說,男人天生就是個孩子,孩子總免不了要貪玩。如果把男人變得跟女人一樣,那麼最起碼這世界上少一種物種。
那麼,男人有家庭之外的尋求,女人是否也可以在家庭之外有個人空間呢?這種現象會給家庭和婚姻帶來什麼呢?
§「第一人」的婚姻走合
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要活出自己的精神。
一九三○年,一位名叫潘德明的中國人悲壯地出發,要騎自行車環繞地球一圈。這是世人聯想都不敢想的,可是他卻用七年的時間完成了。中國人的這一壯舉轟動了整個世界,潘德明所到之處得到了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的接見。他們終於明白中國人並非「東亞病夫」,而是不畏艱險,敢於向自然挑戰的勇士。
六十四年後,在黑龍江省撫遠縣―中國太陽升起最早的地方,又一個中國人―童舉背著行囊上路了,他想用自己那雙的腳板丈量中國。
在北國邊陲的完達山下,有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雁窩島。這裡是北大荒精神的搖籃,電影《北大荒人》的拍攝地。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大批轉業軍人開進了這片沼澤連天的漠漠荒原,在此創建了八五三農場。
二十年前,在八五三農場一分場的一間簡陋的教室裡,老師指著一幅中國地圖講道,我們的祖國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地大物博,幅員遼闊……
講臺下,一個十五歲的男孩瞪著兩隻眼睛聽著。突然,他舉手問道,老師,九百六十萬公里有多大?老師被問住了。就在那一刻,那幅雄雞般的中國版圖銘記在男孩的心裡,他沒事就翻閱地圖。一天,酷愛長跑的他看著看著,驀地冒出一個念頭:我長大了,一定要沿著邊境跑一圈兒……
西方人說,家庭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為之可以放棄工作、愛好、興趣。可是,西方的離婚率仍然節節攀升,拒絕結婚的人數不斷增加。
在中國人看來,婚姻重要,不過當家庭婚姻成為人的全部時,人就庸俗了,人總需要在家庭婚姻之外有點追求,尤其是男人,儘管他們已經失卻了「主外」的優勢,可是他們仍然夢想在家庭之外栽棵樹。當樹上的果子成熟後,他可能把果子摘下來拎回家,也可能自己享受了,還可能乾脆就讓它掛在樹上。男人的思維和女人不同。有人說,男人天生就是個孩子,孩子總免不了要貪玩。如果把男人變得跟女人一樣,那麼最起碼這世界上少一種物種。
那麼,男人有家庭之外的尋求,女人是否也可以在家庭之外有個人空間呢?這種現象會給家庭和婚姻帶來什麼呢?
§「第一人」的婚姻走合
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要活出自己的精神。
一九三○年,一位名叫潘德明的中國人悲壯地出發,要騎自行車環繞地球一圈。這是世人聯想都不敢想的,可是他卻用七年的時間完成了。中國人的這一壯舉轟動了整個世界,潘德明所到之處得到了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的接見。他們終於明白中國人並非「東亞病夫」,而是不畏艱險,敢於向自然挑戰的勇士。
六十四年後,在黑龍江省撫遠縣―中國太陽升起最早的地方,又一個中國人―童舉背著行囊上路了,他想用自己那雙的腳板丈量中國。
在北國邊陲的完達山下,有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雁窩島。這裡是北大荒精神的搖籃,電影《北大荒人》的拍攝地。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大批轉業軍人開進了這片沼澤連天的漠漠荒原,在此創建了八五三農場。
二十年前,在八五三農場一分場的一間簡陋的教室裡,老師指著一幅中國地圖講道,我們的祖國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地大物博,幅員遼闊……
講臺下,一個十五歲的男孩瞪著兩隻眼睛聽著。突然,他舉手問道,老師,九百六十萬公里有多大?老師被問住了。就在那一刻,那幅雄雞般的中國版圖銘記在男孩的心裡,他沒事就翻閱地圖。一天,酷愛長跑的他看著看著,驀地冒出一個念頭:我長大了,一定要沿著邊境跑一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