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廣告還是作品的實力俘虜讀者的心?
創作者與讀者的困惑共同激盪出的幽默辛辣反思。
一封關於閱讀行為的示愛情書,
也是一場對現代小說的議論。
獻給創作人、讀者,及即將擁有以上身分的你
25年前,尼可森.貝克寫了一本充滿焦躁、手寫的開創性傳奇之作《U與我》談論自己和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的文學關係。《U與我》啟發了整個書寫閱讀的次文類領域,《B與我》的故事,則是新生代作家侯曼閱讀、探詢尼可森.貝克的過程。
美國新生代創作家──侯曼和《U與我》一書纏鬥的故事是這樣子:侯曼有一天參加一場作家朗讀會後,意外想到「尼可森.貝克」,這段時期剛好也是侯曼墜入情網的時刻,想起作家貝克以後,在創作與閱讀上正陷入膠著的侯曼,搜羅來貝克所有作品,把《U與我》釘在必讀名單上,他一邊遲疑或肯定作家貝克成為當代經典的必要性與正確性,一邊卻在想讀卻找不到缺口進入的將之擱置一旁,一路錯過,在生活中,他左右手開攻地閱讀不同作品從而旁敲側擊架上那一本遲遲未能進入正式排程的《U與我》……
U與我,寫於1989年,當年三十多歲的貝克向二十多歲即天才橫溢的作家厄普代克致敬。這樣一代承傳一代的創作人向前輩作家致敬的用意,無非是想找出創作的解藥。同時探索:
EX1文學的目的
EX2成為經典作品的元素
U與我,是一段充滿焦慮與苦惱的約翰.厄普代克探索之旅。而B與我,也是侯曼充滿焦慮與苦惱的尼可森.貝克的探索之旅。這種創作、閱讀上的厭煩、焦慮,路上始終節外生枝受到野花野草勾引,以抵制最核心、最勾人的那一本U與我,恰恰是本書最扣人心弦,也最直指創作本質的地方,不斷叩問作家與讀者的關係,及作品與讀者的關係。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名讀者的強烈探索,以求從枯燥乏味的世界裡找回對文學的熱情,並從中感受到快樂。這是一本關於書籍的書。這本書與尼可森.貝克(B)的聯繫,好比貝克的《U與我》與厄普代克的聯繫一樣──它既不是關於貝克,也不是關於厄普代克,而是一種在美學領域的終極自我追溯。
本書特色
「文學的目的是什麼?」B與我一個很重要的起始契機,就是在作者侯曼參加一場作家朗讀會,而他眼見知名作家左支右絀答不出來的一刻。當下,以文學創作為志業的侯曼,就此展開一場文學探索之旅。文學的目的是什麼?成為經典的要件是什麼?宣傳文案是否總是恰到好處點出要旨?還是言過其實地消費掉作者與讀者彼此的信任?種種探問,成為所有閱讀者、創作者及編輯人的借鑑,也成為生命旅途上的提示:你是不是矢志實踐你的志業?旅途上,你要面對的陷阱與具具備的解藥將是什麼?侯曼原本是要探索貝克,也許藉口最終則是向前輩厄普代克致敬,但是在書中他談論更多的卻是自己的煩惱。誠如他這本探討的關鍵書《U與我》一書的引言所說「他們想見的是我們,想談的卻是自己。」沒錯,因為一代一代的創作人,面對閱讀、創作以及永恆的經典作品,他們永遠帶來的是──自我懷疑與煩惱。
名人推薦
●J.C.侯曼寫出他至今最好、最有趣、最富挑戰的一本書,每每在定焦於一個更深刻、更睿智的真相之前,他便伺機挑戰而又似甜蜜調情於讀者耐受力的邊界。每一個創作人,或是準創作人,將從本書中發現許多得以欣賞品味,甚至不以為然的一切,並由此自我定義。──美國影評人、詩人、評論家、小說家 菲利普.洛帕泰(Phillip Lopate)
●機智……侯曼是很有分天的作家……《B與我》是一本很難定義的書,一本放在尼可森.貝克作品上的獨特主題研究,可以說,它是關於閱讀行為的一封示愛情書,也是一場對現代小說的議論。難以合理論斷侯曼這部作品,然而讀者勢必絕對愛上這本書。──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