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獲選OPENBOOK 2017美好生活書
★入圍鏡週刊2017翻譯類好書
★博客來2017年9月當月選書

得獎無數的《森林祕境》作者又一動人新作

樹的詩人哈思克,再次以精微細膩的文字,勾勒出由樹所延伸的生命網絡——

與風沙海婆娑共舞的菜棕、即便倒下卻依舊滋養著萬物的綠梣樹、注入紙神川上御前精魂的三椏和紙、人行道上串連起陌生人們的豆梨、無畏戰火乾旱仍舊繁茂生長的橄欖樹……無不訴說著樹與天地萬物間的動人故事。

有別於前作專注於描述方寸之地中的林間生態,哈思克反覆造訪了位在世界各地的幾種樹木,去傾聽、凝視與探索每種樹木與蕈類、細菌群、與其共生或將之毀滅的動物,以及其他樹木之間的連結,並展現人樹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像是安大略省的膠冷杉以及亞馬遜的吉貝樹,儘管生長於看似天然之地,卻深受工業發展與氣候變遷的影響。哈思克也透過了那些生長在看似毫無自然氣息之地的樹木,如曼哈頓人行道上的豆梨、耶路撒冷的橄欖樹,說明了自然其實無所不在。
哈思克說,樹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它們向我們展示了如何融入自然的網絡之中,並且繁榮茁壯。樹根會藉由土壤傳送出化學訊息,與鄰近的蕈類與細菌溝通。小樹枝擁有對光線、重量、熱度以及礦物質的記憶。葉子裡的植物細胞會釋放出飄散於空氣中的氣味引來愛吃毛毛蟲的昆蟲。哈思克特別關注來自樹木或包圍樹木的聲音;每種聲音都訴說著樹木與其他生物間動人的故事。

各界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丁宗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李香秀/《黑熊森林》導演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何穎怡/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金恒鑣/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長
范欽慧/《搶救寂靜》作者
張東君/科普作家
番紅花/作家
黃仕傑/自然生態觀察者
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蔡康永/作家

各界讚譽
閱讀此書是一種享受,它召喚出我在森林時的美好記憶,也滋養了我許多與樹相關的生命歷史與生物網絡等知識。它也提點了我,森林世界的生命處處,且無所不在。我更喜歡本書對聲音的描繪,下回置身森林時,我要好好豎起耳朵聆聽。
——《黑熊森林》導演 李香秀

《樹之歌》透過記錄樹的世界,揭露萬物實處於一個瞬息浮動的關係網絡,真正的知識其實是明白「關係」。《樹之歌》也講大千世界裡的各種人際網絡所蘊含的宇宙觀。難以想像可以在一本植物書讀到人類學。實在驚喜。
——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何穎怡

本書雖然以樹為名,但介紹的樹種並不多。作者以一棵吉貝樹打開序曲,藉由各種觀察視野與心情引領你進入並思考自然、城市還有人類的共處之道。書中文字展現作者高深的敘述能力,閱讀時就像坐在他身邊,親眼看到描述的種種,跟著字裡行間暢遊在城市的四季觀察,並體會自然萬物展現的生命力。
——自然生態觀察者 黃仕傑

大自然的生命網絡的複雜度和生態重要性,不論在巨觀或微觀的尺度上,都已超乎人類的想像和科學研究的步伐。一片林甚或一棵樹都各自成就其微妙的生態系,也提供了人類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和美麗的詩歌。為此,人類應該讚嘆、感恩,更應善盡保護之責。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美秀

哈思克的文筆總是優美極了,解放了束縛在樹木裡的美聲,同時也被樹木不同詞曲和旋律感染了,各篇章隨樹起舞而性格和作風各異,但充滿了各種哲理和省思。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這是一本可以滋養性靈的書。《樹之歌》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論據,讓我們明白人類不該再切斷那孕育我們的生命網絡。且讓我們隨著大衛.哈思克拿起聽診器,聆聽大自然的心跳,並發現其中所蘊含的詩歌。
──《樹的秘密生命》作者 彼得・渥爾本

大衛.喬治.哈思克是一位優秀的作家。他對大自然的觀察非常敏銳。《樹之歌》既富抒情色彩,又具教育性,字裡行間洋溢著美感,但也帶著一股惆悵。
──《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莉莎白.寇伯特

在《樹之歌》中,哈思克提出了「生態美學」的概念,教導我們如何發現蘊含在萬物的連結中的美感……在他眼中,樹木是「大自然中最偉大的連結者」。它們象徵著此書意義非凡的主題──生命即關係……這是一種將生命視為共同體的概念,我們在其中可以找到救贖。
──《大西洋雜誌》作家 艾德.楊(Ed Yong)

哈思克這部有關生態研究的作品優雅而細膩,其中描述了全球十二種樹木從古至今的命運……讓我們得以進入生命共同體內部,進行一趟精彩萬分的旅程。
──《自然》期刊

《樹之歌》就像《森林祕境》一般,既是深入的科學著述,也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與豐富的想像力……哈思克意圖探索大自然萬物跨越時空的連結,並觀察人類是否能與其他物種共創更有智慧、更豐饒、更具適應力和創造力的生命網絡。
──英國《衛報》

如果你想前往陌生地域,深入了解一棵樹所能產生的影響,這本書將是你的絕佳讀物。
──《美國森林》雜誌(American Forests)

從吉貝樹開始,我們透過哈思克獨到的觀察,認識了世上各種迷人的樹木……這是一部充滿智慧且具有說服力的作品……它提醒我們萬物之間的連結,也讓我們明白:我們可以藉著認識樹木──偉大的連結者──所具有的智慧,了解自己以及我們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The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

哈思克有著詩人的耳朵和生物學家的嚴謹……就像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和史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的《壯麗的生命》(Wonderful Life)一般,《樹之歌》的重要性已經超越了它的內容:它迫使讀者思索大自然中各種錯綜複雜、互相關連的網絡、演化的縱深與廣度,以及人類在這兩方面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諾克斯維爾新聞前哨報》(The Knoxville News Sentinel)

大衛.喬治.哈思克可能是當今最優秀的自然書寫作家。《樹之歌》正是明證。此書引人入勝,充滿抒情意味,而且蘊含了許多智慧,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落毒事件簿》作者 黛博拉.布魯姆

深具啟發性……哈思克在書中探究了萬物的連結。他讓我們在認識樹木之餘,也了解了人類。
──《出版者週刊》

哈思克在書中對枯樹分解的過程、枝葉所發出的聲音,以及樹木萌芽的方式,做了極其深刻的探討與思索……並以典雅的文字描述他的觀察所得……以詩般的優美筆調,將歷史與科學加以融合。這是最優秀的自然寫作。
──《ALA書單》雜誌(ALA Booklist)

一本迷人的書,令人眼界大開……哈思克明確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和樹木共享這個環境,而它們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科克斯書評》

大衛.哈思克為聲音開啟了一個新的面向,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該如何看待人類存在的根源,而樹木為何又是我們最棒的導師。這是一本有關聲音與象徵的力作。讓我們開始閱讀、聆聽並學習。
──國際音樂人「DJ幽靈」(DJ Spooky) 保羅.米勒(Paul D. Miller)

哈思克有著詩人的耳朵和博物學家的眼睛。他讓我們重新意識到生命是波瀾壯闊且不斷創新的奮鬥過程,並鼓勵我們遠離空虛的個人主義。《樹之歌》提醒我們:人類並非世上唯一物種。
──《國家地理雜誌》作家 尼爾.席亞(Neil Shea)

大衛.哈思克在《樹之歌》中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他挑選出全球各地的十二種樹木,以科學家之眼逐一加以探究,然後再將他的觀察所得化為極富詩意的文字,讓我們明白這些樹如何與它們周遭的環境與人類互相連結。
──《病毒星球》(A Planet of Viruses)作者 卡爾.齊默(Carl Zimmer)

大衛.哈思克的文字極其細膩,且具有不凡的洞見。他聆聽樹木與人類所生存其中、無法逃離的網絡,讓我們聽見它們的聲音。
──橡樹泉花園基金會(Oak Spring Garden Foundation) 彼得.克雷恩(Peter Crane)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榮獲2014年開卷翻譯類年度好書獎
★博客來、誠品、讀冊當月選書
★入圍2013年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書籍
★榮獲201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最佳圖書獎、李德環境寫作獎、筆會/E•O•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2012年國家戶外書籍獎

美國最有創意教師,最精彩生動的43堂自然課,
讓你從方寸之地,看見宇宙萬物的奧義

透過哈思克入微的觀察與詩人般的筆觸,
熾烈燃燒生命的短命春花、費盡心思只為遠行的種子、
暗藏禍心的母螢火蟲、搏命跳著求愛之舞的蝸牛、
大膽宣告自身存在的白尾鹿、如異形般占據宿主身軀的鐵線蟲……
悉數化作林中的精靈,帶你進入平日見而未見的世界

生物學家大衛.哈思克以一年的時間追蹤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在這段期間,他不定期前往田納西州一塊面積僅一平方公尺的老生林進行觀察,並透過文字鮮活的呈現森林的面貌以及林中生物的情態。

他從單純的觀察著手,對象包括如疾行過落葉層的一隻蠑螈、春天綻放的第一批野花,將生物學、生態學與詩作巧妙的編織在一起。他在書中闡釋了最小的微生物與最大的哺乳動物之間的關連,並描述了數千年乃至數百萬年來那些週而復始、不斷循環的生態體系。

《森林秘境》一書文筆優美,字裡行間充滿同理心,帶領我們走上一趟壯盛的旅程,一窺大自然的美麗與複雜。

名人推薦

  何穎怡/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圓恩/臺大山地實驗農場(梅峰)自然生態解說員
  金恒鑣/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長
  張東君/科普作家
  黃仕傑/自然生態觀察者
  黃裕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所長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我在《森林祕境》得到許多啟發,那就是宇宙的真實其實是「萬象森列,圓融有序」。人,如果懂得師法自然,自能安身立命。與其說《森林祕境》是本科普自然書,不如說它是哲學書,觀照出方寸之間的曼荼羅。--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何穎怡

一座森林,一片田地,一條小徑,一座校園……都可以是你開始第一道筆畫的曼荼羅,你可以藉此在無形的虛空中雕鑿出知識之柱,體會生命的殘酷與優雅,重點是你開始對周遭細微事物的凝神注視。--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吳明益

作者筆下的每個生物我們差不多都聼過或見過,但是我們對其生命故事幾乎一無所知。這些故事內容……經作者巧妙的詮釋與連綴而成了這麼有系統而人人易懂的自然科普書,讓一般無緣接近深奧科學知識的讀者,得以讀得津津有味。--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長 金恒鑣

大部分的人恐怕已經遺忘了每一天的晨曦、每一朵地上的小花,以及許許多多習以為常的瑣碎事物,構成了這個神奇美麗的世界。因此,大衛.哈思克以一年時間,類似修行般所示範的行動,在這個追求更多更大的時代裡,具有醍醐灌頂式的棒喝作用了!--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你可以跟著生物學家大衛.哈思克的觀察和腳步,先試著對那些就在我們身畔的平凡無奇,重新投以全新的凝望,就會聽見自然裡的各式事物、生命正不斷地訴說著各種美好。屬於生命的奧妙,無處不在,而你是否已準備好足夠的敏銳察覺,走入森林?--臺大山地實驗農場(梅峰)自然生態解說員 李圓恩

本書的作者選擇僅一平方公尺的區塊做為觀察的目標,將各種生物在不同季節出現的樣貌與行為詳實的記錄,而且書中的文字顯示作者對於觀察極其入微,內容充滿各種科學知識與生態行為,閱讀時猶如身處於這片森林中。--自然生態觀察者 黃仕傑

《森林祕境》是個生物學家以最簡單的方式進行觀察,用詳實卻生動的文筆做紀錄,讓我們能夠透過文字分享他的心得,以他為媒介進入森林中的祕境……只要有一枝放大鏡、一小塊適合的土地,持續蹲著看上一年,你,就已經踏往觀察家之路。--科普作家 張東君


《動物的內心生活》

渥雷本將動物的心思化為文字,生命在其筆下洋溢著活力與熱情。
「世界上所有對悲傷、痛苦和愛的感受都是一樣的,動物和我們並無二致。」─渥雷本

  你知道公雞會對母雞撒謊,只為一親芳澤嗎?
  你知道小馬遭到喝斥以後,在老馬面前會覺得丟臉嗎?
  你知道羊媽媽為了讓小羊獨立,會故意把奶變苦嗎?

  這些情感和行為是真實的嗎?還是這一切不過是動物愛好者的情感投射?國際暢銷作家渥雷本融合自身的實際經驗和最新的科學研究,用可愛睿智的筆觸描繪出森林與田野間時時上演的驚奇橋段,帶領我們細細傾聽動物的內心世界,感受牠們和人類一樣,懂得愛、有七情六欲,更懂得享受生活。

  若你曾為吉米.哈利的《大地之歌》悸動不已,讚嘆萬物有情的無盡奧妙,就更不能錯過繼《樹的祕密生命》之後,渥雷本和動物們譜出的這段生命之歌。

本書特色

  德國《明鏡週刊》銷售冠軍、空降各國亞馬遜排行榜
  全球 20 國語言授權,單月在德銷售突破 100,000 冊
  感動全世界的生命之歌,渥雷本繼《樹的祕密生命》之後又一動人力作

好評推薦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作家、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阿潑│文字工作者、張東君│科普作家

  蘇秀慧│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專文推薦

  林青峰│生態愛好者、黃美秀│社團法人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感動推薦

  「永遠令人驚喜連連的一本書。」─《德國文化廣播電台》(Deutschlandradio Kultur)

  「原來,動物就和人類一樣!」─《明鏡週刊》(Die Spiegel)

  「毫不媚俗,本書是長期下來嚴謹研究和觀察的成果。」─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

  「繼《樹的祕密生命》後又一暢銷之作,彼得‧渥雷本直探動物的靈魂,讓我們能輕鬆了解動物的內心狀態。」─《法蘭克福匯報》(F.A.Z)

  「森林的守護者再次觸動了時代的神經。」─《德新社》(DPA)

  「渥雷本融合了科學新知與個人經歷,知識性與娛樂性兼具,喚起我們用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動物。」─德國《西北日報》(Nordwest Zeitung)

  「『人願不願意走入他者的內心?』比『人能不能走入他者的內心』這個命題還要重要。這是《動物的內心生活》如此迷人,而我願意透過閱讀,帶著它縋入自己心靈深處的根本原因。」—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作家

  「《阿凡達》裡的納美人可以與載他們翱翔的動物心意相通,當代的我們是否能達到那種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或許就從閱讀《動物的內心生活》開始吧!」—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我無法確知,動物與人類是否有類似的情感,但我知道,只要我們多理解牠們一分,願意將牠們視為「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就能多保護這個世界一點,就能少傷害這個生態一點。」—阿潑│文字工作者

  「我現在開始要來推動臺灣的龍貓森林,希望我們能夠替臺灣的野生動(植)物留下棲息地,讓各種環境中的生物都能有家可歸。」—張東君│科普作家

  「《動物的內心生活》提供一個絕佳的途徑,讓我們看見動物的行為與習性與人的相似之處,也因此讓人更確定,我們與其他物種都是地球上的一分子,我們都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福禍相依!」—蘇秀慧│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讀他的文章,不會讓你的生態焦慮發作,而是會讓你真心地、謙虛地,想要跟渥雷本一樣,用自己好奇的雙腳走進那片森林,向森林裡的萬物學習。」—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
美國南方大學生物學暨環境研究教授,因在教學中融合了科學探索與人文省思,曾獲選2009年田納西州最傑出大學教授,《Oxford American》雜誌亦於2011年讚譽其為「美國南方最有創意教師」之一。亦為古根漢會士(Guggenheim Fellow)。
哈思克的作品融合了科學、文學,以及對自然的哲學思索。前作《森林祕境》(The Forest Unseen)曾入圍普立茲獎非文學類、筆會/E.O.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決選,並榮獲美國國家科學院最佳圖書獎、國家戶外書籍獎、李德環境寫作獎、2014年開卷翻譯類年度好書獎。除了發表學術論文外,他也出版了若干散文、社論與詩作。

相關著作:《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一九六四年生於德國波昂,在市中心度過童年,從小就對大自然心生嚮往,六歲便立志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內卡河邊羅騰堡(Rottenburg am Neckar)應用科技大學林業經濟系畢業之後,展開在萊茵─法爾茲(Rheinland-Pfalz)邦森林管理局長達二十年的公務員生涯,之後調任到夢想中的工作轄區:埃佛區(Eifel)胡默爾鎮(Hümmel)旁的原始森林區。
  渥雷本很快就確認自己生態保育的理念,和當局掠奪森林的政策不合,遂於二○○六年辭去終身公務員的穩定工作,轉任胡默爾鎮的約聘人員──森林看守人。協助當地居民向邦政府陳情十五年後,終於成功將此區劃為原始森林保護區,用馬匹取代機器、用山毛櫸樹取代景觀樹木、完全摒棄化學藥劑、禁止所有的砍伐,並將此區轉化為樹葬森林,確保森林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不會再受到任何侵擾。
  保育森林之際,渥雷本也提供旅客生存訓練與修築山屋等新型態的森林導覽,希望將全新的荒野印象毫無距離地呈現在城市居民眼前,更於此時發現寫作的樂趣,二○○七年發表第一本書《沒有看守人的森林》(Wald ohne Hüter),如今著作已達十餘本,並成為電視節目常客,向大眾分享生態保護的知識與趣事,傳達生態保護的理想,中文已出版著作為《樹的祕密生命》(2016.05)、《動物的內心生活》(2017.01)。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大外文系學士,輔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報社編譯及大學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蘇菲的世界》、《亞歷山大三部曲》、《最後一匹人頭馬是怎麼死的》、《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森林祕境》、《種子的勝利》(末兩本為商周出版)等十餘部,生性好奇,喜歡閱讀、旅遊及所有具美感的事物。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中文教學與翻譯。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推薦序 見微知著,了解生態從聆聽自然之音開始
生態學家 金恒鑣

樹是地球上體型最大、身材最高及最長壽的生物體。難怪樹往往是自然書寫者青睞的主題。樹可有一百餘公尺高,胸徑可達十一多公尺,樹齡有將近五千年歲的紀錄。
今年春天,坊間出版了兩本關於樹的書。一本是李察.希京斯(Richard Higgins)的《梭羅與樹的語言》(Thoreau and the Language of Trees),他是根據《華爾騰》的作者大衛.梭羅二百萬言的日記撰寫的。另一本是入圍「普立茲新聞獎」的作家大衛.喬治.哈思克的《樹之歌》。前者尚無中譯版,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9
    $334
  2. 新書
    9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