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

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
定價:300
NT $ 160 ~ 270
  • 作者:泰瑞莎‧張
  • 原文作者:Theresa Cheung
  • 譯者:洪世民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7-10-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531334
  • ISBN13:9789869531337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天天做的事,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每天起床後一定問自己一個問題,當作開啟一天的儀式,
  ◎日本歌手小野洋子會對鏡子笑,而且每天都這麼做,因為這讓她更喜歡自己。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想事情時一定放音樂,他用音樂來幫助思考。
  ◎發明家愛迪生每天一定找時間跟自己獨處十分鐘!
  
  這些成功人士都有專屬的日常儀式,而這些儀式也成就了他們的一生。
  為什麼儀式這麼有力量?你也有專屬於自己的儀式嗎?(據說自拍也是一種)。
    
  作者泰瑞莎‧張,是《星期日泰晤士報》排行榜暢銷作家,
  喪母之痛讓她陷入重度憂鬱好多年,之後透過儀式的力量才脫離泥淖。
  她發現,人的大腦受行動所支配,所以,「你做了什麼」比你怎麼「想」,更重要。
  如果你每天做的都是正向的事,想法就會跟進。
  因此,她提出了21個成功人士天天在進行的一些標準動作,
  每一種儀式動作,她都舉出腦神經科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研究驗證,
  有的是早上一起床就能做,有的則是臨睡前才執行。不管你能做到幾個,
  只要天天持續這些儀式,一定可以看到效果。
     
  ◎意志力在早上最強,你需要這些起床儀式

  .先伸懶腰再抓手機,幫助清醒
  如果一覺醒來就先抓手機,等於是在告訴大腦:「別人的需求比我自己的重要!」
  所以不如伸個懶腰,能幫助清醒、舒緩緊繃,這才是迎接一天最完美的方式!

  .對鏡子笑,假笑也沒關係
  當臉部肌肉在微笑,內心就會啟動正面情緒。就算是假笑,一樣有效果!
  如果擔心常笑之後,別人會不把你當一回事?放心,你的笑容會帶來全場歡樂氣氛。

  .想要有個清爽的早晨,深呼吸就對了!
  呼吸太淺會讓身體感受更多壓力,深呼吸反而會誘發身體的放鬆反應。
  每天早上做五到十次深呼吸,並提醒自己,這是盡一切可能讓人生更美好。
  深呼吸的要領,跟你以為的不一樣喔。
     
  ◎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

  .來杯什麼,別只想著待辦事項
  作者曾因失戀陷入低潮,卻因為一杯茶的寧靜時刻,明白了愛自己的重要!
  這小小的自我關愛儀式可以帶給你平靜、喜樂及幸福感。
 
  .放手吧,承認回不去了,你方能得到未來
  母親過世讓作者陷入重度憂鬱,花了好幾年才脫離泥淖。
  她走出憂鬱的關鍵,在於把想放手的事寫在紙上燒毀,都是有效的釋放儀式。

  .做點好事(而非犧牲),讓人愉快
  自己都負能量了,怎麼幫人?其實助人能提振心情,簡單如一抹微笑,就有作用!
  但別犧牲自己的快樂、時間和心力來幫助他人,因為單方面的付出對你有害。

  ◎睡前的儀式行為,讓明天又是美好開始

  .獨處十分鐘,明天才有力氣跟人相處
  獨處會讓我們回到自己的中心,讓我們放慢速度、放輕鬆,帶來一夜好眠!
  獨自外出散步、一個人上咖啡館都好,重要的是把手機拋諸腦後,讓心靈平靜。

  .對今天已做或明天要做的事,說幾遍肯定的話
  大聲告訴內心:「我做得到!」當你相信某件事,自然就會採取行動讓它成真。
  在上床前運用這些肯定聲明,會比在早上更有力!

  只有行動能抓住這個世界,而不是沉思
  所以,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一套標準動作。

名人推薦

  許毓仁/TEDxTaipei創辦人、TED亞洲大使、立法委員
  盧蘇偉/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狄驤/財經職場暢銷書作家
  Ada/筆記女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泰瑞莎‧張(Theresa Cheung)


  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取得神學和英文碩士學位後,她寫了多本暢銷的身心靈書籍,其中兩本更名列《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暢銷排行榜前十名。

  她生在一個通靈、行巫的家庭,母親、祖母和姑婆都是靈媒。她的書籍和百科全書已是譯為二十五種語言的國際暢銷書。她也以個人成長和靈性發展為題,為多本雜誌和全國性報紙撰寫專欄,著作銷售量超過五十萬冊。泰瑞莎在臉書有熱鬧活潑的作家粉絲專頁。

  個人網站:www.theresacheung.com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如何獨處》、《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發現幸福》、《發現曼谷》、《在一起孤獨》等非小說作品,以及《浮生》、《使命曲》等小說。
 

目錄

推薦序一 用二十一天儀式打造成功者的基因
推薦序二 儀式的力量在於滴水穿石,長久持續就會帶來改變
序  成功人士標準動作:個人化儀式

第一部分  意志力在早上最強,你需要這些起床儀式
1. 繼續在床上做夢,或早起,追逐你的夢
2. 先伸懶腰再抓手機,幫助清醒
3. 問一個問題刺激大腦:「如果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
4. 深呼吸      
5. 對鏡子笑,假笑也沒關係
6. 想像,完成那件事的畫面
7. 放音樂
晨間儀式檢查站

第二部分  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
8. 整理東西等於告訴大腦,我不讓生活雜亂無章
9. 來杯什麼,別想著待辦事項
10. 放手吧,承認回不去了,你方能得到未來
11. 祈禱不是求祂賜予,而是期望自己能做到
12. 做點好事(而非犧牲),讓別人愉快
13. 聽別人說話,但不要回應
14. 專注當下你做的事,能提高幸福感
日間儀式檢查站

第三部分 睡前的儀式行為,讓明天又是美好開始
15.獨處十分鐘,明天才有力氣跟人相處
16.飯前先禱告——準備用餐的儀式,有其意義
17.把一天發生的事寫下來
18.練習自拍,把自己拍美
19.對今天已做或明天要做的事,說幾遍肯定的話
20.聲光俱佳的想像明天好事發生的畫面
21.感謝你擁有的,不提你沒有的
夜間儀式檢查站

後記 樂觀必須是一種行為,不只是想法
關於作者
參考書目
 

推薦序一

用21天儀式打造成功者的基因
TEDxTaipei創辦人、TED亞洲大使、立法委員/許毓仁


  「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言第23章7節的這段錦言,貫穿了本書強調的儀式的重要性:我們不只停在思考,更需要行動——而這個行動是我們有意識的賦予它獨特、具個人化的意義。作者泰瑞莎‧張(Theresa Cheung)提供了21天的心靈鍛鍊「菜單」,一步步的引領讀者拋開舊思維模式,並透過儀式化的行動,逐步將成功的想像化為行動、並成為可能。我相信,若我們願意落實泰瑞莎的每一項建議,21天後累積的行為和思考模式,將為我們開啟未來無限的可能,使我們更靠近成為一個成功者,當然,是我們自己所定義的「成功」。

  我從TEDxTaipei共同創辦人,到立法院擔任立法委員,身分上的轉變,帶來的是高壓的工作型態,對體力、腦力的負擔更是比以往來得大。誠如泰瑞莎在書中提供的建議——給你的杯子倒點東西,享受片刻的寧靜,我們身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若一直處在「開機狀態」,其實沒有辦法看清楚許多事情的癥結點。為此,我會固定騰出一些時間,完全留給自己運用,讓自己沉澱下來,也讓我能在繁忙中重新設定自己、調整情緒,以應付更多的挑戰。正如發明家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所言:「最好的思考,是在獨處時進行的。」我鼓勵各位「邁向成功者」,投資片刻時間身體力行與自己獨處,我相信你將能在安靜中尋得力量,而這股力量將是驅動你趨近完美的墊腳石。

  美國勵志作者羅伯特.柯里爾(Robert Collier)曾言:「想像你期望得到的東西。看到它、感受它、相信它,在心裡畫設計圖,並開始建造。」我與泰瑞莎一樣,鼓勵讀者放膽想像美好的未來,不用怕不會實現,至少你期待明天。跳脫以往坊間流傳的一句話「現在成就你的未來」,我更深信用些許時間去思考未來的你是怎樣的你(也可以寫在你的記事本上),當然正如泰瑞莎所建議的,越具體越好,穿什麼樣的衣服、出現在什麼場合等等,然後讓未來的你決定現在的自己,我相信如此,將驅使你每天都有熱情去實踐任何你所「想像」的事物,並且是踏實的、有意識的深信自己越往美好的未來邁進。

  誠如《聖經》雅各書第2章26節所說:「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最後,我期許各位讀者,相信自己,並付諸具體行動,正如我前面所述,當你結束泰瑞莎所提供的21天心靈鍛鍊菜單後,你不會嘎然而止,因為成功者的基因已經成為你日常行為的模式,而你終將成為你替自己所定義的成功者。

推薦序二

儀式的力量在於滴水穿石,長久持續就會帶來改變
筆記女王/Ada


  在社會的壓力之下,好像不努力成為成功人士的人,就會被親友關心、被愛比較的同儕輕視,導致人人都想積極向上,市面上教導職場成功學的書也變得暢銷。在讀了那麼多成功者分享自己成功經驗的書籍後,我發現成功者都有一項特點,就是每天必定會做某些持續不斷、努力的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就把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稱為「儀式」吧。但千萬別被儀式兩個字嚇到,這可不是像廟會裡拜神明的神祕儀式,也不是婚禮上一直互相鞠躬的複雜儀式,這裡指的是每天持續在做、會改變人生的儀式。例如,早起伸懶腰;開始工作前對著鏡子讚美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睡前獨處思考和祈禱;平時多幫助別人,常帶給人快樂……。

  我很喜歡這本書中穿插著許多成功人士的名言,剛開始讀時,還不覺得有什麼影響,但越讀越開始覺得這些成功人士的名言,漸漸的深入腦海中,讓我彷彿也受到激勵,感覺自己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的成功人士了。就如同吸引力法則所說的,先假裝自己已經擁有財富,假裝久了,大腦就會變成富人思考的腦袋,自己的行為也就會漸漸變得和富人一樣,最後真正成為擁有財富的人。書中每一章節的最後,也有「在記事本裡寫下」的摘要欄,提醒讀者要做哪些儀式、為什麼要做的理論根據、以及提供練習的方法。就像是一位人生導師,帶著你一步一步的完成每個儀式,並且融入每天的生活,進而養成習慣。

  對於想改變人生,卻又不知如何著手的人;或是認為成功人士就是要做了不起的大事,而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人,我強力推薦《儀式的力量》這本書。書中所提到的方法,像是伸懶腰、對鏡子笑,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動作,剛開始執行時,也許會懷疑這樣做是否真的有用?而誠如作者所提到的,你做的事情會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對你來說凡事都有可能。古人也說,滴水能穿石,每天累積一點點,長久下來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質變之前會先量變。只要書中所教的儀式做的次數累積多了,那麼思想和行為就會跟著改變,人的品格與本質也會進而跟著改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充滿負能量、每天都在抱怨的人,成就就會累積在抱怨上;而心中懷著善念、常常助人的人,善的能量也會回到自己身上。從現在開始,建立自己每天的成功儀式,接下來就等著自己變成真正的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標準動作:個人化儀式(節錄)

  「你反覆做的事,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古希臘哲學家

  幾年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場引人入勝的心理實驗,主持人是別具巧思的魔術師和催眠師德倫‧布朗(Derren Brown)。受測者一群人被送進一個房間,並被告知門鎖住了,他們唯有順利破解特定線索,才會解鎖。實驗開始後,房裡每個人無不聚精會神的破解提示,如數列、閃燈等,但都徒勞無功。當規定的實驗時間終了,主持人這才宣布,實驗期間給的每一道「解門鎖」提示都是毫無意義、無從破解的,而門自始至終都沒有上鎖。房間裡的人,完全沒有想到去檢查門是否真的上鎖,他們想當然耳的認定如此。房裡任何人隨時可以把門打開,大搖大擺走出去!

  簡言之,這就是本書要探討的主題。有個出奇簡單的辦法,可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好,但多數人多未曾留意,因為那是如此顯眼。我們以為人生非自己所能掌控,唯有改變想法才能改變它。但要讓人生變得更好,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是改變我們每天反覆做的事,就從今天開始。

  日常經驗其實源自於每天所做的事。我們以為的重大事件、所做的決定、我們的觀念和他人的意見形塑了自己的未來,但這本書將向你證明,你的日常行動才是改變的金鑰匙。密切注意你每天真的在進行的事,看著人生煥然一新。

  就算明白日常行動可能會衝擊我們的幸福和成就感,大部分的人往往仍未充分理解其改變人生的潛力。我們知道某些事情,例如寫日記或深呼吸,可能讓感覺好轉,但不太確定原因何在。坊間某位老師教我們表達感謝,另一位老師教我們冥想,其他老師有其他的方法和建議,但哪個才是對的?那些建議聽來都含糊不清、支離破碎,似乎頂多偶爾奏效。雖然我們出自一片真心,但基本上,人生毫無改變。

  某種行為只要重複得夠頻繁,就會成為日常習慣,然而本書不是要談建立正向的習慣,因為習慣尚不足以讓你進入無限可能的原野,因此無法改變你的人生。要吸引愛、成功和幸福造訪,你的日常作為必須注入滿滿的神聖意義與力量──也就是必須加以儀式化。

  只要實踐二十一天,本書的每項儀式絕對會讓你的人生更美好。只要將這些儀式融入生命(其中多數可立刻實行),你就會發現正面的轉變。這本書將向你證明:每天做的事,將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做了什麼」才會改變人生,而非你怎麼看待人生
  「儀式之於科學的內在,正如實驗之於科學的外在。」
  ──提摩西‧李雷(Timothy Leary),美國心理學家及作家

  你彷彿一直活在一顆大石頭底下,因而遇不到這種幫助自己的概念:「你的心念擁有造就身邊世界的力量。」這個由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和她的百萬銷售巨著《祕密》(The Secret)大力宣傳的概念,是深切的事實,但也是個嚴肅的問題:正向思考對你真的有用嗎?

  我們大多非常了解正向思考的重要性,和物以類聚的原理。我們試著監控腦袋裡的聲音,將負念轉化為正念。但實際上,如果正念無法衝擊你的日常作息,那麼不管你的想法有多正面,其實都無關緊要。雖然囉唆了點,但容我再表明一次:「具有變革力量的,是你在人生中做了什麼,而非你怎麼看待人生。」

  當我展開寫作生涯時,非常樂觀。我在腦海裡看到自己獲得一份接一份的合約、寫出鼓舞人心的好書。但現實是,我花了時間寫自己並未完全投入的主題,結果沒有讀者真正融入我寫的內容。我耗費二十年,才終於明白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必須開始做我在想的事。我必須寫我熱愛的主題,而非其他人認為我該寫的東西,最後的成果則是兩本《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十大暢銷書。

  本書裡的二十一項成功儀式將向你證明,想引導成功和幸福進入你的人生,行動勝於空想或空談。這些儀式將證明過去一、二十年來,全球各地科學家和心理醫師的發現──「我要做」的力量遠比「我想要」來得強大。

  不過,如果要取用這無限的可能,你必須全心全意投入儀式,不能半調子,只在心血來潮或記得的時候做。畢竟,誰想要幫助半調子的人呢?比方說,你不會支持一個老是在比賽中半途而廢的跑者,但很多人誓言改變日常慣例時,就是如此。宇宙憑什麼要回應呢?

  這本書不僅解釋「我要做」改變人生的力量,也將證明行動──執行某種儀式,而非憑空想像──如何讓宇宙站在你這邊。你將學會理解儀式的意義並化為行動,以吸引各種奇妙的事物進入你的生命。
 

內容連載

「你做了什麼」才會改變人生,而非你怎麼看待人生
 
「儀式之於科學的內在,正如實驗之於科學的外在。」──提摩西‧李雷(Timothy Leary),美國心理學家及作家
 
你彷彿一直活在一顆大石頭底下,因而遇不到這種幫助自己的概念:「你的心念擁有造就身邊世界的力量。」這個由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和她的百萬銷售巨著《祕密》(The Secret)大力宣傳的概念,是深切的事實,但也是個嚴肅的問題:正向思考對你真的有用嗎?
 
我們大多非常了解正向思考的重要性,和物以類聚的原理。我們試著監控腦袋裡的聲音,將負念轉化為正念。但實際上,如果正念無法衝擊你的日常作息,那麼不管你的想法有多正面,其實都無關緊要。雖然囉唆了點,但容我再表明一次:「具有變革力量的,是你在人生中做了什麼,而非你怎麼看待人生。」
 
當我展開寫作生涯時,非常樂觀。我在腦海裡看到自己獲得一份接一份的合約、寫出鼓舞人心的好書。但現實是,我花了時間寫自己並未完全投入的主題,結果沒有讀者真正融入我寫的內容。我耗費20年,才終於明白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必須開始做我在想的事。我必須寫我熱愛的主題,而非其他人認為我該寫的東西,最後的成果則是兩本《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十大暢銷書。
 
「日常儀式是一種表達我正在支持自己、照顧自己的方式。」──瑪麗‧海明威(Mariel Hemingway),美國女演員及作家
 
根據加州大學近期的研究顯示,大腦是由行動所引導,所以你應該要從日常慣例著手。如果你每天做的,都是正向的事,你的想法也會跟進。請記得,「你的想法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但這並不是故事的全貌,因為你反覆做的事,更會決定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以我個人為例,不久前,我覺得被他人視為理所當然,未獲肯定。我一直保持微笑、樂於助人、盡心盡力,卻覺得不被他人尊重。於是我決定每天花幾分鐘寫感謝日記,真正聚焦於「心懷感激」的觀念。不到3個星期,大家對我的態度好像都變了,人們會對我微笑,我的孩子開始幫忙做家事(全都自動自發),編輯也送來一束花、給我驚喜:我其中的一本書出版了。
 
無獨有偶,我的健康也有類似的經歷。我不常生病,但每次生病,總不禁覺得自己遭遇了某種程度的失敗,而這種負面想法,又反過來降低我的免疫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3
    $160
  2. 新書
    66
    $198
  3. 新書
    79
    $237
  4. 新書
    79
    $237
  5. 新書
    79
    $237
  6. 新書
    79
    $237
  7. 新書
    84
    $252
  8. 新書
    85
    $255
  9. 新書
    9
    $270
  10.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