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找好店面的本事
把招牌的色彩與氣勢,乘上霓虹燈閃爍幻化的頻率,乘上店租調漲的次數與幅度,再乘上人潮、人潮、人潮,最後,再加點文化,以及一點景氣,大概就等同一座城市的「繁榮指數」。
這種幾乎全球一致的規格,在東京銀座、香港銅鑼灣、上海陸家嘴、首爾明洞、台北信義計畫區,甚至是紐約的第五大道、倫敦的新龐德街…,熱情奔放地複製著、閃亮著、舞動著。
許多夢想,因為這些地段而變成了鑽石,更多夢想,想藉由這些鑽石的折射,更加發光發熱,但是,畢竟淬煉鑽石的過程並不容易,昨天的贏家與明天的輸家,在舞台邊上不停的換手,殘酷卻珍貴的經驗,也隨著輸贏而去,再多的可惜,最後留下的,也就只有可惜…
這是一本寫給夢想的書,實踐的方法卻是絕對的科學。
作者秉持著日本傳統文化中,專業細緻的職人精神,透過科學方法的彙整、分析,系統性地將一個店面經營者、企業領導者,在規劃店面經營的「實業計畫」中,該考慮到的所有主、客觀因素一一呈現。
本書中,完全看不到倚老賣老的「老生經驗談」,也不是摸著水晶球天馬行空的「靈媒式預言」(這兩種是台灣房地產市場「唯二」的論述形式),全都是「實事求是」的個案檢討,並且配合簡單的地圖,將複雜的空間邏輯清楚陳述。
不論你是當了幾十年的老闆,或是磨拳擦掌,想大展身手的新手頭家!今天起,別再糟塌你的夢想了,仔細地看看這本書吧!讀通了,起碼不敗,想贏,當然還是靠努力!
在序章中,作者用了非常細膩的手法,清楚地描繪了在東京巨蛋旁邊,一個範圍不過幾百公尺之內的「商圈微氣候」!
之所以稱其為「微氣候」,意思是指它的範圍不大,卻因為幾條大道與小路的交錯,對於空間所產生的巧妙變化,以及辦公區、學生區、車站通勤族、巨蛋活動人潮…等等,各種人潮使用的型態與頻率的不同,使得商圈出現了截然不同的風貌。
大哉問,究竟什麼樣的「地點」,適合開什麼樣的店?什麼樣的店,又適合什麼樣的「地點」?雞生蛋?蛋生雞?如果都是標準答案,算不算回答了問題?
在「非日常」的區域,開「日常」的店!這不只是商圈操作的策略而已,更是一套深層的心理學!在一個「相對陌生」的區域中,所謂的「相對熟悉」,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價值!在「多種狀況中的多種階層」中,尋求一套最低門檻的認同,這就不只商圈與人潮所呈現的數學問題那麼單純了。
不過,原則還是有例外!實際狀況也得看國情而定。
當全世界的零售業界都在深入研究7-11的經營模式,並將其視為商業經營的典範時,從2009年進入印尼的7-11,卻在2017年年中,將剩餘的136家門市全面關閉,分析原因,在於印尼的顧客雖然非常喜愛7-11便利的WI-FI與舒適的環境,卻不願意消費店內的商品,而在不堪長期負担沈重的成本壓力下,連這麼强大的7-11也只能鳴金收兵,這一課,也許又是另一套值得研究的新教材!
在本書的第一章,作者完整地提出了一套以「地點」與「商圈」兩大因素為基本架構,分別列出「顧客誘導設施」、「辨識性」、「動線」…等十項因子的「營業額要素分析」,這套以科學數據為內涵的分析模式,應該可以算的上是目前國際零售業界,最「經典」的一套論述了了!
說到底,開店當老闆,應該不只是為了實現夢想或塑造形象而已,最核心的目標,應該還是「營業額」!
但是究竟有多少經營了若干年的「老字號」,曾經針對這些重要的因素或變數,作過深度的檢討?以技術為本位的主事者、經營者,又何曾作過技術與信心之外的經營分析?過去的經驗,真的可以掌握未來的市場嗎?
這些年來,有多少的「老味道」,在物價、食材、房租...幾波「漲聲」之後,看到手足無措的,撐不到半年一年就無奈地關了燈,胆子大一點的,換套菜單,價格加個兩成,卻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一切,真的只是價錢問題嗎?數字背後的故事又是什麼?
商圈性質之謎!本書的第二章,作者舉出了幾個精彩的案例,為什麼人潮熱絡的大學商圈,店家卻一直在換?因為大學生的夏天有暑假、冬天有寒假,兩個長假一算就是四個多月,如果沒有其他類型的消費者支撐,這四個多月的營業額可能就是大問題。
這和台灣的現況好像也差不多,台中的逢甲夜市之所以為「台灣之最」,當然不是只靠著逢甲大學區區兩萬個學生的生活消費,而是國內外一千三百萬人次觀光客的捧場!
如果你想開一家速食店,作者建議先去調查一下附近超級市場的營業狀況,如果超級市場內販售的食材很多,而且生意很好,這個速食店的計畫,恐怕還是要再考慮一下,因為,這可能代表著附近住宅區裡的家庭主婦們,還是挺愛開伙作菜的。
但是,原則是死的,技巧是活的!如果你所賣的「速食」(熟食),可以搭配正餐成為桌上另一道菜,此時,減法就馬上又變成了加法,如果再進一步地掌握「內用」、「外帶」與「外送」,在選址上的不同技巧,把算盤打活,倒也是商機處處!
同樣的便利商店、同樣一杯咖啡,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感受,在不同時段可以吸引不同的顧客,也許只是差幾個停車位、也許只是座位的舒適性、也許只是動線的方向……關鍵性的「要素」可能都只是細節,卻可能影響天差地別的結果。
書的終章,作者以多項數據為基準,提出了一套「營業額」預估算式,加減乘除的背後,代表的是店鋪經營每一種主客觀因素的變化要素,想當個稱職的老闆,不妨先算算看!
值得關注的是,當「宅經濟」把網購帶上雲端之後,「量變」與「質變」交錯了、空間的定義模糊了、競爭的邏輯顛覆了…,未來,下一秒就來到面前,全新的故事正要開始…
田大權(大聲行銷 執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