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此書是亮軒老師在自家辦的說書會之紀錄,有赫曼赫塞《知識與愛情》、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哈代《黛絲姑娘》、王鼎鈞《黑暗聖經》、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嚴歌苓《穗子物語》等包含中外名著二十種,用淺近的述說方式,帶我們探索每位作者的心靈世界與書中的深刻內涵。
序
序
書場開門
那一年,離開了學校,想著還能幹什麼?很早的時候,想當一個電視機修理工。看到了這種行業的人騎著機車,後座放個黑色扁扁的箱子,所有的工具都在裡面,一會兒就把問題給解決了,收費也不少,粗粗估計了一下,大概幹半天就可以夠過日子的。餘下來的時間就只管讀愛讀的書,人生可以這樣子幸福,不是辦不到的。現在還可以去幹個電視修理工嗎?時代不同了,這樣騎著機車的小工早沒了,售後服務壟斷了他們的工作。那麼開個小飯館怎麼樣?除了讀書,就是買菜做菜,大菜做不來,家常菜也還行的,卻又打住了。因為面皮薄,又愛朋友,許多人來店賞光,我準定常常請客,沒多久便會關門大吉。因此餐館也不開了。繼續的想,忽然發現平生會幹的活兒很少。大概教書可以湊上一種,其餘的就不敢說了。
既然從學校出來了,就不要再入任何校園吧?想想也許比學生還更不適應學校,更恨考試,當然也不愛改卷子看作業,點名雖然點了許多年,卻非常不愛點名,只是為了求公平,學生那麼多,要說誰該得高分誰該當掉,實在找不出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的理由,只得點名、看作業、查筆記。更不想要幹的事就是接受教育部的評鑑,看著學校那樣的誠惶誠恐,也就不得不也誠惶誠恐,午夜夢迴,只覺得人生好卑微!於人生而論,百分之八十的課程都用不上,不見得都沒有用,是用不上。能在一生中一直有用的課程,少之又少,大家依然像模像樣的在教、在學、在打分數,到最後像模像樣的給個文憑,幹嘛啊?所以,無論專兼都不再回頭。
可是麻煩出來了,平生學會的本事太少,電器修理工的時機過去了,小館子不敢開,剩下真敢說會的,只有教書。不回校園,要怎麼教?靈機一動,現在網路如此發達,上網徵求學生,在家開課,不就行了嗎?我家主婦聞言乃云:「這才是你幹的事。」顯然她認為我當電工與廚子都不適任。想想也是,她總嫌我做菜油重,而家裡電器有問題,多半是她修。
於是乎買了許多摺椅,又在客廳裝上銀幕,配合電腦的投映機,軟硬體都解決了。之後是設計課程,三個月一輪,共十二次,每次獨立成章,好像開館子,每道套餐都是一頓美食,不會說這周吃一半另一半下周再來吃。這麼一來,成了「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愛來就來,愛走就走,了無牽掛。講題公布了,愛聽那堂便聽那堂,好像點菜。中間休息時間長一點,有茶點可用,大家交誼,也是以文會友,不亦樂乎。收費要少,要人家從口袋裡拿錢出來,得到的東西很抽象,多不得。所以,只敢要一張電影票的錢,還得有優待條款。就這樣,居然開張了,原本以為大概撐個一年就不錯了,誰知現已過了五年大半,堂堂邁入第六年了。人數也在緩緩增加,從十幾人到二十幾人,有時到三、四十人。好在野心不大,也大不起來,因為屋子容量有限。
此生在學校裡濫竽了幾十年,時不時的冒出一個幻想,就是自己辦一所學校,不考試、無文憑、沒有規定的課本、沒有一定的範圍、不需要準備、更不必作筆記,只管來聽聽,聽得高興下次再來,沒意思或是另外的原因就再見,然後又可能重逢。後來的發展,證實此想法很實在。定名為「亮軒書場」,是為了區隔學校,中國自古便有書場,大多說些江湖俠客的故事,難道只有江湖俠客的故事才能講能聽嗎?這個問題在心中多年。相信人人都是非常好學的,只是體制把這一點靈犀都給消滅了,教科書就是乏味的書,教師就是乏味的人,學校就是乏味的地方,這幾樣湊作一處,就形成了共犯結構的大世界,互吹互捧互虛偽,老死不知悔改。
然而辦個大學豈是我輩所能成者?沒有給開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容易。一晃眼白雪盈顛,衣食之需漸漸減少。高爾夫、麻將從來沒碰過,杯酒盡歡幾成絕響,況且不利衰年。旅行,花錢受累,看看書臥遊就好。想想也只能辦個書場,好在不必贍養他人,所得甚微,競爭者自然很少,撐到如今,客觀條件也是一大原因。主觀的原因,則不外乎共享求知的快樂。教學之道,非常簡單,三句話便能說盡:要愛所講的題材,要把學習這些題材的快樂傳達給聽講的,要確知聽講者聽了之後跟講者是否一樣開心。「亮軒書場」能撐到現在,就是靠了這三句話。
只是,書客大多數都是成年人,總有些無法分身的事務,於是常常就有人想來而無法來,頻頻表示遺憾。他們會在網上說對不起,後來實在忍不住,便請他們考慮是不是說「遺憾」比較好?有一天要關場的話,書場主人也只會說聲遺憾,不會說對不起,一個愛講,一個愛聽,誰也沒對不起誰啊。不能來的也常常問其他到場的客人昨晚講的是什麼?他們得到的回應常常是「你自己來聽就知道。」有的是夫妻無法同來,另一半常常回家還要轉述一番,凡此引起了書場主人想要寫下所說內容的動機。好在回回都作了筆記,追述不難,也借此整理一番,後來發現,許多內容也與書場當時所說大異其趣。演說與寫文章,畢竟兩回事。
要說誰從書場獲利最多,我想是書場主人。因為好面子,怕講砸了輸卻一世的這麼一點真不值錢的名聲,便只好拚命的讀書查考作筆記。幾乎很難有例外,在開講之前,就會擔心這一次真的會講砸了!這樣的心理,整個幾十年教書生涯中都無法避免,然而感謝上蒼,到如今還沒真的砸過,會不會就在下次真砸?說不準。但願不要因為在此公開了實情,馬上惡運到頭。千萬!千萬!
這樣以好幾天的時間,只準備一門課的生涯,也是從前在學校教書時的夢想。當時手頭上好幾門課教來教去,有的在本系,有的在外系,有的在共同科或是通識科,總覺得教得不夠透徹,太不過癮。設想要是只教最愛教的一門,也窮其所有的時間精神攻此一課,看看到底如何?
現代人卻未必都不願求知,更想從文史哲學的世界中得到覺悟與感動,然而忙於不得不忙的事業,忙於家庭孩子,忙於讀專業的書,忙於業務的奔波,忙於應酬,忙於侍候老小……總之忙於許多的不得不忙。還有上了年紀讀書的眼力已衰,卻依然覺得遺憾未能知曉早已聽說的名篇名作。那麼,書場主人就是替書客讀書的人了。法律問題可由律師代勞,帳目請會計師代算,飲食有營養師代擬餐單,旅行計畫可選旅行社的項目,現在連穿衣服戴首飾打什麼領帶都有專業可以代為處理,名曰「造型師」。好書幫你讀,有何不可?何況,因此也有許多書客把原本不想讀的書拿來讀了,讀過的又讀了。
年少時,父親跟我講了一則宋代名相范仲淹的故事。父親說,范仲淹貴為宰相,便有人跟他說,有一塊在某處的地,風水極好,可保相國世世代代榮華富貴。范仲淹想了想,回應道:「既然那麼好,用作我家的祖墳太可惜,不如就在那兒辦個學校吧。」我家的風水,應當不錯。這樣的好風水,別處應當也不少,有心者何不也參它一腳,有朝一日,讓老人家也可無憾退休?
在書場的簾子後面牆角,貼了一張「書場七柱」,見到的人很少,是個自我提醒而已,不揣孤陋,在此公開,就教天下名師:
一, 敬業精神一定要維持,分分秒秒不放鬆。
二, 所讀之書,必須化為有魅力之語言。
三, 要有個人風格,而非古今之傳聲筒。
四, 必須要有見解,卻絕非標新立異。
五, 有情有趣而不流俗。
六, 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絕不拖泥帶水。
七, 只有充分的準備,才能自由的發揮。
書場開門
那一年,離開了學校,想著還能幹什麼?很早的時候,想當一個電視機修理工。看到了這種行業的人騎著機車,後座放個黑色扁扁的箱子,所有的工具都在裡面,一會兒就把問題給解決了,收費也不少,粗粗估計了一下,大概幹半天就可以夠過日子的。餘下來的時間就只管讀愛讀的書,人生可以這樣子幸福,不是辦不到的。現在還可以去幹個電視修理工嗎?時代不同了,這樣騎著機車的小工早沒了,售後服務壟斷了他們的工作。那麼開個小飯館怎麼樣?除了讀書,就是買菜做菜,大菜做不來,家常菜也還行的,卻又打住了。因為面皮薄,又愛朋友,許多人來店賞光,我準定常常請客,沒多久便會關門大吉。因此餐館也不開了。繼續的想,忽然發現平生會幹的活兒很少。大概教書可以湊上一種,其餘的就不敢說了。
既然從學校出來了,就不要再入任何校園吧?想想也許比學生還更不適應學校,更恨考試,當然也不愛改卷子看作業,點名雖然點了許多年,卻非常不愛點名,只是為了求公平,學生那麼多,要說誰該得高分誰該當掉,實在找不出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的理由,只得點名、看作業、查筆記。更不想要幹的事就是接受教育部的評鑑,看著學校那樣的誠惶誠恐,也就不得不也誠惶誠恐,午夜夢迴,只覺得人生好卑微!於人生而論,百分之八十的課程都用不上,不見得都沒有用,是用不上。能在一生中一直有用的課程,少之又少,大家依然像模像樣的在教、在學、在打分數,到最後像模像樣的給個文憑,幹嘛啊?所以,無論專兼都不再回頭。
可是麻煩出來了,平生學會的本事太少,電器修理工的時機過去了,小館子不敢開,剩下真敢說會的,只有教書。不回校園,要怎麼教?靈機一動,現在網路如此發達,上網徵求學生,在家開課,不就行了嗎?我家主婦聞言乃云:「這才是你幹的事。」顯然她認為我當電工與廚子都不適任。想想也是,她總嫌我做菜油重,而家裡電器有問題,多半是她修。
於是乎買了許多摺椅,又在客廳裝上銀幕,配合電腦的投映機,軟硬體都解決了。之後是設計課程,三個月一輪,共十二次,每次獨立成章,好像開館子,每道套餐都是一頓美食,不會說這周吃一半另一半下周再來吃。這麼一來,成了「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愛來就來,愛走就走,了無牽掛。講題公布了,愛聽那堂便聽那堂,好像點菜。中間休息時間長一點,有茶點可用,大家交誼,也是以文會友,不亦樂乎。收費要少,要人家從口袋裡拿錢出來,得到的東西很抽象,多不得。所以,只敢要一張電影票的錢,還得有優待條款。就這樣,居然開張了,原本以為大概撐個一年就不錯了,誰知現已過了五年大半,堂堂邁入第六年了。人數也在緩緩增加,從十幾人到二十幾人,有時到三、四十人。好在野心不大,也大不起來,因為屋子容量有限。
此生在學校裡濫竽了幾十年,時不時的冒出一個幻想,就是自己辦一所學校,不考試、無文憑、沒有規定的課本、沒有一定的範圍、不需要準備、更不必作筆記,只管來聽聽,聽得高興下次再來,沒意思或是另外的原因就再見,然後又可能重逢。後來的發展,證實此想法很實在。定名為「亮軒書場」,是為了區隔學校,中國自古便有書場,大多說些江湖俠客的故事,難道只有江湖俠客的故事才能講能聽嗎?這個問題在心中多年。相信人人都是非常好學的,只是體制把這一點靈犀都給消滅了,教科書就是乏味的書,教師就是乏味的人,學校就是乏味的地方,這幾樣湊作一處,就形成了共犯結構的大世界,互吹互捧互虛偽,老死不知悔改。
然而辦個大學豈是我輩所能成者?沒有給開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容易。一晃眼白雪盈顛,衣食之需漸漸減少。高爾夫、麻將從來沒碰過,杯酒盡歡幾成絕響,況且不利衰年。旅行,花錢受累,看看書臥遊就好。想想也只能辦個書場,好在不必贍養他人,所得甚微,競爭者自然很少,撐到如今,客觀條件也是一大原因。主觀的原因,則不外乎共享求知的快樂。教學之道,非常簡單,三句話便能說盡:要愛所講的題材,要把學習這些題材的快樂傳達給聽講的,要確知聽講者聽了之後跟講者是否一樣開心。「亮軒書場」能撐到現在,就是靠了這三句話。
只是,書客大多數都是成年人,總有些無法分身的事務,於是常常就有人想來而無法來,頻頻表示遺憾。他們會在網上說對不起,後來實在忍不住,便請他們考慮是不是說「遺憾」比較好?有一天要關場的話,書場主人也只會說聲遺憾,不會說對不起,一個愛講,一個愛聽,誰也沒對不起誰啊。不能來的也常常問其他到場的客人昨晚講的是什麼?他們得到的回應常常是「你自己來聽就知道。」有的是夫妻無法同來,另一半常常回家還要轉述一番,凡此引起了書場主人想要寫下所說內容的動機。好在回回都作了筆記,追述不難,也借此整理一番,後來發現,許多內容也與書場當時所說大異其趣。演說與寫文章,畢竟兩回事。
要說誰從書場獲利最多,我想是書場主人。因為好面子,怕講砸了輸卻一世的這麼一點真不值錢的名聲,便只好拚命的讀書查考作筆記。幾乎很難有例外,在開講之前,就會擔心這一次真的會講砸了!這樣的心理,整個幾十年教書生涯中都無法避免,然而感謝上蒼,到如今還沒真的砸過,會不會就在下次真砸?說不準。但願不要因為在此公開了實情,馬上惡運到頭。千萬!千萬!
這樣以好幾天的時間,只準備一門課的生涯,也是從前在學校教書時的夢想。當時手頭上好幾門課教來教去,有的在本系,有的在外系,有的在共同科或是通識科,總覺得教得不夠透徹,太不過癮。設想要是只教最愛教的一門,也窮其所有的時間精神攻此一課,看看到底如何?
現代人卻未必都不願求知,更想從文史哲學的世界中得到覺悟與感動,然而忙於不得不忙的事業,忙於家庭孩子,忙於讀專業的書,忙於業務的奔波,忙於應酬,忙於侍候老小……總之忙於許多的不得不忙。還有上了年紀讀書的眼力已衰,卻依然覺得遺憾未能知曉早已聽說的名篇名作。那麼,書場主人就是替書客讀書的人了。法律問題可由律師代勞,帳目請會計師代算,飲食有營養師代擬餐單,旅行計畫可選旅行社的項目,現在連穿衣服戴首飾打什麼領帶都有專業可以代為處理,名曰「造型師」。好書幫你讀,有何不可?何況,因此也有許多書客把原本不想讀的書拿來讀了,讀過的又讀了。
年少時,父親跟我講了一則宋代名相范仲淹的故事。父親說,范仲淹貴為宰相,便有人跟他說,有一塊在某處的地,風水極好,可保相國世世代代榮華富貴。范仲淹想了想,回應道:「既然那麼好,用作我家的祖墳太可惜,不如就在那兒辦個學校吧。」我家的風水,應當不錯。這樣的好風水,別處應當也不少,有心者何不也參它一腳,有朝一日,讓老人家也可無憾退休?
在書場的簾子後面牆角,貼了一張「書場七柱」,見到的人很少,是個自我提醒而已,不揣孤陋,在此公開,就教天下名師:
一, 敬業精神一定要維持,分分秒秒不放鬆。
二, 所讀之書,必須化為有魅力之語言。
三, 要有個人風格,而非古今之傳聲筒。
四, 必須要有見解,卻絕非標新立異。
五, 有情有趣而不流俗。
六, 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絕不拖泥帶水。
七, 只有充分的準備,才能自由的發揮。
亮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37
-
新書79折$237
-
新書85折$255
-
新書88折$264
-
新書9折$270
-
新書9折$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