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按摩穴位疏通人體筋絡
現代人對於養生之道都非常重視,但大多人都較只注重藥物及食療法,倘若遇到了筋骨酸痛、腰酸背痛、脖子肩膀僵硬、眼睛疲勞等的情形,若是可以採用簡單的自我保健按摩以減輕或消除症狀,豈不一大美事。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一旦氣血流通的經絡被阻塞,身體自然會有所反應,此時若能運用簡易的穴道按摩,便能迅速的調節身體機能、疏通經絡,使身體各部位恢復正常運轉。
穴位按摩是暢通經脈、疏泄瘀滯、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是注重養生的人們不可不知的基本原理。其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運用辨證施治規律,在人體上選用適當的部位或穴位,施以各種不同的手法,透過對身體穴位刺激,促進整體新陳代謝,從而調整人體各部位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機體陰陽相對平衡,以增強機體的自然抗病能力,甚至可以扶助正氣,祛除體內的病邪,以通行氣血、疏通經絡、治療病傷而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民眾對於穴位按摩最擔心的是找不到穴道的位置,但本書以經絡、經穴圖表為核心,並集趣味性、知識性與實用性於一體,對普羅大眾來說是本易解、有趣的穴道按摩養生書籍。書中以具體的真人圖示與講解,提供讀者相關取穴技巧、按摩方式,幫助讀者找對正確穴道位置,讓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靈活運用及操作,更能帶領讀者快速地進入穴位按摩的絕妙境界,領受穴位按摩後病痛消除、經脈暢通的輕鬆舒坦,飽覽此書猶如暢遊浩瀚中醫按摩文化長河,其樂無窮!我在這邊誠摯地向各位推薦這一本居家必備健康工具書,書中所講授的知識與實用的按摩技巧,若能確實運用,不但可以緩解各種惱人的「症頭」,亦能成為我們邁向健康大道的通行證,使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幸福的人生。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名譽理事長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陳潮宗中醫師
作者序
認識陳震宇是在2003年,印象中那是一個秋天的下午,我正在給臺灣來的學生上選修課程《中醫與傳統文化》,有意無意地,我提到那個令人嚮往的小小中醫講習所。下課後,一對外形般配的學生情侶走過來(男生就是震宇),他們倆的說話聲音都很低,但溫柔地笑著,表達十分明確:「曲老師,我們跟隨您走,我們就想依照您的這種方式學習中醫。」──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呢?
以傳統「師帶徒」的方式學習中醫
那是一間小小的講習場所,只有60平方米,位於21樓的高聳住宅裡。每天傍晚,都有十幾位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匆匆地從學校趕來,在樓下的餛飩麵館先吃一籠包子、喝碗蛋花湯,然後上樓,圍坐在我從民間請來的醫家高手身邊,按照最傳統「師帶徒」的方式學習中醫。
先是講醫學理論,基本是過去師徒之間口耳相傳的口訣,然後大家在僅有的兩張按摩床上,又扎針,又按摩,每個人都會輪流被扎、被按。更可愛的是,後來大家彼此熟稔了,索性在上課前,就把針都扎在自己背上,背著針聽課,直到下課後再取下。就這樣,一批學生走了,一批又來,而震宇等人,幾乎把所有老師的課都聽了3遍以上。
以實例印證中醫理論,快樂無比
第二年的寒暑假從家鄉回來時,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到我家,匯報他們卓越的成績。例如,用臟腑按摩法救回昏迷的銀髮族、治癒經期嘔吐的女性;用針灸急救火車上發病的患者;用某位老師傳授的神奇針法,和其他高手交換一套整脊按摩法等。那時,我們得意非凡,感到無比的快樂和自豪。
更有趣的插曲是,當時我三四歲的兒子,在旁邊居然也偷學了不少技藝。有一次我說:「要是有人冒充媽媽的同事,去幼兒園接你,那該怎麼辦啊?」
他說︰「我會問她,發燒該吃什麼藥?要按摩哪裡?」「她要是能說出吃什麼藥方呢?」「那我會接著問她︰『那什麼情況下喝桂枝湯,什麼情況下喝麻黃附子細辛湯呀』?」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童子功」吧!
就這樣,小小的中醫講堂越來越壯大,最後不得不又租了一間地下室做教室,牆上掛滿經絡圖和修真圖。如果學校沒有課,我們會整天泡在一起切磋技藝。那段時光真是快樂啊!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也都有進步。
從半寸針到整整1米的針,我們都敢在身上嘗試,也還真有會「暈針」的同學,而在照顧的同時,我們也不會忘記嘗試練習把脈。
「神仙會」種下中醫的種子
快樂的時光一直延續到2007年,我漸漸地為其他雜事煩擾,無暇顧及小小的中醫講堂。或許因為我有吸引人氣的特性,可以把各路「奇人異士」聚集在一起,我一忙,大家也就漸漸地各奔東西。
每當想起那時,每周日高朋滿座的「神仙會」,有時還會黯然神傷,只希望以後有空時,能再把大家聚集在一起。
令人欣慰的是,學生們不斷成長,在這批學生當中,震宇最年長,也是最老練和成熟的。他本科畢業後並未急著回臺灣,而是在休學一年又再度進入我的研究所,成為我的研究生。
其實他的角色,正好分擔了我原先的工作。在不少學校老師都已陸續退出「江湖」之際,震宇重新把這個重擔扛起來,將他之前學到的東西,繼續傳承下去。
薪盡火傳,中醫文化發揚光大
震宇是個沈穩老練、喜好鑽研的人,他把眾多老師的精華綜合總結,創立許多既新穎、又更有效的方法,並以「小老師」的身份,教給中醫大學的學生,因此教室的燈光再度亮起,又有學生每晚來聽他講課,我真心祈禱這種師兄姊帶領師弟妹的場景永遠存在。
想要將中醫發揚光大,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有人品、悟性、才情、學識,以及良師的指導,還要不為世俗所累,有資源、人脈,才能出現一代大師。這其中的辛苦和歡樂,恐怕只有伊人自知!
這麼多年來,大班、小班帶了不少學生,佼佼者不過數人。2009年3月,一個花香濃郁的季節裡,醫聖祠外發酵廠的臭氣四溢,我跪拜在南陽張仲景墓前,一時哽咽,默默祈禱著:「宏願深廣,現實艱難,只求中醫文化不絕如縷,薪盡火傳!」
震宇們就是小小的種子,將來一定會長成大樹,而那些粗壯茂盛的枝枒,一定會蔭佑一方百姓。
一個新的夏天來臨,無論多麼濃郁、熱烈,總會回歸心的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