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純明
(1902—1984),河南洛寧人,22歲公費赴美留學,主攻社會政治學,在耶魯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曾遊歷歐洲多國,對西方政府、政黨、憲法等進行考察研究。歷任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兼政治系主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高級秘書、河南省政府委員、立法委員等職。主要著作有《中國循吏研究》、《清代的幕制》、《考評桓寬鹽鐵論》、《中國政治二千年》等。
張純明
(1902—1984),河南洛寧人,22歲公費赴美留學,主攻社會政治學,在耶魯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曾遊歷歐洲多國,對西方政府、政黨、憲法等進行考察研究。歷任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兼政治系主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高級秘書、河南省政府委員、立法委員等職。主要著作有《中國循吏研究》、《清代的幕制》、《考評桓寬鹽鐵論》、《中國政治二千年》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皇帝、專制、統一
第二章 有形政府之一─中央
第三章 有形政府之二─地方
第四章 無形政府之一─幕僚
第五章 無形政府之二─書吏
第六章 政治風氣之一─名教、傾軋、高調
第七章 政治風氣之二─貪污
餘論
第一章 皇帝、專制、統一
第二章 有形政府之一─中央
第三章 有形政府之二─地方
第四章 無形政府之一─幕僚
第五章 無形政府之二─書吏
第六章 政治風氣之一─名教、傾軋、高調
第七章 政治風氣之二─貪污
餘論
序
序
在區區幾萬字的小冊子裡討論偌大的題目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讀者想從這本小冊裡對於二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得到一個有系統的敘述,他一定會失望的。好在作者個人並沒有存著這麼大的野心:他的目的不在做一本中國政治史或政治制度史,而在指出自秦漢到現在中國政治的特點和動向。就在這一點上他也沒有系統化的意志,許多應該討論的問題都遺漏了,而在其所討論的問題的範圍以內也難免片段或零碎之譏。
在戰時首都的重慶寫書最大的困難是參考資料的貧乏。極平凡、極普通的書籍在這裡也無從尋覓。回憶三年前,北方各大學圖書館內寫作的便利不禁感慨繫之矣。但參考資料的貧乏並不能使作者對於書內的差誤─無論是見解或事實─不負責任。倘能因作者的差誤而引起讀者的教正,則這本小冊子也不算白寫了。
在區區幾萬字的小冊子裡討論偌大的題目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讀者想從這本小冊裡對於二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得到一個有系統的敘述,他一定會失望的。好在作者個人並沒有存著這麼大的野心:他的目的不在做一本中國政治史或政治制度史,而在指出自秦漢到現在中國政治的特點和動向。就在這一點上他也沒有系統化的意志,許多應該討論的問題都遺漏了,而在其所討論的問題的範圍以內也難免片段或零碎之譏。
在戰時首都的重慶寫書最大的困難是參考資料的貧乏。極平凡、極普通的書籍在這裡也無從尋覓。回憶三年前,北方各大學圖書館內寫作的便利不禁感慨繫之矣。但參考資料的貧乏並不能使作者對於書內的差誤─無論是見解或事實─不負責任。倘能因作者的差誤而引起讀者的教正,則這本小冊子也不算白寫了。
張純明二十八年八月重慶曾家岩
內容連載
緒論
清末的人喜歡談洋務,除郭嵩燾及幾個對於西洋有比較深刻認識的人外,他們所謂洋務包括幾項很具體的東西:大炮、洋槍、輪船、火車等物。當時“文化”二字尚未發明(中國以前也用文化二字,是文治教化的縮短,往往與武功相對而言,和現在人所謂文化略有不同),所以當時的人也不知有甚麼中西文化。民國初年我們對於西洋的知識日益增加,漸知西洋人自有其特別的文化,於是高談“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有些人以為西洋文化是“動”的,中國文化是“靜”的,還有些人以為“東西文化的一個根本不同之點”在“一邊是自暴自棄的不思不慮,一邊是不斷的尋求真理”。(《胡適文存三集》卷一,《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這種解釋似乎把中西文化的不同看先天固定的分別,兩方面心理的構造有根本的異點,西洋如此,中國人如彼,有如英國詩人吉卜靈(R. Kipling)的名句所詠:
Oh!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never the twain shal1 meet.
實際上這種看法是不合歷史事實的。歷代的記載告訴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有“靜”的時期,也都有“動”的時期;都有“不思不慮”的時期,也都有“尋求真理”的時期。英國著名經濟史家唐內教授(Professor R. H. Tawney)說:
所謂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傳統主義實在不是中國獨有的特點,而文化史上的一階段,就是歐洲也曾經過的。迅速地經濟變轉的事實,繼續不斷地經濟進步的理想,並不是西方歷史固有的音調,而是近四世紀的產物。如果一個歐洲人對於中國人所表現的守舊性不能了解的話,他倘能和他的祖宗見面,一定要發生同樣的感想。在差不多一千年的中間,西方的農夫工匠的技術變革的微小,和在中國所見到的一樣。在前者,猶如後者,一般人把以往的黃金時代而不把將來的可能性看作他們行為的標準與現在的規度;他們無條件地接收他們所承受的環境,視疾病癘疫為當然;對於那些矻矻不休地在那裡以藝術改進自然的人們,並不感覺興趣,如果他們不疑惑他們與惡魔合夥作祟就算好了。在歐洲又如在中國一樣,政治混沌、強盜充斥、內亂、饑饉,都是很普通的現象。
(Land and Labor in China , pp.19-20)
清末的人喜歡談洋務,除郭嵩燾及幾個對於西洋有比較深刻認識的人外,他們所謂洋務包括幾項很具體的東西:大炮、洋槍、輪船、火車等物。當時“文化”二字尚未發明(中國以前也用文化二字,是文治教化的縮短,往往與武功相對而言,和現在人所謂文化略有不同),所以當時的人也不知有甚麼中西文化。民國初年我們對於西洋的知識日益增加,漸知西洋人自有其特別的文化,於是高談“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有些人以為西洋文化是“動”的,中國文化是“靜”的,還有些人以為“東西文化的一個根本不同之點”在“一邊是自暴自棄的不思不慮,一邊是不斷的尋求真理”。(《胡適文存三集》卷一,《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這種解釋似乎把中西文化的不同看先天固定的分別,兩方面心理的構造有根本的異點,西洋如此,中國人如彼,有如英國詩人吉卜靈(R. Kipling)的名句所詠:
Oh!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never the twain shal1 meet.
實際上這種看法是不合歷史事實的。歷代的記載告訴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有“靜”的時期,也都有“動”的時期;都有“不思不慮”的時期,也都有“尋求真理”的時期。英國著名經濟史家唐內教授(Professor R. H. Tawney)說:
所謂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傳統主義實在不是中國獨有的特點,而文化史上的一階段,就是歐洲也曾經過的。迅速地經濟變轉的事實,繼續不斷地經濟進步的理想,並不是西方歷史固有的音調,而是近四世紀的產物。如果一個歐洲人對於中國人所表現的守舊性不能了解的話,他倘能和他的祖宗見面,一定要發生同樣的感想。在差不多一千年的中間,西方的農夫工匠的技術變革的微小,和在中國所見到的一樣。在前者,猶如後者,一般人把以往的黃金時代而不把將來的可能性看作他們行為的標準與現在的規度;他們無條件地接收他們所承受的環境,視疾病癘疫為當然;對於那些矻矻不休地在那裡以藝術改進自然的人們,並不感覺興趣,如果他們不疑惑他們與惡魔合夥作祟就算好了。在歐洲又如在中國一樣,政治混沌、強盜充斥、內亂、饑饉,都是很普通的現象。
(Land and Labor in China , pp.19-20)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77
-
新書79折$277
-
新書85折$298
-
新書85折$298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