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我一直相信,藝術可以讓人回望自己,並在自己與自己的圖像對話中,找到完整的生命之美。娟娟姐在繪畫藝術裡找到了她自身的美,也幫助我們看到生命,以及生命的美。畫作是她自己的鏡子,創作出來只為看到自身完整的生命之美。
娟娟姐的畫,令人感動,記得剛開始幫她挑選畫作,進行書寫時,第一張就是她的醫生父親,回憶起父親時,她說:「3公分立方白色紙盒內,裝著父親的頭髮和指甲」,她父親是因為日據時代,被徵召到戰場,為醫療士兵而戰死,她雖然緩和平靜地描述,但卻能感受到白色紙盒內的血淚吶喊,黑暗、冤屈與憤怒讓人久久無法平息。當我開始聆聽她描述母親的時候,又彷彿聽見她母親哼出的歌聲,如同清晨的露珠,由花間滑落,晶瑩透明,讓世界瞬間變得清亮。
她描述思念的人,每一個都鮮明動人,她所看到的事,每一件都璀璨美麗,她所期望的自由、幸福與快樂,都勾起了我們的嚮往。當她描繪自己的病痛,是如此的勇敢,她把這一切的不幸、災難、擔憂等都化成可理解的生命,以單純、寧靜的天真帶我們走過恐懼與害怕。
病痛對我們而言,如何地悲傷與恐懼,雖然我們無從親身體驗與明白,但是透過娟娟姐自身的感受而去描繪它,把它收攝在一張一張小小的畫作之內。於是,娟娟姐就把這無邊無際的恐懼與疼痛,縮小在她的藝術世界之內,為它們另闢一條道路及出口,無論她的身體如何虛弱,可是精神卻如此的抖擻,以至於肉體的病痛在她的畫作面前,變得微不足道,她以自己的英勇行徑,去維護那顆高貴且神聖的心靈,使之依然純淨美麗,不受病魔之傷害。
「出淤泥而不染」是她送給宋大姐的畫,她雖然自己生病了,仍想盡辦法要去安慰同樣生病的宋大姐,她的每一筆,每一劃的祝福,使得她們心靈之間的情誼,變成永恆。隔年,她畫出了幾幅與海有關的畫作,當我欣賞她所創作的「海」,可以感到海浪的波濤由巨石底翻騰而出,激起片片鱗羽,我頓時感到生命是如此的活力,這樣的生命力,可以從她的作品感受而得,如果生命可以如此高揚滿溢,還有怎樣的生命心境,能比這更為美麗?
娟娟姐因為有了藝術,她可以自行運作自己,由疾病中走出另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與世界,她的經歷,使她具備了一種能力,就是「不畏懼的精神」,這種能力使她在面對生命之時,變得更加主動。我總是試探的問:「娟娟姐,妳害怕面對生命嗎?」而她總是淡淡的一句:「不知道,開始畫畫,就不想別的了。」
我反問自己,如果有一天太陽熄滅了,我是否能夠燃起自身的火光,如同娟娟姐一般,奮不顧身,把自己的生命從藝術的創造中贖回?她不以自身受病魔糾纏的苦難而向生命報怨訴苦,反而去歌頌、去肯定生命美好的一面。當她畫畫之時,她總是靜氣凝神地,宛若在寧靜的海邊,看著遠處色彩瑰麗的雲彩,她所呼吸的每一口氣,所勾勒的每一筆劃,都是在擊退時時要侵入的病魔,觀賞她的畫,如同經歷了人生的一場夢境,只有熱愛著生命的人,才能如此動人。有緣與她合力完成這本著作,讓我感到非常榮幸,祝福大家。
文/曉明長青大學‧繪畫班胡志強老師
作者序
我出生在「三從四德」框架下的舊時代,經歷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到改朝換代,由富裕淪為貧苦,沒有自主思想,無論是工作時或閒暇時,心思全是以家庭為重心,凡事以丈夫兒女為第一順位,家庭的責任如影隨形重壓在肩上,日子總是忙忙碌碌,直到先生走了,兒孫也都長大了,也漸漸各自獨立,而自己反而失了生活重心,整日空閒無事,忽然發覺自己已年老體衰且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幸好,有曉明長青社區學校的設立,讓我們年長者能活到老、學到老,能讓自己有成長學習的機會,轉換生活重心來輕鬆的學習、快樂上課,雖然身軀或許有些病痛,但心靈卻能感受各式豐富的美好,日子更變得充實又開心。
曉明長青的課程形形色色,非常豐富,有動靜態各式課程,例如有語文、娛樂、藝術、養身、保健、資訊等等。可隨我們自己的時間及興趣來選擇,本身上過素描、油畫、英文、日文、陶笛、電腦,而學習時間最長的是跟胡老師學油畫,算算至今已有十二年之久,從完全的門外漢,慢慢畫出了興趣,也畫出許多可自我欣賞,也供親友分享的作品。當然,最大的收穫就是畫圖成為我的主要的休閒活動,在繪畫過程中檢視自己、家人及親友,也體會到生活就要活動,有益的活動,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精彩、更有動力,輕鬆又專注地投入心思,使得繪畫成為我的出口,是自我療傷也是自我快樂泉源,這都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感謝曉明為我們銀髮族開闢的園地,關心銀髮族心靈並提供良好學習管道。更感謝校長、主任、修女、老師、職員、志工們的愛心指導、關心照護,還有同學們就像家人般地親切,感謝大家共同的努力,創造出曉明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