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築專門雜誌「日經Architecture」(NA)所出版的「NA建築家系列」到本書已經是第6冊了。到目前為止是以伊東豊雄、內藤廣、隈研吾等經驗豐富的建築家為中心來加以形塑的,但從本次開始將改變方向,而將投射燈打在年輕建築家的身上。至於是以在日經Architecture所刊載的報導來作為基礎的構成方針並沒有改變。
只是,相對於老經驗建築家引以為傲的、本身事務所長達20-40年的歷史,年輕建築家再長也只有10年左右的程度,就事務所而言的實績也還不多。基於這樣的背景緣由,而同時近距離探究2位建築家。相對於已出版的伊東豊雄、內藤廣、隈研吾分別是1942年、50年、54年出生,本書所揭載的平田晃久及吉村靖孝則為71年、72年出生。也就是年輕了至少2-3個世代。
從2000年代的後半以來,就如同被稱之為「年輕建築家熱潮」的那樣,相較於經驗與實績,年輕世代之作品與思想更廣受注目。核心是1971年以後出生的建築家,平田與吉村堪稱其中的佼佼者。最近甚至連1980年代出生的建築家也出現在舞台上。
為何70年世代會開始被注目呢?試著回溯時代背景可以看到某些關鍵點。1971年到74年為止於第二次嬰兒潮所出生的年輕一代,從小就被強迫在考試中的競爭,是很強韌地被孕育成長的世代。在結束了研究所生涯的90年代中期,作為拉抬景氣的政策而使得地方的公共建築相當繁盛的時代中,95年發生了阪神.淡路大地震與地下鐵沙林事件。和上個世代不一樣,並未曾透過實務來體驗經濟非常活絡的泡沫經濟時代。從90年代前半到2000年代前半,被稱之為「失落的10年」,多愁善感的20歲年代是在經濟不振與停滯當中度過的。可以說是眼看著社會與經濟掀起萬丈波瀾的過程中,冷靜而專注地醞釀著屬於自己理論的世代。
接著,在此補充選擇平田與吉村的理由。就如同前面已敘述的那樣,他們是站在年輕世代之前線的同世代建築家。以及他們都受到95年所舉辦的「仙台媒體中心」建築競圖的啟發為契機,在建築設計的世界裡找到希望,而開始走上建築家之路。我們認為這些共通點會是最主要的線索與關鍵。
雖然他們走過同樣的時代,但是這2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相對於在關西的大學裡學習建築,並在伊東事務所累經經驗的平田,吉村則是在關東的大學裡,於古谷誠章的研究室學習,獨立之前也曾任職歐洲的事務所。我們認為透過相互的訪談來回顧這些足跡,各自的理論與戰略的差異會變得更明白。作為建築家的類型、以及使用的語言都截然不同的2位建築家的對話,在某些場合下產生相乘效果、在某些場面下則產生宛如光暈般的反射。此外還有他們各自與恩師的對談,以及相關者的評論等均收錄與本書,內容非常精彩,請務必一讀。
日經Architecture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