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旅3鏡之城(真與幻之旅上下冊完結篇套書,限量作者燙金簽名版)

末日之旅3鏡之城(真與幻之旅上下冊完結篇套書,限量作者燙金簽名版)
定價:900
NT $ 262 ~ 810
 

內容簡介

史蒂芬.金:這個系列將會成為美國奇幻史詩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美國首刷印量30萬冊,售出世界40國版權鉅作
  美國出版界空前激烈一億元版權競價之作,《普羅米修斯》導演八位數高額搶下翻拍權,空降英美排行榜冠軍!
  亞馬遜驚悚文學No.1, Goodreads讀者票選恐怖類小說No.1
  首部曲為誠品選書,博客來及金石堂暢銷榜作品


  浩瀚旅程的終局就在眼前,是什麼將等在盡頭?

  堅強的生存者踏上了末日之旅,面對了十二魔,如今即將進入鏡之城,準備迎接無法言說的黑暗……

  不知來歷的女孩,她的千年之旅即將望見終點,所有回憶與渴望,熾愛與劇痛,擁有與失落,都將在一個世界沉睡,在另一個世界甦醒。

  過去的世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未來還會有什麼?

  十二魔統治百年的黑暗已被摧毀,沉淪已經結束。倖存者們走出牆外,立志打造充滿希望和大膽夢想的新世界。

  但遠在千里之外的死寂之城,有個人獨自煎熬著。

  他是零號。第一個。十二魔之父。打碎他人生的痛苦無止境困擾著他,逼催著他燃燒起熊熊恨火。只有毀滅人類唯一的希望,那個鮮明活著的女孩艾美,他的憤怒才能熄滅。

  光明與黑暗的最後對決時刻來臨,艾美和她的追隨者,終將明白自己的命運:誰是首,誰是尾;誰是開始,誰是結束。

  作者以純文學寫作手法,述說一個有著未來魔幻寓言色彩,讚揚人性堅毅不息的故事;內容跨越時間與空間,穿透現實與虛幻,迴盪著開始與結束都不滅的永恆傳說,文筆點滴動人,結局意境悠遠,餘韻綿長,堪為現代文學經典。

輝煌紀錄

  《紐約時報》專題特報www.nytimes.com/2010/06/02/books/02cronin.html
  《時代》雜誌年度十大最佳小說
  《華盛頓郵報》年度選書
  《君子雜誌》年度「最佳&最亮眼」小說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年度「最值得一讀」小說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焦點新聞》年度選書
  《聖路易郵訊報》年度選書
  《書頁》雜誌年度選書
  《圖書館期刊》年度選書

名家名人感動推薦《末日之旅三部曲》:(以姓名筆劃排序)

  經典名家 史蒂芬.金|暢銷作家 珍妮佛•伊根|東吳大學英文系教授 王安琪|知名作家/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生物人類學者  王道還|推理小說評論者 曲辰|知名譯者 李靜宜|新銳導演 侯季然|資深媒體人 范立達|MLR推理文學研究會 紗卡|名作家 郝譽翔|名作家 張國立|名作家 彭樹君|名作家 楊照|版權經紀人 譚光磊

國內外媒體、暢銷作家和讀者同聲盛讚《末日之旅三部曲》

  這是一套格局龐大又扣人心弦的小說,讓等候多時的讀者值得了!終部曲不僅為此系列帶來令人心滿意足的句點,同時也細膩呈現了令人動容的追尋。--《圖書館期刊》

  小說讀者不時會遇上這樣的作品:引人入勝的有趣故事,加上簡單生動的文筆,以及無比的想像力。而夏天正是閱讀這類小說的最佳時機。今年,讀者可以好好享受加斯汀‧柯羅寧這本才華橫溢的《末日之旅》。只要讀上十五頁,你就會發現自己被迷住了,讀過三十頁,你更會難以自拔,一路讀到半夜都無法罷休。這部小說鮮活靈動,堪稱兼具奇幻與想像的史詩之作。我還能說什麼呢?我只能說:翻開這本書,周遭尋常的世界就此消失。──史蒂芬‧金

  這本書沒有性感妖豔的吸血鬼也不老派陳腔濫調……柯羅寧的《末日之旅》成功結合了文學和超自然,一定會讓兩種類型的讀者都深受吸引。──美國亞馬遜書評,達芙妮.達勒姆

  一本充滿吸引力的小說,只要你一翻閱就能領會箇中魅力。──邦諾書店小說採購,西莎蕾・漢斯利

  加斯汀•柯羅寧寫作了一部狂野、奔放、氣勢恢宏的小說。《末日之旅》堪可比擬為文學的獨角獸:真正的驚人之作,筆力精湛,人性深刻,煥發崇高的理念,一捧讀就不可能再放下。──《塔樓(The Keep)》作者,珍妮佛•伊根

  整個故事既有趣卻又驚悚無比,儘管篇幅長達八百頁,我還是在二天內就讀完(不是工作所需,完全是因為被本書所吸引),這已經是很久沒有的經驗!──美國圖書館協會,布蘭達・達非

  幾乎不可能的夢幻組合:純文學的內涵與高度,加上通俗小說的情節安排、背景設定,和最上乘的說故事藝術。──版權經紀人,譚光磊

  這本跨界小說不只是我讀過最深刻感人的科幻小說,而且文筆之流暢優美,也是文學小說中難得的佳作。──《追風箏的孩子》等書知名譯者,李靜宜

  這本《末日之旅》,就像是道跨越時空、切開真實與虛擬世界的祕門。打開書的扉頁後,就像是跨進一個完全虛幻,但卻又讓你百分之百相信真實存在的世界,從此,你跟著書中的角色亦步亦趨,心弦完全被高低起伏的情節所牢牢扣住。──資深媒體人,范立達

  張愛玲說:「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柯羅寧告訴我們,面對時代這「惘惘的威脅」,總是能找到屬於我們的希望的光。在渺如長河的無限量時光裡,《末日之旅》為「歲月靜好」下了最好的注腳。──推理小說評論者,曲辰

  時窮節乃見,板蕩識忠貞。連活下去都是奢求的世界,你還能堅持信念,為自己的信仰而奮鬥嗎?可知道,連希望都喪失,又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這是末日的故事,也是現實的寫照;這更是生命的大哉問:我是誰?上天賦予我什麼獨特的使命?書中末日情境的描寫雖是幻想,但角色人物遭遇的試煉與心境的轉變,絕對讓你感同身受。透過本書,你會慶幸不必經歷恐怖的末日,便已經獲得生命的啟發。──MLR推理文學研究會,紗卡

  這本科幻小說在前幾頁就讓人感到心痛不已,只花幾十頁就讓我流下淚來……能在營造孤寂、悲傷的同時又能給予光明與希望的氛圍,這種書我這輩子沒看過幾本。--旭日之丘部落客,毛毛牙

  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長到要準備各種不同的情緒來感受它,負面的恐懼與絕望、孤寂與悲傷,正面的勇氣與堅持、希望與未來交錯,走過這一段,很難不被震撼與感動。--資深書評部落客,苦悶中年男

  本書在坐擁高娛樂性的設定與劇本之餘,還能保有文學筆法與敘述,成功刻劃出作者心目中的世界。雖然不臻完美,但是也無可挑剔。一切都是那麼地絕望,可是總是找得到一點希望……希望雖然宛若燭光,卻永不熄滅,在黑暗之中,踽踽獨行。--繁星.若塵部落客.nornor

  在整本書讀完的現在,我仍不時想起故事中某些情節與敘述,想起那種很恬淡、單純的美。
  雖然病鬼來襲時充滿鐵與血,封閉社群瀰漫著特異壓迫感,不過其實這本書裡更多的是那種遺世獨立的寧靜。並不到孤寂的程度,就只是……寂寞罷了。這是個探索與追尋的故事,在荒涼寂寥的世界裡,伴隨無盡的疑問。--elish的蘇哈地部落客,elish

  這是我們知道了許多次的世界末日,但在對的人手中,這些世界末日史詩可以被寫成令人難忘的故事。而我要說的是,柯羅寧便是有這份能力的人。──亞馬遜讀者,K. Harris

  作者展現了對於地點,時間和永恆的洞察,以及他對記憶宏偉的探索,都連結了文學的橋樑。他用高明的技法平衡了知識和行動的故事,讓所有讀者滿意,讓情節和故事有穩定的步伐,結局扣人心弦。──亞馬遜讀者,switterbug

  等你經歷過倖存者在本書中求生存的過程,你將會開始去看清楚周遭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結尾出乎意料之外。我不想再多說什麼,因為你必須自己去閱讀才知道。──亞馬遜讀者,Jennifer L. Rinehart

  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是一聲巨響和一個猛右勾拳,比拳王泰森還厲害……讀完過了幾個禮拜,書中描述的影像依然停留在我的腦海中……你絕對不想錯過閱讀這本驚險的小說。人類在逆境中展現勇氣和堅持的故事,將讓你著迷不已。──亞馬遜讀者,AlexJouJou

  探訪一個極有可能的未來……這本書不是很快就可以讀完的,但它完全是一本會帶給你許多愉快時光、讓人滿意和興奮的書。──亞馬遜讀者,S. Al-Amri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加斯汀.柯羅寧Justin Cronin


  出生於新英格蘭,懷丁作家獎(Whiting Writer's Award)得主。已出版的著作包括贏得筆會/海明威獎(Pen/Hemingway Award)與史蒂芬•克萊恩獎(Stephen Crane Prize)的《瑪麗與歐尼爾》(Mary and O’Neil)和《夏日訪客》(The Summer Guest)。柯羅寧為愛荷華大學寫作工作坊藝術創作碩士,目前擔任萊斯大學英語教授,與家人定居德州休士頓。

  出版社書籍專頁官網:enterthepassage.com/

  相關著作
  《末日之旅3鏡之城.上冊(首刷限量作者簽名燙金版)》
  《末日之旅3鏡之城.下冊(完結篇)(首刷限量作者簽名燙金版)》
  《末日之旅2十二魔.上冊》
  《末日之旅2十二魔.下冊》
  《末日之旅.下冊》
  《末日之旅.上冊》

譯者簡介

李靜宜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譯有《理查費曼》、《諾貝爾女科學家》、《牛頓打棒球》、《現代方舟二十五年》、《古烏伏手卷》、《法律悲劇》、《古典音樂一○一》、《史邁利的人馬》、《完美的間諜》、《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奇想之年》、《裏海之雨》、《天使飛走的夜晚》、《末日之旅三部曲》等。

  臉書交流頁:[靜靜讀一本書]
 

推薦序

從愛開始,因愛延續,生生世世永不止息
資深書評暨「苦悶中年男的情緒出口」格主,苦悶中年男


  《鏡之城》解答了前兩部曲中許多的疑問,完整說明了一切的來龍去脈,儘管處處籠罩著恐懼死亡,作者的文字依舊如詩般美麗動人,一段人們為生存而努力,不惜犧牲最寶貴的一切來換取未來希望的歷程,讓讀者的心隨之糾結而心碎落淚,卻也為人們為了自由與理想,為了愛所散發出的勇氣與堅毅不撓的精神而感動驕傲。

  一切的開端終止於疫前,那久候不至的愛人讓人難以承受,得以證實的愛是狂喜,但得而復失的愛卻是最深沉的傷痛,難以承受的重轉為對人類的憎恨,那恨意足以讓他願意蟄伏等待,為了毀滅人類,惡魔之首願意守候機會摧毀艾美,那敢於反對他、對抗他的女孩。

  延續著十二魔的故事,病鬼消失後,倖存者重整旗鼓,努力讓生活回歸正軌,那是一個井然有序的世界,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只有少數人知道幸福並非永遠牢不可破,危險總在暗處窺視著,等待著機會,於是不同的人試著用不同的方式來尋求解答,即使受到誤解仍不為所動,艾美、艾莉希亞、邁可、盧修斯、彼德……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來拯救世界,真正的重擔從來不是被賦與的,而是人們自己選擇一肩挑起。這群人們堅毅、勇敢、奉獻、願意自我犧牲,儘管只是一線希望,在充滿勇氣的人類眼中,就是值得為了下一代努力的所有。

  愛彷彿充滿了渲染的力量,相互感染著,讓人們願意付出,卻也擁有足以毀滅的力量,因為得不到而破壞著。《末日之旅三部曲》一路走來像是探索著人類的內心,在善與惡之間尋找著我們為何存在,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人們為了愛而存在,為了愛人,為了被愛而喜悅、歡愉,為了繁衍下一代,為了留下存在的痕跡而存在,困難、恐懼、悲傷、哀慟的存在,都只是必經的過程,都無法阻擋人類不斷前行的動力。

  通往新世界的旅程絕對不是容易的,死亡不過是諸多困難中的一個選項,從末日之旅的恐懼與絕望,人們學會了勇氣的力量,從十二魔肆虐的旅程中,人們學習了互助與合作,時間與歷史自然教導著人類,從過程中學習教訓,就得以讓世界更美好,更茁壯。

  加斯汀.柯羅寧給了這段旅程一個完美動人的結局,人們如何能儲備足夠的勇氣與惡魔抗衡?或許艾美色彩鮮豔百花綻放的花園,就像是昭告著人類的未來總是燦爛而充滿生命力,只要有一顆小小的種子,就足以發芽綻放,就能開枝散葉。

  在末日與希望之間,這套書不斷傳遞出一個訊息:人類高尚的情操與人性並不會隨便被擊倒,只要人與人之間仍舊有著信任,只要人們仍然懂得去付出,去愛,我們就能感受到人類最珍貴的情感,發自內心,出自愛,如豔陽般炙熱,讓生命燦爛,發光發熱。

作者序

  有位偉大的作家曾經告訴我,「(他的)角色開始接受時間洗禮時」,他就知道是開始動筆寫小說的時候了。

  真是至理名言。他沒告訴我的是,我自己也會接受時間的洗禮。

  《末日之旅》誕生於十年前,當時並不是一部小說,當然更不會是一套多達百萬字的三部曲。最初這只是一個遊戲。當年八歲的女兒艾莉思對我提出挑戰,要我寫一個「女孩拯救世界」的故事。我覺得她的野心有點太大:整個世界?但挑戰就是挑戰,尤其對方又是你自己的小孩。二○○五年的那個秋天,我每天等她放學,換裝去跑步,替她推腳踏車。整整一個小時,我們兩個在休士頓住家附近的街道轉來轉去、編故事。我們只訂了兩條規則:第一,故事裡的所有東西都必須有趣(就故事來說,這個標準不算太嚴格);第二,故事裡面一定要有個角色是紅頭髮(你不必猜也知道我女兒的頭髮是什麼顏色)。

  日復一日,故事慢慢發展、長出四肢,開始踏出小小的步伐。我承認,當時我完全沒打算把這個故事寫成書。我只是很享受和女兒共處的樂趣,在德州的陽光下度過愉快時光,教她認識我們家族的傳統。但是隨著天氣變冷,我卻發現事情有了顯著的改變。艾莉思喚醒了我心中的那個小孩—最早愛上故事的那個孩子。

  背景是:我小時候看的書差不多全來自於學校的年度二手書拍賣會,五塊錢可以買一紙袋的書。那是遠在《哈利波特》尚未出版的年代,青少年文學還不算是一種獨立的分類,我在拍賣桌上挑的書幾乎都是那個年代的商業暢銷書,以成年人為目標讀者,《大白鯊》、《瓦特希普高原》、《天外來菌》、《機場》,很多都是科幻小說,也有不少西部小說、探險小說、戰爭小說和偵探小說。我一秒鐘都沒思考過這些書的文學價值,就只是不停讀。我喜歡書中的角色嗎?故事合乎情理嗎?吸引人嗎?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時日增長,我的閱讀品味當然也益發擴展。我從主修英文的大學生變成教英文的教授,若是你在二○○五年問誰對我的文學影響最深,我會給你一份名單,全是過世多年的人。他們的聲音依然重要,但是他們並不是唯一重要的人。僅僅三個月的時間,艾莉思就讓我內心的批評聲浪完全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純粹的、說故事的喜悅。聖誕節假期,我決定把我們一起編的故事寫成一些筆記,或許未來會用得著。三天後,我發現自己寫了三十頁,鉅細靡遺的三十頁—是《末日之旅》首部曲的章節,還有第二部與第三部的粗略大綱。身為作家,怎麼可能懷疑這樣的天賜禮物呢。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但我不管。我坐在我的車庫書房(剛好可以停進一部車的大小)開始寫,再也沒有回頭。

  絕不誇張,接下來的十年,我的心思有一半—或許超過一半—都在《末日之旅》的世界裡遊蕩。走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我腦袋裡都是艾美、彼德、艾莉希亞、邁可和其他人。有些想法純粹是技巧的推敲,就像每一位作家一樣,要想辦法讓故事能以合理的方式進行(我記得有個絕望的下午,我頂著潮溼冰冷的德州冬風在住家附近走了好幾個鐘頭,拚命想找出讓兩個角色同處一室的辦法)。但也有些想法根本算不上是想法,而是我無法解釋,只能說是發生時我感覺得到的一種過程。長跑的時候,吃吐司的時候,或開車到學校接兒子的時候,突然就有些東西出現了,某種聯想或一個影像、一個句子,像是從天而降似的闖進腦袋裡。我只能將之類比於自我催眠狀態,某個徘徊在潛意識多年的想法突然蹦了出來,在故事裡找到自己可以棲身的位置。

  整整十年,我都過著這樣的日子,有部分的時間都生活在純粹出於想像的虛構城市裡。但是在真實的世界裡,十年也是很長的時間。這時間長得夠讓孩子長大。我那當初才唸幼稚園的兒子,現在已經和我太太差不多一樣高了。小女孩已經離開了家,腳踏車也換成稍微有點舊的Mini Cooper,讓她在去年秋天開去上大學。我也不再是抽時間偷空寫作的老師,而是個能全職做自己所愛工作的走運傢伙(如今我的書房不是在車庫裡,而是在車庫上,空間可以容納兩部車)。

  十年,有過好多場學校戲劇表演、合唱音樂會,以及很多堂小提琴課;有過無數次到超市、藥妝店,甚至急診室;有過很多次節慶、慶生、週年慶祝會和渡假;應付過喜怒無常的青春期,無可理喻的愚蠢行為,以及一場風險極高的畢業舞會;還有許許多多當時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日子,但事後想來,我願意付出一切去換得時光倒流。人生,就像大家說的,就這樣不斷往前。

  十年也長得足以讓歲月追趕上人的腳步,就如同幾年前追趕上我一樣。《末日之旅2十二魔》即將付梓時,向來自認健康良好的我接受年度例行健檢,先是抽血有異,然後是切片檢查有異,接下來的六個月不停在各家美國癌症治療中心穿梭。這是尋常可見的試煉,是許多人或許程度各異、但遲早都得面對的問題,最後一切安然。可是一旦發生在你自己身上,你不會覺得尋常,就像看著孩子去上大學不會覺得正常一樣。這感覺像是個訊息。如果你像我一樣以寫作為生,這個訊息的內容就是:快寫,要像不寫就活不下去那樣地寫。

  開始寫《末日之旅》時,我相信寫完書的和開始動筆的會是同一個人。我的駕照證明這一點,但是真相卻複雜得多。書會成長,世界會成長,而作家,也隨著故事的成長而成長。很多人問我,女兒對這本書有何感想。事實是,我也不太確定。她告訴我說她很喜歡,但整件事情也讓她有些尷尬,我們並沒有多談。

  我們也不必多談。艾莉思到大學的第一個晚上傳簡訊給我。「謝謝你,爹地。」她寫著:「謝謝你給我這一切美好的父女時光。」

  《末日之旅三部曲》在我人生的某個階段開始,在另一個階段結束。我抹去眼角的淚意,回訊:「也謝謝妳。」

譯者序

  初春三月,海拔一千公尺,喜馬拉雅山區的夜靜得如此絕對,黑得如此徹底,梵音已暫停歇,早課為時猶遠的午夜,冰沁的寒風裡只有幽微的藏香氣味悄悄飄浮,整個世界在恍恍惚惚之間顯得如此不真實。站在寮房前露水微濕的草地上,一仰頭,看見星。

  星星滿天。遼闊的穹蒼宛如一匹烏亮的金蔥布,在無一絲燈光的黑夜裡閃著晶瑩的光。仰頭凝望,在目光注視下越來越多的星星織成神祕的圖像,讓人彷彿融入了宇宙裡,再也沒有重力,沒有思緒。艾莉希亞和彼德並肩躺在發電站樓頂看見的星空,想必就是這個樣子吧?

  啊,艾莉希亞與彼德……

  就通常的職業標準來看,我應該不是個好譯者:時間難以配合,無法接稿;故事沒興趣,不想接稿。後面的這一項條件尤其關鍵,因為要和自己不喜歡的書纏鬥幾個月,會是很痛苦的經驗。然而,翻譯自己真心喜愛的書卻也有不同的煩惱,屢屢因為入戲太深,心思恍惚,甚至在完稿之後許久,都還沉溺在主角的所思所想裡,情緒久久無法平復。倘若是系列作品,情況就更嚴重,往往像和書中人物交上朋友似的,不時在心中惦念,渴盼著他們的歸來。

  開始讀《末日之旅》是在二○一○年的夏天,一個因女兒不在身邊而備覺寂寥的深夜,僅僅幾頁,就讀得我淚眼迷濛,再也無法回頭。於是和艾美一起跨越千年歲月,踏遍孤寂荒蕪的大地,結識了那一批注定要生活在燈光之下、無緣見到星光的精彩人物。紅髮的艾莉希亞,正直的彼德,美麗的莎拉,精靈古怪的邁可,忠實可靠的霍里斯,他們的喜怒哀樂、期盼絕望,總會在全無預期的情況下驀然浮現心頭,就像那個山區星夜一樣。他們彷彿是久遠回憶裡親愛的老友,儘管不在身邊,卻永遠都在,隨時伺機躍現,帶給你或驚喜或感傷的追懷。

  很難想像一部科幻小說能帶來這麼大的感動力量。但仔細想想,《末日之旅》或許也不是一套單純的科幻小說,甚至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有著科幻設定的文學小說。加斯汀.柯羅寧不只非常會講故事,把一個看似已經用濫的末日故事情節,講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更特別的是他的文字技巧與敘事深度,讓這部小說跳脫純粹科幻虛構的樂趣,進入刻劃角色探討人性的文學層次。在書中登場的人物,無論戲分多寡,都不是只為故事情節服務的平板角色,而是有血有淚、有愛有恨的立體人物,每一場戲,每一段對話,都真實得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牽動著我們的情緒。在柯羅寧筆下,人類面對大自然如此渺小,但是為了愛,卻又可以如此強大,無論是深愛妻女的探員華格斯特,滿腔柔情卻淪為死囚的卡特,甚至是在改變世界之前親手結束父親生命的吉爾德,都赤裸裸地在我們面前顯現他們的脆弱與無奈,讓人為他們無力改變的命運低迴再三。這或許才是《末日之旅》最動人之處。

  《末日之旅三部曲》寫作的時間長達十年,柯羅寧說完稿時的他已經不是當年初動筆的他了。而翻譯、閱讀這套書的我們,又何嘗是多年前隨之啟程的我們呢?經歷歲月的洗禮,對於人生的種種,我們似乎都有了另一番況味。在最終章裡,柯羅寧甚至給了引發這世界浩劫的罪魁禍首極大的篇幅,讓他述說自己的故事,傾訴自己的愛與恨,自己的不甘與不捨。或許只有飽嘗風霜,才能理解人生往往就在一個念頭、一刻猶豫之間走上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段愛情的成敗如此,一個生命的明滅如此,一個世界的興亡亦復如此。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以一座城市的傾覆成就范原與白流蘇的愛情;而柯羅寧的《末日之旅》卻讓宇宙的荒蕪毀滅見證范寧的愛之深恨之切。於是,我們忍不住落淚,不僅是為了范寧的痛失真愛而動容,更為了自己生命中曾錯過的選擇而懊悔,而心痛。

  翻譯過程裡,我時時擺盪在愛恨交織的情緒裡,每每忘了自己正在閱讀的是一套科幻小說。人因為愛而存在,因為愛而毀滅,但最後也只有愛,能帶來永恆的救贖。

  因為女兒的挑戰而誕生,創作期間跨越女兒童年與青春期的《末日之旅三部曲》,是柯羅寧寫給女兒用情至深的情書。而我,翻譯首部曲時,女兒正告別童年,第一次單飛歐洲,在譯完最終章時,女兒也又將邁向人生的另一個新階段。但願這漫長艱辛的旅程能在我們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讓我們體會愛的力量,紀念著我們共同擁有的每一個快樂或不那麼快樂的日子。

  因為愛,我們才有力量面對黑暗,面對末日。
 

內容連載

1
 
賓夕法尼亞州中部
疫後九十八年八月
家園解放八個月之後
 
在她的刀刃底下,地面很容易就挖開了,釋放出一股泥土的黑色氣味。天氣很熱,而且潮溼,鳥兒在林間鳴唱。她跪趴在地上,用刀戳刺,把土挖鬆,一次挖起一捧,丟到旁邊。虛弱的感覺已經減緩了,但沒有完全消褪,她覺得身體鬆散、不協調、氣力耗竭。還有疼痛,以及疼痛的回憶。已經過了三天,還是四天?臉上汗珠流下,她舔舔嘴唇,嚐到鹽的味道。她挖了又挖,汗水汨汨滴流,落到泥土裡。這就是萬事萬物的結局,艾莉希亞心想,到頭來,所有東西都會埋進泥土裡。
 
在她旁邊的土越堆越高。要多深才夠?往下挖了三呎之後,土壤開始變得不一樣了,變得比較冰涼,帶著黏土臭氣。這似乎是個徵兆。她跪坐起來,頭往後仰,從水壺裡灌了長長一口水。她的雙手都破了皮,姆指底部的皮整片掀開來。她把手掌貼在嘴上,用牙齒咬掉翻開的薄皮,吐在泥土裡。
 
士兵在空地邊上等她,在那片及膝高的野草地中大快朵頤,嘴巴嚼得好大聲。牠有著美麗優雅的腰臀、鬃毛和藍灰毛皮,碩大雄偉的四蹄與牙齒,還有宛如黑色大理石的眼睛,渾身散發光彩燦爛的氣息。只要願意,牠可以絕對平靜自若,然後在下一瞬間,就表現出極其不凡的英勇行為。她一走近,牠那張睿智的臉立時揚了起來。我明白。我們準備好了。牠緩緩以一個弧形轉身,脖子彎得低低的,跟著她走進樹林裡,到了搭起防水布的地方。地面上,在艾莉希亞血漬斑斑的舖蓋旁邊,有個用髒毯子包起來的東西。
 
她的女兒只活了不到一個鐘頭,但在這個鐘頭裡,艾莉希亞成為母親。
 
士兵看著她從布篷底下走出來。艾莉希亞把毯子拉開,露出嬰兒的小臉。士兵俯首挨近嬰兒的臉,鼻孔歙張,吸進她的香味。纖小的鼻子和眼睛,玫瑰花蕾似的嘴唇,活脫脫是個小小人兒;頭上覆滿柔軟的紅髮,可是沒有生命,沒有呼吸。艾莉希亞暗暗懷疑,自己有能力愛她嗎—這個在驚恐與痛苦中受孕,父親是個禽獸的孩子?那人痛打她、強暴她、咒罵她。她以前怎麼會這麼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9
    $262
  2. 新書
    68
    $612
  3. 新書
    7
    $630
  4. 新書
    75
    $675
  5. 新書
    75
    $675
  6. 新書
    79
    $711
  7. 新書
    79
    $711
  8. 新書
    85
    $765
  9. 新書
    85
    $765
  10. 新書
    9
    $810